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黨的工業建設得到了哪些改變

黨的工業建設得到了哪些改變

發布時間:2023-10-12 12:28:52

A.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期,黨就走好中國工業化道路提出了那些重要舉措

,進行土地改革,為工業化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進行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三。實施進行一五計劃,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後的面貌,開始向工業化邁進。
四,抗美援朝,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良好的和平環境。

B.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化取得哪些成就

1.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4.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5.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6.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起步。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使官僚資本企業較完整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1953年,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中規定: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7.「一五」計劃工業建設成就;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精密儀器等近600個重要項目;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等建成投產;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8.十年工業建設成就: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和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業發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給;電力工業增長很快,農村用電量十年增長70倍;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文革」時期,工業生產遭受重大挫折。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長江大橋、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等。

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取得重大發展,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這批項目的代表有:寶山鋼鐵公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等。

拓展資料:

中國近代工業是指在1840~1949年間在中國設立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製造工業,中國近代工業主要的特徵是短暫、快速、發展迅猛。

近代工業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把中國推進了近代社會的大門,但由於這個進程不是中國近代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而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沖擊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它一開始就呈現出了有違近代工業發展一般規律的畸形特徵。

C. 關於中國工業改革的資料

中國的工業規模化建設歷來就是中國社會各項改革重中之重的問題。自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藉助前蘇聯的工業生產模式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但是,由於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業建設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性,因此,我們的工業生產便難以適應社會的經濟生活。1978年以來的市場經濟改革,使得眾多的國有工業企業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經營體制的問題,二是自身發展的問題。20餘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使得我們的工業企業在經營體制上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能夠按照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但是,我們依然面臨著工業企業自身發展的嚴峻問題。

改革開放的20餘年間,我們引進大量先進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進行股份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等等,各種體制、制度、規則、方法的研究、探討、論證和試點,卻都很難涉及到多少思想觀念的深刻轉變,缺乏核心思想的指導,迷戀於方式化的改革,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改革呢?今年年初,在清華大學現代管理學院舉辦的「十一五計劃經濟改革」研討會上,一位學者就指出:應該把「改革」二字換成「改良」或「改進」才更為貼切。的確如此,僅僅是脫掉舊衣服穿上一件新衣服,是稱不了「革」的。改革,尤其是我們的工業企業改革,由於歷史性的原因,更需要我們進行思想層面的變革。

我原本是學工科的,具體地說就是機械鑄造,在學校學習期間,了解到很多機械化造型生產,諸如:無箱擠壓式造型、多觸頭高壓造型以及各種振動造型機等等,這些也都是國外六七十年代的生產水平。90年
畢業進入一家3000餘人的國有中型企業,實際的鑄造生產令我詫異,還是處在一種較為原始的手工造型的鑄造生產。為什麼沒有發展呢?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機械造型呢?機械造型生產不僅僅是生產效率高,在生產質量上,也能解決手工造型經常出現的,諸如:砂眼、掉砂、尺寸誤差和鑄件表面質量等等的質量問題。一位老工程師帶我到一處廢料場,指著一堆銹漬斑斑的堆積物說:「這就是你想要看的造型機,花了好幾十萬,安裝後總是出問題,人們也不太習慣,耽誤生產,最後還是扔掉了。」。由手工造型的生產狀態躍遷到機械造型的生產狀態,是完全不同的生產組織管理,這是一種改革、一種發展的實現。改革需要有信心、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更需要更新觀念,克服舊有的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唯有這樣也才能夠改革成功。那時,企業正在大力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陳舊的質量觀念,先進的質量管理制度,其結果也就不難想像了。

按照社會協作論的發展理論,只有具備自組織的良好形態,從外界引入的激變條件也才可能促使協作組織整體性的發生生存狀態的躍遷式改變。自組織的良好形態表現在:信息交流、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等文化特徵上。尤其是價值觀念,它給人們提供好與壞的區分標准,為我們的社會行為提供目標和方向。探索真理、認識自然才是我們社會發展真正的源泉動力。

