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相機的性能參數主要有哪些
工業相機的性能參數很多,主要的參數有以下這些,僅供參考:
.解析度:是指相機面陣感測器相敏面上的像素分布,直接影響拍攝的清晰度
.幀率:指相機1秒鍾拍攝的相片數,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時,幀率高低對拍攝效果影響很大
.感測器型號:主要是CCD和CMOS兩種,這兩種感測器各有利弊,但是CMOS將是市場主流
.像元尺寸:即單個像素的大小,像元尺寸越大,相機感光的靈敏度越高
.相機介面:工業相機的介面分很多種,用的最多的有Cameralink、Coaxpress和USB3.0等。其中,在數據傳輸速度上Coaxpress相比其他介面更勝一籌
⑵ 工業機器人的性能要求有哪些分別受什麼因素影響
具體如下:
工業機器人技術性能特點——機電性能。
工業機器人普遍能達到低於0.1毫米的運動精度(指重復運動到點精度),抓取重達一噸的物體,伸展也可達三四米。這樣的性能雖不一定能輕易完成蘋果手機上一些「瘋狂」的加工要求,但對絕大部分的工業應用來說,是足以圓滿完成任務。
隨著機器人的性能逐漸提升,以前一些不可能的任務也變得可行起來(如激光焊接或切割,曾需要專門的高精度設備來指導激光的走向,但隨著機器人精度的提升,現在也變得可依賴機器人本身的准確運動來代替了)。
但相比傳統高端設備,如高精度數控機床,激光校準設備,或特殊環境(高溫或特低溫)設備等,工業機器人尚力不能及。
工業機器人技術性能特點——人機合作。
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是關在籠子里工作的,因為它實在危險(想像一個抓著幾十或幾百公斤的傢伙以四米每秒的速度甩著,誰也不想靠近吧)。主要原因是一般機器人,基於成本與技術的考慮,不會集成額外的感測器去感知外部的特殊情況(如突然有人觸碰),它只會「傻傻」得照著人類編好的程序日復一日的動著,除非有外部信號告訴它停止。
所以常見的方案就是為機器人配備籠子,當籠子門打開時,機器人收到信號便自動暫停。對安全的考慮,自然給機器人集成帶來了很多額外的成本,籠子可能並不貴,但畢竟要為此仔細考慮產線排布,增加產線面積,改變人機合作方式等,從而影響生產效率。
所以最近比較受關注的工業機器人都以能安全地和人一起工作「為榮」,如RethinkRoboTIcs的Baxter,UniversalRobots的PR系列,以及很多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abb,kuka,Yaskawa等)的半概念半成品的機器人。
被使用環境影響:
傳統機器人的工作本質就是不斷地走一個個的路徑點,同時接收或設置外圍的I/O信號(老和其他設置如夾具,輸送線等合作)。而指導機器人這么做得過程,就是機器人編程。幾乎每一家領先公司都有自家的編程語言和環境,從而需要機器人操作者參加學習培訓。當機器人適用范圍增廣後,這個成本開始顯現了。
這些廠商是有理由維護自家的編程環境的,一來工業機器人四十年前就開始規模化做了,那時還沒有什麼面向對象等現在廣為熟知普遍認同的主流先進編程理念,二來萌芽階段自家技術難免會和競爭對手不同,維護一個編程方式也無可厚非。
三來因為他們的大客戶往往也是傳統的工業大客戶,如大汽車廠商,這些客戶求穩,自然不希望你機器人過幾年就趕個熱潮變換編程方式,搞得他們還得扔掉幾十年的經驗,重新花大錢培訓學習。
然在業界,大家早已思考編程可否做的直觀簡單些,但在傳統廠家中除了一次次地概念性的展示外(如利用外骨骼,3D圖像,虛擬現實,iPhone等等),一直沒什麼商業實用進展,以至於大家再聽到「簡易編程」等關鍵詞都想吐了。
⑶ 工業污水處理設備工藝基本要求有哪些
1、工業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成熟、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總體設計,力求節能降耗、工程投資低、運行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工藝技術先進成熟的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2、工藝流程做到穩定、高效、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靈活、設備布置合理結構緊湊;
3、工業污水處理設備選型、匹配得當,運行穩定可靠,性價比高,維護保養簡單,使用壽命長; 4、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採用現代化自控技術,設置必要的監控儀表,實現自動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5、處理系統運行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調節餘地,工業廢水處理工藝以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
6、工業廢水處理工藝設計美觀、布局合理。污水處理公司盡量採取措施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合理控制氣味、雜訊。 工業污水處理設備使用不是安裝完成運行就不必管理,保養,污水設備的使用一樣需要照顧,這樣污水設備的使用周期會相對的長一點,可以節省不必要的設備開支。
