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產值是多少

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產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9-23 16:24:51

⑴ 2022製造業轉型之路:工業技術軟體化迎來爆發期

製造業數字化改造的關鍵之處在哪裡?「一個行業智能製造水平的高低,實際上很大程度是看相關的軟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曙光董事長李國傑表示,而工業軟體中最難「啃」的CAD/CAE/CAM軟體對我國工業製造智能化水平起著決定性影響作用。

近年來,工業軟體發展逐步進入國家級規劃文件。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出台《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十四五」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等3份規劃文件,支持工業技術軟體化發展。

「過去中國工業在短缺經濟刺激下經歷了超高速發展階段,但大規模生產導致目前中低端產品市場已經飽和,所以各行各業都在 探索 轉型,突破行業傳統發展瓶頸。」達索系統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趙文功表示。

在席捲而來的數字化浪潮中,工業軟體扮演重要角色。「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在包括製造業、建築業等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中,核心工業軟體都是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基礎。」廣州中望龍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玉峰說,「一個生產型企業需要使用的工業設計軟體就高達上百種,不同的工業軟體應用在不同方案中,沒有這些軟體就談不上數字化轉型。」

《中國工業軟體產業白皮書(2020)》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工業軟體產業規模預計達4358億美元,增長率約為6.1%,其中中國工業軟體產業規模預計達1974億元,同比增長14.8%。

「國內市場規模雖然不大,但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600億元。隨著我國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推進,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工業軟體的市場規模將迎來一次大的爆發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軟所信息技術研究室主任許亞倩說。

當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軟體的融合日益緊密,這給工業軟體產業發展帶來新的變革和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軟體發展既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石,也可能是「探路者」。

李國傑指出,智能化是EDA工業軟體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全自動設計」,實現人工智慧全流程設計晶元,大幅度降低晶元設計門檻,提升晶元設計效率,實現端到端的快速無人化晶元設計,「採用機器學習做晶元可能是一條發展晶元產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蹊徑」。

商湯 科技 副總裁劉強也對人工智慧突破人類認知邊界,賦能工業發展的可能性抱持積極態度。

他提出,機器的猜想能力可以和工業經濟的創新範式結合在一起,「比如我們推出的SenseMARS火星混合現實平台,可以基於人工智慧軟體的高性能運算和學習能力,對現實工業視頻、生活視頻進行視覺分析,通過機器猜想尋找更多演算法,甚至是模型,去重塑工業流程,真正讓人工智慧賦能行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迎著全國數字化轉型浪潮席捲而上的工業軟體產業,也面臨諸多困境亟待解決。

「工業軟體領域高端人才短缺,同時行業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形成體系化平台,缺乏體系化競爭力。」國創會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謝茂松指出,「還有就是與工業技術需求結合不足,產業化程度不夠。」

「縱觀全球,工業軟體企業和工業企業、尤其是龍頭工業企業一定是伴生成長的。」劉玉峰表示,「未來中國工業體系的數字化轉型,工業軟體產業和工業產業也一定要實現深度戰略集成和結盟,各司其職,工業軟體做好核心技術,工業企業要真的給機會,一起打造企業數字化平台,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數字化。」

固高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呂恕則認為,未來工業數字化轉型趨勢不單單是工業企業和軟體企業的協同合作,而是通過資本嫁接等渠道形成兩者的有機結合體。

「隨著製造業前端業態發生改變,純做製造的公司,坦率地說是慢慢會被淘汰的,從OEM到ODM,再往前走可能要做自主產品的定義和設計,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軟體能力。」呂恕表示, 工業技術軟體化是製造業企業、行業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

「另外,最近也有一批專門做工業軟體的創業型公司正在涌現,這些團隊想生存也必須融入工業場景。與互聯網企業生態不同,工業軟體公司純做軟體是很難生存的,它必須往製造端延伸。」呂恕表示,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製造業企業和軟體企業兩者將結合形成全鏈條組合體。

與許多創新產業一樣,工業軟體產業發展也面臨基礎研究環節薄弱的問題,呂恕表示,「基礎研究很難靠商業化公司長時間、大量的融資實現,期待政府能夠在基礎研究部分投入更多支持,減少企業開發迭代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論壇現場,多位學者及企業家指出,在製造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完備產業鏈條,存在率先突破的機遇。

