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產品設計的原則是什麼
隨著中國經濟近二十年來的飛速發展,對於設計的需求也日趨旺盛,同時中國企業對設計的認識也逐漸深刻,由過去對海外產品的簡單模仿到如今意識到獨特的設計對於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蓬勃的經濟環境和企業的逐漸重視和支持給中國設計界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機,日本國際設計交流協會(JDF)於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對上海及廣州兩地設計事務所的一次權威調查顯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設計界進入了一個「大爆炸」階段,不僅在數量上急速攀升,在規模上也急劇擴大,幾年前由兩三個人發起成立,目前已發展至規模達50人~100人的事務所屢見不鮮。
在不斷的學習探索、摸爬滾打中,中國的設計公司積累了自身實力,形成了自己的特長:如計算機操作能力強、人員充足、開發速度快等。然而在高速發展的背後,設計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即:還僅僅停留在造型設計的層次上,缺乏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系統思考的能力,調查、策略、流程,運營等能力較弱,同時由於經驗和技巧不足,設計質量不高,設計流程中各階段的工作比較粗糙。
可以看到,中國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和細分,成熟和細分不僅指消費者市場,也指行業和更廣義的社會分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設計逐漸在企業事務中形成特殊而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而然地漸漸脫離企業,形成了獨立而專業的設計行業。因為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往往會在自身內部建立很多的職能和部門,企業有自己龐大的設計部門,市場部門,公關部門,內部的廣告公司和媒體部門,然而最終卻導致了效率的低下、思路的狹隘、觀念的落後和腐敗的盛行。而將這些委託給專業的設計公司卻可以更好地在利益分享的前提下配置和整合資源,保證更有創意、管理嚴謹有序且具有生產力的解決方案。
時代賦予了設計公司新的定義和內涵,對設計公司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設計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疲於比稿,為了競標大打價格戰,到處用各種方法和伎倆拉生意。事實證明,一味地降價、比稿只能導致設計公司為了生存問題疲於奔命,陷入埋頭苦乾的泥潭而無法發展,同時還助長有些公司騙稿、混稿的風氣,使整個設計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其實不重視設計,最後承擔風險的還是企業本身,深圳一家公司通過徵稿的方式騙取了一些學生的設計方案,然而由於方案的不成熟和缺乏溝通使得設計在投產時遇到了各種工藝結構等問題,本來可在半年內完成的項目最終卻花了一年多才勉強上市,公司也因此損失慘重,這樣的例子在國內十分普遍。隨著行業市場的不斷規范,國際知名企業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我們的設計公司只有加強優勢,增加服務價值,規范管理,與客戶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合作關系,才能改變現狀,也只有這樣定位的公司才能在市場若干年的大浪淘沙之後成為倖存者。
黃蔚女士將中國的設計業態發展概括為四個階段:
﹡1980年至1990年是純粹的模仿()階段。
﹡1990年至2000年是追隨(following)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內的公司開始在模仿國外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小變動。
﹡2000年至2010年可以視為本土設計崛起(localization)的階段,也就是開始根據中國用戶的喜好來對現有產品進行本土化調整和改良性設計。
﹡2010年至2020年則將是創新(innovation)階段,我們中國設計將會有世界一流影響力的品牌,他們將為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帶來完全獨立的創新性設計。
面對廣闊的前景,我們要如何在今後的市場上立足,如何形成規范的行業規范,如何迎接國外來的朋友?設計公司應將眼光放得更遠些,依靠我們自身,在服務好本土企業和品牌的基礎上建立戰略聯盟和不斷加強核心的競爭能力。
② 工業造型設計 要注意的是什麼
工業造型設計要注意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
工業造型設計最初產生於把美學應用於技術領域這一實踐之中,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技術與藝術本是相通的,技術偏於理性,藝術偏於感性,它們都是創造性的工作。總體上說,技術主要追求功能美,藝術主要追求形式美。技術改變著人類的物質世界,藝術影響著人類的感情世界,而物質和感情也正是人類自身的兩面。工業社會的發展中,技術與藝術的分離導致各自的弊端,如技術的冷漠感、非人性化,藝術的情感化偏向。
在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最初階段,設計師的思想、行為是不成熟甚至是盲目的,於是在產業革命時期出現了巴洛克風格的車床和洛可可風格的雕刻機。他們把工藝品的裝飾形式硬塞給了機械產品,是對機械產品的簡單美化,是一種附加行為。這種附加是把產品的功能和形式簡單地拆分成前後兩個步驟的結果。這種錯誤的行為受到了批判,也促使設計師們對工業設計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實踐。
