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都的工業園區在哪裡有幾個呢
比較大的且歷史長的就是新都工業園區。這是四川省的重點工業園區,面積也比較大,裡面又包括一些產業園區,比如新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新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工業園,比如位於繁川傢具大道附近的成都傢具產業園,位於泰興鎮的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園等等。
㈡ 四川省流動人口最多的工業園有哪些
四川流動人口較多的工業園區有下列幾個
四川蓬安工業園區
蓬安工業園區是經國家發改委審核批准建設的省級工業園區,是全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園區位於蓬安縣城以南河舒鎮,距縣城主城區僅6公里。園區總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成6平方公里,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業為主、農產品加工為輔的產業格局,年總產值已突破200億元;二期沿國道244線兩側、南大梁高速以南布局,規劃面積6.13平方公里,確立了以機械製造為主導,輔以電子、金屬加工的產業定位,到2018年,園區總產值突破500億元;三期遠景規劃,沿河舒河至利溪鎮兩河塘布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完善延伸機械製造產業鏈,優化凸顯產業聚集效應,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四川綿陽工業園區
園區成立於2001年8月,是中共綿陽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綿陽科技城的決定而建立的創新創業基地,是綿陽科技城建設的重要載體。2002年9月,國防科工委、科技部批准園區為綿陽國家軍轉民科技園。2005年4月,根據市委、市政府調整園區管理體制的決定,園區順利完成與涪城區園藝工業園區的合並。2006年1月,園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審核,批准園區為「綿陽工業園區」,成為四川省保留的30家開發區之一。
園區規劃總面積為12.89平方公里,位於綿陽城區西北部,東至一環路涪江二橋段,西接綿(陽)廣(元)高速公路綿陽出口,南臨綿陽高新區,北靠綿陽市城區。隨著園區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園區現已成為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核心載體。
區域功能優化。園區將科技園區建設與城市新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高起點規劃和建設,聚集各類科教資源,搭建科教創新創業平台、軍轉民產業發展平台、人才引進和培養平台,園區正逐步成為具備城市新區、軍轉民產業園、新型工業園區等多種復合功能的綿陽科技城最靚麗的城市區域。
四川江油工業園區
四川江油工業園區是1992年經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工業開發區。2001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開發區,2006年2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認定,省政府批復,更名為四川江油工業園區。原規劃面積7.29平方公里,新擴區20.73平方公里發展規劃已通過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13]177號)批復,園區規劃總面積達到28.02平方公里。
四川三台工業園區
四川省三台工業園區是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命名的省級開發區,是「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園區」。 園區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已建成12.2平方公里,規劃定位為城市拓展區、產業聚集區和經濟增長極。工業園區下設了兩江工業集中區和蘆溪工業集中區,已形成「一園多區」的發展格局。按照區域產業定位,兩江工業集中區主要承載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產業,蘆溪工業集中區主要承載生態食品加工產業。
㈢ 成都的重工業都在哪裡
成都的重工業集中在郊縣的工業園區,比如金堂彭州等地
㈣ 四川的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第一是攀枝花市,不容質疑,攀鋼集團。
第二就是德陽市,德陽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主要指標位居四川省第二;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擁有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川油宏華公司等一批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裝製造企業。
成都並不是重工業城市,而是高新技術產業城市。
㈤ 成都的工業工廠區都集中在什麼地方
成都工業區目前主要為《成都發展2003-2020規劃》定下的19個園區:
1、新區:電子信息(含軟體)及生物醫葯產業;
2、經開區:以汽車整車(含工程機械)及配套零部件為主的現代製造業;
3、成都石化基地:石化產業;
4、錦江區:以創意設計及電子信息服務為主的企業總部;
5、青羊區:以航空模具產業為主的企業總部;
6、武侯區:以輕工設計及軟體開發為主的企業總部;
7、成華區:以機電研發為主的企業總部;
8、溫江區:電子機械產業;青白江區:冶金建材產業;
9、新都區:精密機械製造業(新繁鎮:傢具產業);
10、都江堰市:機電及軟體產業;
11、彭州市:塑料製造業;邛崍市:天然氣化工產業;
12、崇州市:以製鞋為主的輕工業;
13、金堂縣:新型建材製造業(淮口鎮:紡織製鞋業);
14、雙流縣:光伏光電及機電產業;
15、郫縣:精密機電製造業(安德鎮:川菜原輔料加工業);
16、大邑縣:輕工機械製造業;
17、蒲江縣:食品飲料製造業;
18、新津縣: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化工產業。
(5)四川省重工業園區有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未來成都城市發展的總目標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質為「國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和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職能為「五中心一樞紐」,即西部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實施「東進、南拓、西控、中優、北改」空間戰略。
