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羅舊鎮工業園今後向哪裡發展

羅舊鎮工業園今後向哪裡發展

發布時間:2023-09-20 14:55:33

『壹』 高州金山開發區的工業發展

金山開發區近年來工業發展迅猛,已成為高州發展工業的重要窗口。本著改革開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園區化布局、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的工作思路,以熱情誠懇周到的服務,積極吸引廣大客商投資置業,使金山逐步形成勞動密集工業加工區及外貿出口工業加工區。近年來,高州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任副組長的高州市工業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從各有關單位抽調人員成立園區建設辦公室,制定園區管理和發展制度,努力把金山經濟開發區打造成萬畝工業園。目前,金山萬畝工業園已初具規模。目前,街道內共有企業190多家,形成了皮革系列製品、農副產品深加工、手工藝品、乙烯後續產品加工和五金鑄件等五大支柱產業。
2013年以來,金山工業園引進知名企業20家,包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總投資32億元,其中,興盈、鑫大、長信等企業投資都超億元。同時,積極引導本地骨幹企業向園區集中,集聚發展。兩年來,該市共有近10家骨幹企業搬遷落戶工業園。這些企業入園後通過增資擴營,生產水平及規模均大幅提高。如創建鑄造企業,搬遷到園區後,年產值翻兩番,年產業超8億元。此外,街道重視綠色園區建設。以申報第四批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為契機,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去年初該市已經完成向省政府報送《第四批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申報材料。在招商過程中,街道做到汰劣扶優,迎拒結合。對污染大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推動了一批發展前景好、技術含量高、帶動力強的企業相繼落地,初步形成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制衣、電子、乙烯後續產品加工和金屬製品加工等支柱產業。
2014年,金山工業園(高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17億元,同比增長39.7%;實現稅收6812萬元,同比增長34.3%。新增項目9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家,總投資為6.33億元。至目前止,該產業園已入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6家。目前街道正在培育園區大北農農牧、創建鑄造、興盈不銹鋼、雙胞胎飼料、安佑生物等工業企業成長為年產值10億元的骨幹企業。
2015年,高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成功申報成為省產業轉移工業園,這是高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促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的一重大成果。成為茂名市繼茂名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州白雲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工業園和東莞大朗(信宜)產業轉移工業園之後,第四個晉升「省級隊」的產業園區。這得益於高州市近年來採取有效措施,重點加快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加快項目招商引資及落地等各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 高州市華僑中學創辦於1987年9月,原名陳垌中學,位於高州市金山開發區陳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佔地面積86畝,校舍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教學及輔助用房為6390平方米,生活用房為9520平方米。配備了教學儀器室、圖書室、電腦室等設施。經過二十多年的磨礪,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初具規模、獨具特色、文化底蘊深厚、辦學業績驕人、享譽社會的學校。學校先後被評為「茂名市美麗校園」、「日常行為養成先進學校」、「先進黨支部」「先進團委」、「文明安全小區」,多次被評為「高州市文明單位」,連續十五年被評為「茂名市治安事故為零」學校。
高州市金山實驗中學創辦於2014年1月,是一所按省一級學校的要求建設,具有時代示範性的特色學校。以她自成一格的校園環境,設備齊全的教學硬體,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名師薈萃的師資隊伍,挺立在高州大地,譜寫出高州教育的嶄新華章。
高州市金山中心小學是金山街道小學教育的窗口學校和科研陣地,是一所飲譽粵西地區的名校。
高州市金山幼兒園是經高州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投資大、規模大、起點高、師資力量雄厚,設施設備參照省一級幼兒園標准建設的高級幼兒教育辦學機構。園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寬敞明亮、安全舒適、視頻監控,擁有配套完善的現代化多媒體投影教學室、活動室、舞蹈室、空調睡室等幼兒教育平台和大型幼兒游樂設施及現代最新的蒙氏教具設備。 茂名市東南技工學校創辦於1989年,位於金山開發區教育大道。該校是經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立,按國家技師學院標准建設並通過評審的全日制高級技工學校,是省級重點技工院校、省職業指導教學訓練基地。2000年被評為國家創新技工教育示範單位,2002年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創新示範學校。2012年被評為省重點技工院校。

