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有什麼工業區
廣州白雲區最多。白雲區是廣州第一生產製造區同時也是珠三角中基層人才最密集的工業區,其中有大小工廠4萬多家,可以說是廣州工廠最集中一個區。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❷ 廣州都有那幾個工業園區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金山大道樟邊村馬鞍崗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魚窩頭鎮太石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魚窩頭鎮細瀝村互通工業城、廣州市番禺區靈山鎮第二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江南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石牌中心村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小烏工業區 、廣州市白雲區人和鎮西成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大同村第二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耀東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東聯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欖核鎮明生工業區 、廣州市番禺區大崗鎮放馬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沙坑第一工業區、廣州市番禺區欖核鎮合沙工業區、黃洲工業區、大崗工業區、十一社工業區、大創工業區、嘉和工業區、龍歸工業區、石井小坪、紅星、還有夏茂、新市。
❸ 廣東的主要產業有那些
1、電子信息業
目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年銷售收入接近4萬億元,計算機、手機、彩電等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廣東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連續十五年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珠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IT產品製造基地。
2、電器機械業
機械工業是中國的重要支柱行業,年銷售收入超過4萬億元。廣東機械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居全國第2位,產業外向度高,機械產品出口居全國第一位,也是全球的家電產品出口基地。已經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為中心,輻射珠江三角洲和東西兩翼的電器機械產業集群。
3、石油化工業
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廣東石油化工總量規模居全國前列,約佔全國的10%,多種主要產品產量排在全國前三名,產業主要集中在茂名、廣州、惠州和湛江等沿海城市。
4、紡織服裝業
中國是全球紡織服裝的製造中心,紡織服裝是最大的中國出口創匯產業。廣東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省,產業集聚優勢明顯,產品門類齊全,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服裝出口基地。
5、食品飲料業
食品飲料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產業。廣東是中國食品飲料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食品飲料優質名牌產品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6、建材業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迅猛發展,近年增長接近30%。目前,廣東建材工業總產值接近1500億元,規模居全國第2位,產品門類齊全,陶瓷、水泥等主要行業優勢突出。
7、森工造紙業
近年,中國造紙產業正步入快速增長期,年增長達到20%。森工造紙是廣東的潛力產業之一,廣東是中國造紙及紙製品的生產大省。目前,中國造紙行業唯一的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設在廣東。
8、汽車
目前,中國汽車產量已經近700多萬輛,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廣東汽車年生產能力近80萬輛,形成以廣州為中心,以轎車為重點,零部件為基礎,客車、輕型車、專用車、摩托車相輔的發展格局。
9、醫葯
醫葯產業是中國大力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產業規模達到4000多億元。廣東醫葯產業實力居全國前列,中葯、生物制葯和醫療器械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形成一定優勢。
❹ 廣州以什麼工業著稱有哪幾大工業區
綜合性工業廠區,珠三角是輕工業著稱,廣州的工業大道是工業的中心廠區,有造紙、船、鋼等重工業、也有紡織等,現在所以工業廠區將會離開城區,到南沙等地
❺ 廣東的工業都有什麼
廣東的經濟是以加工製造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GDP總量是當仁不讓的全國第一.人均水平也在全國前幾位.