中國傳統的經濟社會是一個以農耕手工業為主體化的經濟社會,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也才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建設,我們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則是基於人力勞動的認識上,以生產勞動認識為核心的價值觀念體系,諸如:生產效率的觀念、生產質量的觀念、分配原則等等,對中國的工業生產、工業企業管理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工業進步,工業生產以人力勞動為主體化的特徵被機器設備化的協作生產所替代,人的作用則是對機器設備的控制操作。現代工業企業管理大多是依據控制論的思想原理,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反饋,以動態化的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影響,追求穩定狀態的控制過程。值得特別注意的就是,這是區別於靜態化的生產技術方式的勞動創造。我們特別關注科學技術、生產技術、管理方法等等的人的行為方式,正是基於一種對工業生產的錯誤認識,或者說行為方法決定論的錯誤思想。

工業生產更集中的體現出人對自然的把握,人對自然的把握是基於人對自然的認識。如何把握自然,並不是取決於人的行為方法,更多的是與自然的屬性密切相關,如何認識自然,認識自然的哪些屬性,這也涉及到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自然觀念。由於涉及很多問題的研究,這里也就不再贅述了。

中國的工業企業與國外先進的工業企業相比,表現在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等方面。還是讓我們進入具體的案例首先對生產效率進行分析。

這是一家中日合資從事鑄造生產的小型企業,七八年前從日本引進一套樹脂砂造型生產線,參考日本企業的生產工藝進行安裝,並選派人員去日本研修。安裝後,經過調試及試生產運行,進入正常生產後每天的產量達到20箱,企業為了追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把該生產線配備的6人減至4人(減員增效的具體體現)。但是,同樣的一條生產線在日本的日產量卻達到80箱,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其實在很多外資企業的管理中,並沒有勞動生產率的指標,而是產能指標。產能指標核定出單位時間下生產系統的理想產量,在實際生產中,究竟多大程度上發揮設備的使用效能,以此來考察實際的生產效率。以上述為例,該樹脂砂生產線的產能指標為日產100箱,配備10人,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發揮出設備效能的80%,中國企業僅為20%。

生產效率作為價值觀念的體現,它決定人們追求「好」的方向。勞動生產率表現出生產勞動觀念下的人的行動迅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藉助於減員增效的途徑實現。發揮設備的使用效能,則是通過不斷排除生產中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促使設備穩定性地生產。前者,把人視為生產勞動的主體,後者,人的體現是在對設備、對物的管理控制。二者在思想認識、行為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同樣對生產效率的追求其結果就是日產80箱與日產20箱的差距。

在系統論的研究中,所謂系統效應是體現在「1+1>2」,系統化的組合並不是系統中各要素的簡單加和。

我們曾經在工業企業中,廣泛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現今又推行ISO9000的質量認證,但是我們推行的結果卻大多隻是流於形式化,並非有效地解決我們的質量生產。早在十多年前,我從一家台資企業的公司廠報上了解到台灣企業致力於質量管理的一些情況。許多台灣大企業很重視企業文化,他們邀請一些社會學家幫助塑造企業文化,樹立良好的質量觀念,以改善「台灣製造」的形象,在他們看來產品質量等同於人的品質。以下關於質量管理發展的五個階段的總結,就是我從這家公司廠報上讀到的,只是內容又做了重新解釋。

1. 質量是檢驗出來的:質量檢驗作為發現質量問題的重要手段,廣泛存在於工業化生產中,圍繞質量檢驗為核心的質量管理,即對質量把關,也已成為工業化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2. 質量是製造出來的:隨著質量檢驗對質量問題的不斷發現,解決質量問題也就成為質量管理關注的焦點,「快速發現問題,快速解決問題」就是這種質量觀念的集中體現。以這樣的質量觀念主導下的質量管理,產生的結果就是質量問題反復而重復性的出現,難以根治。

3. 質量是管理出來的:工業化生產體現出高度協調化的組織系統,這一生產環節出現的質量問題,往往就會影響到下一生產環節的正常生產,因此,強調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要對質量負責,從物料的管理,生產設備的管理,人員的管理,生產各環節的相互協調等,樹立起質量預防的觀念,這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它是一個刻意對結果實現的質量觀念。

