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以下名字哪個不是工業化的別名

以下名字哪個不是工業化的別名

發布時間:2023-09-12 19:15:54

『壹』 工業化學物品的有關問題

硝酸(nitric acid)
分子式:HNO₃
化學性質:是一種有強氧化性、強腐蝕性的無機酸,酸酐為五氧化二氮。硝酸的酸性較硫酸和鹽酸小(PKa=-1.3),在水中完全電離,
物理性質:易溶於水,常溫下其稀溶液無色透明,濃溶液顯棕色。
注意事項:硝酸不穩定,易見光分解,應在棕色瓶中於陰暗處避光保存,嚴禁與還原劑接觸。
使用方法:硝酸在工業上主要以氨氧化法生產,用以製造化肥、炸葯、硝酸鹽等,在有機化學中,濃硝酸與濃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試劑。

玻璃清潔劑
玻璃清潔劑是用於清洗玻璃表面的油污,其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略帶鹼性或具中性。
玻璃清潔劑其分子中同時具有親水的極性基團與親油的非極性基團,當它的加入量很少時,即能大大降低溶劑(一般是水)的表面張力以及液界面張力,並且具有潤滑、增溶、乳化、分散和洗滌等作用。
玻璃清潔劑在家庭生活及工業生產的清洗中,有廣泛的用途。

氫氧化鈉
化學分子式:NaOH
俗稱燒鹼、火鹼、苛性鈉,因另一名稱caustic soda而在香港稱為哥士的,常溫下是一種白色晶體,具有強腐蝕性。易溶於水,其水溶液呈強鹼性,能使酚酞變紅。氫氧化鈉是一種極常用的鹼,是化學實驗室的必備葯品之一。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滌液。

二氯甲烷
分式:CH2Cl2。
無色透明易揮發液體。具有類似醚的刺激性氣味
分子量 84.94
沸點:39.8℃
蒸汽壓 30.55kPa(10℃)
熔 點 -95.1℃
相對密度1.3266(20/4℃)
水溶性 20 G/L (20 ºC)
自燃點640℃。
粘度(20℃)0.43mPa·s。
折射率nD(20℃)1.4244。
臨界溫度237℃,
臨界壓力6.0795MPa。
溶解性 溶於約50倍的水,溶於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醯乙酸乙酯、環己胺。與其他氯代烴溶劑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醯胺混溶
熱解後產生HCl和痕量的光氣,與水長期加熱,生成甲醛和HCl。進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無色易揮發液體。難燃燒。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6.2%~15.0%(體積)。二氯甲烷與氫氧化鈉作用生成甲醛。工業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氣與氯氣反應製得,經過精餾得到純品。
不可燃低沸點溶劑,常用來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並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劑、製冷劑和滅火劑等。

純氨水
分子式:NH3·H2O
分子量:35.045
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熔點:-78℃
蒸汽壓:1.59kPa(20℃)
蒸氣密度:(空氣=1) 0.6
水中溶解度:完全互溶
比重:(水=1) 0.9
相對密度:氨含量越多,密度越小。質量分數28%的氨水相對密度0.91,35%的0.88。
電離常數:K=1.8×10ˇ-5(25℃)
穩定性:受熱或見光易分解
其它:極易揮發出氨氣。濃氨水對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作用,並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弱鹼性。

發性
氨水易揮發出氨氣,隨溫度升高和放置時間延長而增加揮發率,且濃度的增大揮發量增加。

腐蝕性
氨水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碳化氨水的腐蝕性更加嚴重。對銅的腐蝕比較強,鋼鐵比較差,對水泥腐蝕不大。對木材也有一定腐蝕作用。

