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工業產業布局與園區建設 一、 產業布局 根據常州城市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及各區域的功能定位、資源特點和比較優勢,統籌規劃,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使沿江地區產業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更加緊密結合。按照「拓展南北、充實東西、提升中心」的城市布局戰略,調整和完善產業布局,促進全市產業布局更趨合理,形成「一心四翼」。 「一心」即中心城區。著力增強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城區工業企業搬遷調整,實行「騰籠換鳥」,為現代服務業發展騰出空間。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強化功能分區和連片改造開發,把城市做優做美做強。城市中心區除保留佔地少、運量小、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無污染和就業多的都市型工業和清潔型高新技術企業外,要統籌規劃實施化工類企業向濱江產業園集聚,高新技術類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聚,其它企業向相應的工業開發園區集聚。重點發展大企業集團總部及營銷、研發中心及各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金融保險、商貿流通、郵政電信、文化體育衛生等為生產和居民生活服務的行業。 「四翼」即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布局現狀,圍繞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目標,按照區域集中、開發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在突出濱江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加大市區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力度,實行產業發展按產業鏈聯動、園區開發以集聚特色聯動,基礎設施按功能配套聯動,在中心城區的北東南西四翼,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產業鏈配套的產業群區。北翼以濱江產業園為主體,加快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電子工業園、環保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重化工業、新材料、醫葯等產品;南翼以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東翼以東南開發區、外向型綜合開發區和戚墅堰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紡織印染服裝和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西翼以鍾樓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產品。 二、 園區建設 按照「產業集聚、區域集中、突出重點、錯位發展、聯動開發」的要求,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省級開發區為重點,分層次推進各類園區的建設。增加園區建設投資強度和產業關聯度,突出區域專業化相對集中布局,強化專業分工和協作,使園區成為經濟的增長極和輻射源。 1、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翼的同時,重點推進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的濱江產業園建設,基本形成以濱江產業園為龍頭,高新區為主體,新魏區、新龍區和空港區為支撐的現代製造業核心區和現代化新城區。 濱江產業園是沿江開發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臨江的區位優勢條件,重點發展大運量、耗水型的冶金、化工、制葯等行業,做到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中進行污染治理,提高產品加工深度,全力打造重化主導、產業興港、物流帶動的產業板塊。加快建設基礎產業帶、新興產業帶、環保產業園和電子工業園,使之成為重化工業集聚度最高,外來投資引力最大,區域帶動能力最強的「濱江特區」。到2005年全園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30億元,年均增長118%;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億元,財政收入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94%和104%。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年均增長4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萬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 2、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園區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外向型經濟為主體,以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辦公器具產業園、德國經編產業園、復合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專題園區。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億元,財政收入4.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和25%。 