4. 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質量問題的出現不可避免,生產工藝技術上的改進,管理制度上的改進,這些改進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去進行,倡導「持續滿足客戶需求」為核心的ISO9000的質量認證管理就是這種質量觀念的體現,注重各種方式方法的設計和應用,自上而下的監督落實,以客戶對其生產組織系統的認證,建造一個具有持續改進功能的系統組織來解決質量問題。ISO9000質量認證管理不同以往的質量管理就在於:⑴它是通過對一個生產組織系統的深入認識來判定其是否能夠生產出合格產品。⑵這是一種注重過程的質量觀念,區別於強調結果的質量思想。⑶它是開放型的,強調與外界的溝通交流。

5. 質量是習慣出來的:我們如何由手工造型的生產狀態躍遷到機器造型的生產狀態,如何由日產20箱的樹脂砂生產發展到日產80箱的生產水平,如何由質量把關和解決質量問題的質量管理改革到預防質量的全面質量管理和持續改進的ISO9000質量認證,如何由靜態化的方式生產變革到動態化的生產控制,如何由行動迅速的效率觀念更新到具有系統效應的協作組合以追求設備最大化使用的效率觀念等等,變革、發展、改革的實現首先需要我們克服固有的思維習慣、固有的行為習慣,更新觀念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求知自然、探索真理的社會氛圍。任何一個組織系統都是以其自組織為根基,喪失了自組織形態的協作體系,無論它建構起何種華麗的體制、制度,採用何種高明的方法,也都不會產生出何種效能。

在我們進行市場經濟改革的初期,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制,在企業實行定額化的管理制度,時至今日,這種定額化的管理制度依然廣泛存在於很多國有企業和一些民營企業中,可以說它很符合中國的現實社會但並不符合現代化的管理思想。究其原因就在於定額化的管理制度乃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價值思想的體現。在市場經濟利益追求的影響下,一些政府機關出於個人和集體的經濟利益的目的,缺乏崗位堅守,喪失執法原則,比如:一些交管部門把罰款作為謀取單位和個人福利的途徑。許多事業單位也因追逐經濟效益,像醫院,喪失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以經濟利益為其救助行為的准則等等。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就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價值觀念的體現。更為具體地說就是利用其崗位優勢的便利,「多勞多得」,來體現所謂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政府機關和其主導下的事業單位是要以維護社會穩定、調節社會生存秩序為首要職責,個人需要樹立以維護社會穩定堅守崗位的價值觀念。據一些媒體報道:拖欠農民工工資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承包商拖欠農民工工資,一些政府機關卻又拖欠承包商的建設款。如此低下的商業信用的經濟秩序能不影響到社會安定嗎?利益化的普遍追求,被一些經濟學家和一些社會學家追捧為利益追逐化時代的來臨,難道這就是我們經濟改革的目標嗎?在維護社會穩定建立良好經濟秩序與利益追逐化的硝煙戰場之間我們究竟需要確立怎樣的價值取向呢?

在工業企業的管理中,穩定化的生產是管理的目標,這就要求個人處在各自崗位上盡職盡責,保質保量地進行生產,其物質化的分配取決於崗位的市場供求化的分配原則,如果他不能勝任該崗位,他也就喪失了在其崗位上的生存體現,不在於他在崗位上勞動數量的多少。個人所做出的貢獻大小,是要體現在能夠促使生產體系狀態發生改變,生產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比如:合理化的建議,一項發明創造等等,這是區別體系正常生產行為之外的一種行為體現,即引入外界的激變條件而促使體系生產發生狀態性改變的發展,一個生產體系本身正常的生產行為是不可能形成生產狀態躍遷化的改變,也只是其生存形式的一種體現。對於這種促使生產體系發生生產狀態改變性發展的行為貢獻,理應獲得獎勵性的物質分配。

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對社會分配原則進行過討論,提出食功論,即按照對社會貢獻大小進行分配,反對食志說,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按需分配,因為它帶有強烈的個體(個人或某個團體)主觀意願性,缺乏社會公正性原則。

D. 對中國工業化建設取得成就

(1)材料一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與印度、美國鋼和電產量的比較.這表明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遠遠落後於世界,工業水平低,工業基礎薄弱.建國初期,為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國在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2)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建成通車.
(3)根據所學可知,在一五計劃期間蘇聯幫助我國興建156個項目,對我國的工業化幫助最大.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故答案為:
(1)工業水平低,工業基礎薄弱.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2)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
(3)蘇聯;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E. 中國自解放以來工業方面的成就

1、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今日將發射升空。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目標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和服務技術;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開展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空間科學應用;為開展載人登月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等。