弱鹼性
氨水中存在以下化學平衡:
NH3+H2O=(可逆)=NH3·H2O
NH3·H2O=(可逆)=NH4+ +OH-
因此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與水反應而成銨離子NH4+和氫氧根離子OH-,故呈弱鹼性。
氨水具有鹼的通性:
①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實驗室中常用此法檢驗NH3的存在。
②能與酸反應,生成銨鹽。濃氨水與揮發性酸(如濃鹽酸和濃硝酸)相遇會產生白煙。
NH3+HCl=NH4Cl (白煙)
NH3+HNO3=NH4NO3 (白煙)
而遇不揮發性酸(如硫酸、磷酸)無此現象。實驗室中可用此法檢驗NH3或氨水的存在。
工業上,利用氨水的弱鹼性來吸收硫酸工業尾氣,防止污染環境。
SO2+2NH3·H2O=(NH4)2SO3+H2O
(NH4)2SO3+SO2+H2O=2NH4HSO3

還原劑
常見的還原劑主要有:
氫氣(H2),碳(C),一氧化碳(CO)
活潑的金屬單質,如Na,Al,Zn,Fe等.某些非金屬單質,如H2,C,Si等.元素(如C,S等)處於低化合價時的氧化物,如CO,SO2等.元素(如Cl,S等)處於低化合價時的酸,如HCl,H2S等.元素(如Fe,S等)處於低化合價時的鹽,如Na2SO3,FeSO4等.
在化合價有改變的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由低變高的物質稱作還原劑,可做抗氧化劑,具有還原性,被氧化,其產物叫氧化產物。
還原劑是相對的概念,因為同一物質可能隨反應物質的不同,呈現還原劑或氧化劑的特性。
如:SO2+2HNO3→H2SO4+2H2O+NO2的反應中中SO2是還原劑。 但在H2S+SO2→S+H2O中,SO2卻是氧化劑。

去污粉
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工業用小蘇打).介面活性劑,加了少量白土起吸附作用,細沙增加摩擦力,加了少量鹼增加去污力,具有腐蝕性。很多里添有摩擦劑(細沙/二氧化硅),這就是為何能使物品用過後看起來很乾凈,但會使物體表面產生細微劃痕。
不少無良餐館用去污粉腌牛肉、豬肉,一是讓肉絲膨脹入味,二是讓肉質鮮嫩,增加好的口感。還有人在燙青菜時放一些去污粉(食粉)以使青菜過水後仍保持新鮮翠綠。

活化劑

active agent;activation
(一)活化劑是浮選葯劑中調整劑之一。用以通過改變礦物表面的化學組成,消除抑制劑作用,使之易於吸附捕收劑。如磷酸乙二胺、磷酸丙二胺、二甲苯、氟硅酸鈉、硫酸銨、氯化銨、硫酸亞鐵、氫氧化銨等。
(二)由PdCl2·2H2O加絡合劑、穩定劑組成。鈀含量低、酸度小、穩定性好。操作溫度15~32℃,浸漬時間3~7min。用於印製板化學鍍銅系統的前處理操作。
(三)指配入膠料中後能增加促進劑活性,進而減少促進劑用量或縮短硫化時間的物質。有時也稱促進助劑。加入少量活性劑能大大提高硫化膠的硫化度和耐熱性。活性劑分無機和有機兩類。無機活性劑主要是金屬氧化物,以氧化鋅和活性氧化鋅最為重要。有機活性劑則以硬脂酸為代表。脂肪酸用量大時會降低硫化速度,但可使硫化比較充分,並能得到耐熱性能好的交聯結構。

松香
1.松林中特有的香味。
2.松脂的別名。
3.指松脂蒸餾後的物質。固體,透明,不溶於水,質硬而脆,淡黃色或棕色。是製造油漆、肥皂、紙、火柴等的工業原料。
4.松香是松樹樹干內部流出的油經高溫熔化成水狀,干結後變成塊狀固體(沒有固定熔點),其顏色焦黃深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日常生活方面主要用在電路板焊接時作助焊劑,在樂器方面松香被塗抹在二胡、提琴、馬頭琴等弓弦樂器的弓毛上用來增大弓毛對琴弦的摩擦。
物理性質:松香為微黃至黃紅色的透明固體,軟化點70~90℃,比重1.070~1.085, 溶解熱:15.8kcal/kg,熱容:0.54kcal/kg·℃,導熱系數:0.11kcal/m·h·℃,體積電阻率:5×1016Ωcm,閃點:216℃。松香還具有結晶特性,容易產生結晶現象,在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會有結晶趨勢,結晶臨界溫度約100℃,結晶松香熔點110~135℃,且難於皂化。此外,松香還具有旋光性,松香比旋值控制在0~15°之間(最佳點+7°)即為無結晶現象和結晶趨勢最低的松香。