高州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經廣東省教育廳備案、按國家技師學院標准建設的全日制中等專業教育學校,至今已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6萬多人。學校校園佔地面積300多畝,建築面積500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8000多名學生在此學習生活。校園規劃科學合理,分為教學、實訓、文體、生活四大區域。學校已實現校園環境園林化、生活便利人性化、教育娛樂網路化,教學大樓、師生公寓、實訓中心、體育場、師生飯堂、購物超市等基礎設施及價值3500多萬的實訓設備配套齊全。
廣東南方技師學院茂名分院創辦於1988年,是國有公辦、信譽可靠,學校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國發(1983)138號文批准建立,由廣東省政府辦學,是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直屬的公辦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 。
廣東省茂名市南海工業科技學校創辦於1991年,是經省教育廳備案、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規模宏大、師資雄厚、教學設備齊全的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的全日制的綜合型技術學校,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世界500強企業人才培訓基地,上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已將學校列入萬人技工人才工程計劃單位。學校創辦二十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已成為粵西地區培養科技專業人才的重點院校。

『貳』 十堰工業新區的新區發展

200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7025.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5819萬元,規模以上企業27家。東風環保實業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設醫療廢棄物處置項目,已基本完成投資建設工程;天龍汽車電子電器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建成十堰市汽車電子工業園;華昌達投資700萬元建設生產車間,已建成使用;北京京能集團投資60億元的120萬千瓦熱電項目選址落戶在新園區;華偉恆利公司投資800萬元新上生產線;萬益工貿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二期生產車間,已建成使用。
擴展園區發展空間,提升招商層次。一是張灣區城市建設用地整理項目。一期試點項目已完成土地平整面積1096畝,徵用花果街辦大路村、丁家村、二堰村和二堰鋪社區4個村(社區)土地,設計開挖土石方327.78萬方,一期試點項目費用總計9898.41萬元。二期工程基本全線竣工,累計完成土地平整面積4000畝,成片連塊面積近3平方公里。項目爭取到省農業發展銀行貸款4.8億元,已到賬6000萬元。按照「開用結合、及早布局」原則,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初步規劃「京能工業園、東風汽車新區、香港工業園」3個功能園區。其中,總投資60個億,佔地1500畝的京能集團120萬千瓦熱電項目,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二是十堰汽車電子工業園。按照區政府確定的將楊家溝已平整的200畝地建成十堰電子工業園的要求,西城開發區年初成立專班,經過調查、公開招商、項目洽談等,確定以業主整體規劃開發,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服務設施的建園模式。汽車電子工業園工程分兩期完成,一期工程計劃用2—3年完成,園區用地規模約200畝,計劃總投資3.5億元,其中廠房投資為1億元。二期工程計劃在3—4年內完成300畝的開發建設,投資建設額為3億元。經多次商談,與湖北天龍汽車電子電器工業園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訂開發投資協議,確定天龍公司為電子工業園投資主體,於9月上旬正式開工建設。「三通」(水、電、路)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之中。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近年來,隨著西城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和園區重點工業項目推進開工,西城開發區的基礎設施明顯滯後。開發區把轄區「三條道路」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提升開發區整體形象。同時,積極爭取惠農項目,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問題。

『叄』 江津珞璜2021年規劃

《重慶市江津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把珞璜作為江津城市副中心,打造重慶南部開放新城、產業新城」,並從珞璜新城的城市道路、綜合交通、物流樞紐、開放平台等重大基礎設方面規劃了一批重大項目,以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工作。建設高品質山水人文城市優化城市發展理念,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山水人文城市。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120平方公里。
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突出特色、同城一體打造「一江兩岸」城區(江北片區建設生態創新城、江南片區建設文化康養城)和珞璜、白沙城市副中心,加快集聚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現代服務、內陸開放、國際交往和文化交流功能。提升「一江兩岸」山水人文城市風貌,長江以北建設生態創新城,把雙福-聖泉-濱江新城-德感等整合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南部科技創新中心、商貿中心和重慶高新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水平塑造山水人文城市風貌,建成高品質生活宜居區;長江以南建設文化康養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突出特色打造幾江半島歷史母城,推進鼎山高牙片區開發,逐步向支坪延伸,發揮綦河、長江交匯景觀優勢,高品質開發支坪片區。
把珞璜作為江津城市副中心,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加強與支坪產城聯動,作為江津大工業、大開放的重點,作為江津融入中心城區橋頭堡,打造重慶南部開放新城、產業新城。把白沙作為江津城市副中心,推進白沙工業園與白沙城鎮融合,建設產城融合、文旅融合、城鄉統籌的新城,打造川渝沿長江經濟帶上的節點小城市。推進先鋒納入城市建設范圍,把油溪、吳灘、龍華部分區域納入城市拓展預控范圍,依託規劃的重慶新機場研究布局臨空經濟區。
總的來說:
一.隨著重慶主城擴大二十一區,向北發展兩江新區、向西發展高新區、向東發展經開區的措施已經落地,下一階段江津區有必要爭取向南發展珞璜南部新城。
二.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以珞璜鐵路樞紐、珞璜港水運樞紐、江津綜保區、珞璜工業園為龍頭,聯合支坪鎮建設南部新城。
三.建立珞璜公路物流基地,擴大公鐵江海能力。
四.建設南部大道,從幾江-支坪-珞璜-魚洞。

