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現代工業遺址有哪些

現代工業遺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12 09:15:02

『壹』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發布有何意義

據報道,日前,由中國科協調宣部等機構主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發布。名錄中有創建於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企業,也有新中國成立後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覆蓋造船、軍工、鐵路等門類。

好在一些地方已經意識到工業遺產的價值,武漢、廣州、大慶等城市出台了工業遺產保護的地方法規,力圖「保護工業遺產,傳承城市文脈」,此舉具有很強的示範價值。和歷史文化遺址不同,工業遺址大多具有「以用促保」的空間。北京798文創園區就是在原國營798廠等企業老廠區基礎上建立起的文化新地標,上海的1933老場坊、重慶的坦克倉庫等是這類模式的代表。如何讓老廠房、老廠址煥發生機,需要找到更多模式和辦法。

電影《鋼的琴》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落寞的鋼廠遍布著工業建設時期留下的廠房,老工人們靜靜站在遠處,看見不再冒煙的煙囪在爆破中轟然倒下,表情凝重。現代社會,我們看到太多太多的「轟然倒下」。工業遺產名錄的發布可以看作是一個提醒:城市管理者不僅要關注給城市新建了些什麼,更要思考給城市、給歷史、給後人留下些什麼。

『貳』 中國有哪些工業地帶

加入WTO掃除了我國經濟進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制度障礙,加速了我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我國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單體城市或行政區經濟自閉式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或即將受到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強勢沖擊。經濟發展空間的區域組合既是我國經濟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國經濟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變革的內在要求。目前,區域經濟合作和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主旋律的趨勢日益強勁,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態勢漸趨明朗。本文就三大城市群經濟社會發展概況進行簡要分析比較,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提供支持。

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基本狀況比較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間地域范圍的概念,目前已經有了一個基本共識,而以京津為中心的城市群其地域范圍如何界定則認識各異,既有環渤海、京津冀、京津唐城市群等多種概念,也有首都經濟圈和大北京經濟圈之說,在此我們採用京津唐城市群之概念。

⒈長三角城市群基本狀況

長三角城市群的空間地域范圍涉及兩省一市,包括1個直轄市:上海;3個副省級市:南京、杭州、寧波;11個地級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共15個城市。土地面積1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人口7570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5.9%。其中科技人員占區域總人口的3.8%。(見圖1-1;見表1-1)

⒉珠三角城市群基本狀況

珠三角城市群覆蓋的空間地域范圍包括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城市,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5個地級市和肇慶、惠州等縣級市。其土地面積為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0.23%;人口為2625萬人,佔全國的2.04%。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本區域總人口的3.9%。(見圖1-2;見表1-2)

⒊京津唐城市群基本狀況

京津唐城市群的空間地域范圍涉及兩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3個地級市,以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等縣級市。土地面積3.2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0.34%;人口2762萬,佔全國的2.15%。其中科技人員占本區域人口總數的3.65%。(見圖1-3;見表1-3)

⒋三大城市群面積與人口的比較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區覆蓋的空間面積為15.5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61%;人口1.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0.08%。其中長三角的空間面積和承載人口數遠大於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區。土地面積分別是這兩個區域的4.5倍和3.1倍,人口分別為其2.9倍、2.7倍。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區則大體相當。在各區域內部,除上海、廣州外,長三角和珠三角其他城市規模差距不大,而京津唐地區,除北京、天津外,其餘城市規模較小。(見表1-4)

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經濟概況比較

1、綜合經濟實力比較

從國內生產總值角度看,長三角最高,佔全國的19%,為19124.98億元,遠遠超過珠三角的9565.29億元和京津唐的6552.63億元。除了區域內城市數量多之外,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且均衡,也是長三角國內生產總值較高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海達到5408.76億元,其餘城市大部分在400億元以上。珠三角的GDP位居其次,其主要優勢是各城市的GDP都較高,均在400億元以上。京津唐的GDP在三大區域中最低,其中北京和天津合計為5263.86億元,不及上海一個城市。並且佔到整個區域的80%。其餘城市只有唐山在400億元以上,有3個城市在100億元以下。反映出京津唐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很不均衡,京、津兩大直轄市與其他城市的經濟實力對比懸殊。

從人均GDP角度來看,珠三角實力最強,為36440.31元,長三角與京津唐相差不大,分別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三角,9個城市中有6個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深圳在全國最高,為46388元。長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3個,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元,僅有3個城市介於20000元和30000元之間。(見表2-1.2.3.4)

2、三大需求比較

從消費和投資來看,長三角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別為6246.93和6419.96億元,均佔全國的15%,遠超過珠三角和京津唐的同類指標。珠三角和京津唐則相差不大。在各區域內,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北京與天津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和佔到京津唐的86%。從增長速度看,京津唐地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長12%,珠三角和長三角分別為11.4%、11.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增長速度,以長三角最高,比上年增長18%,遠高於其他兩個地區。