松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於各工業部門,主要用途如下:
1、肥皂工業 松香與純鹼或燒鹼一起蒸煮,形成松香皂。松香皂具有很大的去污力,易溶於水,能溶解油脂,易起泡沫。松香具有粘性,可使肥皂不易開裂和酸敗變質。
2、造紙工業 松香在造紙工業上用作抄紙膠料。松香與苛性鈉製成松香鈉皂,即膠料,膠料與紙漿混合並加入明礬,使松香成為不溶於水的游離樹脂酸微粒附著在小纖維上,當紙漿在乾燥圓筒上滾壓加熱時,松香軟化填充在纖維之間,這種作用叫「上膠」或「施膠」。紙張「上膠」後,可增強抗水性,防止墨水滲透,改善強度和平滑度,減少伸縮度。
3、油漆塗料工業 松香易溶於各種有機溶劑,而且易成膜,有光澤,是油漆塗料的基本原料之一。松香在油漆中的作用是使油漆色澤光亮,乾燥快,漆膜光滑不易脫落。
4、油墨工業 松香在印刷油墨中主要用作載色體,並增強油墨對紙張的附著力。油墨中若不用松香,印製成的墨跡就會色調呆滯,模糊不清。
5、粘合劑工業 以松香酯和氫化松香酯為基本原料的粘合劑,常用作熱熔性粘合劑、壓敏粘合劑和橡膠增粘劑。
6、橡膠工業 松香在橡膠工業上用作軟化劑,可增加其彈性。歧化松香鉀皂可作合成
7、食品工業 氫化松香甘油酯與天然糖膠樹膠、蠟、醋酸乙烯等一起加熱溶融,然後加香料、砂糖及色素等調勻,可製成口香糖。 在屠宰場中宰殺豬、牛、羊時,經過用脫毛機械操作之後,遺留在動物體和頭部的毛可用由88-94%的熔融松香和6-12%的棉籽油所組成的脫毛劑來除去。
8、電氣工業 用松香35%與光亮油65%配製成絕緣油在電纜上用作保護膜,起絕緣及耐熱作用。松香和電木以及其他人造樹脂相混合用作絕緣清漆
9、建築材料工業 松香在建築材料工業上主要用做混凝土起泡劑和地板花磚粘結劑。 松香也用作氯乙烯石棉瓷磚的粘結劑。 松香和亞麻油、碳 酸鈣、木炭、顏料等在一起混合可製造地氈瓷磚。

拋光粉
拋光粉通常由氧化鈰、氧化鋁、氧化硅、氧化鐵、氧化鋯、氧化鉻等組份組成,不同的材料的硬度不同,在水中的化學性質也不同,因此使用場合各不相同。氧化鋁和氧化鉻的莫氏硬度為9,氧化鈰和氧化鋯為7,氧化鐵更低。氧化鈰與硅酸鹽玻璃的化學活性較高,硬度也相當,因此廣泛用於玻璃的拋光。
為了增加氧化鈰的拋光速度,通常在氧化鈰拋光粉加入氟以增加磨削率。鈰含量較低的混合稀土拋光粉通常摻有3-8的氟;純氧化鈰拋光粉通常不摻氟。
對ZF或F系列的玻璃來說,因為本身硬度較小,而且材料本身的氟含量較高,因此因選用不含氟的拋光粉為好。

