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玉州區簡介及詳細資料
玉州區地處北緯22°32′2″-22°49′16″,東經109°59′27″-110°18′40″之間,東南接梧州市、西北與貴港市相鄰,西連北海、欽州市。距深圳566公里,跟廣州420公里,是華南與西南的結合部,是西南東向出海的便捷通道。
玉州區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為21°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50毫米;空氣濕潤,相對濕度為80%;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795小時;無霜期長,年均無霜天數為346天。
玉州區有耕地18.45萬畝,其中優良耕地面積8萬畝。
玉州芡區有中小型水庫28座,(包括蘇煙水庫、三和水庫在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4座,集雨面積46.26平方公里,總庫容5189.8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352.76萬立方米,屬二類水庫20座,三類水庫6座,有中型陂壩19座,引水流量8.5立方米/秒。
先秦時期,玉州區境屬百越地,有駱越、西甌等部族居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分屬桂林、象二郡。西漢初,屬南越國。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布山縣地和合浦縣地,屬交趾刺史部的鬰林郡和合浦郡。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鬱林郡,郡治布山縣(今貴港市),唐朝鱗德三年(公元666年),始設鬱林州,州治設興業縣鐵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鬱林州治改設南流縣(今玉州區),建州城於南流江畔,元代、明代續設鬱林州。清順治時,鬱林州從梧州府分出,隸屬桂平梧郁道,光緒十三年(1887年)隸屬左江道。
民國元年升州為府,次年廢府為縣(縣直接歸省管轄);1914年至1947年,本地區先後隸屬鬱江道、蒼梧道、鬱林民團區、梧州民團區、鬱林區、第六區、第三區、鬱林專區、第九區(鬱林區)。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設立鬱林行政區,1950年1月改為鬱林區,1951年7月鬱林區、梧州區合並,設立容縣專區,1958年8月設立玉林專區,1971年11月改稱玉林地區。
1997年4月22日,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轄玉州區、福綿管理區等區縣。
玉州區區總面積464.3 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8平方公里。2009年玉州區轄5個街道、10個鎮。其中,福綿鎮、成均鎮、樟木鎮、新橋鎮、沙田鎮、石和鎮由福綿管理區管理。
玉州區行政區劃
玉城街道 轄:城站、東成、北辰、南觀、西就、東明、州佩、垌口、新民、大新、東岳、清灣江、勝利垌13個社區。 大塘鎮 轄:大塘、蘇煙、大雙、三和、陽山5個村委會。 南江街道 轄:東南里、江濱里、苗園路3個社區居委會;南江、竹美、新聯、平志、廣恩、坡塘、七一、分界、嶺塘、鎮忠、常樂、雲良、合漢13個村委會。 城西街道 轄:慶豐、江岸、林村、蓮塘、永上、新定、新團、玉豸、五聯9個村委會;城西開發區居委會。 城北街道 轄:陳旺、寒山、羅竹、彭村、睦馬、排榜、周埠、高山、潘嶺、西岸、鍾周、鳳村、谷山、平地14個村委會;城北開發區居委會。 名山街道 轄:統田裡社區居委會;名山、和睦、旺瑤、榕樓、綠楊、太陽、長望、騰揚、硃砂、石棠、大良、二泉12個村委會。 茂林鎮 轄:茂林、金谷、泉塘、泉東、大盧、泉西、陂耀、陂石、新寨、鹿峰、鹿塘、鹿潘、沙井、山電、車垌、湘漢16個村委會。 仁東鎮 轄:鵬垌、龔羅、大路、中龐、大鵬、都甘、旺盧、鶴林、木根、石地、沼心、周村、良村13個村委會。 福綿鎮 轄:福綿社區居委會;上坡、中坡、十丈、上地、良表、水嶺、韋福、福東、福西、福綿、覃村、香山、洋橋、鎮石、寶嶺、上櫪、中櫪、下櫪、新江、沙浪、三龍、青嶺、船埠、橫嶺、竹菜25個村委會。 成均鎮 轄:成均、和合、六塘、石圍、百石、萬福、大嶺、勸場、通曹、古城、寧沖、丹竹、安田、嶺肚、井龍、二沖、小沖、平威、東高、石律、社崗、甘沖、大水23個村委會。 樟木鎮 轄:樟木、中村、勝利、新發、上泉、慶龍、塘基、羅沖、莘鳴、古坡、太平、新龍、調馬、旺老、太安、松山、瑞垌、忠荔、石龍、龍前、羅田、富塘、竹山、三塘、大旺、六答26個村委會。 新橋鎮 轄:新橋、大樓、被霞、旺村、長屏、養心、永寧、陽崗、五金、金雞、富寨、田橫、辛倉、新沙、下山、化山、長石17個村委會。 沙田鎮 轄:沙田、關塘、麗良、南流、大江、砥柱、中流、上中、蘇立、六龍、萬新、良平、和平、雲龍、庫頂15個村委會。 石和鎮 轄:石和、沙坑、愛國、平坡、大義、旺久、麥垌、雲茂、塘茂、長發10個村委會。 仁厚鎮 轄:上羅、下羅、新旺、荔枝、大盧、茂岑、鐵匠、道良、仁厚9個村委會。(玉州區行政區劃參考來源)
2004年未,玉州區總人口55.7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35萬人。
21世紀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玉州區已形成機械產業、健康產業、陶瓷水泥、服裝皮革四大產業集群,2004年四大產業總產值26.5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
2009年玉州區GDP實現185.83億元,增長15.1%;財政收入8.01億元,增長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52億元,增長40.3%。
玉州區農業2010年,玉州區生產總值202.8億元,財政收入8.7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6.19億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29元。