從出口貿易額看,珠三角為1126.08億美元,佔全國的35%,略高於長三角的923.97億美元,遠高於京津唐的288億美元。出口貿易比上年增長,長三角超過珠三角為25%,珠三角為24%,均遠高於京津唐地區。(見表2-1.2.3.4.5)

但是,從三大需求的人均值來看,珠三角的整體優勢和核心城市的優勢尤其突出,特別是深圳,各項指標遠遠高於其他核心城市;長三角由於人口數是其他兩大經濟帶的近三倍,除人均出口額略高於京津唐之外,其他人均值均低於其他兩個區域。所以從人均值角度看,長三角的優勢不復存在;京津唐以人均值表示的經濟實力居中,其中北京的人均消費和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和上海相近,天津與其他核心城市則有一定差距。(見表2-6)

3、經濟外向度比較

從進出口總額來看。珠三角最高,為2118.65億美元,佔全國的34%。其次是長三角,為1752.17億美元。最後是京津唐,為819.3億美元。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外向型程度依次升高。同時各區域內部差距懸殊。如在長三角,進出口總額最高的上海是726.64億美元,最低的舟山僅為4.96億美元;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津的進出口總額之和為753.37億美元,占整個區域的92%。

從利用外資角度來看。長三角實際利用外資最多,為178.51億美元,佔全國的34%。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長三角對外資的吸引力較強。珠三角和京津唐依次是150.21和92.32億美元,分別佔全國的28%和18%。這三大區域實際利用外資佔到全國的80%。在各區域內部存在較明顯的不均衡。如在京津唐,北京實際利用外資最高,為51億美元,而最低的張家口僅為0.062億美元。(見表2-1.2.3.4.5)

4、產業結構情況比較

三大經濟區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比分別為:長三角5.8:51.9:42.3;珠三角5.6:49.3:45.1;京津唐4.0:42.3:53.7。三次產業的排序分別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呈現為二、三、一結構,京津唐為三、二、一結構。上述現象說明,京津唐地區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升級換代快,且達到一個較高水平。在京津唐地區內部,北京三次產業構成依次為3.1%、34.7%和62.2%,產業結構優化程度最高。此外,河北省廊坊、保定、秦皇島三市的產業構成也呈現為三、二、一結構。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只有上海、南京、廣州的三次產業構成為三、二、一結構。(見表2-7.8.9.10.11)

5、主導產業比較
從主導產業看,三大經濟區域具有同構現象。如都把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作為自己的主導產業。在區域內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產業趨同問題。如同處長三角地區的江蘇、浙江兩省主導產業雷同。(見表2-12)

6、經濟所有制結構比較

由於統計資料限制,我們主要通過區域核心城市工業總產值所有制結構來分析各區域的經濟所有制結構。

外商投資企業對上海經濟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占上海工業總產值的44.2%,超過全部內資企業所佔比重。對廣州和深圳來說,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其次是外商投資企業。如深圳的港澳台商投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佔78.2%,內資企業僅佔21.8%。與其他核心城市不同,北京和天津的內資企業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了50%,外商投資企業也有一定規模,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規模較小。(見表2-13)

總體來看,從北往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的國有經濟所佔比重依次減少,市場開放程度、市場經濟發展程度逐步升高。珠三角因為最早開放,優先享受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以及與港澳台自然的經濟聯系,市場經濟發展較為充分,外商投資經濟和港澳台商投資經濟較發達;長三角因為越來越優越的產業發展環境,經濟活力也逐步增強;京津唐則明顯受到國有經濟改革滯後的影響。

三、幾點結論

1、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區域的土地面積僅占我國的1.61%,但聚集了我國10.08%的人口。經濟發展水平遠超過我國平均水平,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增長極。2002年GDP占我國GDP的3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國的45%,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32倍。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實際利用外資佔全國同類指標的比率均超過了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也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2、三大經濟帶的經濟實力從北向南依次遞升,與改革開放所釋放的能量成正比。

珠三角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很好地利用了國家經濟特區和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在20世紀後20年的大改革、大發展中,由深圳、廣州帶動起的珠三角,已經把制度改革所釋放的能量比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了。進一步的發展將不是特區和特殊的優惠政策所能支撐的。珠三角正在進行動力的凝聚和結構的重組。區域合作或包括港澳的泛珠三角大區域的合作,將為這一地區進入新一輪發展注入活力。

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在改革開放方面都還有較大的空間。在新的形勢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將更上一層樓。目前長三角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已經從理念逐步成為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進而得到企業界的廣泛共識。在這一基礎上,長三角正在成為我國最有活力的經濟帶。

3、京津唐地區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相互依存度不高。

京津唐地區內部沒有形成有序的梯度。北京、天津的綜合實力最強,成為區域發展的「飛地」,其餘城市的經濟實力相對薄弱,與兩大直轄市形成巨大的反差和落差。這一方面反映出北京、天津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不夠,另一方面也決定了周邊城市對北京、天津的經濟支撐力相對不足。

