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地出讓金多少錢一平怎麼算收費標准
土地出讓金是無法具體到多少錢一平的,都是按一定比例進行收取的。
一、土地出讓金的實質因土地面積大,收入來源多,導致許多地方爭相出讓,甚至有個別巧立名目圈地出售。土地出讓金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存量,一部分是增量。庫存基本上是在舊城區改造之後,以舊城改造等名義挖掘,目光大多集中在增量上,而增量基本上是在郊區農村。
這幾年有些地方不合辦村社,規劃園區,甚至強迫農民上樓進城等等,其背後的動機就基本在於此。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增長的不平衡性,導致後發地區“學以致用”的力度和速度越來越大,土地財政依賴性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土地出讓金的許多問題並非沒有制度,而是制度執行得不好。與此同時,在新的形勢下,解決土地出讓金問題需要抓緊改革。在管理方面,應建立和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預算公開管理制度,對土地出讓金實行公開監督。
『貳』 工業用地使用稅一平方多少錢
法律分析:土地使用稅按季度繳納,每個季度的3、6、9、12月的1-10日繳納:稅率各地區不一致:一般為1元/平方米、2元/平方米、4元/平方米、8元/平方米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第四條 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如下:
(一)大城市1.5元至30元;
(二)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三)小城市0.9元至18元;
(四)縣城、建制鎮、工礦區0.6元至12元。
『叄』 2020年土地出讓金多少錢一平
土地出讓金是指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受讓人收取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具體金額需要根據土地類型,當地規定,以及比例來進行計算。具體而言,如果土地是工業用地的,我國規定全國工業用地必須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其出讓底價和成交價格均不得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的最低價標准。其最低標准在《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附件1中有詳細規定。如果土地是劃撥土地,出讓金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
法律依據:《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第二條規定:工業用地必須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其出讓底價和成交價格均不得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 (詳見附件2)相對應的最低價標准。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辦理土地出讓手續時必須嚴格執行本《標准》,不得以土地取得來源不同、土地開發程度不同等各種 理由對規定的最低價標准進行減價修正。
《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附件1(註:此附件內容為表格形式的各種土地價格,無法加到法律依據中)
《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除符合本規定第十二條所列的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情形外,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區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標定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於標定地價的40%。標定地價由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根據基準地價,按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期限和地塊條件核定。
『肆』 土地出讓金怎麼收費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收取標準是: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土地按照地價的30%收取,之後取得的按照60%收取,另外對於劃撥商品轉讓金按照10%來收取,具體情況可以咨詢當地的土地管理部門。
一、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收取標准是什麼?
1、個人住房土地使用權轉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標准:19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按簽訂出讓合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30%收取;1990年5月19日(含當日,下同)以後取得的,按簽訂出讓合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60%收取。
2、已購公有住房(含集資建房)、經濟適用房按規定允許轉讓的,以及紅梅新村、金山新村、小山新村、刺桐新村及西郊新村等五個國有房地產公司開發的劃撥商品房轉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按簽訂出讓合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10%收取。已購房改房、經濟適用房以市場價購買的部分在進入市場時,不再補繳土地出讓金。
3、由政府統一實施的拆遷安置房轉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標准:被拆遷戶原土地使用權為19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按申辦轉讓手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30%收取;被拆遷戶原土地使用權為1990年5月19日以後取得的,按申辦轉讓手續之日的標定地價的60%收取。被拆遷戶原土地如屬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或拆遷安置房按市場價購買的部分不再收取土地出讓金。
4、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工業用地補辦出讓應補交的土地出讓金標准:1990年5月19日以前取得的,按標定地價的30%收取;1990年5月19日以後取得的,按標定地價的50%收取。
土地出讓金的分類與計算:
土地出讓金根據批租地塊的條件,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熟地價」,即提供「七通一平」的地塊,出讓金包括土地使用費和開發費;另一種是「毛地」或「生地」價,即未完成「七通一平」的地塊,出讓金僅為土地有償使用的部分,投資者需自行或委託開發公司進行受讓土地的開發工作。例如上海北京東路71號地塊面積為2.38 萬平方米,有20多家單位和1000多戶居民,新加坡長立國際開發公司與上海黃浦資產經營公司以460萬美元的毛地價獲得50年的使用權,並投資5300 萬美元。舊區的動遷和市政配套費用一般要佔到熟地總價的50-70%左右。
土地出讓金又可分為地面價與樓面價兩種計算方法,地面價為每平方米土地的單價,即以出讓金總額除以土地總面積;樓面價為攤到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地價,即以出讓金總額除以規劃允許建造的總建築面積。投資者往往以樓面價來計算投資效益。因為地面價不能反映出土地成本的高低,只有把地價分攤到每平方建築面積上去核算,才有可比性,也易於估算投資成本,進行估算投資效益。一般認為建高層可攤屬地價,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土地出讓金是按建築面積計收的。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第五條土地出讓收入由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可由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徵收。
第六條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應當明確約定該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應當繳納的土地出讓收入具體數額、繳交地方國庫的具體時限以及違約責任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