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萊比錫博覽會
萊比錫博覽會是德國的一個博覽會,它的出現可循跡至1165年,即在彌撒結束後,人們在教堂附近進行貿易,後來逐漸演變為定期舉行,且內容與規模有增無減,進而形成現在的規模。
幾百年來,這一盛會的舉辦延續至今,少有中斷。它每年舉辦兩次,每次為期8天,分別為從3月與9月中的第一個星期日到下一個星期日。時至18世紀,它已是歐洲范圍內最大的博覽會。如今,它是世界上資格最老的博覽會,也是最著名的博覽會之一。
(1)國家工業展首先在哪個國家舉辦擴展閱讀
德國博覽會: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
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
Ⅱ 世界著名的展會 有哪些
世界著名的展會有世界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等。
1、世界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綜合性世博會,另一種是專業性世博會。世博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范疇的成果。
2、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CIIE),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旨在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吸引了5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超過1000多家企業參展,將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又一個重要支撐。
3、世界物聯網博覽會
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簡稱WIoT),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物聯網行業博覽會之一,自2016年起開始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廣泛匯集全球技術前沿信息,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全面展示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的最新成果,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產業進步和融合發展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
(2)國家工業展首先在哪個國家舉辦擴展閱讀:
世界博覽會的意義
世界博覽會,是一個富有特色的講壇,它鼓勵人類發揮創造性和主動參與性。把科學性和情感結合起來,將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觀念、新技術展現在世人面前。具體意義如下:
1、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舉辦世博會,將有力地擴大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拉動相關產業如旅遊業、文化產業、餐飲業、通訊及交通業的發展,從而有效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2、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舉辦世博會有利於推動我國的自主創新和產業機構的優化升級;實現城市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將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3、有利於世界各國更加詳細全面的了解中國文化,為弘揚中國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同時也為國人展現了世界其他文化的繽紛異彩,讓國人不用出國門就能了解國外文化、風土人情,增強國人的見識和眼界。
4、對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貿易往來、技術學習等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Ⅲ "工業4.0"概念是哪個國家最先提出的
"工業4.0"概念是德國最先提出的。
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
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3)國家工業展首先在哪個國家舉辦擴展閱讀:
成立背景:
「工業4.0」 研究項目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並已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德國聯邦政府投入達2億歐元。
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並在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該戰略已經得到德國科研機構和產業界的廣泛認同,弗勞恩霍夫協會將在其下屬6-7個生產領域的研究所引入工業4.0概念,西門子公司已經開始將這一概念引入其工業軟體開發和生產控制系統。
自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以來,工業4.0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簽,並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競賽。
Ⅳ 第一次世界博覽會在哪年在哪個國家舉行
最早的現代博覽會是由英國舉辦的:世界工業,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內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偉大的、很棒的、壯觀的意思。二戰後,世界人民在滿目瘡瘓的廢墟上重建家園,並在恢復生產,復甦經濟的基礎上,於195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戰後第一個世界博覽會,主題「科學、文明和人性」。為了體現科學的這個主題思想,布魯塞爾世博會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結構的球型展館,代表著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的象徵,它獨特新穎的造形,雖然時隔半個多世紀之久,但仍然歷歷在目。博覽會的輝煌和豐富,幾乎使以往的
歷屆世博會標志
所有世博會都黯然失色。
1962年美國西雅圖舉辦了一次規模不大的專業性的博覽會 「太空時代的人類」。博覽會展出全新的先進科技,自動售貨機和單鋼軌鐵路,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為了紀念紐約建城300周年,紐約又一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雖主題的格調高雅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然而這次世博會濃重的商業氣氛,使觀眾駐足不前,失去了紀念活動的意義。
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稱之為萬國博覽會,體現「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向觀眾展示了繼東京奧運會之後,日本在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得益於這次博覽會,日本在以後10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
