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五計劃中重工業分布為什麼集中在東北
由於煤炭、鐵礦、石油這些最基本的重工業原料主要分布在北方,因而北方歷來都是我國最主要的重工業基地?地方政府投資重點也常常放在重工業領域,由此必然形成「南輕北重」的工業布局.但隨著我國鐵礦、石油等資源短缺狀況加劇和對外開放力度加大,我國已經並將繼續堅持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南方的沿海和沿長江地區出現了利用國外資源加快發展重工業的勢頭.同時,北方地區也在加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輕工業.因此,從未來發展看,「南輕北重」的工業格局會逐步發生變化..
2. 中國最早的工業城市在哪裡
明末清初的時候了,廣東佛山,江西景德,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這四個鎮是最早的工業地。
工業城市是以工業生產為主,工業用地及對外交通運輸用地佔較大的比重。
目前我國有很多城市的工業都非常發達,比如上海,蘇州,深圳,廣州,東莞,佛山,重慶,成都,武漢這些城市的工業都是非常厲害的,而且各有優勢。
所以要說哪個城市最發達,這個沒法給出一個准確的定論。因為評價一個城市的工業是否發達,不能簡單的看這個城市的工業產值,還要從這個城市的工業效率,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科技發明等多個維度去綜合評估。
1、工業總產值排名。
工業總產值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具體到每個城市的工業總產值,其反映的是一定時間內這個城市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市企業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一個城市的工業總產值越大,說明這個城市的工業規模越大,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最大的幾個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深圳、天津和重慶,幾個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基本都是接近3萬億或超過3萬億人民幣,比如2018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41.84億元,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萬億元,而深圳早在2017年的時候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也達到了30702.7億元。
2、工業增加值排名。
如果工業總產值反映的是一個城市工業的規模,那工業增加值更能反映一個城市工業的發展質量。工業增加值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工業增加值越多,說明工業的產出效率越高,對應的工業質量越高。
3、高新技術企業排名。
工業分為很多門類,有的門檻很低,並沒有什麼競爭力,而有的工業部門門檻就很高,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對應的競爭力也是非常強的。所以衡量一個城市的工業的競爭力,我認為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因素,如果高新技術企業多,說明這個城市的高端製造業比較發達,對應的競爭力要比其他城市更強。
目前我國擁有高薪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萬家以上的城市共有3個,分別是北京2.5萬個,深圳1.44萬個,廣州1.1萬個。
4、發明專利排名。
發明專利是一個城市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在市場競爭力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創新發明就成為了大家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法寶,發明專利越多說明這個城市的創新能力越強。
3. 中國六大工業基地,六大高技術基地是哪些
按照工業基地的綜合性、城市規模及地位作用,工業實力較雄厚的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哈爾濱、重慶稱為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
重慶作為抗戰時的陪都,以及解放初期的直轄市,同時又是三線建設時期最大受益城市之一,擁有相當雄厚的工業基礎。 不過,在1997年直轄之前,以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的重慶,經濟增長乏力,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近幾年來,重慶以建設內地開放高地為突破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國前列,實現涅槃重生。
4.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什麼選擇東北地區作為發展重工業的地區
東北地區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而且經歷了東北軍閥和日本人多年的經營建設,無論是基礎交通設施還是重工業生產所需的設備技術以及鐵礦煤礦等礦產,都是名列共和國前茅的。就拿當時的鐵路來說吧,日本偽滿時期已經基本建成了目前東北鐵路網的框架。並且,東北緊鄰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無論是語言還是交通各種條件,都適合就近接收蘇聯援助。有段時期,東北地區學校教育的第二語言是用俄語教學。以上種種原因,使東北地區成了新中國重工業的搖籃。
5. 東北老工業基地具體是指東三省的哪些地方主要在哪些城市
遼寧省的阜新市屬於資源枯竭城市,曾經叫做煤電之城。
遼寧省鞍山市、丹東市、本溪市。這都屬於重工業基地。
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一五」至「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以能源、原材料、裝備製造、國防軍工為主的重化工產業和骨幹企業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改革開放以來被拉開的發展差距逐年縮小,趕上了全國平均增速。東北地區率先實行了免除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糧食生產連創歷史新高,作為全國商品量和肉食供應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已扭虧為盈,擺脫了困境,利潤大幅度增長,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企業技術進步成效顯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採煤沉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等「民心工陪檔程」進展順利,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穩步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
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速開始加快,逐步縮小了與全國的發展差距。2008年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升至8.62%,比2007年高出0.14個百分點,這是進入新世紀後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首次止跌回升。
2008年,東鍵首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按地區統計後折算的增長率)為13.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這一增長率在四大板塊中名列第一(詳見表2)。以「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的三年計算,東北三省經濟增速為13.7%,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也分別高於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0.5個、0.5個和0.3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
改革開放以前,東北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東北經濟發展也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相比經濟發展更快的地區,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還是慢了些。GDP和工業增加值由改革開放初的近15%和20%下降到現在的10%以下。2003年10月, *** 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蘆亮亂意見》),明確了實施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方針任務和政策措施。隨著振興戰略實施,東北地區加快了發展步伐。
鋼鐵工業
答案為:工業結構比較單一
東北老工業基地之所以在東北,有幾個原因:
1、張作霖和張學良統治東北時期興建的許多軍工廠,為東北發展重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日本統治時期建立的工業基礎。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大量開采東北資源和供應軍用物資,建了許多工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利用這些工廠和工人發展了東北老工業基地。
3、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我們黨首先佔領東北,並將其作為主要的人力、物資供應地,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戰爭,東北繼續出人出力,這些因素使東北在國家建設時期培養了一批產業工人和管理者,在支援三線重工業建設時輸送了很多人才.
