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技術缺失:中國工業機器人何時能痛定思痛
核心技術缺失不可怕,從一無所有倒現在遍地都是,人人討論,已經是一個大進步, 10年前都沒有幾個知道工業機器人這個品類的存在,現在大家就聽說個概念就希望一步到位獲取核心技術?未免有些好高騖遠。
資本操作,國家層面當前希望有好的概念去支撐未來的經濟發展。核心技術的沉澱卻不是主觀意識能決定的,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當市場發展好的時候,有前瞻性地做核心技術,固然是極好的,但是有錢不賺,等別人賺錢了把你收購,這明顯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所以國內機器人發展只能等到發展進入平穩期,錢沒那麼好賺了,聰明人太多傻子(客戶)不夠用的時候。大家自然而然會在技術上去創新,核心技術上去突破。這是自然規律,也是市場經濟規律。
急不來,不悲觀,不盲從,這是我們的工業機器人觀點,我們也是從控制原理上重新定義機器人數控系統,也算是核心技術的一部分吧,大家都已經加油,機器人是通往未來的道路,某種程度上講是唯一的道路,一步步來。
2.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如下:
經過幾十年來的工業化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具備發展智能製造的基礎和條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相關的基礎研究成果,掌握了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辦法智能製造技術,如機器人技術、感知技術、復雜製造系統、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等。
以新型感測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製造裝碧侍埋備產業體系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我國製造業數字化具備一定的基礎。目談和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方面應用數字化工具普及率已達54%,生產線上數控裝備比重已達30%。
企業推進智能製造精益先行的發展趨勢:
目前,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製造建設進程正在加快推進,而智能工廠建設已成為製造企業的主攻方向。企業智能工廠建設應包含透明工廠、互聯工廠、精益工廠、綠色工廠以及數字化工廠5個維度。
對於企業而言,精益生產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基礎,而智能製造為企業實現精益生產提供支撐,在企業推進智能製造與智能工廠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做悔螞到精益先行。當前,已經有很多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理念,以智能化提升與先進管理理論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智能工廠建設。
3. 如何看待有人稱中國造船業正陷入「船殼工業」
如何看待有人稱中國造船業正陷入「船殼工業
`````````````````````````````````````````````````````````````````````````
很多事情不承認是不行的!這也是軟肋!
我國有幸成為了造船大國,但是充其量只是「造殼」大國。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造船業正陷入「船殼工業」,大量核心配套部件不是靠進口,就是靠購買專利生產,造船業的平均利潤已降至3-5%。
其實,造飛機、造汽車、造輪船都一樣,科技含量最高的是發動機,價值最高的是發動機。
柴油主機是民用船舶中價值最高的配套設備,主機的價格一般占總船價的10%左右。
由於船用柴油機的核心技術由瓦錫蘭和MAN這兩大巨頭掌握,MAN和瓦錫蘭始終占據了船用主機市場的前兩名。
據中國船舶(600150)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中國本土生產的船用設備裝船率不到50%,其中還包括相當大一部分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產品。
相比之下,造船強國日本的船舶配套國產化率達95%以上,韓國的船舶配套國產化率也有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