2013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64. 24億元,增長10. 2%。
玉州區農業已形成畜牧、水產、無公害蔬菜等主導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香蒜、紅薯、黑皮冬瓜、參皇雞、瘦肉型豬、本地塘角魚等特色農產品。
2004年,全區出欄肉豬27.91萬頭,出欄肉牛0.96萬頭,出欄家禽470.63萬羽,同比分別增長8.96%、19.63%和8.1%;生豬存欄15.49萬頭,家禽存欄235.75萬羽,同比分別增長3.01%和0.5%;肉類總產量30040噸,禽蛋總產量5868噸,水產品總產量17868噸,同比分別增長8.86%、2.11%和7%。水產畜牧業總產值50834萬元,同比增長25.45%。
玉州區2004年玉州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9.70億元,營業收入21.54億元,出 *** 貨值4042萬美元,上交稅金7047萬元,利潤總額8119萬元,其中工業企業規模以上企業28家,工業總產值9.63億元,出 *** 貨值3084萬美元,營業收入8.76億元,上交稅金5100萬元,利潤總額2567萬元。
2009年玉州區工業經濟逆勢上揚,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8億元,增長27.7%。富英製革、嘉德機械、華原機械等重點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工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66個,其中煥揚機械、科創機械、本草堂中葯飲片等項目已竣工投產;富英皮革加工、嘉德機械二期、嘉義機械三期、金光機械、味香園食品加工等項目加快建設。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創建廣西非公經濟示範區步伐加快,非公經濟對財稅貢獻率達83.4%,比上年高出8.4%。
2010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88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8億元,同比增長13.5%。
玉州區作為千年古州,自古是西南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有悠久的商貿歷史,素有"嶺南都會"之美譽。
2005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5年的54.7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30.5億元,年均增長19%。
玉州區已成功承辦了兩屆葯博會,成交額41.3億元,簽訂項目41個、契約成交額38.5億元。
玉州區交通發達,區內有黎湛鐵路、洛湛鐵路、岑興高速、南廣高速橫穿全境,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2小時左右可到達南寧、北海、梧州等城市,4小時左右可達廣州、桂林。玉林至北海市鐵山港高速公路全長135公里。
2009年,玉州區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大力引導、扶持特色農業,共建各種示範基地、示範點27個。硬化村級道路25.4公里,三面光渠道17公里,完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座,人飲工程12項,獲評為2008--2009年度廣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外業勘界面積15.83萬畝,5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進展順利。
玉州區城市建設與管理同步推進,品位進一步提升。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善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決策部署 ,切實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2013年該區加快政道路建設,其中二環南路、迎賓大道三期、新民路南路、江南大道延長線、金港大道延長線實現通車。探索開展社會居家養老服務,在玉城街道北辰,城西街道慶豐、新團等社區建設了居家養老服務站。
2009年全區民生投入約1.5億元,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為民辦十件實事完成。全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3.43萬人,參合率達90.05%;建設了3個鎮級綜合文化站、28個村級籃球場和27個農家書屋,獲廣西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步獎,並被授予廣西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稱號。
玉林市玉州區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雲天文化城、佛子山風景區、高山村明清民居民俗文化村、龜山公園、濕地公園、獅子山公園等。
天門關
又稱鬼門關,在玉林市玉州區東部與北流市交界處的天門山上。石壁上"天門關"三個大字十分醒目。天門山與龍狗嶺兩座山脈相對而立,山峰高聳,至天門關處緊收狹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
玉州區雲天文化城
位於玉林市江濱路,是玉林市重點景區之一。雲天文化城佔地面積70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樓體建築21樓,高度108米,牌坊高30米。雲天文化城是一個仿古式建築,展現中國歷史文化,規模龐大,建築宏偉,雕塑精美。雲天文化城主要包括雕塑藝術品展館、民俗文化博物館、珍奇異寶及國寶展示區三大部分。
佛子山風景區