2、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1996提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2004年超級雜交水稻達到第二期產量指標;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攻關的圓滿實現。

3、中國高鐵

中國大陸鐵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普通鐵路。中國高鐵居高鐵級,而國鐵Ⅰ級只用於快速鐵路和骨幹線普通鐵路。中國通過引進加創新,研製"和諧號"動車組列車(CRH縮寫即中國鐵路高速列車)以及「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列車(CR)。

2018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9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過其他國家總和。2019年,計劃確保投產高鐵新線3200公里。

截至2019年4月,中國高鐵橋梁長度突破1.6萬公里。

4、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核彈、導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

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蘇聯的幫助,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

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5、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將投入使用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一個「大窩凼」里,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預計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開始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高分衛星是「天眼」觀地,射電望遠鏡是「巨眼」觀天。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它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對科學家們來說,FAST具有極其重大的科學意義。它將可能搜尋到更多的奇異天體,用來觀測脈沖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質暗能量、星系與銀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高鐵

網路-超級雜交水稻

網路-中國載人航天

F.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領域取得了工業化進程和工業化階段的飛躍,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世界工業大國,當代人見證了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性工業大國的。
1949年-1978年是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這個時期工業化戰略的特徵是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國家指令性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封閉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G. 黨在過渡時期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採取了什麼樣的改造道路

對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在整個過渡時期要實現「一化三改」。「一化」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就是要發展生產力。「三改」就是要改變生產關系:即對農業、手工業實行合作化,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7)黨的工業建設得到了哪些改變擴展閱讀

從1951年12月開始,黨中央頒發了一系列的決議,規定了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到1956年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在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階段後基本完成,全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96.3%。

通過合作化道路,把農民個體經濟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理論和實踐。1953年春,中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獲得土地的農民有著極大的生產積極性。

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原因),只有組織起來互助合作,才能發展生產,共同富裕。

H. 建國後我國工業經濟體制經歷了哪三次重大轉變請分別從原因、內容、結果進行分析,指出它對我國經濟建設


第一次:建國初到1956年後,從建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體制向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
(1)原因:①照搬蘇聯模式。②中共缺乏經濟建設的經驗,照搬政治斗爭的方式。③主觀上追求「一大二公」,急於完成工業化。
(2)核心內容:實行和強化計劃經濟,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片面追求工業發展的高速度。
(3)結果:這種體制在建國初期,對於恢復國民經濟、進行工業化建設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其嚴重的弊端使企業失去活力。
第二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並存,從計劃經濟轉變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
(1)原因:黨中央總結了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汲取了「文革」的教訓,並借鑒了外國的經驗,決定實行工業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2)核心內容: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改變企業管理方式,實行政企分開等。
(3)結果:增強了企業活力,解放了生產力,工業得到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第三次:從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
(1)原因:黨中央在認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加快經濟體制改革。
(2)核心內容:把企業推向市場。
(3)結果:這次調整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啟示:(1)發展工業,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遵循經濟規律。(2)改革和變革生產關系應遵循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原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

與黨的工業建設得到了哪些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電動汽車要淘汰燃油車 瀏覽:184
寶馬汽車斷電多久電腦復位 瀏覽:459
虎門寶馬uppf貼膜要注意哪些 瀏覽:238
瑞安的安全帽廠在哪個工業園 瀏覽:812
凌雲汽車續航是多少 瀏覽:604
上海賓士別墅哪裡最便宜 瀏覽:652
怎麼判斷汽車是否有尿素 瀏覽:19
奧迪a6油麵感測器安裝在哪裡 瀏覽:754
寶馬車為什麼開著抖 瀏覽:782
汽車輪子上面那一層皮子叫什麼 瀏覽:796
2019賓士glecoupe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42
進口途樂和賓士e級哪個好 瀏覽:893
賓士車鑰匙怎麼開門 瀏覽:92
鄭州的工業區在什麼地方 瀏覽:361
新手汽車左邊近如何出庫 瀏覽:135
寶馬x1和凱迪拉克xt6哪個快 瀏覽:973
汽車首保時間怎麼算 瀏覽:936
psw汽車行業里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汽車海馬s5發動機哪裡製造 瀏覽:735
汽車哪些地方需要防凍 瀏覽:525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