工業設計發展至今,它已不再是簡單的「技術十藝術」,而是工程技術知識、人機工程學、人文社科知識、藝術美學知識、市場營銷知識和消費心理學等知識體系的有機結合。因為工業設計的對象是現代工業化條件下批量生產的產品,而產品又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它應該具備一定的使用功能;應該讓人用得舒適;要考慮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對產品的特殊要求及喜惡;應該使產品具有欣賞價值,而不是冰冷毫無感情的機器;還應該使產品為消費者所接受等。對於產品的這種種要求需要多種學科知識的協同,而不僅僅是工程師和藝術家形式上的合作就可以完成的。
由於工業設計在其發展過程中又被稱為「工業造型設計」,所以很多人誤認為工業設計是單純的造型活動。對於這樣的提問工業設計是不是就是產品的外觀造型設計?不能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 外觀造型設計只是工業設計的一部分,是設計師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賦予產品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這種形式背後的內容、工業設計的內涵遠不止於。它們就是蘊含在設計之中的技術知識、人機關系理解、文化價值觀念、市場需求等。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ICSID)對工業設計所下的定義是:「就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工業設計。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該在上述工業產品全部側面或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這也屬於工業設計的范疇。」這一段話是對工業設計師的工作范圍的界定、工作能力的要求,也是一種很具體的、容易理解的定義。
③ 工業造型設計都有哪些原則
工業造型設計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實用、美觀、經濟。其中,實用是產品的生命,美觀是產品的靈魂,經濟則是兩者的制約條件。
一、實用
實用,是指產品具有先進而完善的物質功能。產品的用途決定產品的物質功能,產品的物質功能又決定產品的形態。產品的功能設計應該體現科學性、先進性、操作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適當的功能范圍
功能范圍即產品的應用范圍。產品過廣的功能范圍必然會帶來設計難度加大、結構復雜、製造維修困難、實際利用率低和成本過高等缺點。因此,現代工業產品功能范圍的選擇原則是既完善又適當。對於同類產品中功能有差異的產品可設計成系列產品。
2、優良的工作性能
工作性能,通常是指產品的功能性能,如機械、物理、電氣、化學等性能以及該產品在准確、穩定、牢固、耐久、速度、安全等方面所能達到的程度。就設計過程而言,首先是確定工作性能,其次是通過對材料和加工方法的選擇確立形態,進而是工作性能的具體化。當然,也可以根據材料、加工方法的特性並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進一步開發新的工作性能。工作性能是反映產品內部質量的主要技術指標,是產品質量的核心內容。在造型設計中,要處理好外觀質量與工作性能的適應關系,要利用一切藝術手法產生造型美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凡是高精度的產品其外觀的藝術效果應該是高貴、雅緻、精細的。當然,也應避免單純追求藝術效果而忽視或影響產品工作性能的發揮。產品造型設計必須使外觀形式與工作性能相適應,比如性能優良的高精密產品,其外觀也應令人感覺貴重、精密和雅緻。
3、科學的使用性能
產品的物質功能只有通過人的使用才能體現出來。隨著現代科技和工業的發展,許多高精產品的操作要求都是高效、精密、准確、合理、可靠的。高效,即產品正常工作時所具有的良好性能,這是產品存在的依據。在不同情況下產品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功能。這一切要圍繞人的使用動作、行為適宜,也要考慮到發展、變化著的使用要求。精密、准確,表現為構造原理、零部件聯結是否精細、優良。所謂合理,就是使用方式要合乎客觀規律,要合乎人的生理、心理需要,這就是正確協調人與產品的關系,研究和解決各種產品的結構和形成與人相關的各種功能最優化,才能使人更正確、迅速、舒適、有效地使用產品。可靠,是衡量產品是否實用及其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准,也是人們信賴和接受產品的基本保障。為此,在產品設計、製造、檢驗等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重視可靠性分析,從而保證人們安全、准確、有效地使用產品。
二、美觀
美觀,是指產品造型美,是產品整體體現出來的全部美的綜合。美觀主要包括產品的形式美、結構美、工藝美、材質美和產品體現出來的強烈的時代感和濃郁的民族風格等。
造型美與形式美不同。造型美不僅包括形式美,同時又把形式美的感覺因素、心理因素建立在功能、構造、材料及其加工、生產技術等物質基礎之上。因此,造型美法則是包括形式美法則在內、綜合各種美觀因素的美學法則,也是適應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美學原則。
造型美與形式美二者不能混淆,否則就會把工業造型設計理解為產品的裝潢設計(或工藝美術設計)。產品的造型美與產品的物質功能和物質技術條件融合在一起,而造型美又有創造發揮的廣闊空間。造型設計師的任務,就是在實用、經濟兩個原則下充分運用新材料、新工藝而創造出具有美感的產品形態。
美是一個綜合、流動、相對的概念,因而產品造型美沒有統一的絕對標准。產品造型美是多方面美感的綜合,如形式美、結構美、材料美、工藝美、時代感和民族風格等。