具體有:
煤炭采選業
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非金屬礦采選業
木材及竹材采運業
食品加工業
食品製造業
飲料製造業
煙草加工業
紡織業
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
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
傢具製造業
造紙及紙製品業
印刷.記錄媒介的復制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石油加工及煉焦業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醫葯製造業
化學纖維製造業
橡膠製品業
塑料製品業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金屬製品業
普通機械製造業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其他製造業
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煤氣生產和供應業
自來水的生產及供應業
❻ 廣東省的主要工業產品有哪些
廣東是個輕工業產品大省,主要產品有電視、冰箱、手機製造、電飯鍋和互聯網等輕工業和科技產品。
❼ 廣東省九大工業產業的分類方式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比較分析
中國統計信息網 2006-11-17 10:10:19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產業布局日趨合理,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重化工業、支柱產業、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在全省工業中的作用增強,內源性經濟日漸增大,活躍了廣東工業發展。
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情況
在推進工業化進程發展過程中,廣東省工業化進程與其他工業國或地區有著相同的共性,又有著明顯的個性。特別是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受相關政策影響相當明顯,如「抓大放小」、「建設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山區工業發展」等,對廣東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2000-2004年間,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以資產結構為例,按以下公式測算,輕重工業年結構變化率為2.50,經濟類型結構變化率為8.56,行業結構變化率為5.66,大中小型企業結構變化率為5.43。
q代表產業部門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a、b代表年份,n為年份間隔數,j代表部門。
一、重化工業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十五」期間,廣東工業政策適度向重化工業傾斜,加大了對重化工業的投資力度,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流向重化工業,使重化工業發展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逐步增大。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計為23840.02億元,為2000年的1.66 倍,年均增幅為13.5%;其中重工業資產總計14379.62億元,為2000年增長1.81倍,年均增幅為16.0%,高於全省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全省資本要素增量中,重工業增量佔67.9%。輕重工業資產的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44.7:55.3調整為2004年的39.7:60.3。2004年的從業人員數為996.44萬人,比2000年增加424.19萬人,年均增長23.8%,其中重工業從業人員數為394.58萬人,比2000年增加192.04萬人,年均增長18.2%,增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從業人員的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64.6:35.4調整為2004年的60.4:39.6。隨著投入結構的變化,相應產出也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04年全省完成工業總產值29554.92億元,為2000年的2.37 倍,年均增幅為24.1%(現價,未扣價格因素, 產值增幅下同);而重工業同期年均增幅達31.2%,高於全省產值平均增幅7.1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產值比例由2000年的52.9:47.1調整為2004年的41.1:58.9,相應的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47.6:52.4調整為2004年的43.9:56.1。
輕重工業投入產出構成表
單位:%
年 份
資產總計
從業人員
工業總產值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
輕工業
重工業
2000
44.70
55.30
64.61
35.39
52.90
47.10
2001
44.00
56.00
64.81
35.29
51.06
48.94
2002
41.85
58.15
63.80
36.20
48.41
51.59
2003
41.34
58.66
63.28
36.72
46.29
53.71
2004
39.68
60.32
60.40
39.60
41.10
58.90
根據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提出用消費品工業凈產值與生產資料工業凈產值之比,來反映工業化發展的進程。
在工業化進程中,資本資料的生產在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並超過消費資料的生產。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霍夫曼比例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中工業化進程呈現出四個階段。具體見下表。
工業化進程統計測度的霍夫曼比例
工業化階段
霍夫曼比例
區 間
1
2
3
4
5.0(±1)
2.5(±1)
1.0(±1)
1.0以下
4.0―6.0
1.5―3.5
0.5―1.5
0.5以下
一般來講,資本資料生產,即生產資料的生產屬於重工業,消費資料的生產屬於輕工業。據上述公式中測算,廣東省的霍夫曼比例約為0.8047,顯示廣東省工業化進程第四階段的中前期。這一時期,重工業在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增大是工業化過程的必然趨勢。
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穩步演進。經濟結構優化主要是指產業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狀態向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狀態演變的趨勢,包括兩種形態的資源配置趨勢:一是在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導向下,資源在各產業之間的流動;二是在競爭導向下,資源在同一產業內部從低效率企業向高效率企業移動;經濟結構優化使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由於目前廣東省工業內部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壟斷性行業,如煙草、石油化工、電力、金屬冶煉等,准入門檻較高,因此資源流動配置,優化經濟結構主要是集中在競爭性領域,特別是競爭性領域里的高技術產業和重點支柱產業的發展壯大,相對降低了壟斷性行業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
(一)高技術製造業支柱產業作用日趨突出。高技術製造業是競爭性領域競爭相對充分的產業,開放程度高,非核心技術性企業的資金、技術准入門檻相對較低,況且該產業投資收益率相對高於其他競爭性行業,2000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資金利潤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比競爭性領域的其他傳統產業,如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等行業,具有更大的優勢,再加上多年來政府政策的引導得力和高技術產品的需求前景,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該行業發展突飛猛進,成為廣東省工業最主要的支柱產業。2004年高技術製造業共有企業3797家,比2000年增加2059家,資產總計5485.37億元,比2000年增長1.33倍,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2004年23.0%;其完成增加值1885.85億元,是2000年的2.45倍,年均增幅25.1%,明顯高於同期全省平均增幅,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1%提高到2004年25.3%。