3、東南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0.69平方公里。充分利用現有紡織印染產業的基礎和產品優勢,加強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加快產品、技術和裝備的升級步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做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重點發展新型面料、高檔服飾、產業用紡織品和非織造布等紡織印染服裝業。到2005年全區工業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 4、外向型綜合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紡織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瞄準國際紡織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通過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發展新型紡織材料、先進的紡織織造、印染及後整理、品牌服飾等四大類產品,逐步建成國際知名的服裝面料研發和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紡織工業園配套區,重點發展紡織配套機電產品,適度發展特種變壓器、電力開關等機電產品。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5、鍾樓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1.65 平方公里。以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為重點,集中建設精密機械工業園、新材料工業園、電子工業園和中小企業產業園等主題工業園。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3.5億元。 6、戚墅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3.22平方公里。依託國內外的大集團、大企業、大財團,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發展與大型投資項目配套的產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生產配套體系,重點發展汽車配件、食品等行業。到2005年全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 7、鄉鎮工業小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將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城市工業合理分工結合起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㈡ 衢州東港工業區
東港環保熱電廠,仙鶴紙業,夏王紙業,娃哈哈,明旺乳液,志高機械,金德管業,嘉禾管業,衢州煤機廠,通天星製革廠,樂葉光伏,飛耀紡織,青年汽車,…………………………等等~~
㈢ 湖州市的工業園區有哪些,在什麼地方的
1、核工業園
地址:湖州市吳興區杭長橋北路399號
2、新興工業園
地址:湖州市長興縣長和路13號
3、黃龍工業區
地址:湖州市雙林鎮湖鹽公路
湖州開發區地處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是1992年經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浙江省第一批重點省級開發區之一,1997年被國務院原特區辦確定為全國重點省級開發區。200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設立公告。
開發區內設有浙江省湖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浙江省湖州台商投資區、浙江省留學人員湖州創業園區等省級專業園區。
(3)常山工業與經濟園區有哪些擴展閱讀
據了解,湖州文創中心產業園根據目前湖州商務樓宇的現狀及小微企業分布,採用一個中心三個主題園區的布局模式,總規劃面積6萬平方米。
園區將著重引進包括展覽展會、廣告、裝飾設計、數字出版、地理信息等文化創意類企業和關聯業態企業,重點打造「聚星103」公共服務品牌為運營主軸,將完善的公共服務與小微企業招商和孵化培育緊密結合,運用共享經濟理念,倡導共享服務、空間、創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經驗等。
當天,位於產業園的吳興區首個城市書房——聚星103館同步開館。該書房面積近300平方米,擁有閱覽坐席40餘個,館藏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類圖書4000餘冊。
「市民只需憑二代身份證、已開通借閱功能的社保卡、市圖書館一卡通借書證刷卡進入,即可滿足讀者就地閱覽、自助圖書借還、自助信息查詢等多項服務。」吳興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沒有標國家級的,都是省級的。省級以下就不提了,提了要寫好幾頁。
常州
北:常州高新區(國家級)
南:武進高新區 武進農發區
東:天寧開發區
西:鍾樓開發區
東南:戚墅堰開發區
此外還有:
金壇開發區(金壇市)
溧陽開發區(溧陽市)
天目湖度假區(溧陽天目湖)
南通
中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規劃面積24.29平方公里,是中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就在區內,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是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重要門戶,其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不斷完善的投資環境,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以及所具有的港口、淡水、人才等優勢,是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有江蘇南通出口加工區、中國長江國際化學纖維工業園、長江國際化學新材料工業園、光機電工業園,基礎設施實現通路、通自來水、通下水、通電、通電訊、 通蒸氣、通污水處理、通港口、通工業用氣和土地平整。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長江三角洲利用外資較集中、發展速度較快和經濟活力較強的區域之一。
