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瑞典作為一個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小國,如何能建立起一個完備的汽車工業體系
瑞典國家總人口雖然只與我國一個地級市相當,但它在冶金、材料、機械、電子、通信等領域都是世界領先的。
北歐各國都是發達國家,但產業結構差別很大。挪威的支柱產業是石油和天然氣(所以現階段它是北歐各國中最土豪的)。另外,挪威的海洋工程和漁業也相當發達。丹麥主要是高科技農業和小規模工業,工業產品大家知道的可能就只有 LEGO 和 B&O 了。冰島么,漁業,和用白菜價的地熱發電煉鋁……瑞典的工業體系則要完整的多。
冶金、工藝才是機械工業最基礎的部分,我國並不缺機械設計人才,而是缺少材料和加工方面的能力,希望我國對此加以重視。
B. 俄羅斯有哪些主要的工業區,說出各工業區主要的工業部門或產品
聖彼得堡工業區: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空航天等工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莫斯科工業區:這里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
烏拉爾工業區:這里主要生產石油、鋼鐵、機械等產品。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這里主要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產品。
C. 二戰前這個小國的工業緣何能把中國甩出幾條街
二戰前,有一個歐洲小國,它的面積僅有新疆的二十分之一那麼大,和重慶差不多,但卻位居世界十大工業國之列,牛的不得了。它就是捷克。一個僅僅8萬多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
捷克位於歐洲腹地,工業底子非常好,因為它繼承了當年世界第五大強國奧匈帝國的大部分精華,奧匈帝國70%的工業都集中捷克,想不牛也不行。一戰後,捷克和英法達成協議,捷克實行100%工業化,所需的農產品由英法提供,工業化水平飛升,可以說甩出中國幾條街。
1939年捷克光一個兵工廠軍火產量就超過英國,戰前人均工業產值世界第四,總產值第十。稱雄歐亞大陸的德國坦克都大量使用捷克的優質鋼。捷克的斯柯達火和輕機槍世界聞名,連德國都艷羨不已。當年中國的火力支柱就是捷克輕機槍,為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德國吞並捷克後,捷克的軍工的確讓德國小發了一把。
捷克的斯科達兵工廠
捷克不僅工業發達,體系完備,其軍事力量也是非常可觀的,擁有四十五個師近百萬軍隊,裝備不遜於德軍。其軍事理念也非常先進,當年歐洲國家(包括法國)還在抱著一戰的陳舊戰術的時候,捷克斯洛伐克就已經利用鐵路進行長距離奔襲,並由裝甲列車的火力來支援步兵。他們就是利用這種戰術一度擊敗了紅軍,控制了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俄羅斯城市和符拉迪沃斯托克。
但捷克註定是可悲的,盡管擁有強大的工業,但國土面積太小,沒有戰略縱深,德國一頓火炮估計就成廢墟了。更嚴重的是,對手是日耳曼人的德國。捷克國內800萬人近半都是日耳曼人。希特勒一提條件要合並蘇台德地區的時候,這些日耳曼人立刻強烈要求加入德國脫離捷克。其實就是沒有英法的出賣捷克政府也控制不了局勢,因為蘇台德地區幾乎都是日耳曼人,這仗根本沒法打。估計一開打,用不著德軍動手,自己就被自己的部隊抓了俘虜。
D. 歐洲小國捷克軍工業真的很發達嗎
捷克是歐洲賀巧肆傳統的一個軍工強國。
早在二戰之前,捷克就是奧匈帝國的主要軍工製造基地。
奧匈帝國的大部分軍火,都是在捷克製造。
E. 捷克是歐洲的一個彈丸小國,為何敢跟世界大國博弈它有何產業
捷克位於歐洲的中部,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國家總人口約1060萬,近幾年人口增長率為負。從領土面積上比較,捷克還沒有重慶市大。在歐洲屬於名副其實的小國,而且還是一個不靠海洋的內陸國,並與德國、奧地利、和波蘭接壤。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布爾諾、奧斯特拉瓦、奧洛穆茨、普曾、利貝雷克和克拉洛夫。捷克是世界上最穩定、最富裕、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
捷克是世界上人均啤酒消費量最高的國家,這個國家對啤酒的熱愛不亞於德國。百威啤酒就是源自於捷克的一個品牌。
捷克在很多其他的工業領域也鋒芒畢露,比如:建築工業中的屋頂和瓷磚生產技術、低能耗建材應用技術,工業設計技術,奢侈品設計(好的奢侈品都是建立在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的基礎上) 和化學制葯工業等。
捷克真的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小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它確實可以為此自信驕傲,但是還是要保持低調的好,太過高調往往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有時候國家的發展跟做人是一個道理,時刻保持低調,才能看到明日美好的陽光!
F. 瑞士是歐洲小國,但卻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它是以什麼產業立國的
很多人覺得美國是一個強大富有的國家,但其實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歐洲的一個小國瑞士,他還是全球最有創造力的一個國家,瑞士的企業家很有創新的冒險精神,科研人員很多,在旅遊業的發展上也很強大。
琉森湖在瑞士的中部,他是瑞士的第四大湖,面積達到了114平方公里,整個湖岸線蜿蜒曲折,形成了一道很美麗的風景線,還有很多峭壁和山峰,清晨的時候籠罩在一片濃霧中,就好像人間仙境一樣。
G. 彈丸小國的奧地利,為何它能成為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
作為音樂天堂,人們眼中的奧地利應該是彈著鋼琴曲,唱著交響樂的形象。但其實,奧地利還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藝術和工業兩手都抓,兩手都硬。即使許多領域都沒有涉足,但是他們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把已有的部分做大做強,例如木材製造業。
奧地利人深深地懂得,在如今競爭激烈的世界,保守必定失敗,只有創新才能繼續生產。於是,1996年,凱得正式打開中國市場,構築了豐富的產品線。攜多款歐洲新品進入中國,為中國市場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個性選擇。如今,凱得在中國的標桿旗艦店已經遍布了北京、上海、天津等數十個一線熱點城市,品牌落地計劃全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