蟲膠片

蟲膠是一種的熱硬化性天然樹脂,由蟲膠樹上的紫膠蟲吸食·消化樹汁後的分泌液在樹上凝結乾燥而成。將蟲膠在水中煮沸,溶去一部分有色物質後所得到的黃棕色薄片即為蟲膠片。蟲膠的化學成分比較復雜,主成分是一些羥基羧酸內酯和交酯混合物的樹酯狀物質,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000。鹼水解物的主要成分是9,10,16-三羥基十六烷酸和三環倍半萜烯酸,此外還有六羥基十四烷酸等多種長鏈的羥基脂肪酸。
蟲膠片常溫下不溶於水和酸,溶解於酒精等有機溶劑(125℃加熱2.5小時卻不溶於酒精),能快乾而產生光澤、耐久的薄膜,對各種物體的表面顯示高度的粘著性,堅固且富有彈性。因此,有防水、防潮、防銹、耐腐、對物體起保護作用。 能抵抗紫外線光。
在鹼性溶液中可成良好膠片具有高粘著力。
能抗拒碳化氫溶劑如汽油等,具有耐油作用。
是一種低熱非導體,其膨脹系數小,是良好的絕緣體。
外觀:淡黃色碎片
產品特性:
蟲膠片具有防潮、防銹、防腐、耐油、耐酸、粘結力強、絕緣性能好和化學性能穩定等優良特性。用作塗飾劑、絕緣漆、塑料薄膜包裝粘著以及金屬與金屬(或玻璃、電木)/模具/食品保鮮劑等的粘接。

『貳』 工業化為何最先出現在歐洲而不是亞洲

工業革命的出現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發生需要一定的生產力作基礎,也需要適當的社會機制來促進。
多數學者認為18世紀中葉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條件,中國早在14世紀的明朝初年就已幾乎全部具備了。但是,工業革命為何沒有首先發生在孕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中國?此即韋伯提出的疑問。這個疑問被李約瑟歸納為如下的兩個問題:為何在前現代社會中國科技遙遙領先於其他文明?為何在現代中國不再領先?
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不少解讀,答案也各不相同。我認為分配激勵制度的不同導致了工業革命首先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發生。
自羅馬帝國解體後歐洲進入了封建割據時期。工業革命前的歐洲是封建采邑制,由君主將土地分封給大貴族,大貴族再分封給小貴族。在經過數百年的動盪時期後歐洲內部逐漸穩定下來,各貴族的封土也變成了實際上可世襲的私有財產,國君無權干涉貴族的內部事務。由於土地已被瓜分完,而歐洲沒有中國式的科舉進升程度,社會各階層的人們要想取得更高的收益只有在現有財富生產基礎上努力。同時,歐洲封建社會經過數百年的運行形成了對封地內財產權的承認與保護。於是社會上的聰明人紛紛將精力放在如何改進生產效率上。經過一代又一代歐洲科學探索者的努力,終於為工業革命積累了足夠的理論與技術基礎。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歐洲教會遍布各地的教會學堂培養了無數信徒,而基督教徒對上帝的思考客觀上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反觀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最高統治者考慮的是如何保證江山的穩固,一切可能影響到政權穩定的活動都在限制之列。
由於中國統一後外族一般構不成嚴重威脅,真正威脅皇帝地位的更可能是內部力量,統治者便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內統治上。由此便不難理解焚書坑儒、文字獄;也不難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容易理解雖然中國明朝首先進行了大航海,但隨之是海禁政策的出台。在這樣的社會里,富可敵國甚至也是被殺頭的理由。
中國的皇帝為了政權的穩定需要一批有能力的人來幫助治理天下,從唐代開始就實行科舉制,全國有能力的人只要能通過科舉選舉就能成為「人上人」。在這種分配製度的激勵下,民眾從小就開始讀四書五經,人人都往科舉路上擠。科舉制度將考試的內容限定在儒家學說范圍內,這使得無數有天賦的人才將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儒家經典的背誦、記憶和掌握文字表述的能力,因而無暇顧及其他知識。
在極權統治下,「官本位」盛行,政府掌握著財產分配權,人們的私有財產權並沒有得到充分尊重。頻繁變動的政策、官商勾結、王朝更替等無不嚴重挫傷人們的創富積極性。在這樣的社會里,人們更願意做官而不是去創造財富。
所以,雖然中國在明朝初年就基本具備了發生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但由於分配激勵制度的阻礙,工業革命還是不可能在中國首先發生。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並不願意社會上出現威脅其統治的力量。如果不是歐洲工業革命帶動了世界的進步並威脅到中國王朝的統治,中國至今還將是皇帝制的農業國。