江蘇崇川經濟開發區
1997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市主城區,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臨港近城的區位優勢,日趨雄厚的產業基礎,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使開發區成為不可多得的投資熱土。開發區鼓勵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項目;大吞吐量港儲加工項目;食品、飲料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高檔紡織、服裝類生產項目;箱包、鞋類等皮塑製品生產加工項目。
江蘇港閘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市區西部,南臨長江,與滬、錫、蘇、常隔江相望,距上海128公里,距南京264公里,與南通機場咫尺毗臨、南通港口一箭之隔,通沙汽渡座落區內,擁有不沖不淤的長江岸線4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204國道、寧通高速公路穿區而過,基礎設施完備,基本實現"七通一平"。開發區內規劃設立四大工園區,即電子高新園區、機電一體化園區、精細化工園區、輕工食品園區。
江蘇啟東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黃海、東海、長江三水交匯處,區位條件獨特,投資環境優越,交通運輸十分便捷,與國際大都市上海直線距離50公里,區內的道路、水電、通訊、供氣、供熱、排污等基礎設施完備,有可租可購適用於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食品等行業的現代化標准廠房;區內有行政服務中心、海關、商檢等服務機構,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國家級示範中學、職教中心,五星級酒店和居住、購物、娛樂中心等一批服務性項目正在興建;滬崇啟大通道、寧啟鐵路、寧啟高速公路通啟段、沿江高等級公路等大橋大路工程正在全面加速推進。啟東經濟開發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投資環境是客商投資置業的寶地。
江蘇海門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分為發展相對獨立、功能優勢互補的三大區域——中心區、海門港區、精細化工園區。區內基礎設施齊全,並且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輕工紡織、電子通訊、新材料、生物醫葯、化工等五大產業群。開發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投資環境成為上海周邊地區最具吸引力和發展潛力的一方投資熱土。
江蘇通州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通州市城區南郊,區內道路、電力、通信、供水、排水、供熱、污水處理、管道液化氣及土地平整等已實現「七通一平」。開發區交通便捷,至京滬高速公路50分鍾車程,到南通港30分鍾車程,到南通火車站20分鍾車程,到南通機場15分鍾車程。已經動工的蘇通長江大橋建成後,到上海的行車時間約90分鍾車程。開發區注重從不同層面滿足投資者對生產、生活各項要素的要求,努力讓所有進區投資者滿意,做到隨時隨地、熱心貼心、限時保質服務。 開發區定位於長江三角洲區域內的製造業基地。
江蘇如東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南靠長江口,東枕南黃海,臨近寧通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新長鐵路、寧通鐵路、南通機場、南通港,正在加緊建設的蘇通大橋和即將啟動開發的20萬噸級泊位洋口大港,使這里的區位優勢更加顯現。目前開發區的建設逐步由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發展,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已經實現通道路、通訊、電力、供熱、給排水等「七通一平」,一個以如東縣城為依託延伸發展的現代新興工業區已初具規模。
江蘇如皋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如皋市區北郊,煙台至上海的204國道縱貫全境,新長鐵路伴側而過,蘇北兩條水運動脈--如泰河、通揚運河在區內交匯穿過,江陰長江大橋把開發區與中國南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拉得更近。開發區內農副業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結合開發區的開發開放現狀,目前重點發展機械、電子、輕工產品、紡織服裝和外向型農業項目。
江蘇海安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
1996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海安縣城東郊,與老城區相連,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兩條國道、兩條鐵道、兩條運河在此交匯,新長鐵路客運站、貨運站、編組站、軍需站及海安長途汽車新站均座落區內,在建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從東側穿過,是蘇中地區新興的水陸鐵交通樞紐,全國第一家水利高科技園在區內落戶。開發區將以「合理功能定位,優化產業布局,創建一流開發區」為目標,強化三個中心:一是製造中心,以機械、電子、化工、絲綢、紡織、服裝、木業等項目為基礎,主動接受上海、蘇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輻射,快速形成調整海安產業結構的支柱產業群;二是物流中心,加快火車站場經濟帶和物流園區建設,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三是新城發展中心,集聚人氣、財氣,構建招商、興業、生活的最佳環境,推進城市化、現代化進程。