『肆』 工業園區會給本地居民帶來什麼呢

工業園建起來後會給當地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會帶動一系列的經濟發展鏈。工業園建起來,有了企業,有了工人,他們需要生活、生產,這就需要有人根據他們需求,給他們提供生產、生活的相關要素。
如果入園企業沒有職工宿舍,那就會帶動周邊的租房市場的發展;如果入園企業沒有職工食堂,那麼周邊的飲食行業就是解決工人溫飽問題的關鍵;就算企業有食堂,人的口味難調,周邊的飲食行業的生意也會是不錯的;有人生活就要消費,日常生活用品消費是必不可少的,超市、菜市場、購物中心可是他們采購物品的好去處,如果沒有的話,不妨考慮考慮。。。哈哈。
工廠要生產,他們也要采購生產物資、辦公用品、他們也要消費,根據不同的企業的不同需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難找不到投資方向。。。哈哈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願你是開發需求市場的第一人。

『伍』 工業園區規劃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業園區規劃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規劃背景】

1.1、規劃范圍

漯河市市鐵東工業區漯周鐵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東南方是駐馬店市,南鄰,西臨解放路。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

1.2、特殊的區位環境條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個重要地區,是中國內陸經濟特區,著名的雙匯工業園就位於其西北方向。該工業園區位於市郊,園區兩側是南外環路和繞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鐵路提速工程擴建,漯河東站就在園區旁邊,使園區能通過燕山大道直達高速,通過鐵路運輸方便順暢,提前進入中原陸路交通快速網,是源匯新一輪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識之士投資創業的理想寶地。

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強的接受城市輻射能力。整個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沙澧兩河交匯於境內,水資源豐富且水質良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

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前,一個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的工業園區是漯河市工業發展和招商引資的重要之地這就決定了園區規劃建設的現實性。該工業園區在形成一定規模後將成為中心城市整體經濟發展,市域第二產業生產力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1.3、交通優勢

該工業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發達,京廣鐵路縱貫南北,漯寶(豐)、漯阜(陽)鐵路連接東西。京深公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縱橫交錯,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區內沙、澧河上已建成橋梁8座,新修和拓寬街道46條,綠化覆蓋率達33%,是省級園林城市。市區建成國內一流的10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及移動通訊網。

二、【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

2.1、協調統一、合理結合

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將發展生態工業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相結合,與引進高科技、提高經濟質量相結合,與區域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生態保護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2.2、可學布局、綜合開發

工業園區以發展一類、二類工業為主,接納市區部分三類工業,規劃合理布局工業、倉儲、居住、服務、公共設施用地,協調健康的開發創造最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等綜合效益。

2.3、統一規劃、分步建設

規劃充分注重實施的可操作性。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特點,規劃有較強的彈性和應變力,有利於滾動開發,達到開發一片,建成一片,獲效一片。

2.4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

漯河市是國家園林城市,該園區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創建生態城市的大環境下誕生的,生態環保是其規劃的一條重要指導思想,從選址、建設、及「三廢」的排放,都應得到合理組織和處理。

三、【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根據區域發展背景和地段區位條件,該工業區規劃堅持從現實出發變通創新追求特色空間結構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強調節約用地和基礎設施的合理投入,優化規劃編製成果的指標體系,注重園區的生態和環境保護意識,以實現一個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環境優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學的現代工業園區。園區工業性質以一類工業為主。

規劃原則為:

3.1、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

園區應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相結合,保持盡可能多的生態功能。對於現有工業園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對環境的壓力。新建園區的選址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容量,調整列入生態敏感區的工業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對局地景觀和水文背景、區域生態系統以及對全球環境造成的影響。

3.2、生態效率原則:

在園區布局、基礎設施、建築物構造和工業過程中,應全面實施清潔生產。通過園區各企業和企業生產單元的清潔生產,盡可能降低本企業的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通過各企業或單元間的副產品交換,降低園區總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過物料替代、工藝革新,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築材料、能源使用、產品和服務中,鼓勵利用可再生資源和可重復利用資源。貫徹「減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園區各單元盡可能降低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3.3、生命周期原則:

要加強原材料入園前以及產品、廢物出園後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應鼓勵生產和提供資源、能源消耗低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對環境少害、無害和使用中安全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可以再循環、再使用和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和服務。

3.4、區域發展原則:

盡可能將園區與社區發展和地方特色經濟相結合,將園區建設與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要通過培訓和教育計劃、工業開發、住房建設、社區建設等,加強園區與社區間的聯系。要將園區規劃納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並與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方案相協調。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則:

大力採用現代化生物技術、生態技術、節能技術、節水技術、再循環技術和信息技術,採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准,要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最佳平衡,實現「雙贏」。

3.6、軟硬體並重原則:

硬體指具體工程項目(工業設施、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軟體包括園區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設、優惠政策的制定等。園區建設必須突出關鍵工程項目,突出項目(企業)間工業生態鏈建設,以項目為基礎。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軟體建設,使園區得到健康、持續發展。

四、【規劃結構布局分析】

經過分析,形成本工業園區規劃方案的基本構思,完成對道路系統、綠化系統、個項用地的總體布局、控制指標體系的.規劃設計。

4.1、「線形發展,網路布局」的整體結構。

工業園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要盡可能符合市場運作規律。橫穿工業園的東方紅路和燕山路為園區提供了與外界的主要交通聯系,是主要的發展軸線。同時也使園區內部各個組團由比較均等的區位優勢。在保證一定縱深建設的情況下,工業園區沿兩條主幹道成片狀分布,有利於實現園區的階段性建設和有機生長,有利於始終保持空間結構的完整和同一種類型的工業之間的聯系。

為了高效利用土地,統一管線鋪設,方便交通組織,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採用方格式布局。這樣使得街廓和地塊的形狀比較規整,與街道的連接相對便利,而且相對區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塊在地價上差別較小,在經濟上比較容易體現公平分配的原則,方便了土地的買賣、批租和開發利用,也有利於用地規劃控制和規劃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根據有關城市形態的研究,結合對中小型機械,食品加工等工業投資和發展規模調查,我們認為園區內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為宜,即道路間距約300米—400米。該尺度的街廓被進一步細分為若乾地塊時,可以適合一般投資的廠區建設規模,同時保證周邊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來出現投資大戶,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並小地塊,以滿足使用要求。道路過密,街廓太小,會正價基礎設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道路過稀,街廓過大,細分地塊較大,不利於節約土地,也可能出現街廓內部的中央地塊閑置,出現「死地塊」現象。

4.2、「四縱三橫一斜,向東開放」的彈性發展。

由於燕山路和東方紅路從中間穿過,園區用地被劃分為四大塊。既要保證交通安區和暢通,又要使得園區規劃建設相對統一和完整,因此沒,我們設計了「四縱三橫一斜,向東開放」的彈性發展的模式,園區內道路規劃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採用方格網路形式。首先有貫空穿東西方向的主幹道,再有聯結南北方向的多路縱向幹道,形成"一橫多縱"的內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礎上,再修建多條次幹道。此外,根據不同社區的大小和開發量,結合塊地規劃支路系統。園區內主幹道,次幹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園區的整體路網。

一般來講,在城市整體規劃中,針對城市發展的不可預測性,道路系統規劃往往採取偏大值設計,投資較大。然而,在本次工業園區的規劃中,考慮到園區向東發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縱深發展,同時結合漯河市自身的經濟實力,主幹道寬度確定為48米,次幹道寬度為36米,支路寬度為24米。

1、在功能分區方面,北側辦公為主,在與居住區結合的地段與增設一些商業綜合服務性質的建築,西段與東段增設商業綜合性質如金融、郵電、餐飲建築,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躍該路段的生活氣氛。

