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包括哪些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4-01-09 04:29:40

1. 工業革命的時間是什麼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2.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間段: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後期;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段: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一戰時間段:1914——1918,

1919年簽訂《巴黎合約》和1921年的《華盛頓條約》,形成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戰時間段:1939——1945

3.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及具體時間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品

1、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2、1778年——約瑟夫·勃拉姆發明了抽水馬桶。

抽水馬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的重力,將水的勢能轉換為水的動能,從而裹挾著排泄臟物進入下水管道。

3、1796年——塞尼菲爾德發明了平版印刷術。

平版印刷術是製版印刷方法的一種,與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相對而言。平版印刷的文圖和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利用只有圖文部分才能著墨、著色的原理進行印刷。

4、1781年——詹姆斯·瓦特發明了改進了鈕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到20世紀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後來才逐漸讓位於內燃機和汽輪機等。

5、1825年——斯蒂芬森發明的蒸汽機車試車成功。

蒸汽機車是利用蒸汽機,把燃料的化學能變成熱能,再變成機械能,而使機車運行的一種火車機車。1814年,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關鍵工具。

5、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取名「飛行者1號」。

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萊特兄弟的偉大發明改變了人類的交通、經濟、生產和日常生活,同時也改變了軍事史。

4.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把人類帶入什麼時代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4)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史蒂芬孫製造的蒸汽機車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

例如,蒸汽動力的情況就是如此。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5. 請回答三次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主要內容和特點及歷史意義

人類歷史上的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
18世紀60年代開始
背景條件
政治基礎——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前提)
經濟基礎——通過海外貿易、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的方式獲得資本
勞動力——圈地運動(大批農民破產成為一無所有的自由勞動者)
技術知識——工場手工業時期的積累
資源——國外市場的不斷擴大
市場(必要性)——先後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國外市場不斷擴大
主要成就
棉紡織部門——珍妮紡紗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騾機(1779年,克隆普頓);水力織布機(卡特萊特,1785年)
動力——改良蒸汽機(瓦特,1785年)
交通運輸——輪船(富爾頓,美國,1807年)
蒸汽機車(史蒂芬孫,1814年)
特點
1、 首先發生在英國,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到機器生產機器
2、 開始於輕工業(棉紡織)部門,發明機器者大多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
3、 大機器生產代替例如工場手工業,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影響
1、 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與廣泛建立
2、 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
3、 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4、 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5、 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殖民侵略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的時期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
19世紀70年代開始
背景條件
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生產技術——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展
資金——資本的積累和對殖民地的掠奪
市場——德意日等國的統一開辟了國內市場;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進一步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
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
特點
1、 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科學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與技術結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 同時在幾個國家發生,規模廣泛,發展迅速
3、 有許多國家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影響
1、 生產力迅猛發展
2、 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 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
4、 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量對比割據發生改變。

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
時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
背景條件
1、 政治保障——資本主義發展相對穩定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2、 先決條件——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
3、 必要手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4、 推動力——社會需要(二戰中的軍事需求,戰後軍備競賽和發展經濟的要求。)
主要成就
原子能(1945年,美國,第一顆原子彈;1954年,蘇聯第一座核電站)
航天技術(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81年,美國,第一架太空梭)
電子計算機(1946年,美國)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1973年,美國,重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創成功)
特點
1、 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2、 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3、 科學技術各個領域間相互滲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
影響
1、 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 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
3、 推動了國際經濟割據的調整

6.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在什麼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後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1776年 英國 著名發明家 瓦特 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後來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這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第一工業革命標記: 主要改變傳統的手工製作,改用蒸汽機機器替代。

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當時中國還處於清朝乾隆年間,也是中國封建集權發展的最頂峰,當時中國國力還非常強大,即便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仍然視中國為天朝上國。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也開始於英國。

標記就是: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受益:歐美。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四、三次革命主要標志: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6)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一、第四次工業革命簡介: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繼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二、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要到來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

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輿論認為,作為工業領域的全球領先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參展商和觀眾們對本屆展會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德國聯邦科研部專家伯伊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加強德國作為技術經濟強國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06年的,聯邦政府就已經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該戰略文件重點為《未來項目—「工業4.0」》。

聯邦政府從2010年到2013年為高技術戰略大約投入270億歐元,對未來項目的專項投資達83億歐元。為了進一步落實「工業4.0」的計劃,最近德國三大工業協會—德國信息技術、通訊、新媒體協會。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以及德國電氣和電子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三大協會」)決定,三大協會共同建立一個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平台」的辦事處,該平台已正式啟動,旨在推動實施聯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戰略。

漢諾威工博會負責人柯克勒認為,「工業4.0」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已成為核心題目,在未來10年至15年,製造業的綜合整合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到來。

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發源於西方國家及衍生國家,並由他們所創新所主導。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開創的「蒸汽時代」(1760-1840年),標志著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電氣時代」(1840-1950年),使得電力、鋼鐵、鐵路、化工、汽車等重工業興起,石油成為新能源,並促使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並逐漸形成一個全球化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開創了「信息時代」(1950-),全球信息和資源交流變得更為迅速,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捲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進一步確立,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也達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興未艾,還在全球擴散和傳播。

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生態成本,急劇地擴大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

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空前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綠色工業革命,一系列生產函數發生從自然要素投入為特徵,到以綠色要素投入為特徵的躍遷,並普及至整個社會。

21世紀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過去200多年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上,我們曾先後失去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

在前兩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中國都是邊緣化者、落伍者,急劇地衰落,由於錯失工業革命機會,中國GDP佔世界總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後就要挨打,這也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後中國在極低發展水平起點下,發動國家工業化,同時進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信息革命中,我們也僅僅是僥幸上了末班車,還是個「後來者」,因為對外開放才成為「追趕者」。

但是中國實現了成功追趕,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正在成為領先者。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

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

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中國能趕上這一革命的黎明期、發動期,是不易的、也是萬幸的。

7.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標志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



(7)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閱讀全文

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共享汽車怎麼開 瀏覽:56
奧迪a7什麼時候問世的 瀏覽:628
工業液體酒精如何製作出來的 瀏覽:889
北京牌汽車質量怎麼樣 瀏覽:692
冬天汽車多久加冷卻液 瀏覽:840
湖州到蘇州的汽車多久 瀏覽:136
工業潤滑脂哪個品牌好 瀏覽:439
汽車報故障斷開和開路是什麼意思 瀏覽:799
賓士glc怎麼看油耗 瀏覽:183
賓士e260l空調怎麼用 瀏覽:458
寶馬哪些車型有輕混 瀏覽:424
奧迪q5l全車氣囊多少錢 瀏覽:848
賓士GLB和東風本田URv哪個好 瀏覽:28
工業型網站如何推廣 瀏覽:21
低調的奧迪是什麼牌子 瀏覽:201
賓士c級15和glb哪個好 瀏覽:740
開個汽車美容店一年能賺多少錢 瀏覽:623
怎麼獲得工業機器人工程師證書 瀏覽:915
重慶工業圖形液晶屏多少錢 瀏覽:949
開寶馬車要怎麼開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