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魯爾區的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
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
現在仍在團梁讓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
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
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
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
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
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起始於1968年,他們首先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對傳統的老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差的煤礦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業中去,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對其他大型企業改革也採取了基本穩定的政策,盡量實行漸進的方式。
對於大企業的破產相當慎重,以免引起社會震盪。
其次,加大開放力度,努力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在加快老企業改造的同時,大力扶持新興產業。
這樣做至少可以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新興產業(主要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首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以遺傳工程為首的生物技術產業)可以迅速的積累資金,為老工業改造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第二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為此,魯爾工業區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倫州還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來資金。
例如: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到北威州來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宥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
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興產業有了高速的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威州從事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企業超過了11萬家,各類電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位於魯爾工業區內。
第三,築起「社會保障」的大堤。
魯爾工業區另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經驗是 *** 為每一個公民都築起了「社會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魯爾工業區由於資源枯竭使得相當一大批工人失業,為了保障失業者能夠安定的生活,德國 *** 為他們建起了必要的「社會保障」。
在這里,完善的保險制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德國保險業的基本險種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貼)、以及公職人員退休金和職工病假工資等。
在這個福利網中開銷最大的項目是養老金,年支出額達750億歐元左右,占直接渣族支出總額的1/3。
支出占第二位的醫療保險,占支出總額的1/5。
目前德國國民中大約有 88%都處在法定的醫療保險系統之中。
占支出份額較大的其他開支項目依次為失業補貼的勞動就業促進措施塌局、公職人員退休金以及職工病假工資等。
第四,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失業職工創造再就業機會。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魯爾工業區的資源型城市在采礦開發過程中,對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氣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地質環境破壞誘發的各類問題日漸突出,因此一些礦區的環境修復已成為該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首要任務。
魯爾工業區在處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時十分重視礦區的環境修復。
把煤炭轉型同國土整治結合起來,列入整個地區發展規劃,並為此專門成立整治部門,負責處理老礦區遺留下來的土地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
當一個企業關閉後,他們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關閉後的企業進行科學的環境評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規劃,科學地對環境進行整體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礦區的痕跡,並在企業原址上建設城市居民住宅小區、娛樂中心、栽樹種草等。
今日的魯爾已成為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吸引外資最主要的地區,同時大量增加了就業。
② 介紹一下德國魯爾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
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魯爾工業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③ 德國的魯爾區是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答:德國魯爾區是「煤炭」資源極為豐富,19世紀,魯爾區開始大規模開採煤炭,並從國外輸入鐵礦石生產鋼鐵,逐漸發展為重要的工業區。是由於離鐵礦區近,水陸交通便利,因而可以運獲豐富的鐵礦資源,這鐵礦資源它本身並沒多少的。所以,談不上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更談不上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了。綜上所述,以上那句話是錯的。(經回憶,我們老師以前是這樣講的)
④ 德國重要的工業區
魯爾區。
魯爾區,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百分之40。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