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簡介
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如東縣長沙鎮,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主要職能是依據南通港洋口港總體規劃和洋口港開發區總體規劃,推進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加強開發區區域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招商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涉外事務、財政稅收等方面的管理。 目前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江蘇LNG接收站及電廠已落戶港區。計劃於2008年,與蘇通大橋通車同步,完成洋口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江蘇沿海出海大通道。洋口港最終將建成擁有10萬噸級大宗散貨泊位、10萬至20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五、六、代集裝箱泊位,以能源、石化、冶金、現代物流產業為支撐的新型沿海港口城市。
江蘇呂四海洋經濟開發區
2003年經江蘇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側,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於一體,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與上海浦東遙相呼應。蘇336、221省道和規劃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穿區而過,與新建的寧啟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寧啟鐵路相聯。是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內唯一的省級海洋開發區。區內設有9個功能區,包括現代海水養殖科技示範區,貝藻高效養殖區,水產品加工區,海洋生物醫葯工業區,臨海工業區,機械五金工業區,水產倉儲貿易區,呂四風情區,綜合服務區等。開發區依託全國著名的呂四漁場和呂四漁港,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江蘇如皋港工業園區
1993年經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園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與上海、蘇州、無錫隔江相望,地處如皋市最南端依江而建,屬於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南通港口群,建港條件得天獨厚。園區港區西南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港僅28公里,距上海吳淞口127公里,至南京港239公里;如皋港引河與蘇北各大主幹河道連接成網,伸入腹地,轉駁集疏條件較好。園區陸路距南通國際機場45公里、江陰長江大橋25公里。區內通港公路與寧通高速公路和204國道在園區北緣4公里處相立交。建設中的新(沂)長(興)鐵路開設如皋港支線連通港區。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並且在不斷完善。鼓勵重點開發的項目有:碼頭、電廠、金屬冶煉及加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拆解、新型建材、旅遊度假區、生產生活資料進出口及中轉經營、現代農業等。
6
㈤ 浙江衢州經濟開發區的工業園區
(一)衢州市區共有3個省級開發園區
1、浙江衢州經濟開發區。是1992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區管轄面積近50平方公里(含商住區、工業區、街道、農村)。規劃面積26.5平方公里,已開發15平方公里,現有各類企業800多家。主導產業為金屬製品、機械、紡織、食品加工、電氣、橡膠塑料製品業等六個行業。
2、浙江衢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技術園區,規劃面積為9.8平方公里。園區緊鄰全國十大化工企業之一、全國最大的氟化工基地——巨化集團公司,其中佔地2平方公里,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的「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園」是我國僅有的三個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園區以中俄科技合作為特色,以建設「中國氟都」為目標,以氟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和機電一體化等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3、浙江衢江經濟開發區。
是1991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0 .5平方公里,已開發6 .5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高檔特種紙、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基礎件加工、電子、服裝等。
(二)所屬縣市的開發園區
