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工業化到後工業化產業將發生哪些變化
工業化指社會經濟的發展由以傳統農業經濟為主過渡到以現代工業經濟為主的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發展過程。 工業化一般經歷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消費品工業居主導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資本品工業加速發展並逐步趕上消費品工業的階段; 第三階段是資本品工業居主導的階段。
⑵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什麼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
1、社會自由和民事權利的增長。
2、來自外國的大量資本投資。
3、從農業到工業經濟的轉換,特別是向製造業的轉換。
4、逐漸增長的開放市場經濟,允許同世界上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
5、幾大洲間進行的大規模國與國合作。
經濟特徵
第一,20多年來,經濟增長率保持較高水平,20世紀70年代超過日本5%的增長率。
第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結構特別是工農業結構變化顯著,工業比重超過農業。
第三,在出口總額中製成品的比重增加,擺脫了一半發展中國家依靠初級產品的局面。但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仍不平等,許多生產需要的中間產品和機械設備還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⑶ 經濟轉型工業化發展的六大階段
1.
工業化的起初階段。即工業化首先是從以輕工業為主導開始的。
2.
重工業化階段。工業由以輕工業為重心的發展向以重工業為重心的發展推進,產業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即所謂「重工業化」
或「重化工業化」。
3.
高加工度化階段。即重工業化過程中由以原材料為重心的結構轉向以加工、組裝工業為重心的結構。這個階段,實際上開始了產業結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提高的階段。
4.
技術高度密集化階段。在這個階段,各工業部門越來越多地採用高級技術,導致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特徵的尖端工業的興起。
5.
高新技術化階段。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工業、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電子計算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的新興部門,以及生物工程、激光技術、光導通信等新技術群,資本密集部門的領先地位逐漸為高新技術部門所取代,使美國的工業結構日益走向高級化。
6.
最後可能是不斷創新階段。提高工業產品競爭力,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通過實施名牌推進戰略、技術轉移戰略,工業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一批知名品牌脫穎而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逐步提高,推動了企業技術進步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⑷ 怎麼論述中國得工業化發展歷程
中國得工業化發展歷程論述:
⑸ 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像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是從紡織、糧食加工等輕工業起步的。
第二階段是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化工、冶金、金屬製品、電力等重化工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業。
第三階段是工業高加工度化的發展階段。在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的後期,工業發展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機電工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這時對原材料的加工鏈條越來越長,零部件等中間產品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迅速增加,工業生產出現「迂迴化」特點。
把握工業經濟的發展方向
步入新發展階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我國工業發展由大到強、工業體系由全到優轉變將是大勢所趨。
具體而言,工業結構高端化發展勢在必行,工業發展模式數字化轉型將廣泛拓展,工業發展形態綠色化升級將不斷加速,共工業行業之間以及工業和服務業融合化互動將更加顯著,工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穩定將受到更加廣泛的重視。
⑹ 概述新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的基本進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中國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初步發展時期
新中國隊對原外資企業、國民政府經營企業、民間私營企業以及手工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改造,並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興建了一批大型重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基礎。大躍進時期"以鋼為綱"的方針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特殊的工業景觀。
第二階段:社會主義工業曲折前進時期
文革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工業在動盪中曲折發展。處於備戰考慮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業基地的"三線建設"運動,大大促進了西南地區的開發,形成了一批新興的工業城市。
第三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大發展時期
中國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工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個體與私營工業、鄉鎮企業、外資企業的崛起,國有工業比重下降,開創了多元化工業經濟格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傳統製造業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工業用地重新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首鋼搬遷都成為學術界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