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觀塘在哪裡
觀塘Kwun Tong(舊稱官塘)是香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是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一些住宅大廈。
歷史
觀塘最早歷史記載可以追尋至南宋。當時觀塘一帶建立了一個官方鹽場,名為「官富場」,並由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南宋孝宗隆興元年 (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後來因鹽產量回升才恢復設置。
元朝時期,「官富場」被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被改為「官富巡檢司」。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位於台灣的鄭成功政權,因此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 (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其後最終也被廢置。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1953年至1954年起,港英政府開始發展該地區成為香港主要工業區,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並設「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
規劃
1950年代之前的觀塘乃一個頗為荒蕪的海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部份由中國南下的廠家開始在觀塘設廠,於是1954年香港政府於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騰出土地予廠家,並於1957年完成。填海部分(即觀塘南部)作為工業用途,變成觀塘工業區,而工業區的北面則發展為住宅區,包括秀茂坪。初時觀塘工業區只設有架空電線,1960年才改為地底電線。
隨著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落成,包括牛頭角邨、藍田邨、秀茂坪邨等等,而秀茂坪山上更有順利邨等一眾屋邨的興建,稱為「四順區」。1970年代觀塘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帶來大量車流,香港政府便興建了地鐵觀塘線,於1980年代通車。
踏入1990年代,隨著製造業「日落西山」,大量工廠空置,觀塘地鐵站附近一段部分改建成商業大廈或貨倉,但沿海一段則大多空置。而觀塘不少住宅大廈亦日趨老化,其中牛頭角村、藍田村、秀茂坪村等公共屋村全部重建。其他私人住宅亦是一樣,故此在1998年年初,土地發展公司(即今市區重建局)提出建議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但仍未實施。到了2005年11月,市區重建局宣布成立觀塘分區咨詢委員會,准備落實方案。而房委會亦發表,希望於油塘社區發展類似太古城的綜合式社區發展,以配合居民的生活所需。
房屋
觀塘區的住宅發展主要為公共房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只有約百份之三十為私人樓宇。由於本區發展的歷史久遠較舊的屋宇都被新建房屋取代。藍田邨於九十年代被清折,以新型公屋取代。最近,市建局亦發表觀塘裕民坊的重建計劃,重建日久失修並樓齡高的大廈。
醫療
觀塘區內只有一間附急症室設備的基督教聯合醫院提供。此外區內 亦有長者健康中心、婦女健康中心、胸肺科診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皮膚科診療所、牙科街症服務診所、學童牙科診所、社會衛生科診所各1間;母嬰健康院 與美沙酮診所各2間、及3間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健康評估中心。
教育
區內有56間幼稚園;48間小學;32間中學;4間特殊學校;3間成人教育中心;1間醫院學校。為配合秀茂坪及油塘新發展區,均以預留位置興建更多學校 。
社區及康樂設施
觀塘區內社區及康樂設施林立。設有9座社區中心/會堂,8座室內運動場,17個大型公園及游樂場,1座標准泳池,1座嬉水池泳館。民政事務處轄下的9個社區中心分布在觀塘8個分區,包括歷史悠久的觀塘社區中心及最新的便是茜草灣鄰里社區中心。
交通及運輸
觀塘區主要有兩大交通運輸網路。包括地下鐵路觀塘線及巴士;而區內的交通則由公共小型巴士及專線小巴輔助。東區海底隧道亦提供快捷的方法前往港島區。
工商發展
觀塘區內的主要工業區為九龍灣和觀塘。基於工業轉型工業北移,部份工業大廈單位均改裝為寫字樓用途。而創紀之城項目亦為區內帶來煥燃一新的局面。
『貳』 義烏工業區有哪些
義烏經濟開發區、北苑工業園區是城裡的,其它在鄉鎮上還有義東工業區(廿三里),義西工業區(上溪)、義南工業區(佛堂),還有城西鎮、義亭鎮都有工業區。
『叄』 廣西柳州鷓鴣江大橋旁有工業園嗎
廣西柳州鷓鴣江大橋旁是有工業園的。廣西柳州鷓鴣江大橋旁的工業園叫江北工業園,主要是生產汽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