2、建築層數與體量布局結合地段的特點,組合成具有一定規模和氣勢的建築群,同時,在道路南側適當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層綜合樓。

3、運用傳統園林的借景與對景藝術手段,建築平面布局疏密相間,使建築的輪廓性與山形地勢相結合;巧妙組織建築空間的圍合與滲透,使建築群、道路軸景觀、廣場軸景觀完美結合。同時,適當降低容積率和建築密度,提供綠化率,充分反映園林城市的特點。

4、建築性格充分反映時代性,文化性與地域性,表現新穎、莊重、大方的建築風格,建築布局盡量考慮南北向布置,平面採用靈活相對規則形狀,以滿足辦公建築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藝術輪廓線處理上,形成以兩端的幾棟高層建築為起點,中部的廣場建築群和綠化為藝術高潮、以十字路口為次高潮的藝術整體布局,從而創造疏密結合、高低錯落、收放有致的空間效果。

6、在道路兩側拓寬成30米綠化帶,並結合建築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內涵的小主題園,以豐富歷史文化底蘊。

7、巧妙組織綠化景觀軸,使東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廣場的綠化、水景等相互滲透,與周圍形成相互交織的綠色景觀軸線。

4.3、「適度集中,組團構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業園,漯河市工業園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特別設計了一條沿河景觀路—燕山路,對其精心營造,使其與廣場、街頭綠地、商業步行街、建築群中休閑空間相聯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統。

園區按照市級工業區的標准進行設計規劃,勾勒了高新技術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業用地、企業服務用地、綠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個布局顯示了獨立而不失整體,超前而不是冒進的特點,描繪了一個現代化工業園區的繁榮風貌,整個規劃分近期方案和遠期方案實施。

該工業園區考慮到西北——東南風向,將有污染的二類工業規劃在基地的西北方,並在其兩側用綠化帶隔離,在污染小的一類工業區中設計綠化廣場,商貿用地,教育用地,三產服務,為其下方的居住區的居民服務。整體上形成組團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礎上,結合園區自然特點,在上風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結合節點廣場設計,以工業用地為主。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沿路適當布置商業服務設施,園區內部均勻設置公共停車場。在鐵路沿線,靠近鐵路站口附近,集中設置倉儲用地。在沿河去,設計了濱河景觀帶,人們可以在此進行娛樂休閑等活動,體現園區「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注重生態環境對工業園區建設尤為重要。栽種體規劃布局上採取以二類工業綠化防護帶、園區道路綠化、組團中心綠地、廠區綠化四部分組成種體的綠化系統,形成塊狀綠化,帶狀綠化和點狀綠化,這樣,就形成了「點線結合」的綠化系統。在街廓內部,結合地形設計的點狀綠化,以及綠化廣場和沿河景觀帶,形成由地形特色且節約土方的綠化景觀環境。

工業園的廣場

城市廣場是供市民交往。聚會。活動的空間。也是城市中相對寬敞的自由的積聚地,所以人們把它比喻為城市的「客廳」。作為一個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業園也理說應當有自己的「客廳」。本工業園的兩個主要廣場位於燕山路和東方紅路的交叉口東南一隅。廣場位置的布置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居住區位置的要素。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廣場布置到靠近居住區的位置並且把廣場地性質定位為是休憩性質的廣場,由於本工業園的居住區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這就方便了本工業園的絕大多數市民。

二、公共建築的要素:

燕山路和東方紅的交叉口是本工業園公共建築商業金融建築最集中的地方,這就決定了廣場不但是居民游覽休憩地方,還是商家進行商業服務和政府進行文化宣傳的場所,這就保證充分利用了廣場。

三、作為工業園主要景觀的要素:

廣場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時還是工業園的一大景觀,是工業園的形象。燕山路和東方紅的交叉口工業園人流和車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業園去的人必經之地。

總之,廣場位置的安排是廣場功能。形象。環境充分結合的結果。

廣場內空間的安排則主要考慮到廣場規模。位置及性質。西邊的廣場是一個自由式的廣場,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廣場周圍為綠化,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其內穿插有一條彎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壇。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強了廣場的藝術效果。

