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制圖用什麼軟體
問題一:三維工業繪圖用什麼軟體好 二維方面主要是AutoCAD。最新版本為2010。國內CAD還有中望和CAXA電子圖版等,但是應用遠遠沒有AutoCAD廣泛。
三維設計方面,ACAD其實具有一定的三維設計能力,但是實在是太弱了,一般無視。就設計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三大CAD――Unigraphics NX,最新版6,Pro/Engineer,最新版Wildfire 4,以及CATIA,最新版V6 R19。
Pro/E相對比較低端一些,主要應用在小產品開發上面,當然,也不是沒有開發大型機械的能力,但是在大型機械設計方面,UG和CATIA應用更廣一些。另外pro/e在工業設計領域也有很廣的應用,Pro/E的工業設計相關模塊比如ProSketch等還是很有用的。UG主要纖櫻應用與汽車領域與航天、國防領域,其實力大概是三大CAD當中最為強大的,事實上UG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CAD甚至是CAX的概念,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系統,當然操作難度也相對比較大一些。CATIA在航空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曲面造型在三大CAD裡面為最強,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線架造型的CAD系統。
高端軟體就是上面三個,還有廣泛的中低端軟體,比如Solidworks、SolidEdge、MechanicsDesktop(MDT)、Inventer等,一般價格都比較低,操作簡單,但是功能就相對有限了。
如果涉及到曲面造型,上面的三大CAD軟體就顯得比較笨拙了,工業設計領域(國內一般吧工學類工業設計歸屬於機械一級學科)有兩大NURBS造型軟體可以使用――Autodesk Alias,最新版本2010,這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CAID系統,包括了從概念到輸出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建模柔性堪稱世界第一,功能極為強大,而且和傳統CAD軟體之間留有通用型很好的數據介面,生成的模型可以直接用於快速成型與數控加工,其概念也超越了單純的CAID系統,而囊括了CAM,成為復合性質的軟體系統。當然,由於NURBS模型的性質,Alias無法使用實體模型,也就無法進行CAE分析。一般用於大型工業設計產品比如汽車的開發工作,在航空領域也有應用,比如Boeing 777的開發就是用了這款軟體。
另一個是Rhinoceros,最新版4r2,是最早羨豎首應用於PC的NURBS系統,建模柔性良好,容易上手,介面比Alias更加豐富,但是只具有建模能力和很弱的渲染輸出能力,建模功能亦不如Alias,常常用於小型產品的開發。汽車領域其應用就比較有限了。
傳統CAX系統與CAID系統互為補充,雖然隸屬於傳統製造業與工業設計兩個不同的門類,但是在實際應用上常常是互補的。
問題二:現在主流的機械制圖軟兄數件有什麼? 那就學習solidworks和autoCAD吧,因為solidworks比較便宜,操作比較簡單,很多公司用它和PRO/E或者UG、catia配合使用,用戶群較大,有利於就業,二維方面autocad幾乎壟斷全國。如何時間充足一點,可以學習PRO/攻,其在中國的中端市場用戶群較大。
問題三:工業設計畫圖用什麼軟體好 首先是AutoCAD,3D Studio Max ,再就是Photoshop
其實用CorelDRAW也好,簡單點。
