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地理工業區位因素
工業在選址的時候常見的區位因素有兩大類型:
(1)自然因素:地形、河流、氣候、原料、動力等。如盆地地形由於靜風頻率較高,不太適宜布局空氣污染性工業。如需要大型水電和火電的工業,一般要靠近水電或者火電動力站。水體污染性工業需要布局在河流下游。
② 工業區位因素
影響工業區位選址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
(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
、
1.資源密集型
主要分布於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受資源分布的影響和制約。其發展特點為:需進行一定開發,要有長遠的發展計劃。投入要素為原料。(例:採掘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2.勞動密集型
主要分布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勞動力豐富的地區。發展特點為:產品處於成熟期和衰退期,需開發優質新產品,並降低生產成本;投入要素為勞動力。(例:紡織、普通服裝製造、家用電器裝配工業)
3.資金密集型
分布於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資金雄厚,對原料依賴性強;發展特點:產品多處於成熟期,應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投入要素為資金(例:鋼鐵、化工)
4.技術密集型
多分布於高科技和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特點為產品多處於增長期和開發期,更新速度快,技術成本高:投入要素為技術(例:微電子、核工業、航天工業、激光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