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對工業園區及招商引資有什麼優惠政策
一、企業准入政策 第一條 除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外,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和項目均可入駐園區。 第二條 入駐園區的企業和項目投資、產出強度必須達到135萬元/畝、270萬元/畝。 二、土地使用政策 第三條 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或年實現稅金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建設用地按綜合地價每畝6萬元出讓,或實行租賃方式租用園區土地。 第四條 基礎設施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統一規劃和建設,達到「七通一平」(即公路、電力、給水、排水、電話、電視、網路等通暢通達和場地平整)後提供給入駐企業。 第五條 園區自建標准廠房按優惠價出租、出售。 第六條 投資者依法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年限為50年。 三、稅費優惠政策 第七條 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政策收取的城市建設配套費,50%安排給企業用於配套設施建設。 第八條 企業在開辦、建設和生產經營中所涉及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不含第七條城市建設配套費),屬縣內收取上繳市級的,按最低限收取;屬本級政府和部門收費許可權內的,只收取工本費,其餘一律免收或先收取後再安排給企業。 第九條 企業自項目建成投產繳納企業所得稅年度起,在享受國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前3年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縣級財政分成實得部分全額安排給企業發展再生產,第4至5年減半安排。 第十條 企業在項目建設期和建成投產後,除所得稅按第九條執行外,其他每年應繳納的稅收縣留成實得部分,縣財政在5年內按30%安排給企業發展再生產;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按50%安排。 第十一條 首次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項目貸款,其生產設施固定資產貸款由縣財政全額貼息3年。 四、服務保障政策 第十二條 園區企業入駐手續辦理實行「代辦制」。對入駐園區企業,自協議簽訂後,企業申辦各種證照手續,在企業提供必要的報件下,可委託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全程代辦。 第十三條 園區企業繳納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一票制」。 第十四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外部環境問題,由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組織有關鄉鎮及部門及時協調解決。 第十五條 縣政府保護企業合法經營,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到園區企業檢查工作,必須經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同意。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任何方式向園區企業攤派、拉贊助。 五、激勵招商政策 第十六條 縣級各部門向園區引進項目或企業,自投產之日起前5年,每年按其引進項目或企業上交稅收縣級財政分成實得部分兌現優惠政策後余額部分的10%,安排專項工作經費。 第十七條 各鄉鎮向園區引進的項目或企業,自投產之日起上交稅收,縣級財政分成實得部分兌現優惠政策後的余額,5年內全部計入引進鄉鎮。 第十八條 個人或縣外機構向園區引進投資額度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或企業,報經縣委、縣政府同意,按投產當年實現稅金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限額100萬元。 第十九條 縣級各部門為園區建設和發展爭取的項目資金,按實際到位資金的5%安排工作經費,最高限額100萬元。 六、政策兌現程序 第二十條 企業及有關單位、個人向縣工業園區管委會提出政策兌現申請,經縣工業園區管委會會同有關部門初審,報縣政府審批後兌現。 七、其它 第二十一條 凡累計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或當年向本級國庫實現入庫稅金100萬元以上的外來投資者,縣政府為企業董事長和總經理頒發「外來投資者綠卡」。 第二十二條 對固定資產投資10000萬元以上或年上繳稅金1000萬元以上的特別重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 第二十三條 本文未涉及的優惠政策,凡國家、市、縣有明文規定的,可同時享受。 第二十四條 自執行本政策之日起,國家和市、縣出台新優惠政策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五條 本政策由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⑵ 一個縣工業用地有多少
小縣城工業用地一般是25萬元一畝。
縣(市)城區工業用地差別較大,因為存在地級(區)差,一般在10萬至20萬元,高的地區可達50萬元左右/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條例,根據地塊區域位置不同,綜合計算一般每畝30萬到50萬不等,商住地更高,每畝80萬到180萬不等,縣級市一般工業地塊每畝25萬左右,商住地塊每畝95萬左右。
⑶ 50畝工業用地一年要交多少稅
50畝工業用地一年大概要交25000元。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工業用地每畝地每年的稅費應該是在500~2000塊錢之間吧。有些地方可能比較的偏遠,那麼這種地區的工業用地,每畝每年繳納稅費大概不會超過800塊錢。但如果地理位置比較好的費用自然會高一些。
工業用地一年交多少土地使用稅的全部內容,對個人住房徵收的房地產稅,則將給予地方較大的自主權。也就是說,房地產稅的稅率可能是浮動稅率,如果有的地方認為當地房地產市場具備征稅條件。
工業用地的土地使用稅如果算上土地購置價、開發土地發生的成本費用、契稅、耕地佔用稅及印花稅、辦證費,再加核心空調、智能化樓宇設備、新建建築物初次裝修費、採暖鍋爐等與房產不可分割的設備、給排水、採暖、消防設備價值的話,一般情況下一年的工業用地土地使用稅可達到10到15元不等。