問題四:現在使用的工業繪圖軟體哪一種使用率最高最好? 1、3DMax是三維軟體 主要功能:三維模型製作(建模)、三維效果圖製作、三維動畫製作 廣泛應用於:建築工程效果、室內裝飾裝潢效果、三維動畫製作(但有個MAYA瑪雅比它更專業於這方面)、多媒體三維素材製作、平面設計三維素材製作…… 2、AutoCAD是專業計算機輔助繪圖軟體 主要功能:平面矢量繪圖、三維矢量繪圖 廣泛應用於:機械工業繪圖、工業設計繪圖、服裝繪圖(需要再加模塊,但也有更專業的軟體)、建築工程繪圖、道橋建設地理繪圖、室內裝飾及施工圖、電子電路繪圖、管道線路類繪圖(如給排水、樓宇電線等)…… 3、Photoshop是圖象處理軟體 主要功能:進行圖片繪制、圖象處理、特效編輯等 廣泛應用於: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影視非編素材製作、動畫素材製作、效果圖後期處理、相片 這三個軟體都是現在非常熱門的軟體,尤其Photoshop應用范圍最廣,工業繪圖軟體使用率最高最好的還算是CAD,CAD專業方面更廣些。 相對而言,不涉及三維和專業知識的話,CAD最好學,因為都是固定的命令,按坐標繪制就可以了。Photoshop需要美感和靈活應用,比CAD趣味多些,其實不比CAD簡單。3DMax是最難的,因為大多數人習慣英文版,有了語言障礙。3DMax後期學習可謂博大精深,很花費精力。 學習一個或兩個都比較單一,應該都學習一些。有的掌握的不深也沒有關系,只要你綜合起來能好好的運用就行了。
問題五:推薦一款比較好的工業作圖軟體 AutoCAD 就這名字。。字數太少的回答還不行,我醉了
問題六:學習工業設計需要掌握哪些制圖軟體? 總的來說工業設計是國家以後大力發展的學科,工業設計在中國僅僅發展20多年而已,有著無比大的發展潛力.如果你對工業設計有很大興趣,你可以考慮學工業設計,但前提是你必須對工業設計先有一個充分的了解,畢竟你現在已經是23歲,放棄現在的再去接觸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
有篇文章《工業設計成長認識論》寫道:有資料表示工業設計人才的要求有 :1.創造性的解決問題;2.2-D概念草圖;3.口頭及書面的表達;4.材料與工藝;5.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6.多學科的交流;7.概念模型製作;8.企業實習;9.設計理論;10. 平面設計;11.數理知識.;12.工程技術;13.認知與消費心理;14.研究與信息處理;15.市場營銷實踐;16.藝術與設計史;17.藝術與人文學;18.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19.人體測量與作業分析;20.全尺寸模型製作;21.工作樣機製作;22.展示樣機製作;23.機械制圖術;24.計算機生成圖象。這些要求中前十項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知識。
工業設計是源於生活的設計,你對生活要是有很切實的理解,學工業設計並不難,成為工業設計師也不難,只要你努力,你自信,你敢於表現自己的想法,必定成功.你可以先學習一些工業設計的基本理論,了解一下工業設計史,再去學基本技能,如手繪,模型製作,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手繪就只有一個字:練,自己練.沒有任何捷徑.你可以參考一些手繪效果圖的書來練.平時你是怎麼記下來,只能用速繪.練好速繪就可以了,之後就是如何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
看了你的空間,感覺你很有想法.工業設計並不是單純的外觀設計,更多的是需要你去體會.對工業設計的體會,對生活的體會,對人的需求的體會.工業設計最大目的就是滿足人最大的需求.而你說到我記下來的只是想法,一些創意,也就是生活中沒有的但需要更人性化的東西,工業設計很需要這樣的行動.其實將想法具化並不難,只不過是一種技巧而已,思考,體會才是重要.作為工業設計師最大的目的就是滿足人最大的需求.想人需要的,想現實中不存在但能滿足人的需求的東西.
回到你的問題當中,首先你目前的工作你喜歡么,能實現你的理想么?我覺得你適合搞工業設計.真的.
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學習ID,不知道你目前的公司有沒有ID部門,有的話你可以多去接觸他們,和他們談談對你公司ID方面的想法.還有ID技能,你必須加強的,說實在生產型小公司不會注重你的手繪.很注重你的計算機設計能力,設計公司或大企業的ID部門手繪一定要好.
目前你首先要做的是給自己定一個能實施的計劃,計劃容內大概有:1,多看看一些ID方面的書,2.練習手繪(主要速繪/草繪),3.學習設計軟體,4.能和ID部門或企業聯系.5.多看看網上的東西,論壇最好了,和他們一起交流.