佛子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廣西玉林市西北部,距玉林市區10公里。屬山嶽型自然風景旅遊區。是玉林的名山,是原"玉林八景"之一。《九域志》載:寒山"南越王趙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經七日方還,問其故,雲'山中大寒,不得歸。'故名"。歷來遊客慕名而至。
景區內峰巒疊嶂,群山環抱;林木繁茂,溪洞縱橫,山清水秀。生態資源豐富,生物種類繁多。
玉州區種植玉林香蒜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特有土質種植的香蒜頭以肉質晶瑩、味道辣香而聞名。為做強做大玉林香蒜產業。
玉林牛巴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濃郁,咸甜適口,韌而不堅,越嚼越有味。牛巴的製作以精選新鮮牛肉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等經製作而成加工。
㈡ 玉林是什麼地方
玉林古稱鬱林,州郡史兩千多年,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灣中小企業名城。現轄玉州區、福綿管理區、北流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和興業縣,總面積12838平方公里,總人口590多萬人。被評為「廣西文明城市」,是全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之一,國家級的建材生產出口基地、皮革服裝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福綿管理區被譽為「世界褲都」,博白縣獲國家級「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稱號。全市有華僑及港澳台同胞100多萬人,是廣西最大、全國著名的僑鄉。
玉林市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快捷。地處廣西東南部,毗鄰廣東,背靠大西南,作為廣西沿海城市群與區內經濟腹地相互對接、協調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處於多個經濟合作區的相互重疊區和交叉點,是承載東部產業轉移的加工基地和東部通向「東盟」的重要陸路通道和跳板。以玉林為中心,半徑200公里范圍分布著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貴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輻射人口近5000萬。國道324線與黎湛復線鐵路縱橫相交,建設中的南寧經玉林至廣州高速公路、洛湛鐵路(玉林段)正編織以玉林城區為中心的現代交通網路,市內形成了以玉林城區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
玉林市物產景觀豐富,商貿發達繁榮。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高嶺土儲量居廣西第一,花崗岩、石灰石、瑩石等儲量也比較豐富。玉林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糧食、水果、禽畜重要生產基地,容縣沙田柚原產地,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桂圓之鄉」、「三黃雞之鄉」。玉林旅遊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南國園林」,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真武閣、勾漏洞、雲天文化城等120多處名勝古跡。旖旎的南國山水風光,奇特的古今建築,特色的風味小吃,讓人留連忘返。商品交易市場健全發達,現代物流服務經營體系完備,擁有全國有名的中葯材市場、工業品服裝市場等,商貿流通輻射各省(市)區,「嶺南都會」煥發出新的活力與魅力,是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玉林市投資環境優越,發展商機無限。政府職能逐步到位,創新管理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務型政府,電子政務快速發展,「一站式」服務機制初步形成。電力、通信、供水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不斷發育健全,玉林經濟開發區等十大工業園區(集中區)成為投資發展的「窪地」。玉柴機器、三環陶瓷成為「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玉林制葯已被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電子、國美電器、聯華超市等一批著名品牌紛紛落戶玉林;機械產業、水泥陶瓷、健康產業、服裝皮革、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迅速成長,彰顯了玉林良好投資環境和經濟活力。中小企業商機博覽(中國·玉林)、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架構開放合作平台,特別是在積極推進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實施中,玉林市被納入北部灣(廣西)經濟區「4+2」經濟合作,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參與泛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拓展對外交流合作。全市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促進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蘊藏無限發展商機。
熱誠歡迎海內外朋友來玉林觀光旅遊、洽談貿易、投資置業,分享玉林發展商機,共創美好前程。
開放的玉林市將永遠向您敞開友誼、合作、創業的大門!