總體來說,京津唐地區區域經濟分工、合作、發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仍未擺脫單體城市或行政區經濟封閉發展的舊有模式,國有經濟仍占重要地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競爭格局中,京津唐區域合作與發展既要寄期望於國有企業的大踏步改革,也將催化這場改革攻堅戰的進行。沒有大力度的改革,京津唐地區參與國內乃至國際經濟競爭,都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四、三大城市群經濟發展預期

(一) 長三角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正日益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產業集群機制的培育、技術鏈接與制度的配套將把長三角地區的制度改革繼續引向深入。長三角將在區域經濟合作上成為一支活躍的領先團隊。

在區域內部,上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要的金融、商貿、物流等服務業的中心,具有較強的輻射力。汽車業等現代製造業也較發達。因富有人才和資金等高級生產要素、較強的市場需求等因素,上海正逐步成為區域研發、營銷、資本運作等職能的中心,成為區域的總部基地。江浙等地則逐步強化與上海的經濟合作與分工,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在研發、生產加工等方面與上海形成有效互動,向我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發展。

隨著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啟動,長三角內部的經濟分工協作將更加緊密,產業結構將更趨合理,從而對其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長三角的經濟必將持續快速增長。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

1、長三角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原有工業技術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資源加工能力強。改革開放以後,經過20多年的發展,長三角地區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最發達的地區。加之以市場為紐帶的經濟聯系密切,區域整體經濟實力較為均衡,為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經濟的分工、合作奠定了基礎。

2、每年召開一次由常務副市長、副省長參加的區域協調發展聯席會,形成政府協調機制,逐漸消減區域內行政壁壘,促進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以其較強的經濟實力,優良的投資環境,確立了「龍頭」地位,周邊城市主動接軌上海,區域良性互動局面已經形成,為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制度和機制保證。

3、為加強區域合作,各城市都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區域一體化進入實質性階段。如:在投資准入、市場秩序、信用、信息方面推行一體化管理制度;實施各地人員資格證書的互認和銜接,實現各地教育、培訓、考試資源共享;杭州灣大橋、滬杭磁懸浮列車等3小時都市圈大型交通設施的建設,等等。都將使城市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極大地推動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帶來生產力格局的重大變化。

4、長三角地區的科技競爭能力處於全國前列,依據暨南大學韓建安、李相銀的分析,上海的科技競爭能力排在全國的第三位,江蘇位居第六,浙江居第八位。較強的整體科技競爭能力,為產業梯度轉移和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水平提升和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5、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投資軟硬體環境的改善,以及經濟開放度的增強,將進一步吸引外資進入長三角地區。近幾年,珠三角地區的外資開始向長三角地區轉移。2002年,長三角地區實際利用外資的規模和出口額的增長速度均已超過珠三角地區。外資的大量進入將為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長三角在發展過程中也必將面臨一些問題,這主要包括:與經濟協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將是長三角需要認真探討與率先實踐的難點;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經濟實力還不很強,影響到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帶動作用;在區域內行政壁壘作用下,各地之間爭資源、爭項目、爭資金、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問題將難以避免,影響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二)珠三角城市群

對珠三角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

珠三角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是市場經濟啟動較早,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區域一體化的先發地區。但近幾年,隨著改革能量的充分發揮,政策優勢的逐漸消失以及來自長三角強有力的競爭,珠三角出現外資轉移、經濟增長速度相對放緩的不利局面,正面臨著新一輪發展的動力重組期。

同時,CEPA的簽署和實施以及包括粵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經濟區的建設,將為珠三角地區經濟的再一次崛起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珠三角與香港、澳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加上經濟聯系的歷史淵源,使粵港澳的合作成為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內地與香港、澳門簽署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制度框架下,如果能夠抓住這一得天獨厚的先機,珠三角必將實現經濟的再一次起飛。

總體來說,珠三角地區仍將是我國經濟、文化、科技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並且,珠三角作為我國重要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將被加強。在與港澳共同打造「大珠三角」經濟區的過程中,以香港國際現代服務業中心為平台,利用其國際商貿、金融、管理和人才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將現有以單純加工為主的製造業向加工製造與研發設計相結合轉變;在與京津唐等區域的產業互動中,因共同發展的需要,通過技術交流、合作創新、人員培訓等途徑,珠三角的技術水平會不斷得到提高。這都將有力提升珠三角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同時,通過著力發展金融、物流、旅遊、會展、中介和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不僅能優化產業結構,而且將進一步拉動珠三角經濟增長。

(三)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地區在三大城市群中,經濟實力相對弱一些,經濟聯系與協作程度最低。區域行政壁壘、分工協作的體制障礙較嚴重,區域經濟一體化尚未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各個城市經濟發展模式仍是內閉式自我循環,發展極不均衡。以京津為雙核心,帶動兩翼的局面遠未形成。區域經濟整體呈現為北京一枝獨秀向京津雙頭並進轉變的格局。

