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豆磷脂的用途有哪些
大豆磷脂具有重要的理化特性及營養價值,所以它在食品、醫葯、飼料及其他工業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
(1)在食品工業中的用途
磷脂是營養價值很高的物質,特別是大豆磷脂被廣泛用於食品工業上,用在人造奶油、烘焙食品、糖果、飲料等方面。
(2)在醫葯工業中的用途
大豆磷脂是天然的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具有親水和親油基團,對油脂的乳化作用很強,使油粒分散細,製成的乳狀液不易破裂,因此它在醫葯上制備脂質體時有特殊作用。
(3)在飼料工業中的用途
磷脂可以作為畜禽動物的飼料營養添加劑用於飼料工業,提高了飼料的營養價值。
(4)其他方面的應用
磷脂在各種行業都有著廣泛的用途,對提高產品質量有一定的作用。
①化妝品 磷脂具有O/W和W/O型的乳化性質,同時磷脂對人體細胞的正常活動和新陳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對皮膚有很好的協調和滲透性。在化妝品中適量添加磷脂,對滋潤皮膚、防止皮膚乾燥有一定的作用。
②洗滌劑 在洗滌劑中添加磷脂,可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張力,增加潤濕能力,提高洗滌劑的洗滌效果。
③塗料 磷脂添加在塗料中,可作為乳化劑和分散劑,防止顏料沉澱及稀釋分層,增進粉刷性能,使粉刷面平滑、柔美、光亮、塗膜均勻。
④橡膠 在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硬橡膠和再生橡膠中添加磷脂,有柔軟、分散、促進硫化、防止老化的功能。
⑤皮革 磷脂使用在製革方面,能增加皮革的塑性和強度,使皮革柔軟具光澤。
⑥紡織工業 磷脂在紡織、印染中有多種用途,如作乳化劑、滲透劑、擴散劑、抗氧劑等,也可用於紡織品的洗滌、脫膠、絲光處理、染色等工藝中。
⑵ 大豆磷脂有什麼功能
1、磷脂是動植物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2、大豆磷脂具有增強動物機體免疫力的功能,提高動物體防病、抗病能力;
3、大豆磷脂具有促進和改善脂肪的吸收與利用的功能;
4;大豆磷脂中含有多種動物體必需的營養素;
5、磷脂能保護和增強肝臟功能,增強肝臟對營養的合成,並具有解毒的功能;
6、磷脂能改善飼料的粘結性能。
(2)工業上的磷脂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磷脂的添加,可以增強畜禽、魚蝦 的食慾,提高採食量。對於水產料來說,投料一次採食干凈,不僅減少飼料損失,也有利保持水質。
大豆磷脂以大豆加工副產品───新鮮水化油腳為原料,經真空薄膜蒸發急冷工藝加工而成。
它在強化飼料營養,提高飼料能量,提高飼料轉化率,避免蛋白和其它營養浪費,促進動物機體抗病能力和體內抗氧化作用,發揮畜禽的最佳生產性能等方面具有一般能量飼料不能具備的獨特優點,是一種營養型高能量飼料。
⑶ 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各有哪些重要代表它們在結構上各有何特點
磷脂和糖脂都屬於復合脂,是由簡單脂和非脂成分(磷酸、糖、鹼基等)共同組成的。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類,根據分子中醇的不同,主要分為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兩大類。
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又稱磷酸甘油酯,是磷脂酸衍生物,有一個結構通式:
甘油磷脂中的脂肪酸常見的是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以及少量不飽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通常α-位的脂肪酸(R1)是飽和脂肪酸,β-位的(R2)是不飽和脂肪酸。天然甘油磷脂常是含不同脂肪酸的幾種磷脂的混合物。甘油磷脂在弱鹼下可水解,生成脂肪酸鹽,其餘部分不水解。在強鹼下則水解成脂肪酸、磷酸甘油和有機鹼。
甘油磷脂中最常見的是卵磷脂和腦磷脂,在動物的心、腦、腎、肝、骨髓以及蛋黃和大豆中含量豐富。卵磷脂最早是從蛋黃中分離出來的,故名。其分子中與磷脂酸相連的是膽鹼,所以又稱為磷脂醯膽鹼。卵磷脂通過構成脂蛋白參與脂類運輸,可以控制肝臟脂肪代謝,防止脂肪肝的形成。腦磷脂是磷脂醯乙醇胺,最初是從腦和神經組織中提取出來,與凝血有關。此外,還有心磷脂、磷脂醯絲氨酸等多種。
卵磷脂
鞘磷脂(sphingolipid)由神經鞘氨醇(sphingosine簡稱鞘氨醇或神經醇)、脂肪酸、磷酸與含氮鹼基組成。脂醯基與神經醇的氨基以醯胺鍵相連,所形成的脂醯鞘氨醇又稱神經醯胺;神經醇的伯醇基與磷脂醯膽鹼(或磷脂醯乙醇胺)以磷酸酯鍵相連。在神經鞘磷脂中發現的脂肪酸有軟脂酸、硬脂酸、掬焦油酸、神經烯酸(24:1,Δ15)等。
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髓鞘中含有豐富的鞘磷脂。
神經細胞和髓鞘,引自網路
自然狀態的磷脂都有兩條比較柔軟的長烴鏈,構成脂溶性的疏水尾;而磷醯化物部分是親水性的極性頭,所以磷脂可以在水相中形成脂雙層,構成生物膜的主體結構。這決定了生物膜具有流動性、柔韌性、高電阻性和對高極性分子的不通透性。
細胞及細胞器表面的生物膜主要由脂類和蛋白質組成,平均起來脂類約佔40%,蛋白質佔60%。不同種類的生物膜中二者比例變化很大,如線粒體內膜只含20-25%的脂類,而有些神經細胞表面的髓磷脂膜含脂類高達75%。
膜中的脂類主要是磷脂、膽固醇和糖脂(動物是糖鞘脂,植物和微生物是甘油酯)。膜是不對稱的,膜中的脂和蛋白的分布也是不對稱的。如人的紅細胞,外層含卵磷脂和糖鞘脂較多,而內層含磷脂醯絲氨酸和磷脂醯乙醇胺較多。兩層的電荷、流動性不同,蛋白也不同。這種不對稱性由細胞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