【歷史沿革】
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 先秦時期,玉林市處在原始社會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區之一,居住著西甌、駱越等部族。戰國後期,出現西甌君和駱候,甌駱人開始出現階級分化。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嶺南設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開始行政建制,隸屬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繼任南海慰秦將趙佗兼並桂林郡、象郡,轄據嶺南,漢初建立南越國,市境隸屬南越國。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廣西地區有蒼梧、鬱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興業縣屬鬱林郡;玉州區、福綿管理區、容縣、北流市、陸川縣、博白縣屬合浦郡。
漢代設立鬱林郡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鬱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鬱林郡為郁平郡(後復置),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廢鬱林郡,大業初(605–618年)復置。原治所一說在今貴港市港南區貴城鎮,一說在今桂平市蒙圩鎮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鬱江南岸。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屬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屬交州刺史部。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隸屬廣州,俄復舊,元興元年(264年)復屬廣州,晉至南朝宋齊因之,梁屬定州,又改屬南定州。初領布山、安廣、阿林、廣郁、中留、桂林、潭中、臨塵、定周,增食、領方、雍雞12縣,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晉領布山、阿林、新邑、晉平、始建、郁平、領方、武熙、安廣9縣。大興元年(318年)析地置晉興郡。隋開皇年間(581—600年)晉興郡廢,大業(605–618年)初其地仍屬鬱林郡。隋領鬱林、郁平、領方、阿林、石南、桂平、馬度、安成、寧浦、樂山、嶺山、宣化12縣。唐初廢。天寶元年(742年)改鬱林郡。治所興業縣蒲塘鎮、洛陽鄉一帶。屬嶺南道。領石南、興德、郁平、興業、潭栗5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置鬱林州。
從鬱林州到玉林市 唐貞觀(627–649年)始置鬱林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置鬱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置鬱林州。治所原在今興業縣蒲塘鎮、洛陽鄉一帶,五代十國徙今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鬱江南岸,宋初徙今興業縣石南鎮(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縣(今玉州區)。始屬嶺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屬嶺南西道。五代十國屬南漢。宋至道三年(997年)屬廣南路,元豐元年(1078年)屬廣南西路,大觀三年(1109年)屬廣西黔南路,次年復屬廣南西路,宋南渡後屬廣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屬廣西道,元貞元年(1295年)屬廣西兩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屬廣西行中書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屬梧州府。初領石南、興德兩縣,後郁平縣來屬。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縣設置興業縣,又領潭栗縣。復置領石南、興德、郁平、興業、潭栗5縣,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縣入興業縣,後省潭栗縣。宋開寶中(968–975年)廢郁平、興德兩縣入興業縣,南流縣來屬。公元1110年,鬱林州轄南流縣和興業縣;容州轄普寧、陸川和北流縣;白州轄博白縣。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縣來屬,三年博白縣往屬白州,南渡後來屬。元朝領南流、興業、博白3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縣屬梧州府鬱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縣入鬱林州,廢普寧縣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為容縣,隸屬梧州府;北流、陸川縣歸屬鬱林州。清順治,鬱林州從梧州府分出,隸屬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鬱林直隸州。光緒十三年(1887年)隸屬左江道。清嘉慶初至清末,轄博白、北流、陸川、興業4個縣。1912年(民國元年)升州為府,次年廢府為縣(縣直接歸省管轄)。1913年–1949年,市境各縣(市)區先後隸屬鬱江道、蒼梧道、廣西省政府鬱林民團區、梧州民團區、梧州行政監督區、潯州行政監督區、鬱林行政監督區,第六行政督察區、第三行政督察區、鬱林專區、第九行政督察區(鬱林區)。1941年–1951年,容縣屬梧州行政督察區、梧州專區。解放後,1949年12月–1951年6月,鬱林、博白、北流、陸川、興業5縣隸屬鬱林專區,1951年7月鬱林專區、梧州專區合並成立容縣專區,轄鬱林、興業、博白、北流、陸川、容縣、蒼梧、藤縣、岑溪、平南、桂平;貴縣劃歸賓陽專區。1952年,貴縣由賓陽專區劃入容縣專區,撤銷興業縣,大部分並入鬱林縣,一部並入貴縣,博白縣劃入欽州專區,次年劃入容縣專區。1956年3月,鬱林縣更名玉林縣。1958年7月,撤銷容縣專區,分設玉林專區和梧州專區,玉林專區轄玉林縣、貴縣、桂平縣、平南縣、容縣、北流縣、陸川縣、博白縣,1971年11月改稱玉林地區。1983年10月,撤銷玉林縣,設玉林市(縣級),隸屬玉林地區。1995年12月,玉林地區析出地級貴港市,玉林地區轄玉林市、北流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貴港市轄港南區、港北區、覃塘管理區、桂平市、平南縣。1997年4月22日,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縣級玉林市分設玉州區、興業縣)。10月,玉林市轄玉州區、福綿管理區(玉州區派出機構)、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