形式美是造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品視覺形態美的外在屬性,也是人們常說的外觀美。影響形式美的因素主要有形態構成和色彩構成,而指導這兩個產品外觀造型要素的組合即是形式美法則。
材料質地的不同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材質美的重要性體現在材質與產品功能的高度協調上。人的審美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化、隨著科學技術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而發展。因此,造型設計無論在產品形態上、色彩設計上和材料質地的應用上都應使產品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感。
造型設計必須考慮社會上各種人群的需要和愛好。由於性別、年齡、職業、地區、風俗等的不同其審美觀也不同,因此產品的造型要充分考慮上述因素的差異,使產品體現出廣泛的社會性。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由於各自的政治、經濟、地理、宗教、文化、科學和民族氣質等因素的不同,逐漸形成了每個民族所特有的風格。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由於涉及民族藝術形式,因此也體現出一定的民族風格。以汽車為例,西德的轎車線條堅硬、挺拔;美國的轎車豪華、富麗,日本的轎車小巧、嚴謹,它們都體現出各自的民族風格。
應當指出的是,民族風格與時代性必須有機地、緊密地統一在一個產品之中,而不應留下二者拼湊的痕跡。隨著科學的進步、產品功能的提高,在現代高科技工業產品中民族風格被逐漸削弱,如現代飛機、輪船等,只有在其裝飾方面尚能見到民族風格的體現。
三、經濟
產品的商品性使它與市場、銷售和價格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造型設計對於產品價格有很大影響。新工藝、新材料的不斷出現,使產品外觀質量與成本的比例關系發生了變化。低檔材料通過一定的工藝處理(如非金屬金屬化、非木材化、紙質皮革化等)亦能具備高檔材料的質感、功能和特點,不僅可降低成本,而且又可提高外觀的形式美。
在造型設計活動中,除了遵循價格規律、努力降低成本外,還可以對部分工業產品按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進行設計,使空間的安排、體塊的組織、材料的選用緊湊、簡潔、精確、合理,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求得最大的效益。經濟的概念也有其相對性,在造型設計中只要做到物盡其用、工藝合理、避免浪費,應該說即是符合經濟原則的。
總之,單純追求外觀的形式美而不惜提高生產成本,或者完全放棄造型的形式美而只追求成本低廉的產品,都是無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也都是不受顧客歡迎的產品。
④ 工業建築的設計原則
工業生產過程中應用和產生的酸、鹼、鹽以及侵蝕性溶劑,大氣、地下水、地面水、土壤中所含侵蝕性介質,都會使建築物受到腐蝕。此外,建築物還會受到生物腐蝕。
防腐設計:①限制侵蝕性介質的作用范圍;②將侵蝕性介質稀釋排放;③在建築布置、結構選型、節點構造和材料選擇等方面採取防護措施。
布置要點 ① 對散發大量侵蝕性介質的廠房、倉庫、貯罐、排氣筒、堆場等,盡可能集中布置於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側和地下水流向的下游。為利於通風,廠房和倉庫的長軸應盡量垂直於主導風向。②室外場地應有足夠的排水坡度(一般不小於0.5%),並布置排水明溝。③廠內輸送侵蝕性液體、氣體的管道盡量集中埋置;架空敷設時放在下層,以免危及其他管道。④排除侵蝕性污水的管道所設的檢查井(窨井),應同建築物基礎保持一定的距離。
設計要點 ①凡散發侵蝕性氣體、粉塵的建築物,造型力求簡單。為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風,可採用敞開式、半敞開式建築。②圍護結構應根據室內溫度、濕度情況,加強保溫性能,以減少牆面、屋面由於侵蝕性氣體的冷凝結露腐蝕建築物。為避免侵蝕性粉塵集聚,屋面不宜砌築女兒牆。③採用木製或塑料、玻璃鋼制門窗。④外露的金屬構件或零件應適當加大尺寸或塗飾耐腐蝕塗料。⑤ 樓面、地面的防護是建築防腐蝕設計的關鍵。為了縮小侵蝕性介質的危害范圍,便於防護,應配合生產工藝要求將滴、漏嚴重的設備集中布置,並可在設備底下設置托盤、地槽,局部地面、樓面作成耐酸、耐鹼地坪。地坪的面層材料可選用瀝青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聚氯乙烯、玻璃鋼、陶瓷、花崗岩等製成的板材或塊材。在地坪面層和找平層(一般用水泥砂漿)間,用石油瀝青油氈或再生橡膠油氈等材料作為隔離層,以防地坪受到侵蝕性介質滲透、擴散的影響。⑥凡與侵蝕性介質接觸的其他建築部位,如地溝、地漏、踢腳線、變形縫和設備等,都應採取耐腐蝕的材料和相應的構造措施。
構造要求 防腐蝕建築一般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佳。在含有強腐蝕性氣體且處於高濕環境中的梁、板、柱、屋架等鋼筋混凝土承重構件,除提高混凝土的標號、密實性和加大鋼筋保護層外,表面尚須塗以耐腐蝕塗料(如瀝青漆、環氧樹脂漆等)。如果建築物採用鋼、鋁等金屬結構,除加強節點構造和表面防護外,進行結構計算時要適當提高安全度。磚木結構一般僅用於腐蝕性介質影響不大的建築物,承重磚牆宜用不含石灰質的砂漿砌築,木材表面也要作防腐處理。建築物的基礎部分,為了防止生產過程中侵蝕性液體滲入地下造成腐蝕,防止雜散電流漏入地下引起鋼筋的電化學腐蝕,防止含有侵蝕性介質的地下水和地基土壤造成危害,必須採取地面的防滲堵漏和排水設施,選用合適的基礎材料,加強混凝土中鋼筋保護層,對基礎表面作防腐蝕處理並增加基礎埋深等。
⑤ 工業設計的基本思想和原則是什麼及其地位和作用
工業設計的一般原則
