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次工業革命對人類歷史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後半期,在英國的進展已經很顯著了。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⑵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有個朋友問我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而沒有發生在別的國家?這個問題被無數的人追問,在網上搜索一下也可以讀到不同作者的不同解讀。
這個問題在西方歷史學界主要是:為什麼它發生在英國而沒有發生在荷蘭?因為荷蘭的貿易和金融領域一度領先於英國,從農業技術、到公共財政制度、稅收制度,英國大量是從荷蘭學習的。荷蘭的造船業發達,17世紀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是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在資本積累、社會分工、重商的文化、自由市場經濟的內在驅動等方面均領先於英國。看起來萬事俱備了可是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荷蘭?
權利法案鞏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私有產權不會受到國家的侵犯。這和工業革命有啥關系呢?關系大去了。技術革新是一項有高風險的活動,必須是它的效益遠遠大於它的投入,才能彌補風險成本,才會有人願意投資。如果我不能確保我的投資收益安安全全地進到我的口袋裡,請問我為啥要冒險呢?噢,我支持一項重大技術創新,獲利幾十倍,我發了,國王眼紅了。國王陛下今年欠的債到期了正愁還不上,看我今年賺的多又沒背景,就說我是異端、黑社會分子,隨便給我安個罪名,把我的財產都沒收了。那我有什麼積極性投資技術革新呢?我把銀子全埋在自家地窖就好了,或者去買土地,變成不容易變現的財產相對安全些。
工業革命這種世界歷史上的大事,你很難從一個單一的原因來解釋。放在歷史的進程中,就要考察它之前社會上出現的重大變遷,每一次變遷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關系,都是後面其他所有變遷的原因,在這里翻流水賬,看事情的時間先後次序,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又自然的研究方法。英國的近代產權制度從17世紀中期開始確立,保護私有產權,和限制國王權力的憲政其實是同一個進程,它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沉澱為人們的習慣,成為一種不言自明的社會潛台詞。經歷了大約100年才使工業革命發生在英格蘭。私有產權的牢固不可撼動,是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也就是沒有它則很難發生。
⑶ 英國沿海工業城市有那些
工業革命時期比較重要沿海城市有:倫敦(London)(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格拉斯哥(英國第三大城市,蘇格蘭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港口)。紐卡斯爾(英國英格蘭東北部港市)。
工業革命時期其他重要城市有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
工業革命始於英國,因而英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近代城市化的國家。在工業革命推動下,19世紀英國的城市化進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工業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紐卡斯爾等迅速成長起來。從1801年到 1851年的半個世紀里,英國 5 000人以上的城鎮由106座增到265座。城鎮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到75%,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的國家。
⑷ 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是偶然還是必然
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是必然的。
英國首先產生工業革命是有著深厚的積累的,而不是偶然觸發,英國有足夠的環境來進行工業拆銷革命
從各個方面來看,很多因素都是推動著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所以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