與歐洲工業革命前社會形態比較接近的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也是中國的真正封建社會。這一時期各諸侯國為了在與別國競爭中勝出紛紛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項制度在激勵人們不斷創新。財富分配向有利於增強國力的方向傾斜,人們各顯神通,社會空前活躍。 雖然戰亂不斷,但此時是中國思想史、科學史上的黃金年代,人才之盛猶如滿天繁星。
秦滅六國後中國進入了極權統治時期。國家的統一,有利於集中力量、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維護社會穩定、減少動亂,好處顯而易見。所以相比其他長期處於分裂動亂的地區,中國統一後獲得了「統一紅利」而使社會有了較快發展,直至十七世紀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但統一的代價是極權統治的出現,這必然妨礙不同聲音的傳播。當民眾利益與統治者利益出現矛盾時往往犧牲民眾的利益。為了統治者的最大利益,思想被禁錮、行動被限制。自秦統一六國後,中國再也沒有出現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近兩千年的極權統治時期社會革新緩慢,更別談工業革命的出現。
因此,這就很好地回答了李約瑟的問題「為何在前現代社會中國科技遙遙領先於其他文明?為何在現代中國不再領先?」。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錢學森之問。其實何止是當代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兩千年來中國又培養出了幾個傑出的科學家?事實很清楚,在一個官本位盛行的社會里、在一個財富生產者遠遠比不上財富分配者過得瀟灑的國家,又有幾人能靜下心來做實際研究?又怎麼能培養出傑出人才?
「統一」一直是中國發展的主軸,「統一紅利」使中國在兩千多年的時間里領先世界各國,「統一」無疑是順應潮流與民心的必然結果。但統一後出現的極權統治又使中國多次錯失發展機遇,甚至一度讓國家處於亡國的危險境地。這就告訴我們,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制度方面的東西我們了解得還遠遠不夠,一些當時很合理的制度隨著社會技術的發展也會變得不合理。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找到了一種可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社會制度。相反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不斷反思:當今的制度合理嗎?
社會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任何的改革也只是順應發展潮流,即使政治家不推行改革,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也會推動社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只是一旦僅靠社會原動力推動前進,社會必定付出極高代價。所以,改革者應該承擔起歷史責任,果敢推動社會變革,這不僅僅是對社會負責,也是自己對歷史的交待。
當代的政治家是幸運的,他們趕上了歷史上最好的改革時機。現實提出了問題、理論給出了答案、社會提供了基礎、民眾給予了支持。這是千載難逢的改革良機,主導這一歷史性進程的改革者必將永載史冊!相反,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保守求穩者必將因痛失良機而悔恨終身。

閱讀全文

與以下名字哪個不是工業化的別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車輔助電瓶在哪個位置 瀏覽:825
鄲城到漯河是漯河的哪個汽車站 瀏覽:368
成都奧迪租車哪個平台便宜 瀏覽:411
定進口寶馬多久才能到4s店 瀏覽:715
寶馬汽車座椅怎麼樣 瀏覽:144
深圳羅湖哪裡有汽車客運站 瀏覽:211
永通汽車免檢標志在哪裡領取 瀏覽:926
黃色的汽車有哪些 瀏覽:675
廣東省有些什麼重工業 瀏覽:168
賓士a哪個版本有氛圍燈 瀏覽:744
賓士寶馬奧迪哪個4s店伙食好 瀏覽:762
如何製作汽車釘胎 瀏覽:18
汽車補漆如何遮擋圖片 瀏覽:880
工業噪音怎麼治理 瀏覽:334
徐州上海汽車多久能到 瀏覽:160
寶馬選配座椅顏色加多少錢 瀏覽:648
奧迪兩廂多少錢保養 瀏覽:430
汽車和裝修怎麼和 瀏覽:650
工業氣動銼刀什麼牌子好進口 瀏覽:29
工業自動軟水機如何設置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