工業設計的結果是創造一種新的產品形式,該產旦圓品應該能夠雹遲余完美地實現本身的目的,其功能與形式都應該符合各種需要,包括滿足使用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種需要。同時又能合理地進行生產,產品價格符合經濟的原則。從這些要求出發: 1. 功能性原則(安全性,易操作性,使用者的環境,產品與環境的協調等問題) 2. 創造性原則 3. 語義性原則(設計師運用材料,構造,造型,色彩等來表達產品存在的依據和語) 4. 美學的原則 5. 以人為本的原則 6. 理性的原則 7. 簡潔的原則 8. 生態平衡的原則
從工業設計的概念入手,闡述了工業設計對現代社源滾會的重要意義,以及工業設計師在企業產品開發設計中的地位及其所發揮的作用,分析了我國目前工業設計的現狀並展示了工業設計的光明前景.
⑥ 工業設計的基本特徵_工業設計的基本理念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工業設計已深化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那麼以下是我為你整理推薦工業設計的基本特徵,希望你喜歡。
工業設計的基本特徵
1、從功能至上到人—機—環境協調發展,從現代主義的理性化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回歸,工業設計在對歷史不斷的反思中走向成熟。
2、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和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機制。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並逐漸成了當代工業設計發展的主流。
3、工業設計已深化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處不設計、無設計不求完美,不僅是物質設計,還有非物質設計。
4、當代工業設計對新思想、新理論的探索,也呈現出向深度發展的趨勢。
工業設計的基本理念
(一)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是指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況、思維方式和人體生理結構等因素,在保證設計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使設計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產活動的需要。
人性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
人性化設計的特點反映在以發展、動態的眼光去認識人的本質,把人的時代性、民族性、社會性和個性相對應的種種不斷變化著的因素,作為人性相關的屬性變數賦予設計作品,使設計的產品和人形成多元的、互動的對話關系。
人性化設計的表達方式在於,以有形的物質態去反映和承載無形的精神狀態,包括:
1.通過設計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引發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或稱設計中的“以情動人”。
2.通過對設計無功能的開發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滲透人類倫理道德的優秀思想,如平等、正直、關愛等,使人感到親切溫馨,讓人感受到人道主義的款款真情,可謂之設計中的“以義感人”。
3.藉助於語言詞彙的妙用,給設計物品一個恰到好處的命名,往往會成為設計人性化的點睛之筆,謂之設計中的“以名誘人”。
從本質上看,人性化設計更多地反映一種設計理念,而不是一種風格。
實現人性化設計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設計形式要素。
2.產品色彩。
3.產品材料。
4.產品功能。
5.產品名稱。
6.情感化與個性化。
7.產品的人機工程要素。
人性化設計 擺脫了現代設計中理性、抽象表現的束縛,把產品的使用者——“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是現代社會對人性的回歸。其特點在於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必須指出的是,在具體的設計中,對人性化的強調應該適度,過度最求滿足人性的消費慾望,可能帶來環境乃至生態的災難。
(二)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也稱生態設計(Ecological Design)、環境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 等,指的是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重視其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影響,將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和可重復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產品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去,在滿足環境友好要求的同時,兼顧產品應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壽命、經濟性和質量。
綠色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反映了人們對於工業社會對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原則:Rece、Recycle和 Reuse,即節約資源、循環回收和再利用,也稱綠色設計三要素。