呂恕表示,大灣區製造產業鏈非常完整,物流轉運體系也非常好,「在應用場景足夠豐富的情況下,只要有相應好的政策迭代,有人才儲備梯隊,再加上不斷激活引入新技術,大灣區工業軟體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

作為製造業大省,近年廣東先後出台《廣東省發展軟體與信息服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舉措。據悉,廣東將以本次論壇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工業軟體的政策支持力度,為工業軟體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推動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力爭打造成為我國核心工業軟體的重要一極。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⑵ 工業軟體分為哪幾大類未來工業軟體的發展是怎麼樣

中國國產工業軟體市場持續增長

在中國製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業企業轉變發展模式、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工業軟體以及信息化服務的需求將繼續增加,2016-2020年中國工業軟體市場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我國工業軟體產品收入完成1902億元,同比增長20.90%,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力量。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軟體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⑶ 最卡我們脖子的不是晶元是工業軟體:晶元、高鐵、大飛機都依賴它

這一兩年,國內的晶元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大家都想造芯,減少對國外的依賴讓國外晶元廠商再也卡不了我們脖子,避免華為事件再次發生。

但事實上,真正最卡我們脖子的並不是晶元,而是工業軟體,可以說一旦工業軟體卡住了我們脖子,晶元、高鐵、國產大飛機等都可能會遇到麻煩,因為它們 中高端製造領域的必須品。

工業軟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目前按照功能可以分為 三大類,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製造)。

這三大類覆蓋了差不多當前所有的工業領域,像航空、 汽車 、飛機、晶元等等產品的研發都少不了它,大家經常的說的晶元設計的EDA其實也只是工業軟體的一種。

目前整個工業軟體領域,基本上就是被美、法、德三國所壟斷,國產工業軟體,屈指可數,更關鍵的是屈指可數的幾款國產工業軟體,不管是從功能,還是從性能來看,都遠遠的落後於國外的產品,無法實現國產替代,只能小范圍的被使用。

2019年全球工業軟體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而 我國工業軟體產品收入僅為1680億元,市場規模僅佔全球5.73% ,遠低於我國工業產值規模在全球28.4%的佔比。

很多人可能就有疑問了,不就是軟體么?國內這么多的互聯網企業,微信、抖音等都是十多億用戶,也很牛的,這些企業研發幾款就是了。

但事實上,微信、抖音研發起來相比於工業軟體來講,可簡單很多,研發微信、抖音更多的只是網路編程與資料庫交互的應用,主要是在體驗、產品的設計方面。

而工業軟體不僅僅是需要編程能力,而是需要對多學科的交叉整合,比如物理學、力學、化學、材料學等等基礎科學的交叉整合。所以一款工業軟體,沒有幾十年的積累、沉澱,根本就不會有什麼效果。

更重要的是,工業軟體領域, 一向就是強者愈強,老大吃肉,後來者連湯都喝不上,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如果市場一旦被人佔領了,那麼後來的廠商基本上很難有逆襲的機會,因為市場單一產品的規模不大,研發成本又非常高,從0開始的話,投入產出根本沒法算。

但現實雖然非常很尷尬,工業軟體卻又是我們不得不攻克的難題, 中國要想從一個製造大國轉向一個製造強國,就必須攻克工業軟體這個行業,工業軟體是一切高精端製造的基礎,所以再難也得上啊,就看到時候是哪些企業,能夠打破國外的壟斷了。

不過,大家也要認識到一點,「工業軟體是用出來」的應用理念,要有長期發展觀念,所以國產工業軟體沒有「彎道超車」一說,沒有捷徑可走,否則一拐彎就是車禍,只有長期堅持,長期應用,不斷積累試錯,才能誕生世界級的工業軟體,說要彎道超車的都是假的。

⑷ 中國工業軟體現狀

工業軟體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各個要素和環節之中,與業務流程、工業產品、工業裝備密切結合,全面支撐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劑。在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產業升級、新型工業化、工業發展轉型等國家戰略的道路上,工業軟體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2020年進一步增長,有望突破1800億元,工業軟體行業正處在起飛的前夜。