1985年日本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會址是在新城築波市,一座距東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學文化城。博覽會的主題是:「居住與環境 人類的家居科技」。
1988年是英國人在澳大利亞建立居住點200周年,為銘記這一日子,澳大利亞在東部黃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主題「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體現了人類在當今科學技術極其發達的時代中休閑和娛樂。各國都圍繞這個主題大做文章,以體育、文娛、旅遊、休閑、烹調、園藝等等各種內容來體現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
1990年日本大阪舉辦了AI類專業性的國際花綠博覽會,主題是:「人類與自然」。展出以世界園藝為內容,作為慶祝大阪「新的開端」10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次展覽會共有82個國家參加,55個國際組織與日本各省市和大企業都單獨設了展館或展台。首次在亞洲實現了大型國際園藝博覽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2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為此,西班牙政府在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把博覽會
歷屆世博會標志
的主題命名為「發現的時代」。世博會佔地面積478萬平方米,有100多個國家參加。觀眾達6000多萬人次,中國館展出四大發明及長征系列火箭等,被評為「五星級展館」。
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認可類)。主題為:「新的起飛之路」。中國館展示了航天科技,三峽工程等,共接待觀眾350萬人次,為各展館之最,被評為五大最佳展館之一。
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覽會。1998年是聯合國批準的國際海洋年,博覽會的主題為:「海洋——未來的財富」。
1999年在中國昆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以「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整個世博園區結合世博會主題和園藝博覽會特點,以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設計布局,自然、彎曲的路徑體現了追隨自然、順應自然的設計理念。昆明世博會場館建設總體規劃主要包括中國館、人與自然館、大溫室、科技館和國際館五大室內展館;竹園、蔬菜瓜果園、葯草園、盆景園和樹木園六個專題展園及國內、國際、企業三大室外展區。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主題「人類、自然、科技」,參展國家和組織共計172個,為往屆世博會參展國家、地區和組織最多的一屆。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主題「愛·地球博」,是最近的一次注冊類世博會,中國館接待觀眾570萬人次,為接待觀眾最多的展館。
Ⅳ 1851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首屆萬國工業博覽會的主要什麼
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即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舉行,下圖為英國陳列館。英國舉辦博覽會的最主要條件是工業革命完成。
此博覽會由當政的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PrinceAlbert,1819年-1861年)和HenryCole共同籌辦,目的是慶祝現代工業科技與設計的新興潮流。
由於親王與女王的幕僚們很熱衷地推動這項可營利的博覽會,終於說服英國政府於1850年1月3日成立了籌辦1851博覽會的皇家委員會,因此大幅提升計劃的可行度,而這個委員會包含英國當時最負盛名之一的工程師Isambard Kingdom Brunel。
萬國工業博覽會:
萬國工業博覽會是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博覽會,也是體現維多利亞時代視野和工程的傑作。盛會於1851年夏天在海德公園舉行,是英國製造的一道獨特景觀,在19世紀和20世紀始終為人稱道。
首屆世博會主要起源於兩個人的構想:即亨利·科爾和阿爾伯特親王。科爾是一名公務員,奇怪的是,他還發明了商業化用途的聖誕賀卡。而維多利亞女王的德裔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則以引領高校教育、福利和奴隸制改革而著稱。
舉辦大規模國際博覽會的構想來自19世紀英國國內舉辦過的小型地方博覽會。值得一提的是,1844年法國工業博覽會和1849年巴黎博覽會取得成功後,英國才意識到有必要舉辦一次盛大的國際博覽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萬國工業博覽會
Ⅵ 世界四大機床展會 你知道嗎
1.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
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主辦。從1989年起每兩年(逢單年)一次,迄今為止成功舉辦了八屆。CIMT的展會規模一直居中國各類國際專業工業展覽會之首,已成為國際先進製造技術交流與貿易的重要場所,成為我國機械製造技術進步和工業發展的推動力量。新一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2),將創歷屆展會規模新迅手團高。CIMT展會是當今國際機床名展中商貿活動最為活躍的展會,是擁有豐富內涵的高品位展會。
2.美國芝加哥國際製造技術展覽會(IMTS)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約1942年)舉辦了第一屆美國芝加哥國際製造技術展,至2002年已舉辦了29屆(逢雙年舉辦)。2002年為該展歷史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機床展。展覽面積13萬平方米,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家企業參展,共展出數控機床1308台,五軸以上聯動的機床47台,高速、復合、環保和智能化技術已在產品上得以體現,趨於實用。
3.歐洲國際機床展覽會(EMO)
1950年歐洲12個國家的機床協會聯合組建了歐洲機床工業合作委員會(CECIMO)。從1951年起,舉辦歐洲薯簡國際機床展(EMO)。自1957年展會向世界開放。EMO每隔兩年(逢單年)在法國巴黎、德國漢諾威、義大利米蘭三個城市輪流舉辦。該委員會作出嚴格規定,在舉辦歐洲國際機床展年內,任何歐洲國家不允許再舉辦類似的國際性機床展覽會,各國必須嚴格遵守這一規定。2001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第14屆EMO,展覽面積19萬平方米,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2263家企業,展出了數千台各類機床和相關設備及配套件。
4.日本國際機床展覽會(JIMTOF)
1962年舉辦了第一屆JIMTOF,以後每兩年(逢雙年)一次,輪流在東京、大阪舉辦。2002年10月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第21屆JIMTOF,由14個國家和地區的712家企業參展,畝橘「新技術、新產品的集結」是這屆展覽會的口號。較往屆JIMTOF相比,不論在主機還是配套件,包括刀具和工具都更強調調高速度、高精度、高剛性。由工序集中發展起來的復合加工技術,在功能擴展、功能復合上又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