我們認為,京津唐地區經濟一體化必須與改革相配套,沒有改革護航,區域經濟協作將舉步維艱。同時,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戰將在全球競爭的挑戰中加速進行。

另一方面還應該看到,京津唐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從經濟實力和產業發展上來說,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區域核心城市,北京的經濟實力雄厚,排在全國前列。產業結構經過多年調整不斷優化,電子、電氣、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在產業內的位置得到提升,並逐漸形成主導產業群。豐富的智力資源和獨特的政治資源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保證。天津作為另一核心,本來就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人才、科技競爭力也較強。近年的後發優勢更加明顯,從2001開始經濟增長加速,遠快於北京。河北幾市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如果各城市能增強分工協作意識,從區域整體的角度,制定經濟發展戰略,並從制度安排上為區域協作鋪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局面是能夠實現的。

具體來說,京津唐地區的發展趨勢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首先,京津唐地區將成為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高新技術產業比較發達。

北京是我國科技實力最雄厚,智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天津的科技實力也較強。只要具備有效的科技創新機制,這一地區特別是北京將會成為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推動區域乃至全國科技進步的重要源泉。相應的,在北京這一強大的研發中心的推動下,京津唐地區產業的技術水平會有較大提升,高新技術產業會得到長足發展。隨著區域合作意識的日益增強,天津、唐山等城市的企業會更加充分地利用北京的研發資源,或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或聯合進行技術創新,從而使北京的研發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同時,有天津等工業基礎相對完備的城市作依託,會方便北京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整個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力。

其次,京津唐地區將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唐地區依託雄厚的智力資源,發展現代製造業具有兩方面強有力的支撐:一是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將不斷推動產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二是較發達的現代知識型服務業,將更有效地滿足區域現代製造業發展過程中對人才、資金等關鍵生產要素的需求,提供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這對於21世紀現代製造業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2002年,北京提出振興現代製造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產業、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產業、汽車產業等,初見成效。天津作為我國傳統的工業城市,現代製造業也初具規模。河北的唐山等城市,不但具有一定的製造業基礎,更擁有低成本的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使其有潛力承載北京等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產業轉移。因此,在市場與政府的雙重作用下,京津唐地區會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北京將成為這一基地的研發、營銷、總部管理職能的中心和金融、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心;天津則主要發展現代製造業的組裝等高級環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並成為區域的物流中心,擁有相對發達的金融市場;唐山、廊坊等城市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成為生產加工和產業配套基地。從更長遠來看,京津唐地區將與環渤海的東北、山東等地形成有效聯動,共同打造在我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魏書華 鄧麗姝 )

『叄』 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有多大

開封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已經名不虛傳!在開封東區采訪過程中,說起開封輝煌的工業史,老人說起當年「俺廠」這話題都很興奮,他們會掰著手指說起開封產品的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電冰箱、第一根火腿腸、第一輛自行車和第一台縫紉機等,這些都是開封生產的。

開封工業得益於國家在「一五」、「二五」時期的投資,機械廠、化肥廠、儀表廠、火電廠、制葯廠等大型企業是「一五」時期投資的,空分廠、閥門廠、拖電廠、無線電廠、玻璃廠、毛紡廠等企業是「二五」時期投資的,國家的持續支持奠定了開封雄厚的工業基礎,使開封由一個消費城市一躍成為河南省的重要工業基地。

不可否認,開封工業為共和國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然而,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面對民營經濟的競爭,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開封工業放慢了發展步伐,有些企業甚至銷聲匿跡了。這種狀況讓人扼腕嘆息。

「您知道開封拖拉機電機電器廠嗎?」5月15日,記者來到汴京路東段蔚藍加州小區,市民李女士帶著兒子在小區散步,面對提問,李女士一臉迷惑。當記者告訴她這個小區就建在原開封拖拉機電機電器廠廠址時,她恍然大悟。原開封拖拉機電機電器廠曾經是原機械工業部大型企業,是我國規模最大的拖拉機、內燃機電機電器製造專業化企業。河南省汽車拖拉機電器質量檢測監督中心也曾設在該廠,主要產品多次榮獲部、省優產品,並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質量管理協會授予「首批汽車零部件推薦商品」稱號。

原開封柴油機廠擁有國內先進的柴油機生產技術。1970年至1985年,該廠生產的開封牌X195型12馬力柴油機超過10萬台、K1100型15馬力柴油機超過1萬多台,遠銷山東、河北、內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業的痕跡再也看不到了,多棟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達·東方花園小區、勞動路的東方風情小區曾經分別是原開封無線電一廠、原開封光學儀器廠廠區。新曹路開封軸承有限公司門外公司的牌子還掛著,同樣在大門外懸掛的「綠色達標單位」牌子似乎在訴說著該廠曾經的興旺,
如今鐵門緊閉,一塊寫有「拆遷重地 閑人免進」的牌子掛在門外。在原開封博達電機廠建築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設高層、小高層……