工業軟體發展階段分析

國內工業軟體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軟體本身的發展階段,在純軟體階段,國外企業稱霸市場;

第二階段,是軟體的協同應用階段,在這個階段,業務流程進行串通和優化,國內廠商開始加快發展步伐,逐步追趕國外廠商;

第三個階段是「工業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軟體不再是單一的軟體,而是集成多種軟體,並提供「軟體+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在這個階段,國內廠商基於中國工業發展實情,加快本土軟體服務水平的提升,開始逐步超越國際廠商。但是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軟體協同應用末期「工業雲」前期之間,國內廠商整體尚未能在技術與服務水平上超越國際巨頭。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軟體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我國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和難點

中國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和難點
賽迪研究院 互聯網研究所 陸峰博士

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發展智能製造是推動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途徑。以智能製造為抓手,推動中國裝備製造升級,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軟體化和網路化轉型,以柔性化、定製化和智能化生產模式滿足更廣闊市場需求,已經成為了推進製造業供給側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抓手。

一、發展現狀
(一)國家大力推進智能製造發展,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2015年5月,國務院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五大重點工程,其中智能製造工程就是其中重點實施工程之一。2015年12月,工信部和國家標准委聯合印發《國家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提出要建成覆蓋5大類基礎共性標准、5大類關鍵技術標准及10大領域重點行業應用標準的國家智能製造標准體系。為了進一步推進智能製造工程實施,2016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四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提出「攻克五類關鍵技術裝備,夯實智能製造三大基礎,培育推廣五種智能製造新模式,推進十大重點領域智能製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從《中國製造2025》,國家加大了對智能製造項目的扶持力度,2015年、2016年工信部連續開展兩批次總計109個的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2015年工信部還開展了94個項目的智能製造專項。
(二)智能製造區域、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從區域來看,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東部沿海省市由於經濟發達,企業智能化改造起步較早,進度較快,區域企業整體智能製造水平相對較高,部分企業已經從數字化階段向軟體化、網路化和智能化階段邁進,企業數字化、軟體化和網路化改造比較全面,而西部省市目前製造業水平普遍處在機械化向自動化、數字化邁進階段。從行業來看,電子信息、工程機械、石化冶煉、生物制葯、家電電器等行業智能製造水平較高,普遍開展了數字化研發設計、軟體化控制生產和網路化經營銷售。從企業來看,部門企業智能製造已經走在了前列,涌現出了海爾家電智能製造、青島紅領服裝個性化定製、陝鼓動力裝備智能服務、沈陽機床智能機床等一批試點示範項目。
(三)製造環節智能化是目前企業智能製造發展的普遍短板
從目前以開展智能製造的企業來看,研發設計、經營銷售、售後服務等環節信息化水平相對較高,普遍開展了數字化研發設計、網路化經營銷售和在線化的遠程運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電子商務普及率和在線監測普及率普遍較高,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創新較為活躍。相比研發設計和經營銷售環節,製造環節的智能化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智能製造發展的短板,多數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偏低,受限於工業感測器和工業軟體等技術短板,製造環節數字化、軟體化、網路化和推進較為緩慢。
二、發展難點
