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融雪劑多少錢一瓶,一瓶多少升
目前市場上融雪劑不是按瓶賣的,是那種麻袋裝,一般是50kg一袋也有小的袋子是25kg一袋。主要分為四種,第一種是除冰融雪劑,也是價格最低的那種,一般叫UNS6-1是屬於除冰融雪劑 和普通的工業鹽相比較可能是裡面加了緩蝕劑 對道路或者植被傷害性沒那麼大,價格一般是在八九百一頓,然後第二種是環保除冰融雪劑,也叫做UNS6-2,相對於對路面腐蝕會小一點 一般價格大概是在1200左右一頓;然後第三種相對於前倆種就是環保很多的,也叫UNS6-3 一般都是用在橋梁什麼上面,加了很多的緩蝕劑 對鋼筋腐蝕性就會小很多,這種價格也高 價格差不多1500左右。最後一種就是現在外面流傳的叫做植物基非氯環保融雪劑,這種是從植物上面提煉出來的,對路面是毫無任何腐蝕性,一般用在機場等一些要求特別高的路面,價格也很高大概也是在5000左右一噸。其實吧融雪能力大都差不多,主要是環保方便的要求,或者特殊路面的要求,然後像一般融雪劑的用量大概是1平方用0.1kg融雪劑就可以了,這是相對於路面積雪比較少的情況下大概3cm以下,如果路面積雪在3-5cm左右,1平方用0.12kg融雪劑就可以了.如果是大雪的話,路面積雪也較厚,那大概需要1平方用0.15kg
㈡ 緩蝕劑的作用和價格
以適當的濃度和形式存在於介質中,可以防止或減緩金屬腐蝕的一種化學物質或復合物質。也稱腐蝕抑制劑或阻蝕劑。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顯著。這種保護金屬的方法稱緩蝕劑保護。緩蝕劑用於中性介質(鍋爐用水、循環冷卻水)、酸性介質(除鍋垢的鹽酸,電鍍前鍍件除銹用的酸浸溶液)和氣體介質(氣相緩蝕劑)。緩蝕劑的保護效果通常用緩蝕效率或抑制效率I來表示: 式中V0為未加緩蝕劑時的金屬腐蝕速率;V為加有緩蝕劑後的金屬腐蝕速率。緩蝕效率愈大,抑制腐蝕的效果愈好。有時較低劑量的幾種不同類緩蝕劑配合使用可獲得較好的緩蝕效果,這種作用稱為協同效應;相反地,若不同類型緩蝕劑共同使用時反而降低各自的緩蝕效率,則稱為拮抗效應。緩蝕劑可按作用機理或保護被膜特性進行分類。
按緩蝕劑的作用機理分類 可將緩蝕劑分為三類:
陽極型緩蝕劑 例如中性介質中用的鉻酸鹽、亞硝酸鹽、苯甲酸鹽等。它們能增加陽極極化,從而使腐蝕電勢正移。通常,陽極型緩蝕劑的陰離子移向金屬表面使其鈍化,但是如果緩蝕劑用量不足,反而加劇部分金屬的孔蝕,因此陽極型緩蝕劑又有「危險性緩蝕劑」之稱。非氧化型緩蝕劑(如苯甲酸鈉等),只有在溶解氧存在的條件下才有緩蝕作用,它的用量不足時,會引起一般的腐蝕。
陰極型緩蝕劑 例如酸式碳酸鈣、聚磷鹽、硫酸鋅、砷離子、銻離子等,它們能增加陰極極化,使腐蝕電勢負移。通常,陰極型緩蝕劑的陽離子移向金屬表面,通過電化學或化學反應在金屬表面形成沉澱保護膜,抑制陰極過程速率(例如使氫的超電勢大大增加),從而起緩蝕作用。這類緩蝕劑在用量不足時不會加速腐蝕,故又有「安全緩蝕劑」之稱。
混合型緩蝕劑 例如含氮、含硫和既含氮又含硫的有機化合物、生物鹼等,它們對陰極過程和陽極過程同時起抑製作用。這時腐蝕電勢變化不大,但腐蝕電流卻減少很多。
按緩蝕劑保護被膜特性分類 可將緩蝕劑分成三類。
氧化膜型緩蝕劑 這類緩蝕劑能使金屬表面形成緻密、附著力強的氧化膜,當氧化膜達一定厚度以後(如50~100埃),氧化反應的速率減慢,金屬鈍化,腐蝕速率大大降低。此類緩蝕劑是陽極型的,用量不足將會加速局部腐蝕速率,使用時應特別注意。
沉澱膜型緩蝕劑 這類緩蝕劑(如硫酸鋅、碳酸氫鈣、聚磷酸鈉)能與介質中的有關離子反應並在金屬表面形成防腐蝕的沉澱膜。沉澱膜厚度一般都比鈍化膜厚(約為幾百至一千埃),膜的緻密性和附著力均不如鈍化膜,防腐效果也差。此類緩蝕劑通常和去垢劑合並使用於中性水介質,以防止金屬表面結垢。
吸附膜型緩蝕劑 這類緩蝕劑能吸附在金屬表面,改變金屬表面性質,從而抑止腐蝕。它們一般是混合型有機化合物緩蝕劑,如胺類、硫醇、硫脲、吡啶衍生物、苯胺衍生物、環狀亞胺等。為了能形成良好的吸附膜,金屬必須有潔凈的表面,所以在酸性介質中往往比在中性介質中更多地採用這類緩蝕劑。
緩蝕劑的選擇 緩蝕劑的緩蝕效果與它的使用濃度以及介質的pH值、溫度、流速等密切相關,因此應根據被保護的對象、環境條件嚴格選擇。緩蝕劑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關注,對緩蝕劑選擇的注意力已轉移到不含重金屬的類型。根據情況有時可選用特殊的緩蝕劑,例如氣相緩蝕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起來的,在金屬器械裝運、貯存時使用的緩蝕劑。它們是有一定的揮發性,可以存在於金屬表面的濕膜中,並具有強烈吸附性的物質,如亞硝酸二環己烷基銨,一般製成片劑或浸漬在包裝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