對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20世紀60年代末,他出版了《為真實世界設計》一書,闡述了設計應該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的思想。知道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後,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和認同。
在建築設計方面,弗蘭克·賴特在1936年設計的流水別墅,可以說是綠色設計的一個典範。
但是,要達到綠色設計的目標,不僅需要設計師自身認識的提高、消費者有自覺地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動。從這方面看,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色彩。
(三)可持續設計
可持續設計(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是指在生態哲學的指導下,將設計行為納入“人-機-環境”系統,既實現社會價值又保護自然價值,促進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的設計理念。
一個好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在它的製造和使用期間不為環境帶來傷害,還要考慮到當它的生命周期結束以後,是否能夠回歸,甚至回饋大自然。
可持續設計在設計理念上與綠色設計具有相輔相承的關系。
產品設計中的可持續設計原則有:循環使用、再生能源、安全、高效、人性化等。
這在范疇上也比綠色設計更進一步。
如設計師威廉·施托普夫和唐納德·查德威克設計、米勒公司生產的艾倫椅(Aeron Chair),這把椅子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人機工程學椅子”。艾倫椅在早期的開發階段就定位在使用可回收和耐用的原材料上,做成的座椅使用壽命長,組件已於拆卸和更換,且超過90%的材料都可以自然降解或者再利用,是可持續設計的典型產品。
(四)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特指在信息化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在設計領域出現的新的設計方法、思想和理念等。信息時代帶來了信息爆炸,而且計算機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工業設計的技術手段及程序與方法,設計師的觀念和思維方式相應有了很大轉變。
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開辟了工業設計的嶄新領域,消費電子等信息類產品對設計的要求也更高、更新,並把設計的范疇擴展到了改變產品的交互性和用戶體驗的高度上。與此同時,也涌現出一批依靠設計來驅動企業創新和發展的科技企業,對工業設計的創新的要求更加嚴謹,專業化也成為行業的主導趨勢。如美國的蘋果公司就是典型的以工業設計來主導產品創新、在商業上取得不斷成功的企業。
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主要特徵有:
1.設計手段的進步,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採用等;
2.以交互性和用戶體驗為導向的產品設計;
3.虛擬化設計、協同化趨勢;
4.抽象知識的展現;
5.物質產品之外的企業形象策劃及設計;
6.多元化設計風格等。
(五)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Emotional Design),是指通過各種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的使用,將情感融到設計作品中,在消費者欣賞、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激發人們的聯想,產生共鳴,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
情感化設計是心理學在工業設計學科的一個應用,也是工業設計中高端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唐納德·諾曼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認知心理學家,他的《情感化設計》一書,旨在引導廣大設計者重視人們的情緒,在設計中考慮產品的情感因素。
一個成功的設計,必須在重視產品的易用性的同時,還要強調產品對用戶的情感影響。諾曼指出:與人腦的3種加工水平相對應,情感化設計中對產品的設計也要有3種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本能水平的設計關乎產品外形,行為水平的設計關乎到產品使用的樂趣和效率,而反思水平的設計則涉及用戶的自我形象、個人滿意度、記憶等因素。
情感化設計對現代工業設計的意義在於:把設計師、使用者的情感融入到產品設計中,使設計的對象從一個工業產品上升到了擬人化的境界,給設計對象注入了靈魂,使產品能先與設計師、之後與使用者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互。
(六)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是指充分考慮用戶與產品交互時的各種感受,包括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體驗和使用行為體驗與心理感受等,使產品有用、易用、令人愉悅,以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的設計方法。它涉及視覺設計、信息架構設計、可用性設計、交互設計等多個方面。
20世紀50年代,人機工程學開始研究用戶、產品與環境系統的交互,強調用戶體驗。隨著20 世紀90 年代計算機的普及,用戶體驗逐漸成為設計師關注的重點。