東邊的廣場為一規則式的廣場,地面主要為鋪地,主要考慮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築,這就為商家進行商業服務和政府進行文化宣傳提供了一個場所。其內還布置有噴泉。桌椅。雕塑,它同時也是市民休息的場所。兩個廣場分別執行不同的功能,綠化廣場為不規則狀,為改善園區內的小氣候和美化環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廣場為規則狀,臨近居民區和主要公共建築提供一個休閑娛樂健身場所。

道路詳規說明

工業區街道的界定工業區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樣嚴格控制紅線及退紅線界定,但為了地下。地上基礎設施工程管線的建設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據車行道。人行道。綠化和地下設備工程管線--上水。下水,電力、電信、煤氣、供熱及備用路等來確定「紅線」的寬度。在路面設計布置時,其界限往往是相互連接,在線性上並不那麼平直。

工業區路由車行道,人行道、道路綠化、功能小品組成。由建築和庭院綠化構成的「坊」來界定街道,同時,道路也界定各個「坊」,兩者呈現互參狀態。

社區道路設計,除了按功能、規范進行規劃設計外,同時要為居民創造適宜的行為空間。道路綠化,必須保證行道樹的空間,他能改善交通環境,起到領域界定作用,加強了軸向感和識別性。綠化的設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間,人行其中,是一種享受。

道路小區布局:

(1)路燈,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鋪裝,車行要道按國家標准修築,人行道進行美術鋪裝;

(3)阻隔小品有圍欄,車檔等,起引導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線性統一,整齊清潔;

(6)路旁小椅,體現了對人的關懷。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時也是小美術品,給人以美感。其體量小巧,融於環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內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樹、路燈,已經顯現出軸向性、節奏的美;兩旁綠地、院落、建築,使街景更為豐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點綴,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賞品位的小品,以免影響人們行走的注意力,不夠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塊小綠地廣場,布置坐椅、花池、花壇,讓人們在此小憩,形成一塊休閑交往空間,會很受歡迎。

燕山路和東方紅路的設計是道路斷面和平面設計的主要內容。這兩條道路是工業園區同外界聯系的主要交通線路。不僅要滿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時它們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質

燕山路是同向工業園區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兩旁均為工業廠房。將它設計成生態性景觀道路。東方紅路是工業園區的東西向主入口,且根據原有地形條件(道路南側有一條水渠),將他設計成生態性和親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設計

將燕山路設計成八車道的主幹道,道路總寬度為八十五米,首先滿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後在人行道外側延伸出十五米的綠化帶,增加道路的景觀效果。滿足工業園區形象上的需要,同時,也可作街邊公園使用。東方紅路同樣為八車道的主幹道。道路總寬為八十二米,結合道路南側的水渠,設計水景,北側效仿燕山路的設計。

(三)綠化設計

道路中間隔斷上以低矮植被綠化,同時,中間人工種植鮮花,以增加景觀效果。道路旁綠化帶注重豎向設計,從里到外,依次種植花草,灌木,喬木,高度逐漸增高。在灌木與喬木之間設立街邊公園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區和必要的公共設施。東方紅路南側,每隔二十米設一半圓形臨水觀景台,同時,為體現親水性,道路與水渠之間綠化多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視線可直視水景,以增加空間上的廣闊感,利於放鬆緊張的心情。綠化設計的主題思想是自然與人工相結合,即能體現植物的自然生長的隨意性與活潑性,又能體現綠化的整齊劃一。

道路節點說明

此節點位於燕山大路的北端,是進入工業園的主要入口,同時也承載著進入工業園的大部分的交通量。從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觀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動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匯處,處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節點是城市觀察者能夠由此進入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點。道路的流暢是一個城市高效有序發展的基礎,是城市建設朝著人道化方向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工業園中的道路和道路節點就更為重要。為使其交通清晰、連貫,而且有條理,有助於工業園的意向組織,而不是尷尬,所以在設計上我主要關切以下幾點:

1)是否能夠高效率的運作。

2)是否與背景相協調,同時又能體現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夠突出工業園的概念。

4)是否能夠處理好交叉口的關系。

基於以上的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類地解決問題。

一、形式

道路可以採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環行放射式。3、立交橋式。

此節點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據資料顯示,道路節點北側不遠處是一條很重要的鐵路線。(就其長遠來看,應該在公路上架橋,然後讓火車在橋上通過。)

2、此工業園地形左窄右寬,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設計上會在基地右側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終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節點。同時這條斜路也起著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東西向的環城路由於地形的原因,與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約75°的角。