再說一些其他的,ID很需要經驗,可以說隨著ID經驗的提高,你的ID 能比能提高.作為一名設計師除了自身的業務水平之外還應該加強對人的溝通和對事的理解把握能力。因為一名真正的設計師不是說他的審美觀點有多麼的厲害!真正的設計師不是將自己的審美觀點強加給別人,讓別人接受。而是了解客戶的心理需求,設計一種最能符合客戶審美心理的產品。而對於大眾化的產品,這種審美更接近於一種平均值!一種能夠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產品。因此溝通和理解能力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本就不會亞於自身的業務設計水平。
現在制圖軟體很多
建築學用的cad,天正建築,sketchup,acad都很好也很簡單
工業設計的犀牛比較好當然上面的那些也都可以用
3dmax這個......>>
問題七:什麼軟體可以自己制圖 30分 cad
問題八:請問工業機械設計制圖軟體都有哪幾個啊? AutoCAD二維的王者。不過CAXA電子圖板更適合國情,功能也不錯。
CAXA實體設計國產三維軟體首選。SOLIDWORKS三維工程軟體在全球中端市場的統治者。
CATIA UG Pro/ENGINEER 高端市場的三駕馬車。
只是學習軟體的話不用買,有pj的,網上很多。
問題九:建築工程一般用什麼軟體畫圖的? Photoshop CS是用來作平面設計的,AutoCAD和3dMAX不是同一個軟體。
AutoCAD是一種繪圖工具,建築工程一般都用這種軟體。
3D MAX是一種做3d效果的軟體。比如三維動畫、各種三維模型、建築三維模型等等。主要是得到最後的透視效果圖。適用於產品的效果圖,動畫的建模,環藝建模等的使用。
你是做水電的沒學過AutoCAD嗎,AutoCAD適用於機械、建築、電貳和航天等繪圖,可作為精確設計所用,製作各種施工圖、各種工業產品結構圖。
問題十:大家現在都用什麼軟體作圖 看畫什麼類型的圖吧,我用的比較多的是PS和億圖。PS都知道用來處理圖片很棒,億圖是用來畫各種類型的圖形和圖表的,很方便,沒有PS那麼復雜。
❷ 工業軟體 很難嗎國外領先
工業軟體中幾乎最難啃的三座大山,就是CAD、CAE和EDA,大山中間還穿插了許多小的丘陵,如CAM、拓撲優化、工程資料庫等。工業軟體這三座大山,是人類基礎學科和工程知識的集大成者。
盡管它支撐了整個工業的體系,但它的市場份額卻小的可憐,不拿顯微鏡,是找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自身的構成,分別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和工程經驗。沒有一種產值如此微不足道的工業產品,卻需要有如此漫長的生命軌跡。從大學的數學方程式開始出發,經過漫長的物理機理的冶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萃取,最後還必須經過工程知識的淬火,才能成為一個成熟可用的工業軟體產品。
四大技術圖譜就像四座護法金剛,形成了深不可測的技術鴻溝。這對於任何一個工業軟體企業,十年發展的沉澱,那還只是開始。這條路,太漫長了。
數學基礎需要扎實
工業軟體首先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CAD這個學科的淵起和發展,主要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微分幾何突破之後,進化出了一個新學科——計算幾何,孔斯、弗格森、貝塞爾等為CAD,CAE,EDA等軟體所依賴的3D幾何造型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NURBS相關曲線曲面理論和演算法是目前大部分商用軟體所使用幾何引擎的關鍵技術。
而模擬分析軟體CAE無論對於數據的前處理和後處理,還是各種求解器,對數學也有很高的要求。