不過要注意土地納入房產原值計征房產稅時有一特殊情況:除宗地容積率低於0.5的,按房產建築面積的2倍計算土地面積並據此確定計入房產原值的地價這種情況外,宗地容積率高於0.5的,一律按照地價全額計入房產原值計征房產稅。
⑷ 工業園區征地的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刪除。
4、國家征地補償標准最新土地法律中,政府徵收農民土地,應有合法項目,按照法定程序,給予被徵收人合理補償,先補償,再徵收,任何違反以上基本原則的徵收行為都屬於違法徵收。被徵收人可以拒絕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以申請信息公開,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
5、對於農村而言,國家征地補償標准最新土地法律中規定的補償金額發生變化:
(1)、 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⑸ 青山湖區昌東工業園土地徵收多少錢一畝
農村土地徵收補償,其標准參照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標準是有規定的。
折算成金額來說的話,近些年征地補償金額一般為:
征地補償:
1、 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不過畢竟各地也不一樣,在現在來看這樣的標准還是略低的。以上的土地徵收補償標准僅作參考,具體還是要看徵收補償公告。
⑹ 工業用地拿地流程和費用
工業用地土地證辦理流程:
步驟一
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繳納土地出讓金,開具土地出讓金收據。
步驟二
取得所在地政府土地批復文件。
步驟三
60天內繳納土地契稅。
步驟四
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步驟五
辦理規劃定點陣圖,宗地圖和地籍調查表。
步驟六
准備土地出讓合同、土地批復、企業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法人身份證、規劃定點陣圖、宗地圖、地籍調查表、土地出讓金收據、契稅收據、規劃許可證,填出讓金收據、契稅收據、規劃許可證,填寫土地證辦理申請登記表,繳納有關費用到土地局地籍科辦理土地證。
工業用地土地證辦理費用:
說明一、國有農用地(耕地、林地、園地等)除按上述(一)、(二)、(三)分別收取規費外,尚需徵收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費每畝20000元(市開發區和鎮工業園區免收)。
說明二、工業用地——辦理劃撥集體建設用地手續與辦理國有土地出讓手續相比,在土地類型相同的前提下,用途變更費改為667元/畝,出讓業務費改為管理費1000元/畝,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糧田開發資金、老年社員保養金和評估費免收。
說明三、房地產用地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與工業用地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相比,在土地類型相同的前提下,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市(縣)部分,糧田開發資金和老年社員保養金不予減免,出讓業務費上不封頂,按規定比例計收。
說明四、農戶佔用耕地建房收費標准為:(1)耕地開墾費6000元/畝;(2)省農業重點開發建設資金2400元/畝;(3)管理費0.5元/m2,每戶最高為60元;(4)耕地佔用稅由建房戶直接交鎮財政所。
說明五、上述收費項目中,不包括出讓土地應繳納的契稅、政府收益金和中介機構收取的評估費、勘測定界費。
⑺ 現在5000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市場流轉大概值多少錢
農村土地流轉就是農民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把土地的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民或者經濟組織,只轉讓了使用的權利,這樣可以獲得轉讓的經濟收益,既不用辛苦種田,也能得到經濟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由於經濟價值的不對等,農村土地流轉現象越來越普遍,價格也千差萬別。農村土地流轉多少錢一畝劃算?小編給大家舉例幾個地區的作為參考吧:
山東西部地區
這地區發展很不平均,有煤礦資源,佔用了大量的塌陷土地。這樣的土地流轉價格比較高,一畝大約在2000元左右。
城鄉結合部的土地流轉價格也相對較高,由於離城市較近,有更好的經濟價值,能獲得可觀的收入,換成紙幣價值大約在幾萬到幾百萬不等。沒有某些地區幾千萬的價值。這些都是隱形的
農村的土地分兩種情況,土地質量好的,就是農民說的土壤肥沃,種莊稼容易獲得好的收成的,這樣的流轉價格在800左右,土地質量不好的,價格在300元左右,甚至都沒有人願意接手。
土地流轉價格沒有統一的標准,高了會無人問津,造成有價無市的局面,低了農民也懶得轉出去,很尷尬,現在種地如果不是種些經濟效益好的農作物,是很難平衡打工和種地之間的矛盾的。
對於大部分流轉的價格,普遍存在的合理價在500-1500之間,你哪裡是多少呢?
湖南、江西、黑龍江、山西
湖南、江西、黑龍江、山西等省份2017年土地流轉面積相比五年前增加了40%-50%左右。結合地方實際,各地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以出租、股份合作等為主,流轉主體趨向多元化,但主要還是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江西省為例,江西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近年來不斷增加,到2017年全省耕地已有39.7%被流轉。
隨著土地流轉面積的增加,各地流轉價格上升明顯,主要在每畝每年200元至600元這一區間。不過,部分地方的流轉價格偏高,如城郊和小城鎮開發區域、旅遊地區,土地流轉用於非農經營,流轉價格大多超過了每畝1000元。
農村土地流轉撬動鄉村振興
土地是解決三農問題最核心的關鍵,實踐證明,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護衛艦。在土地流轉方面,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過程中,農民在耕地流轉享受著改革紅利,此外在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方面或將迎來利好。按照當前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條件下估算,至2020年經營性建設用地轉讓收入將達到15-20萬億資金;假設隨著未來宅改擴圍,宅基地出讓收入有望達到2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