這僅僅是我市東區重工業區的幾個「鏡頭」,在我市其他區域也有曾經的工業企業消失得無影無蹤,如原玻璃總廠、原火柴廠等。人們為住上新房而高興,老人看著他們年輕時經營的企業即將消失而扼腕嘆息。

老廠區變成住宅小區,老工業的痕跡漸漸被抹去。雖然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是現實不得不做這樣的選擇。

房地產開發商為何看中這些老企業?國家保護耕地,紅線不可逾越,在土地供應日趨緊張的今天,舊的工業廠址往往面積龐大、地塊整齊,除了解決職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徵收事宜,能夠保證開發收益,是做房地產開發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訪中,一位房地產企業老總談了他的看法。

保護和開發是一個矛盾體。目前,在我市市民對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剛性的。老廠區空置多年,也產生不了多少經濟效益,有的企業職工吃飯和安置都出現難題。城市發展又急需解決住房問題,把大面積廠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賺錢,更能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業旅遊」是一個旅遊新品

年頭不長,不是歷史文物,都難以立法保護,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屬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我們要不要保護工業遺產、工業遺跡?從大歷史的角度看,時間是不可逆轉的,今天發生的事情註定在明天會成為歷史。與年代久遠的歷史文物相比,工業遺跡保護有價值嗎?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城市發展的大趨勢,無論城市落後與先進,將來一定會經歷工業化階段。工業遺跡是工業化進程中留下的痕跡,對其進行保護同樣可以給後人留下一個完整的歷史軌跡。

開封是老工業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業崛起的步伐加快,新興工業蓬勃發展。但是,一些老工業企業退出市場後,隨著企業實體的消失,其歷史就僅能存在於志書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將來子孫後代即使進行修舊的開發,其價值也難以和保留下來的同日而語,也不會如原來的好。存在於書本上是一回事,存在於現實中豈不更有意義?「老工業基地」的痕跡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開封日報》「圓夢大中原」中原經濟區18城市發展行采訪組來到古都洛陽,參觀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區,那裡的蘇聯工業風格建築及蘇式建築和中國一拖等國家「一五」重大工業建設項目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陽市澗西工業遺產街區以中國一拖主廠區、廣場和廣場前中軸線為核心,有大量前蘇聯在洛陽援建重點工程時建造的廠房和生活區,包括大量的蘇式廠房、設備、總裝線和蘇式居民區,至今仍真實的、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洛陽也是老工業基地城市,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老企業也在消失。
圍繞工業記憶,洛陽市成功開發出了目前已經擁有10多個工業旅遊景點的「東方紅工業旅遊」景區,還建設了全方位展示農耕文化及工業化的東方紅農耕博物館。

《洛陽日報》同仁自豪地說,澗西工業遺產街區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工業遺產的特點,是中國工業化歷史上極其重要的物質遺存和城市記憶,是新中國城市工業化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社會情感價值。「東方紅工業旅遊」景區也成為國家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澗西工業遺產街區也與2011年成功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東方紅工業游」也成為洛陽工業旅遊的龍頭品牌,被媒體譽為洛陽旅遊的新名片。

留下工業記憶,洛陽不但開發了工業遺產的經濟價值,也升華了其文化價值,同時也為工業遺產的保護提供了資金來源。

3月13日,《開封日報》「副中心城市建設經驗新聞調查全國行」采訪組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我們參觀了青島啤酒博物館。

青島啤酒博物館是中國首批「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是「青島啤酒工業游」的主要線路。該館設立在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之內,以青島啤酒的百年歷程及工藝流程為主線,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集文化歷史、生產工藝流程、啤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備了旅遊的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等特點。該博物館共分百年歷史和文化、啤酒生產流水線、多功能娛樂區3個參觀游覽區域。在該博物館內,遊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產的全過程,還可以品嘗啤酒原料大麥、喝到熱的純生啤酒,還能在「醉酒屋」體驗「醉酒」的真實感覺。

體驗工業遺產的時代記憶,感受現代工業的獨特魅力。精明的青島人把「工業游」辦得富有魅力、別具一格。如今,「青島啤酒工業游」年客流量超過60萬人次,在旅遊旺季,平均每月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每年創利潤超過1000萬元。

的確,我們必須用審慎的態度對待先輩人給我們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寧波人對城市的歷史文化也異常重視,他們把舊城改造中的破磚爛瓦當成了寶貝,並且用在了寧波博物館的建設中。3月19日,《開封日報》「副中心城市建設經驗新聞調查全國行」采訪組來到寧波,寧波博物館特殊的建設理念吸引了我們。這座建築與2008年的新建築,除了設計新潮之外,外表卻像一個老古董。寧波博物館外牆由「瓦爿牆」和「竹條模板混凝土」混合構建而成。「瓦爿牆」使用了上百萬塊寧波城市拆遷中回收的歷代舊磚瓦,牆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築,使寧波博物館外觀就凝聚了城市歷史,本身就成為歷史展品。