(一)製造業數字化階段尚處在起步階段,機械化和數字化融合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推進製造業機械化和數字化融合是發展智能製造先決條件,製造業只有率先實現了機械化和數字化融合,達到數字化研發設計和生產控制之後,才能推進軟體化和網路化應用,進而方能實現智能化製造。工業感測器、數字伺服電機等關鍵技術是實現製造業機械化和數字化融合的關鍵,然而我國國產工業感測器和伺服電機應用種類偏少、運行可靠性不強、測量精度不高、特殊環境適應性較差,數字化、軟體化和網路化程度偏低等多種因素是制約我國智能裝備功能和性能提升重要瓶頸,重要領域工業感測器和伺服電機嚴重依賴國外使得我國智能裝備和智能製造的發展嚴重受制於人,制約了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二)國產工業軟體全產業鏈缺失,工業軟體化加速製造業核心技術空心化
如果說集成電路是現代工業糧食,那麼工業軟體則是現代工業的靈魂。工業軟體是工業技術工藝的數據化加密、程序化定義和軟體化封裝,是推進兩化融合、發展智能製造的基石,是製造業模式變革和創新前提,代表著製造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工業軟體是我國走向製造強國的必要前提,工業軟體強,則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才能強。然而重點工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被國外企業掌握,關鍵核心工業輔助設計、工業流程式控制制、模擬測試等軟體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外企業軟體。製造業對國外工業軟體形成長期依賴,關鍵工藝流程和工業技術數據缺乏長期研發積累,製造業呈現技術空心化。我國飛機、船舶、冶金、化工、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等重點製造領域長期以來習慣於用國外工業軟體,但卻不知道設計背後原理,而且缺乏基礎工藝研發數據長期積累,導致基礎技術原理數據積累差距越來越大。只要我國產業始終依賴國外工業軟體工具,我國製造業水平永遠不可能超越國外水平。
(三)工業大數據採集和挖掘服務不健全,大數據對智能製造促進作用有限
製造的智能化關鍵在數據的自由流動和有效挖掘使用,發展智能製造不僅靠幾台聯網的智能裝備和幾套應用控制軟體,更是要通過對大數據的有效採集和深度挖掘使用來不斷優化製造組織流程和服務模式、促進製造商業模式創新。然而,目前我國工業大數據採集和挖掘服務不健全,影響和制約著智能製造水平的提升。由於裝備普遍智能程度不高、系統應用相對封閉、機器產生數據海量等多種原因,工業大數據實時採集和存儲受到多種技術原因制約。另外,與服務業大數據都是消費數據、且方便建模和利用挖掘不同,工業大數據大多都是機器產生的物理運行數據,挖掘工業大數據需要更深層次物理機器運行建模,需要更加專業化的大數據挖掘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
(四)智能製造標准體系不健全,國產產品網路互聯和信息共享難以有效實現
發展智能製造,必須要實現企業、車間、機器、產品、用戶之間全流程、全方位、實時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達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的高度網路協同,對網路、設備和應用的標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智能製造工業網路異構性大量存在,智能裝備介面五花八門,工業操作系統平台多種多樣,盡管工信部和國標委聯合發布了《國家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但由於起步晚,統一智能製造標准體系尚未制定,嚴重製約著產品、裝備、服務的綜合集成、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另外,西門子、通用電氣等國外公司利用智能裝備的市場壟斷地位,大力推廣企業智能指標標准,智能製造標准體系事實上都被上述國外企業主導著,國外企業在標准上互掐,導致國內市場同時採用國外企業產品時,不同廠商產品程序兼容和互聯互通存在很大問題。另外,由於我國在重點製造業領域國產智能產品體系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情況都處於主動需求與對方產品互聯,因此只能被動遵守對方產品標准。
(五)國產智能裝備產品不成體系,智能製造國內產業生態圈尚未形成
我國製造業數控裝備目前發展還處在初期,智能裝備發展更是起步階段,國產智能裝備產品不成體系,重點領域智能聯網裝備幾乎都依賴進口。國外企業在智能製造標准方面相互掐架,導致我國購買國外不同企業工業智能裝備集成聯網相當困難。作為裝備製造業大國,發展國產智能裝備必須要有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做支撐,方能把控主導權,然而目前我國從工業自動化、工業感測器、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軟體、工業互聯網等關鍵領域都存在一定的技術短板,甚至技術空白,產業根基不牢固,導致我國發展智能裝備都國外企業依賴程度態度,把控能力大大削弱,智能裝備國際競爭力大大削弱。
(六)智能製造對製造業商業模式變革作用尚未有效發揮
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組裝測試、售後運維、遠程服務等智能製造各環節信息化建設都離不開工業軟體的支撐,工業軟體定義了研發設計基礎理論體系、生產控制流程、產品組裝順序、產品測試機理、運維模式等等,甚至定義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協同研發、個性化定製、網路製造、在線運維、分時租賃等新商業模式都離不開工業軟體支撐。由於國內工業軟體應用還普遍處在研發設計、工業控制等若干單項應用環節,貫穿整個製造業研發設計、流程式控制制等全環節的綜合集成應用還較少,工業軟體綜合集成效應尚未顯現,對製造業商業模式變革作用尚未有效發揮。