東進:沿龍泉山東側,開辟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南拓:高標准、高質量建設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化空間結構。
西控: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保持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城市形態。
北改:建設北部生態屏障,保護好歷史性、標志性建築,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改善人居環境。
中優:優化中心城區功能,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築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㈥ 四川的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四川重工業城市有德陽市,攀枝花市。
德陽市
1、德陽毗鄰省會成都運姿,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傾力打造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北部新城 。
2、德陽交通發達,距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距青白江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24公里。
3、德陽因」三線建設」國家布局現代大工業而建市 ,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
4、 2017年11月,德陽成為第二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
5、2018年,德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經濟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9.0%,比全國、全省分別高2.4、1.0個百分點。
攀枝花市
1、攀枝花,四川省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川滇結合部,位於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連麗江、大理;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
2、2017年,攀枝花市全部工業增加值706.11億元,增長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7%,年末規上工業企業324戶,旁物絕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2%。
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26.7億元,增長21.9%、主營業務成本1540.7億元,增長24.1%、銷售費用25.4億元,增長0.6%、資產合計2283.6億元,增長3.1%。
(6)四川省重工業園區有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攀枝花市礦產資源
1、攀枝花市已探明鐵礦(主要是釩螞滑鈦磁鐵礦)71.8億噸,佔四川省探明鐵礦資源儲量的72.3%,是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
2、伴生鈦資源儲量佔全國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釩資源儲量佔全國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資源儲量全國第三。
3、經過多年開發利用,全市釩鈦磁鐵礦保有資源儲量66.4億噸,其中伴生鈦礦4.3億噸,伴生釩礦1020.3萬噸,鈷查明資源儲量2.7萬噸,此外還伴生有鉻、鎵、鈧、鎳、銅、鉛、鋅、錳、鉑等多種稀貴金屬。
4、非金屬礦產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3.4億噸,晶質石墨保有資源儲量1555.2萬噸,苴卻石保有資源儲量2077.5萬噸,溶劑石灰岩保有資源儲量3.4億噸。
冶金白雲岩保有資源儲量4743.5萬噸,耐火粘土保有資源儲量1209.8萬噸,硅藻土保有資源儲量1355.6萬噸,花崗石保有資源儲量8120萬立方米。
㈦ 有誰知道成都大的工業區在哪些地方
成都大的工業區:
錦江區:錦江工業區位於中和鎮。
新都區:成都市新都衛星城工業區,始建於1992年,1993年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1年被列 為省級重點開發區。新都衛星城工業區地處成都市北大門黃金地段,距成都市僅10公里。
成華區:龍潭工業園區,位於三環路外龍潭寺以南。
武侯區:武侯工業園已確定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地處成都市中心城區三環路西南外側。
青羊區:成都青羊發展工業園又名成都青羊工業總部基地,位於成都重點打造的20個工業集中發展區之一的青羊工業集中發展區核心區域。青羊工業總部基地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成飛大道一號,佔地面積933畝。該工業園項目主要為企業提供獨棟企業總部辦公區域。
金牛區:成都金牛高科技產業園成立於2000年6月。園區規劃面積7.74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位於成都市西門出入通道羊西線與金牛大道之間;二期規劃面積5.64平方公里,位於成都市北門出入通道川陝公路和北新幹道之間,是成都市確定的重點工業集中發展區之一。
龍泉驛區:龍泉工業區位於成龍大道以南。
(7)四川省重工業園區有哪些地方擴展閱讀:
由於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1.城市工業區。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大部分是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緊密的生產聯系,往往體現著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
2.礦山工業區。在採掘工業基礎上形成的工業企業群組合。與開發區域資源相結合,可組成部門結構復雜、礦業與工業均較發達的礦山工業區。
3.以大型聯合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區,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區、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區等。工業區以企業聯合布局為基礎,以企業群為主體,廠與廠間的距離一般很近。
工業區內各企業由於共同使用統一的供排水系統、交通道路、工程管網、熱電站、變電所、港口碼頭、建築基地、三廢處理設施,以及城鎮生活福利設施等,從而大大節省各企業的廠外工程投資,節約用地,提高經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