前處理不僅僅是數據導入、模型修復和顯示,很大一塊是網格剖分的能力,這部分的技術門檻不低。算是CAE領域後起之秀Altair作為有幾十產品的上市公司,至今前處理軟體HyperMesh還是最重要的旗艦產品,貢獻了公司最多的收入,也是在CAE領域站穩腳的基石。後處理在大規模的數據處理和直觀、動態、炫酷可視化展示方面也有很多需要研發的內容,尤其是在B/S架構下,如何通過Web頁面快速高質量載入巨大的CAE計算結果,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工業強度的網格生成演算法不僅有很深的理論問題,也有很大的程序開發工作量。德國的斯杭博士在德國開發Tetgen,從2000年左右開始一直只做這樣的一件事情,堅持了20年,才有了和商業四面體引擎ghs3d競爭的能力。同樣法國Distene公司開發的MeshGems系列網格剖分系統被廣泛用於商業CAE軟體,最早來源於INRIA(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十幾個研發人員也專注開發了近20年。
工業軟體這條路上,盡是寂寞的黑夜中的探索。
在NASA公布的CFD VISION2030戰略咨詢報告中,網格生成是單列的五項關鍵領域之一,並被認為是達成2030願景的主要瓶頸。就在這樣一個高難度的領域,國內很多軟體都是裸奔,依靠Gmsh之類開源演算法無法滿足客戶定製改進的要求,很難做到工業應用主流中去。
優化也是普遍性的數值方法,包括優化理論、代理模型等,是求解復雜工程問題的基礎,更不用說對各種路徑規劃所涉及的矩陣理論、泛函分析、動態規劃、圖論等等,無不是多約束條件下的多目標自動解空間尋優,背後都是數學王國建構的基礎之基。
各種CAE、EDA軟體中需要多種計算數學理論和演算法,包括線性方程組、非線性方程組求解、偏微分方程求解、特徵值特徵向量求解、大規模稀疏矩陣求解等都需要非常深厚的數學基礎。如果不能熟練運用各種數學工具,對物理場的建模也就無從談起。
物理場面臨著多種挑戰
頭疼的數學之後,接著是頭疼的物理。這是模擬軟體、EDA軟體需要突破的地方。工業技術的源頭,是對材料及其物理特性的開發與利用。因此,對多物理場及相互耦合的描述與建模是各種模擬分析軟體的核心。
而工業軟體由於要解決的是真實的大千世界,所有看得見、看不見的物理場,都在按照各自的機理自由游盪。工業軟體必須要跨越十分寬廣的學科光譜,跨越了錢學森科學技術體系的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工程科學、工程技術,而且也會包含大量的經驗、訣竅等「前科學」知識。具體而言,任何CAE軟體在市場上存身的根本都是其解決結構、流體、熱、電&磁、光、聲、材料、分子動力學等物理場問題的能力,每種物理場都包含豐富的分支學科。
模擬分析軟體CAE的求解器由物理演算法組成,每個專業領域都有一堆問題求解演算法,不同領域如電磁、結構、流體的求解器處理機制,完全不同,基本沒法通用;另外一方面,跟FEA有限元方法有關,採用的單元類型不同,問題求解演算法也不同。因此,雖然也有第三方的求解器,但無法像三維CAD軟體領域那樣形成通過出售幾何建模引擎和幾何約束求解引擎獲利的商業模式。
以結構為例,為解決結構設計的問題,有可能會涉及到理論力學,分析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振動力學,疲勞力學,斷裂力學等一系列學科。在這個基礎上,主流的CAE軟體都支持結構優化功能。相對於傳統的CAE的僅限於評估設計是否滿足要求,結構優化軟體在創成式設計等先進技術支持下可自動生成更好的結構輕,性能優、裝配件少的更優設計。
由於現實世界的發展要求,產品的智能化提高導致的復雜度提高,往往產品本身涉及多場多域問題。物理場有太多的組合,相互之間又干擾不清。這些復雜的問題,既要深刻理解學科自身的物理特性,並對這些學科物理特性所沉澱的學科方程,如電磁的麥克斯韋方程、流體力學的伯努利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等等,深刻理解之外,還要對實際工程應用領域的多物理場交織耦合環境能夠快速解耦,讓不同學科不同特質的特徵參數迭代過程中能夠互為方程組求解的輸入輸出,以便對多場多域的工程問題進行優化。
隨著現在需要處理的模型規模越來越大,模型本身也越來越復雜,現有國際上大型商業CAD、CAE、EDA中使用的幾何建模引擎和幾何約束求解商業化組件產品(包括InterOp、CGM、ACIS、CDS、Parasolid、D-Cubed等)廠商達索系統、西門子等也在不斷跟進最新的計算機技術。比如最近也在採用多線程技術不斷改進之前的演算法,用於大幅提升模型導入、模型修復、縫合、實體建模、布爾運算、面片化以及約束求解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