三、應對策略
(一)加快工業感測器、數字伺服電機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和產業化,補齊工業數字化轉型短板
加快速度、視覺、重力、壓力、溫濕度、光電等各類工業感測器等設計研發,提升產品感應精準度,提高產品可靠性和安全性,推進產品軟體化定義和網路化連接。加強直流伺服系統、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系統等數字化伺服電機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增強數字化和軟體化控制能力,提高零漂、抗干擾、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各方面特性。
(二)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國產工業軟體,推進製造技術和工藝軟體化封裝和定義
成立工業軟體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工業軟體產業發展扶持力度。開展工業軟體服務企業認定等相關工作,實施更加優惠的工業軟體產業財稅、投融資、知識產權扶持政策。以製造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組建行業工業軟體聯盟,打造工業軟體產業生態圈。加快制定工業軟體行業標准,推進製造業工業軟體綜合集成應用。加大國家各類專項資金對工業軟體基礎研發、產業化、推廣應用的扶持力度。
(三)大力推進工業大數據採集和挖掘服務,以大數據推進智能製造水平提升
推進生產裝備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夯實工業大數據採集和利用基礎。大力發展專業化的工業大數據信息服務提供商,培育開放式的工業大數據採集和挖掘服務平台,推進工業大數據流通交易,打造工業大數據採集、流通和開發利用生態圈。創新工業大數據開發利用模式,培育在線監測、遠程運維、產業監測和流程優化等服務。
(四)建立健全智能製造相關標准體系,夯實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基礎
加快智能製造相關標准體系建設,鼓勵通信設備、裝備製造、軟體開發、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等領域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參與標准制定,推進智能製造體系架構、通信協議、操作系統平台、應用介面、技術實現等方面標准制定,以行業標准模式加快推進標准在聯盟企業的應用,提高標準的開放性和兼容性。
(五)打造我國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提升智能製造國際競爭力
創新產業推進機制,以聯盟模式助推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圈式發展,鼓勵裝備製造企業、通信設備製造商、電子信息製造商,軟體開放企業、工業自動化公司、系統集成企業、科研院所等聯合參與,組織建立跨行業涵蓋技術研發、產品製造、應用推廣和系統集成等功能在內智能製造產業聯盟,注重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快推進標准制定、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應用推廣全鏈條發展。
(六)培育智能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製造業模式變革創新
大力推廣智能製造模式,鼓勵製造企業利用互聯網推進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營銷模式等關鍵環節優化創新,培育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眾包眾設、網路製造、協同製造、按需製造、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模式新業態,形成基於互聯網的研發、製造和產業組織方式。鼓勵增材製造、數控技術、感測器技術、工業機器人、工業雲平台,工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在工業領域集成應用,提升深度感知和智能決策水平。加快推進高端晶元、新型感測器、智能儀表控制、工業軟體、工業控制系統等智能裝置在機械裝備和消費品中的集成應用,提升裝備產品智能化水平。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是推動我國走向製造強國的重要途徑,智能製造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技術、標准、產業、應用等多方面統籌推進和全面部署,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夯實產業基礎支撐,推進應用服務創新,構建產業發展生態。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閱讀全文

與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產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s5和賓士glc哪個好看 瀏覽:288
工業企業廠房設計標准有哪些 瀏覽:981
福田低速載貨汽車指哪些車 瀏覽:386
奧迪新款轎跑是什麼型號 瀏覽:312
工業油漆不會干怎麼回事 瀏覽:367
賓士gla260車架號在哪裡 瀏覽:796
純電汽車第一次充電充到多少 瀏覽:741
賓士新c級如何看電影 瀏覽:643
工業烤箱怎麼設計 瀏覽:826
寶馬118底盤號在哪裡 瀏覽:596
如何區分汽車輪胎是哪種胎 瀏覽:174
寶馬3系怎麼彈射起步 瀏覽:512
寶馬車鑰匙配兩把多少錢 瀏覽:532
長途汽車票怎麼買步驟 瀏覽:845
怎麼讓汽車零件光亮 瀏覽:738
邵陽市工業街以前是什麼村 瀏覽:444
奧迪a4l擋位操作怎麼熄火 瀏覽:98
羅馬尼亞汽車工業怎麼樣 瀏覽:902
汽車4s店修車有哪些黑幕 瀏覽:62
來賓河南工業園有哪些工廠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