陪同的寧波市文化部門同志說,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脈,一塊磚一片瓦都是寧波先人饋贈給我們的幸運禮物,是地域文化經過歷史風雨洗禮後留下來的不熄薪火,是我們每個人的情感追憶、價值尋求和審美寄託。寧波博物館的古樸風格,讓後人從一塊磚一片瓦中找回記憶,尋找生於斯、長於斯的令人夢牽魂繞的回家之路。

鏡頭

「窯洞房」 記載創業年代的艱辛

我們的老工業遺產並沒有完全消失,還有不少東西仍然存在著。開化社區的「窯洞房」就很獨特。

自宋門沿新宋路東走,走到益農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窯洞式建築。這些都市裡的 「窯洞」被那一帶的居民稱為「窯洞房」。
5月14日上午,記者探訪「窯洞房」。

順著狹窄的街道往裡走,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窯洞房」,這里一間一間「窯洞房」靠半米厚的磚牆相連,從上到下都是紅磚,房檐一律是拱形,門窗破舊,甚至有的房由於很久沒有人住了,已經沒有門窗了。爬上房頂,一眼望去,「窯洞房」如同滾動的波浪,蔚為壯觀。如果沒有夾雜其間的低矮起脊房,這里應該算是我市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了。

「算什麼奇跡?陰暗潮濕,簡直沒法住人了。」72歲的孫克蘭見記者對這些老房子感興趣,和記者搭話,聊了起來,並把記者領進她家的「窯洞房」內,房頂最高處有2.5米左右,寬2米多,長3米左右,僅有的一扇窗戶和門在一個方向,所以房間內空氣不能對流。房頂和牆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會掉土。牆壁是磚砌的,拱形房頂也是用磚砌的,整間房竟然沒有用鋼筋。由於沒有房梁、檁條什麼的,所以除了門窗外,整間房也沒有用什麼木料。

「要說『窯洞房』,可有些年頭了。」今年80多歲的梁秀蘭說,房子是上世紀50年代化肥廠初建時建的,那時國家投資建設開封化肥廠,由於物質緊缺,鋼筋木料都用在廠房車間建設上了。建設者總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開封黏土多的優勢,只用磚和砂土、白灰建設了這些「窯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窯洞房」區轉一圈,記者發現多數房子空置著。在交談中,大家表達出對這些古董房子的濃厚感情。那時候,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年代,共和國成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開展了大躍進大建設。工人思想單純,誰也不會計較吃什麼住哪裡,大家不分晝夜地干,只想把企業盡快建設好。雖然生活苦點,大家喊著號子幹活,唱著歌兒生活,回想起來內心充滿甜蜜。

後來,隨著企業的發展,開化有了生活區,工人居住條件得到改善,但是「窯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戶。近些年,「窯洞房」被列為危房,房子開始滲水,下雨屋內也會進水,居民不得不在門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輕人嫌這里條件差,或買房或租房,「逃離」了「窯洞房」,
「窯洞房」區也顯得更加破落。

在開化社區,工作人員說起「窯洞房」來,都唏噓不已,為什麼?居住條件太差了。「窯洞房」區戶籍人口有140多戶,房子屬於單位公房。開化社區黨支部書記高雲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的信,說居民在呼籲拆遷。

在互聯網上網友對此也有議論,他們說,「窯洞房」已經陪伴幾代開化人走過了50多個春夏秋冬,見證了共和國建國初期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見證了老一代建設者為國家工業發展作出的貢獻和犧牲。「窯洞房」承載了許多珍貴的時代信息,蘊藏了一代人的愛國主義情懷,是老一代建設者留給後代的珍貴的歷史遺產。開化的建設時期,正是國家加大對開封發展支持的時期,以開化為代表的眾多企業形成了開封東區重工業區,「窯洞房」是我市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值得珍惜。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獨特產物,記錄著人類穴居的歷史。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大多已經不住窯洞了,一些窯洞就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被稱為中國黃土建築之奇跡、人類居住史的「活化石」。「窯洞房」產生於建國初期的特殊時期,在我國一些老工業基地城市也曾經出現過,但是由於當地舊城改造力度大,「窯洞房」多隨之消失了。開封這片集中相連的都市區「窯洞房」已經很少見了,有網友建議保留下來。

然而,居民的生活條件需要改善,這些記錄著開封工業史甚至共和國工業史的房子又該如何處置?需要各個方面統籌考慮才好。

記者手記

工業遺產消失 會留下遺憾

我市要建設經濟文化強市,大力開展文物古跡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對近代工業遺跡、遺產的保護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層面。

文化遺產能夠增強一個民族的認同感,同樣也能凝聚和振奮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開封積累了大量老工業遺存。這些老企業建築、設備紀錄著當年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場面,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是這座城市新的歷史內涵,應該是一筆寶貴財富。如果未經選擇地予以拆除,就會在刪除掉城市物化的歷史記憶,終將會留下遺憾。

外地經驗說明,認識老工業的文化價值,建設工業博物館,合理予以開發,形成新的旅遊項目,不但可以保證城市工業文化的延續,還可以豐富我市旅遊產業項目。就工業產品來說,每一個「河南第一」背後都是一個故事,目前還有一些老企業產品存在於民間,如若現在搜集還來得及。我市還存在著為數不多的企業水塔、領袖塑像、鐵路支線等,這些都富有文化內涵,並值得未來人品味。

然而,目前國內工業遺產的保護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老廠區都留下來是不可能的,哪些企業、建築應該保護,沒有判定標准。另外一個關鍵點是保護主體問題,企業經營尚可,可以由企業進行保護,但是對那些已經破產的企業,誰來出資保護?

