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項目流程包括哪些步驟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從開始到結束,完整的流程如下:
一、策劃決策階段
決策階段,又稱為建設前期工作階段,主要包括編報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兩項工作內容。
1.項目建議書
對於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編報項目建議書是項目建設最初階段的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推薦建設項目,以便在一個確定的地區或部門內,以自然資源和市場預測為基礎,選擇建設項目。項目建議書經批准後,可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但並不表明項目非上不可,項目建議書不是項目的最終決策。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項目建議書被批准後,對項目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是否可行所進行的科學分析和論證。根據《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對於政府投資項目須審批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
3.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勘察設計階段
1.勘察過程:
復雜工程分為初勘和詳勘兩個階段。為設計提供實際依據。
2.設計過程:
一般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對於大型復雜項目,可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和需要,在初步設計之後增加技術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是設計的第一步,如果初步設計提出的總概算超過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的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標需要變動時,要重新報批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經主管部門審批後,建設項目被列入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圖設計。
施工圖一經審查批准,不得擅自進行修改,必須重新報請原審批部門,由原審批部門委託審查機構審查後再批准實施。
三、建設准備階段
建設准備階段主要內容包括:組建項目法人、征地、拆遷、「三通一平」乃至「七通一平」;組織材料、設備訂貨;辦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委託工程監理;准備必要的施工圖紙;組織施工招投標,擇優選定施工單位;辦理施工許可證等。按規定作好施工准備,具備開工條件後,建設單位申請開工,進入施工安裝階段。
四、施工階段
建設工程具備了開工條件並取得施工許可證後方可開工。項目新開工時間,按設計文件中規定的任何一項永久性工程第一次正式破土開槽時間而定。不需開槽的以正式打樁作為開工時間。鐵路、公路、水庫等以開始進行土石方工程作為正式開工時間。
五、生產准備階段
對於生產性建設項目,在其竣工投產前,建設單位應適時地組織專門班子或機構,有計劃地做好生產准備工作,包括招收、培訓生產人員;組織有關人員參加設備安裝、調試、工程驗收;落實原材料供應;組建生產管理機構,健全生產規章制度等。生產准備是由建設階段轉入經營的一項重要工作。
六、竣工驗收階段
工程竣工驗收是全面考核建設成果、檢驗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要步驟,也是建設項目轉入生產和使用的標志。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編制竣工決算,項目正式投入使用。
七、考核評價階段
建設項目後評價是工程項目竣工投產、生產運營一段時間後,在對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評價的一種技術活動,是固定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最後一個環節。
『貳』 工業項目所有的建設程序,包括辦理哪些證件。以甲方的角度敘述
立項(工業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完稅、公示的程序都要辦)→土地招拍掛→辦《土地規劃許可證》、《選址意見書》的更名(規劃局用地規劃處)→完成出紅線圖、地形圖、地下管網分布圖等必要材料→辦《土地使用證》(國土局)→設計招標、委託設計單位(外省的設計單位還要到建設廳備案)進行設計→報《初步設計方案》,按規劃局要求徵求各相關部門並取得初步設計的審查意見,拿到《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核通知書》(規劃局建設規劃處)→設計單位進入詳細設計→就設計徵求部門意見,這時要按各部門要求委託有資質的單位做《環評》、《水土保持方案》等;
人防要易地建設的話還要繳納人防易地建設費(環保、水務、氣象、園林、國安、消防、施工圖審查機構)→辦《施工規劃許可證》,要繳納城市配套建設費,這個要好些錢(規劃局建設規劃處),辦證後規劃局會發給你一個《規劃後管理登記表》,很重要的,以後的工作要按上面的要求放線、驗收等,千萬別丟了→施工招投標、簽訂合同,辦理《施工許可證》(中標的施工單位要購買保險、農民工資保證金,保證金在竣工後是可以從社會勞動保障局拿回來的)→進入施工階段後主要就是質監站,都有專人負責的,按要求做就可以。
『叄』 工業項目從公司內部立項,到工程竣工驗收,需經歷哪些階段,每個階段涉及的第三方評估和行政審批程序
公司內部立項後要到發改部門申請核准或者備案,進行核准或備案時需要提交第三方(具備相關資質的機構編制的項目申請報告或可研報告),發改部門核准或備案後再到規劃、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之後才能形式建設。竣工驗收之前實行年審制度,沒有經過年審或兩年內沒有形式建設的項目的核准或備案文件自動失效。
『肆』 項目立項後干什麼
項目立項後下一步該做規劃設計。規劃設計是指對項目進行較具體的規劃或總體設計,綜合考慮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民俗、地理、氣候、交通等多項因素,完善設計方案,提出規劃預期、願景及發展方式、發展方向、控制指標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