4、浙江江山經濟開發區。是1994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位於江山市區的南端。規劃面積36 .76平方公里,是一個發展外向型經濟為為主體的新興工業基地。主導產業:機電、五金、建材、電子、消防器材、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精細化工。
5、浙江龍游工業園區。設立於2003年4月。主導產業為造紙、服裝、生物醫葯、機械電子、消防器材、水晶鑽飾等。
6、浙江常山工業園區。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園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建成區3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機械、輕紡、食品加工等。
7、浙江開化工業園區。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園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建成區6.91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單晶硅、有機硅、制葯(木糖醇、紅茴香)、新材料等。
㈥ 常山縣的經濟
常山縣的浙江常山工業園區屬省級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為7平方千米,長遠規劃面積19平方千米,園區主要布局機械、紡織、食品、電子及印刷等產業。
2008年常山縣人均GDP22256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71元。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88.6億元,是2006年的2.2倍。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8.5億元和5.3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和2.3倍。金融存貸款總額達到167億元,是2006年的2.7倍。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3.5億元,年均增長16.9%。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4.7:48.5:36.8調整為8.0:54.2:37.8。五年累計新增建設用地1.1萬畝、實施工業項目831個,工業增加值達到38.5億元,按現價比2006年增加22.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28家,比2006年增加2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8.5億元,其中利潤5.7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3.6倍和4.8倍。節能減排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2005年末,全縣共有耕地面積18.52萬畝,其中水田16.07萬畝。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9.93萬畝,平均單產377公斤/畝,總產量7.5噸,其中水稻占糧食播種面積的80%、總產量的90 %。除水稻外,常山縣甘薯、大豆、玉米、大小麥類等糧食作物發展也較快。
蔬菜瓜果是常山縣的優勢農產品。2005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0.6萬畝,產量3.2萬噸;瓜果播種面積5.06萬畝,總產量8.35萬噸。小西瓜、辣椒、大蒜、番茄、高山四季豆、沿江避災早毛豆等在縣內外有一定知名度。要立足常山縣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做大做強蔬菜瓜果產業。以擴大種植面積、改變種植方式、提高產品質量為重點,著力提高常山縣蔬菜瓜果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充分利用常山縣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瓜類,加快形成專業化的生產基地。積極推廣標准化生產、工廠化育苗技術,如塑料大棚、滴灌、新型覆蓋材料、基質栽培等現代設施技術,促進蔬菜瓜果集約化生產;制定實施主要蔬菜品種的地方標准,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常山是傳統的茶葉產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以生產綠茶為主。2004年,全縣茶葉面積8800畝,茶葉產量245噸,產值1100萬元。通過加強茶園管理、改造低產茶園、名茶加工標准化體系建設,全縣已經擁有一批基礎條件較好,集中成片的茶葉生產基地,名優茶的產量和質量逐年提高,以常山銀毫、柚鄉春等品牌為主的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87.5%。
2013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1417萬元,比2012年年增長4.7%。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42454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10037畝,油料播種面積61403畝,蔬菜種植面積53200畝,果用瓜種植面積5422畝。全年糧食作物總產量80190噸,比上年增長0.5%;油料產量7197噸,增長5.5%;蔬菜產量87647噸,下降0.6%;果用瓜產量13607噸,增長13.8%。 幼兒教育。1988年以後,全縣幼兒園基本穩定在二百所左右,每年入園幼兒總數達6—7千名,教職工三百上下名,總體上呈穩中有升態勢。民辦幼兒,尤其是農村幼兒園蓬勃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輝埠等鄉鎮成立了中心幼兒園。2002年教育局設幼兒教育管理科,各鄉鎮成立幼教工作站。之後,對全縣幼兒園進行審核登記注冊,並開展合格幼兒園和等級幼兒園的評估及幼兒園的年檢工作,實施幼兒教育規范化、現代化的管理。