工業文明是開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業基地所獨有的,是別的新興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業遺產的文化內涵,保留老工業基地記憶,需要大家統一認識,敢於嘗試。這項工作,政府可以做,企業可以做,也可以市場化運作。但是,要根據客觀實際統籌考慮來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肆』 秋高氣爽別宅著 河北人家門口的工業旅遊快來了解一下!

8月22日,河北省首屆工業文化與工業旅遊研討培訓會在秦皇島開幕,本次活動圍繞「挖掘與宣傳河北省優秀工業文化、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如何發展工業旅遊」的主題進行學術研討與培訓。那麼,工業旅遊是什麼?河北的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又有哪些?家鄉的工業在轉型,旅遊在升級,這些開在家門口的工業旅遊好去處你都知道嗎?

●工業旅遊是什麼?

為了適應廣大遊客對工業旅遊的需求,加強對工業旅遊工作的指導, 2017年12月1日,《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規范與評價》正式發布,其中對工業旅遊等進行了明確的術語定義。

>>工業旅遊

以運營中的工廠、企業、工程等為主要吸引物,開展參觀、游覽、體驗、購物等活動的旅遊。

提供必要的旅遊設施與服務,適合組織開展工業旅遊活動,對工業旅遊發展具有一定示範引領作用的企業或企業集聚區。

提供較高水準的旅遊設施與服務,代表國內工業旅遊發展最高水平,對全國工業旅遊發展具有較強示範引領作用的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工業遺產

為工業活動所建造的建築與結構、此類建築與結構中所含的工藝和工具、此類建築與結構所處的城鎮與景觀,以及與其有關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表現。

對工業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提供較高水準的旅遊設施與服務,對全國工業遺產旅遊具有較強示範引領作用的旅遊區。

●這些工業旅遊好去處值得收藏!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資料片)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由有「中國煤炭工業的活化石」美譽的開灤集團籌建,是講述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歷史的大課堂。

園區由礦業文化博覽區、「國保」遺址觀光區、時尚文化休閑區三大板塊組成,包括開灤博物館主館、井下探秘游、中國第一佳礦1878、電力紀元1906、蒸汽機車觀光園、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等一系列展館和景區。博物館內包括48件國家一級文物及上萬件館藏珍品,著名的藏品有中國迄今存世最早的開平礦務局老股票、令人嘆為觀止的千餘冊羊皮蒙面大賬本、中國第一條准軌鐵路鐵軌等珍貴文物。

遊客可乘電梯從博物館四層直達井下古老巷道,體驗神秘、刺激、好玩的「井下探秘游」之旅。剛剛落成的「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包括:講述蒸汽機車、中國鐵路前世今生的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擺放著開灤工人新近仿造的「可以開動的模擬龍號機車」的蒸汽機車展廳;建築風格中西兼容、古香古色的唐山老火車站(復建);唐胥鐵路景觀天橋等景點和設施。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目前景區涵蓋國內首家酸奶文化館、生態觀光牧場、國家級乳品研發中心、工業觀光生產線和遊客中心等特色游覽項目,總投資額達到近12億元,年遊客接待量達到52萬人次,已成為華北地區知名的工業旅遊特色園區。

通過互動式的參觀體驗,遊客不僅能夠近距離接觸現代養殖業、食品加工業,親眼見證放心品質的產品生產工藝,還能夠通過聲、光、電等生動、立體的現代科技手段感受源遠流長的奶業文化。

家長帶著小朋友在河北石家莊藁城宮燈博物館欣賞宮燈。(資料片)新華社發(詹新城攝)

一家以宮燈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佔地6000多平方米。

宮燈博物館將藁城宮燈作為一項文化產業與旅遊觀光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集科研、生產、銷售、外貿、展覽為一體的宮燈產業生產集團,同時依託「藁城宮燈博物館」形成「宮燈文化游」成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旅遊局主推的工業旅遊項目,遊客可以參觀宮燈生產車間,親手製作宮燈,感受宮燈文化。

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老」指其生產歷史悠久;「白」是說酒體清澈透明;「干」指的是用火燃燒後不留水分,也就是純。這三個字准確地概括了衡水老白乾酒的特點。