4、從自然條件上而言,東北也具備了成為工業基地的基礎,它有著廣闊的天然原始森林和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煤炭和鐵礦,是發展工業的條件,東北工業基地就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建立起來。
遼寧,吉林,黑龍江這三個省份。
最早是我們國家的重工業基地,國有大中型企業密集。現在已經衰敗了。
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工業、船舶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軍品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6. 為什麼中國的重工業都在東北
因為東北具有大量的礦產資源。東北地區在三十年代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東北亞最先進的工業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原有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關系,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也都被安排在東北。東北地區一度佔有中國98%的重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主要有沈大工業帶、長吉工業帶、哈大齊工業帶三個工業帶。 形成了遼中南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兩大城市群 。主要工業城市有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本溪市、撫順市、吉林市、長春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
沈陽經濟區: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秦皇島都市圈:以河北秦皇島為核心,輻射葫蘆島、錦州、朝陽、承德、赤峰等地的經濟圈。
五點一線:「五點」即:遼寧沿海岸線上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個重點區域、丹東臨港產業園區、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一線」即:遼寧將建設1443公里的濱海路。通過打造沿海公路網,連接沿黃海和渤海的「五點」。
(6)解放初期工業集中在哪裡擴展閱讀:
作為新中國重工業的搖籃,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經書寫過光榮與夢想。「共和國長子」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迷。習近平曾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此次在東北地區考察,從北大荒的萬頃良田,到企業繁忙的生產線,習近平看得細、問得實、想得深,為東北發展打氣鼓勁,為東北振興凝心聚力。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給出了關於東北振興整體性的方法論。那就是「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擼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環境、重振雄風」。
在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就指出,東北振興要「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要「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可見,對於東北振興的思考,也是「一以貫之」的。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五市盟,區域總面積約佔全國的15%,人口約佔全國的9%,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9%。這里有著廣袤的黑土地、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資源,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這是東北振興的重要支撐。
另一方面,從2003年中央第一次提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到2016年出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既定戰略,中央也一直對東北振興非常重視,就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作出系統部署、制定專門政策。這是東北振興的強大底氣。
有支撐、有底氣,就有自信,就能保持定力。有了定力、有了目標,才能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最終重塑環境、重振雄風。
東北如何振興?習近平曾為東北振興找到過三張牌:市場牌、改革牌、創新牌。無論是區域、產業還是企業,要想創造優勢、化危為機,這都是必須打的三張牌。
他還提出過東北振興的「加減乘除法」:加法——投資、需求、創新,減法——淘汰落後產能,乘法——創新驅動,除法——市場化程度。可謂系統性的思考。
在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對東北振興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
三是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四是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
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
六是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
這六個方面的要求,是總書記為東北「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提出的具體葯方。包括了改革開放,也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可以說,這六個方面的要求,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行動先導。這與市場、改革、創新的要求,也是一脈相承的。
改革關頭勇者勝,氣可鼓不可泄。越是形勢困難,越要鼓足精氣神;越是在滾石上山關鍵期,越要咬住一口氣。方法論定下了,下一步,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各項改革部署落到實處,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奮力走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