小學教育。1988年以來,全縣小學繼續撤並生源不足、辦學條件差的農村完小、村小,布局逐年調整。到2002年,全縣有小學129所,與1988年相比減少一半左右,比最高年份1964年的465所減少了336所。在1986年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礎上,天馬鎮率先實施義務教育,小學畢業生免試直接升入初中。之後其他鄉鎮逐步實施義務教育,到1995年,全縣24個鄉鎮全部實施義務教育。1999年秋,實施《常山縣義務教育學制改革方案》,小學同時招收五年制和六年制新生。到2000年,完成學制改革任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九年制義務教育。
中等教育。自1978後以後,中學基本穩定在30所左右,大致上是每鄉鎮一所初級中學,城關、招賢、芳村、白石四片各一所完中的格局。1至2002年,全縣普通中學計24所,其中高〈完〉中4所;在校生17677人,其中高中生3322人;教職工1091人,其中專任教師960人。
中等職業教育。1988年,縣政協教育組牽頭創辦定陽職業中學,針對常山實際,當年秋招收紡織班、微生物班新生120名。至2002年,全縣職業高中3所,38個班級,在校生1926人;教職工72人,其中社會力量辦學27人。
成人教育。在1986年實現「基本無盲縣」的基礎上,掃盲工作繼續進行。1990年成立縣掃盲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八·五掃盲規劃表。至2000年,鄉、村兩級成校培訓了14.6萬人次的農民,青壯年非盲率達98%,基本實現世紀末掃除文盲的目標。
教師隊伍。1987年,全縣教職工總數1626人,專任教師1420人;專任教師達到合格學歷的人數大約三分之一。2002年,教職工總數2311人,專任教師2100人。15年來,教職工總數和專任教師分別增加了685和680人。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達到規定學歷的公辦教師分別是1028、693、147人,合格率分別為95%、96%、71%。 截至2010年底,全縣創建省級強鄉5個、省級小康村150個、省級農村體育俱樂部10個、省級先進社區4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個、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3個。新昌鄉政府、天馬鎮紫港社區、縣老年體協在第十四屆省運會期間被評為全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㈦ 衢州市主要產業是哪些
這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農村人口占據了絕對的比例,農產品也比比揭是.
衢縣和江山的蜂蜜業(全國不多見的養蜂之鄉,有歷史有規模)
衢縣的柑橘、竹子、花卉、種豬等
江山的白天鵝、白毛烏骨雞、獼猴桃等等
龍游的竹子、筍、茶葉、蓮子、小辣椒、發糕等
常山開化的菌菇類產品、茶葉、胡柚、木耳、生薑等
(以上產業在全國都占據不可忽視的位置,有歷史有規模)
---------------------------------------------
工業在衢州除了大家都提到的以巨化為最大的化工產業和新近的工業開發區里的大小規模其他輕重工業外,衢州另一大的工業是水泥,除去開化和龍游在其他縣市都有較大規模的水泥廠。
江山的虎子水泥是個名牌。
開化還建立了硅工業基地
衢州的陶瓷工業是一個有近千年歷史的產業,可惜沒人去開發
----------------------------------
飲料產業也是一個大項
江山的國光啤酒
常山的吾德萬、錢江源等
衢州的巨力、湘湖泉桶裝礦泉水等
---------------------------------
旅遊業是最近新興的產業,但不是現在才有,也是衢州的傳統的產業之一,衢州及下屬的各縣市有原始的不加修飾的原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江山 江郎山、浮蓋山、廿八都等
衢州 爛柯山、太真洞、古城、孔廟等
常山 三衢石林、金釘子、烏石山等
開化 古田山、錢江源等
龍游 龍游石窟、小南海、越野拉力賽道(賽事旅遊)等
㈧ 福建省開發區有哪些越詳細越好謝謝
一、保留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開發區15個:
福州(6個):福州科技園區、福州保稅區、福州台商投資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元洪投資區
廈門(6個):象嶼保稅區、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海滄台商投資區、集美台商投資區、杏林台商投資區、廈門海滄出口加工區
漳州(1個):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莆田(1個):湄洲國家旅遊度假區
南平(1個):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
二、保留省 *** 批准設立的開發區57個:
福州(12個):福州琅岐經濟區、福州金山投資區、福州蓋山投資區、福州城門投資區、福州福興投資區、福州金城投資區、閩侯農業技術園、福州青口投資區、福州上街投資區、福清龍田工業區、羅源灣開發區、連江?頭投資區
廈門(2個):同安城東工業區、同安城南工業區
泉州(13個):探花山工業區、蟠龍開發區、南安方圓開發區、萬安開發區、雙陽華僑經濟開發區、晉江科技工業園區、泉州經濟技術工業區、東海濱城開發區、安平開發區、馬甲農業綜合試驗區、晉江東海安開發區、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南園、石獅園)、石獅黃金海岸旅遊經濟開發區
漳州(12個):招商局漳州開發區、漳州藍田工業區、漳州龍文工業區、角美工業開發區、漳州龍池開發區、漳浦綏安工業區、雲霄雲陵工業開發區、漳州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東山旅遊經濟開發區、福建省詔安閩粵邊界貿易加工區、長泰興泰工業區、漳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莆田(3個):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力寶大地城
三明(4個):泰寧金湖旅遊經濟開發區、三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沙園、尼葛園)、永安桃源洞—石林旅遊經濟開發區、寧化華僑經濟開發區城區工業園