基於以上幾點原因,此節點採用了環行放射式。工業園中的交通形式單一,主要是貨運,但是去向復雜。另外,理論上來說,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對道路節點的要求更多,更嚴格。採用環行放射式理論上能夠很好的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但是由於地形的特殊性,採用的環行放射式又不是傳統上的規整形式,在工業園上方從東向西看,此節點很像一個「大」字,所以在美觀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但從其長遠的經濟角度看,還是可以應用的。

二、寬度

燕山景觀路根據工業園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質,規模和道路系統規劃的要求設計成了寬50米,10車道,其中有2個自行車道,這條道作為主道。其他路設計成30米,6車道,其中有2個自行車道,作為輔助道路。以寬度的區別盡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幹路來。因此,貫穿節點的道路南北寬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寬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視覺比較開闊,但是形狀不規則,所以布景上頗費心思。

很顯然,工業園的主題是經濟。那麼,怎樣將布景和工業園的主題聯系起來那查閱的關於經濟類的書籍之後,我總結了幾點心得。其實,廣告的影響人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實,入口的布景就如同為工業園作廣告一樣。我選擇了第二種方式,就是運用布景來影響投資人的心理決策。一般抉擇人要有長遠的經濟目光,所做的決定也是也是大氣的。因此,我認為景觀不宜建得豐富復雜,應該簡潔明了,雅緻大氣。另為,在這樣的條件充分,規模巨大的背景下,人們也喜歡看大氣的景觀。畢竟,這不是廣場,其作用是廣場無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從北向南看左邊高於右邊。所以,在左邊人行道內立一個標牌以平衡兩邊的地勢。標牌用有機玻璃製造,上面寫上標語「相信選擇」,突出了工業園的主題,同時,也不影響後面的景觀。

另外,此景觀設計採用了直徑分別為200米,150米,100米三層環行道,其圓心為交叉口的中心,路寬為4米。同時,配有兩組大型噴泉作為景觀節點,使各條道路有機的結合起來。環行道路同時分擔了中心節點的人流。這種設計同環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設計結合起來,完全到達了其藝術效果和功用。這樣的設計給人一種大氣的感覺,能讓人產生一種長遠的發展目光。而細致的景觀設計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設有一直徑為10米的圓形綠化區,中心放置一個抽象的金屬雕塑,給人一種很塌實的感覺。

『陸』 工業園區建設帶動哪些產業發展

工業園區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拉動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火車頭。以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為例,該工業園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工業園區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產業集群化是21世紀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園區專業化開發建設是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最主要的力量。工業園區在依託一定的區域條件和資源稟賦基礎上,對產業鏈下的各個產業聚集能力越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就越強,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聚至麾下。工業園區已成為產業升級與和諧發展的孵化器。園區經濟的發展,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區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業園區隨之也由單一工業化的經濟功能區逐漸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區發展,這是工業園區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一些優秀工業園區的實際情況已印證了這種轉變。顯而易見,工業園區的發展絕不是僅僅實現資源轉換、循環利用、增加GDP、增加稅收和解決就業,更重要的是工業園區能通過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提升全省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為當地今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業基地。

閱讀全文

與羅舊鎮工業園今後向哪裡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4改裝升降高音哪個牌子好 瀏覽:900
建工業園企業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瀏覽:665
月入多少才買得起賓士e 瀏覽:304
泗洪到南京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565
賓士gl450更換上懸掛怎麼拆 瀏覽:812
別克汽車胎壓正常是多少 瀏覽:973
不開發動機汽車大燈亮多久 瀏覽:587
寶馬5系在裡面怎麼鎖車門 瀏覽:585
賓士混動是什麼車 瀏覽:201
寶馬思域質量怎麼樣 瀏覽:17
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督待遇怎麼樣 瀏覽:201
杏林汽車站是哪個區哪個鎮 瀏覽:556
寶馬七系奧迪a8哪個好 瀏覽:286
河南洛陽工業怎麼樣 瀏覽:426
西安運通寶馬待遇怎麼樣 瀏覽:259
汽車全包圍坐墊多少錢 瀏覽:486
現在工業品怎麼樣 瀏覽:525
寶馬車儀表盤上的扳手怎麼消除 瀏覽:871
麥克奧迪哪個品種最好 瀏覽:735
汽車加完油怎麼一直抖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