在釀酒車間,遊客可以觀看工人們如何將蒸熟的東北優質紅高粱經過降溫、發酵、蒸餾,變成汩汩流淌的老白乾原漿,上萬個1千升的陶壇地缸順序排列,蔚為壯觀。包裝車間22條流水線使用國際最先進的噴碼機及國內最先進的罐裝機,十幾道工序一氣呵成,在酒香的熏染中,古老技藝傳承與現代先進技術的強烈對比,給人一種勞動美的享受。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德龍鋼鐵文化園依託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園區設置現代鋼鐵生產工藝流程實景參觀、鋼鐵文化休閑體驗區(德龍鋼鐵博物館)、變形金剛園等,並正在建設煉鋼生產主題體驗、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實景安全教育等游覽項目,是集清潔生產、科普教育、文化體驗、趣味游覽為一體的經典工業主題景區。

其中,德龍鋼鐵博物館佔地面積1720平方米,展廳分設序廳、鋼鐵冶煉史、鋼鐵與人、等10個展區,並設有咖啡廳、書吧等休閑區。博物館通過實物、模型、圖片以及聲光電等影音設備,較全面地展示了世界鋼鐵、中國鋼鐵以及邢台鋼鐵發展歷史,形象地展示了鋼鐵生產流程。

秦皇島「秦旅山海號」旅遊列車在山海旅遊觀光鐵路上運行測試完畢。記者趙永輝攝

山海旅遊鐵路前身是始建於1915年的秦皇島地方鐵路,起點為河北港口集團百年老碼頭,終點為板廠峪景區,線路全長41.2公里。其「開埠地車站」全長150米,離海55米,原為秦皇島港港內自有鐵路調度室,它所在的大碼頭原為煤炭碼頭,於2013年關停,是百年秦皇島港的發祥地,上一世紀承擔了主要的「北煤南運」任務,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

山海旅遊列車沿線有電力、港口、玻璃、柳江地學4個博物館,以及板廠峪長城磚窯群遺址和靈仙洞斑鬣狗化石等文物古跡。通過這條鐵路,遊客能領略秦皇島這座城市的百年時光,感受這座城市的百年變遷,回味這座城市的百年記憶。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叢台酒苑景區佔地500畝,充分挖掘古趙文化和叢台酒文化資源,結合現代遊客觀賞、參與、體驗需求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

景區建築古樸和諧,環境優美宜人,集固態釀造、酒文化觀光、科普教育、品酒購物等於一體,開發了以釀造車間、陶壇洞藏酒窖、酒文化博物館、將相和景觀大道雕塑群、酒文化長廊等為主的觀光線,將打造中國北方酒文化休閑旅遊目的地。

『伍』 沉睡的工業遺跡,哈弗H9自駕探險阿城糖廠工業舊址

知道這么個地方,還是從抖音上看到的。因為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及沿線一直都分布有大量的歷史遺跡。只是很多缺乏系統性保護和資源開發及宣傳,能夠像中央大街那種被完好保存並利用的建築實數少數,更多的最後慢破敗、消失。雖說這些建築都是俄國人帶進來的,在那個國力衰弱的年代,卻也最終成了歷史的見證。看到這些建築慢慢落魄最終消失,對於我這個喜歡歷史的人,深感可惜。

但是隨著糖廠的衰敗這里也成了糖廠工業遺跡的一部分

所謂以史為鑒,回顧歷史,尤其是不能忘記曾經的黑暗歲月,才能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活。閑暇之餘,推掉酒局牌局,開著大九到處走走,看看風景,看看歷史建築,似乎這才更符合我這近不惑之年的「大叔」。東北32°的盛夏,除了沒有南方的潮濕之外,酷熱的威力絲毫不遜色於南方,幸好大九的空調相當的給力。作為一個柴油H9的車主,我一不用心疼開了空調的油耗,二不用擔心空調開啟之後的動力。總之,我只要保證油液正常,輪胎正常,車輛狀態正常,帶好我的水、食品、電話就OK了。繼續,我們去尋找下一個歷史的遺跡。

閱讀全文

與現代工業遺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贛州水西工業園多少畝 瀏覽:980
工業用氣流量不夠怎麼辦 瀏覽:992
哪裡有汗血寶馬基地 瀏覽:644
開汽車一個小時能開多少里 瀏覽:929
原子彈工業實力如何 瀏覽:718
汽車車速多少最省油 瀏覽:180
賓士怎麼停車開空調油耗高嗎 瀏覽:406
奧迪a4l最便宜落地多少錢 瀏覽:7
賓士e級的顏色有哪些 瀏覽:261
08奧迪時間怎麼調整 瀏覽:104
汽車補電器哪個好 瀏覽:468
越野寶馬x5多少萬 瀏覽:203
逍客和奧迪a3哪個好 瀏覽:234
賓士的電池在哪裡 瀏覽:660
賓士c200抵押車多少錢 瀏覽:627
多少位次可以上河北工業大學 瀏覽:912
奧迪沒電如何松電子手剎 瀏覽:724
工業計量表的作用是什麼 瀏覽:468
管業工業冷卻塔能冷到多少度 瀏覽:902
工業用合成鹽酸多少錢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