南平(2個):武夷山旅遊經濟開發區、南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龍岩(4個):龍岩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湖旅遊區、冠豸山旅遊經濟開發區、長汀縣騰飛工業開發區
寧德(5個):閩東華僑經濟開發區、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寧德三都澳經濟開發區、周寧縣工業扶貧開發區
三、擬保留省 *** 批準的開發區2個、省直機關及設區市 *** 批准設立的開發區53個:
福州(7個):福州軟體產業基地(99年2月經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設立)、馬洋工業區、敖江工業區、福州金山工業區、江陰開發區、鏡洋工業園區、長樂兩港工業區
廈門(6個):廈門石材工業區、廈門銀鷺食品工業區、廈門市機電工業區、航空工業園、廈門同安輕工食品工業區、巷北工業區
泉州(8個):惠南工業園區、德化民營科技陶瓷園區、城南工業園區、惠東工業園區、成功科技工業區、省新扶茂嶺工業區、福建省水暖專業工業園區、安溪工業區
漳州(8個):平和工業區、漳浦縣赤湖工業區、漳龍邊際(南靖奎洋)民營經濟區、龍海市東園工業區、南靖高科技工業園區、漳州金峰工業區、龍海市九湖工業區、古雷港口經濟開發區
莆田(4個):黃石工業園區、楓亭工業園區、華林工業區、莆田市荔園工業區
三明(5個):梅列區瑞雲工業園區、將樂縣北郊工業園區、泰寧縣豐元工業園區、三元區工業開發區、尤溪縣埔頭工業區
南平(5個):浦城縣南浦工業園區、光澤縣和順工業園區、南平市江南工業開發區、邵武城郊工業園區、建甌市東峰蓮花坪工業用地
龍岩(6個):永定蓮花工業開發區、上杭南崗工業開發區、漳平富山工業園區、新羅區民營科技園、武平青雲山工業園區、連城蓮冠工業開發區
寧德(6個):福鼎星火工業園區、屏南溪坪工業小區、閩浙邊界壽寧工業小區、古田玉田工業小區、閩東工業園區、福安秦溪洋工業園區
四、撤銷省 *** 批准設立的開發區17個:
福州(2個):福清友精工業村、福州空港開發區
泉州(6個):南建工業村、晉江福埔開發區、石獅振獅開發區、石獅德輝開發區、肖厝開發區、金井園頭對台貿易區
漳州(2個):長橋福慶工業區、福建省南靖豐田華僑經濟開發區
莆田(6個):全冠工業城、輝開工業城、富麗明、興利科技園、洞庭工業區、江口石庭工業區
南平(1個):延平區來舟工業園區
五、撤銷省級有關部門批准設立的開發區21個:
泉州(4個):寶蓋科技工業區、祥芝科技工業區、城北工業園區、惠安縣石雕石材工業園區
漳州(9個):石亭工業區、大南坂工業區、舊鎮工業區、黃倉工業區、山城工業區、龍海角美工業區、東山西埔工業園區、平和寶峰工業區、長泰官山工業區
莆田(2個):東海工業園區、埭頭工業園區
南平(2個):爐下工業園、建陽塔山工業園區
龍岩(3個):新羅區連聖工業園區、連城廟前工業園區、連城地瓜工業園
寧德(1個):福鼎白琳金山工業小區
六、撤銷設區市 *** 批准設立的開發區19個:
廈門(6個):廈門開元工業園、同安金富工業區、同吉工業區、黃金工業區、同安城北工業區、城南工業區
泉州(2個):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濱海工業園區
漳州(6個):朝陽工業區、閩粵邊界旅遊區、金山個私工業區、銀塘工業區、漳浦縣佛曇工業區、龍海市海澄工業區
莆田(2個):莆田市東吳臨港化工園區、鯉南工業園區
三明(2個):尤溪縣西濱開發區、三元區荊東工業區
寧德(1個):蕉城區工業小區
七、撤銷市級有關部門、縣 *** 批准設立的開發區139個:
福州(9個):晉安區宦溪綠色工業園、福州金城民營高科技園、長樂閩江口工業區、金峰工業區、福州北嶺投資區、連江縣江南民營開發區、連江縣丹陽工業區、晉安區新店紅星工業區、晉安區新店茶園工業區
泉州(33個):城西工業園區、湄洲灣南岸石化基地、洛陽鎮北工業園區、詩墩開發區、大堡污染工業控制區、錦尚工業區(Ⅰ)、錦尚工業區(Ⅱ)、肖厝中心工業區、中心工業區二期、西濱農場企業小區、西濱鎮電鍍集中控制區、新市企業開發小區、鈔岱企業開發小區、草湖埔企業開發小區、磁灶龜山工業區、磁灶鎮陶瓷城、安海橋頭工業區、安海庄頭工業區、永和第一工業區、永和第二工業區、陳埭第一工業區、陳埭第二工業區、中國晉江鞋城、晉江市荊山商貿工業綜合區、金井新市開發區、龍湖晉南工業區、安海灣工業區、晉南出口加工區、浮橋高山工業園區、江南工業園區、潯美工業園區、安溪龍美工業區、湖頭工業區
漳州(50個):薌城天寶工業區、龍海市華輕工業區、龍海市榜山工業區、龍海市顏厝工業區、龍海市港尾工業區、漳浦棕口工業區、東山銅陵工貿小區、詔安橋東鎮工業園區、南靖霞微洋工業小區、平和大坂洋工業區、平和霞寨工業區、平和九峰工業區、長泰岩溪工業區、長泰上蔡工業區、長泰港園工業區、龍海角美鴻漸、龍海角美石厝、龍海角美龍田、龍海角美楊厝、龍海角美埭頭、龍海角美坂美、龍海角美社頭、龍海角美錦宅、龍海角美恆蒼、龍海角美東山、龍海角美玉江、龍海榜山鎮平寧、龍海榜山蘆州、龍海榜山南苑、龍海東園鎮過田、龍海東園鳳鳴、龍海東園厚境、龍海浮宮邱厝、龍海石碼鎮內社、龍海程溪鎮下庄、龍海程溪和溪圩、龍海海澄鎮黎明、龍海海澄東興、龍海海澄州頭、龍海海澄福大、龍海海澄月港、龍海海澄南門、龍海海澄倉頭、龍海海澄前厝、龍海紫泥鎮下樓、龍海九湖鎮下庵、龍海九湖百花村、龍海九湖長福、龍海九湖田乾、龍海九湖鎮九湖
莆田(3個):度下民營工業小區、笏石民營工業區、秀嶼鎮民營工業小區
三明(16個):沙縣民營工業區、尤溪縣聯合鄉吉木民營工業園區、尤溪縣第一園區、尤溪縣第二園區、建寧縣金溪工業園區、建寧工業園區、永安鄉鎮工業區(共8個園區)、大田縣金溪工業園區、大田縣工業開發區
南平(3個):富洲經濟開發區、松溪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甌市城東工業區。
龍岩(19個):新羅區東寶工貿小區、新羅區西陂鎮雙路亭工貿小區、新羅區鐵山個私經濟示範小區、武平十方工貿小區、武平岩前工業園區、連城朋口工業園、上杭南陽工貿小區、上杭臨城九州工貿小區、上杭才溪工貿小區、上杭中都工貿小區、上杭舊縣工貿小區、上杭蛟洋工貿小區、長汀古城輕紡工業園、長汀策武麻陂工貿小區、長汀河田塗坊工業小區、長汀南山中復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汀濯田劉坊工業園區、長汀新橋鎮新橋村小溪背工業小區、長汀新橋鎮凹頭嶺工業小區
寧德(6個):霞浦工業桃園、柘榮富源工業小區、閩東電機電器工業區、古田黃田經濟開發區、古田縣蓮橋工業小區、霞浦三沙工業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