優質的用戶體驗已經成為一項可持續的產品競爭優勢。信息化、網路化、大數據,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產品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復雜,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成了贏得競爭的最終法寶。
從人性化設計、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和著重用戶體驗的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到情感化設計再到用戶體驗設計,新的潮流反映了信息時代人們對冷冰冰的、機械式理性的工業產品世界的反思和對於人性化回歸的訴求,這也是當代工業設計的典型特徵。
工業設計的分類
隨著工業設計領域的日益拓寬,不同領域又具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工業設計的領域進行劃分:
1. 按照藝術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一維設計,泛指單以時間為變數的設計; 二維設計,亦稱平面設計,是針對在平面上變化的對象,如圖形、文字、商標、廣告的設計等。三維設計,亦稱立體設計,如產品、包裝、建築與環境等; 四維設計,是三維空間伴隨一維時間(即3+1的形式)的設計,如舞台設計等。
2. 從人、自然與社會的對應關系出發,按照學科形成的本質含義上分類 :
人、自然、社會組成了最基本的關系圈,其分類的對應關系大致是:
◆產品設計:相當於狹義工業設計,是以三維設計為主的;
◆環境設計:包括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城市與地區規劃、建築施工計劃、環境工程等; ◆傳播設計是對以語言、文字或圖形等為媒介而實現的傳遞活動所進行的設計。根據媒介的不同可歸為兩大類:以文字與圖形等為媒介的視覺傳播;以語言與。音響為媒介的聽覺傳播。
3.按照工業設計概念與界定來分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工業設計與工藝美術設計的界限正在變得口益模糊,一些原屬於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設計活動兼具了工業設計的特點,如傢具設計與服裝設計。 工業設計作為連接技術與市場的橋梁,迅速擴展到商業領域的各個方面:
◆廣告設計:包括報紙、雜志、招貼畫、宣傳冊、商標等;
◆展示設計:包括鋪面、櫥窗、展示台、招牌、展覽會、廣告塔等;
◆包裝設計:包括包裝紙、容器、標簽、商品外包裝等;
◆裝幀設計:包括雜志、書籍、插圖、卡通與版面設計等。
即便是在自成體系的建築領域中,工業設計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所謂工業設計,顧名思義,就是為製造工業產品所進行的設計。完整的工業設計應該包含產品外部和內部設計的整個過程,一個成功的工業設計可以對產品的外觀、性能,生產技術的提升,以及廠家的品牌建設產生立桿見影的效果。
現代工業設計的起源地是德國,現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設計水平依然非常高,而他們數十年的實踐表明,工業設計已經成為製造業競爭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的今天,不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的競爭都趨於白熱化,一款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的重要條件,也就是說這款產品的工業設計成功與否則決定了這個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
不但如此,工業設計還能刺激製造業的高速發展。之前大家都有一種認識誤區,覺得某品牌的工業設計是受到品牌定位和品牌知名度制約的,其實不然。品牌的形成只有在產品個性化之後才能完成,而產品個性化則來源於工業設計。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工業設計是企業品牌的重要著稱部分,甚至是決定性部分,一個企業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設計能力,永遠都不會變成一流的大企業。工業設計還能創造產品的高附加值,外觀功能操作雷同的產品永遠只能是“大路貨”,沒有個性沒有生命,很快就會被市場發展快速拋棄。一個企業工業設計創新
水平的高低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其技術創新的能力,一個好的設計創意甚至可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飛躍式發展,這也是說工業設計是製造業發展決定性因素的原因,堪稱企業創新與發展的靈魂。
正是因為工業設計在產業振興與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許多國家甚至已經將其當作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政策上給予扶持。英國設有國家設計委員會、日本通產省設有設計促進廳和設計政策廳、芬蘭政府將“成為設計和創新方面的領先國家”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韓國則提出到2010年成為世界設計強國??都說明了發達國家對工業設計的重視程度。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工業設計師的自我評價
2. 工業設計產品特點
3. 工業設計師名人名言
4. 工業設計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5. 工業設計師英文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