⑷ 完好設備有什麼標准
完好設備有以下要求:
1、設備性能良好,如性能、出力達到設計標准,精度滿足工藝要求,運轉無超溫、超壓現象。
2、設備運轉正常,零部件齊全,無較大缺陷,磨損腐蝕在規定限度內,主要計量儀表和潤滑系統正常。
3、原材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無漏油、漏氣(汽)、漏電現象,外表清潔、整齊。
設備的完好率
所謂的完好率,是在檢查期間,完好設備與設備總台數的比例(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數/設備總數)很多工廠的指標可以達到95%以上。在檢查的那一刻,如果設備是運轉的,沒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於是這個指標就很好看。
為此,不少企業提出對此指標的定義進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檢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為本月的完好率。這當然比檢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點狀反映出的完好率。
後來有人提出以完好的台時數比上日歷工作台時數,完好台時數等於日歷工作台時減去故障及其修理的總台時數。這個指標要真實多。當然又遇到統計的工作量增加和統計的真實性,遇到預防性維修台時是否扣除的爭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完好設備
⑸ 工業機器人的參數有哪些
工業機器人7大技術參數
工業機器人值得關注的7大技術參數:
1.自由度
自 由度可以用機器人的軸數進行解釋,機器人的軸數越多,自由度就越多,機械結構運動的靈活性就越大,通用性強。但是自由度增多,使得機械臂結構變得復雜,會降低機器人的剛性。當機械臂上自由度多於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自由度時,多餘的自由度就可以為機器人提供一定的避障能力。目前大部分機器人都具有3~6個自由度,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的復雜程度和障礙進行選擇。
2.驅動方式
驅 動方式主要指的是關節執行器的動力源形式,一般有液壓驅動、氣壓驅動、電氣驅動,不同的驅動方式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根據自身實際工作的需求進行選擇,現在比較常用的是電氣驅動的方式。液壓驅動的主要優點在於可以以較小的驅動器輸出較大的驅動力,缺點是油料容易泄露,污染環境;氣壓驅動主要優點是具有較好的緩沖作用,可以實現無級變速,缺點是雜訊大;電氣驅動的優點是驅動效率高,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
3.控制方式
機 器人的控制方式也被稱為控制軸的方式,主要是用來控制機器人運動軌跡,一般來說,控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伺服控制,另一種是非伺服控制。伺服控制方式有可以細分為連續軌跡控制類和點位控制類。與非伺服控制機器人相比,伺服控制機器人具有較大的記憶儲存空間,可以儲存較多點位地址,可以使運行過程更加復雜平穩。
4.工作速度
工 作速度指的是機器人在合理的工作載荷之下,勻速運動的過程中,機械介面中心或者工具中心點在單位時間內轉動的角度或者移動的距離。簡單來說,最大工作速度愈高,其工作效率就愈高。但是,工作速度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加速或減速,或者對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加速率或最大減速率的要求就更高。
5.工作空間
工 作空間指的是機器人操作機正常工作時,末端執行器坐標系的原點能在空間活動的最大范圍,或者說該點可以到達所有點所佔的空間體積。工作空間范圍的大小不僅與機器人各連桿的尺寸有關,而且與機器人的總體結構形式有關。工作空間的形狀和大小是十分重要的,機器人在執行某作業時可能會因存在手部不能到達的盲區(deadzone)而不能完成任務。
6.工作載荷
機 器人在規定的性能范圍內工作時,機器人腕部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載量。工作載荷不僅取決於負載的質量,而且與機器人運行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關。為保證安全,將工作載荷這一技術指標確定為高速運行時的承載能力。通常,工作載荷不僅指負載質量,也包括機器人末端執行器的質量。
7.工作精度、重復精度和解析度
簡單來說機器人的工作精度是指每次機器人定位一個位置產生的誤差,重復精度是機器人反復定位一個位置產生誤差的均值,而解析度則是指機器人的每個軸能夠實現的最小的移動距離或者最小的轉動角度。這三個參數共同作用於機器人的工作精確度。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