為保持「廣貨」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廣東省業界加大R&D的投入,加強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研究,眾多的產業中,高技術製造業表現最出色。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投入為136.42億元,占銷售收入的0.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的R&D投入為88.95億元,佔全省工業R&D投入的65.2%。隨著R&D投入力度的加大,新產品生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2005年高技術製造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385.30億元, 比上年增長23.3%,增幅高於同年全省新產品產值增速5.1個百分點;2005年全省新產品生產中,高技術製造業新產品佔67.0%;高技術製造業新產品對全省新產品生產貢獻率達75.9%。
資產構成及投資收益表
單位:%
行 業 名 稱
2004年資金利潤率
資產構成
2000年
2004年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6.19
0.1
0.03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95.39
0.88
0.55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13.22
0.09
0.11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12.54
0.09
0.07
非金屬礦采選業
4.19
0.32
0.17
其他采礦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
2.11
1.95
1.72
食品製造業
7.2
1.82
1.46
飲料製造業
5.57
1.69
1.26
煙草製品業
20.73
0.48
0.48
紡織業
1.61
4.12
3.45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3.16
2.86
2.09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1.93
1.83
1.7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3.89
0.62
0.58
傢具製造業
2.79
0.58
1.07
造紙及紙製品業
4.95
2.21
2.5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4.01
1.38
1.43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2.85
1.28
1.41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10.55
3.15
1.45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13.27
4.07
4.65
醫葯製造業
5.63
2.04
1.58
化學纖維製造業
2.46
1.2
0.29
橡膠製品業
3.86
0.63
0.6
塑料製品業
3.2
3.74
3.91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3.59
5.73
3.88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19
3.45
1.87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3.7
1.19
1.4
金屬製品業
5.71
3.32
3.49
通用設備製造業
6.18
1.86
2.14
專用設備製造業
6.55
1.16
1.91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12.38
4.25
4.26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4.41
7.72
9.01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6.08
13.16
19.88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5.54
1.83
1.88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4.61
0.9
0.99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2.77
0.02
0.06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4.9
15.99
14.5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0.91
0.4
0.34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94
1.87
1.82
(二)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發展日趨完善。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抓住世界產業轉移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在政府大力打造珠三角「信息產業走廊」政策指導下,IT產品生產企業迅速向珠三角地區集聚。經過多年的發展,珠三角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IT產業鏈,除個別核心技術產品外(如:CPU),珠三角基本上能生產出所有的其他IT產品,其中一些重要的電子信息產品及配件,如電腦及電腦硬碟、移動手機等,在國內、國際IT產品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珠三角成了名副其實「信息產業走廊」。2004年全省3605家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企業中,分布在珠三角就有3395家,佔94.2%;珠三角該產業資本投入和吸納的就業人數分別佔全省相應行業的96.5%和94.5%;產出的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96.4%。
2004年珠三角電子信息設備製造業主要指標比例表
指 標
全 省
珠 三 角
珠三角佔全省的%
企業數(家)
3605
3395
94.2
資產總計(億元)
4999.11
4824.79
96.5
從業人員數(萬人)
182.63
172.80
94.5
工業增加值(億元)
1741.06
1677.96
96.4
(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取得長足發展。資金密集型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是密不可分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往往又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因為只有資金密集型企業,才能提供充足的資金用於技術創新,反過來,只有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迅速積累資金發展壯大企業,二者良性互動,促進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一般具有生產規模大、勞動生產率高的特點。2004年全省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316家,比2000年增加178家,其中超100億元企業26家,超1000億元1家;資產總計13216.39億元,平均每家企業所擁有的資產由2000年的28.93億元/家提高到2004年的41.82億元/家;工業增加值3458.8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9.31億元/家增加到2004年的10.95億元/家;勞動生產率320301元/人,比2000年的288643元/人提高31658元/人,較同年全省平均水平高245640元/人。
與此同時,廣東省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特別是一些主力型的技術競爭力明顯增強。如廣東省通信設備製造大企業華為、中興等,在第三代移動通信設備、數字集群系統、高端程式控制交換機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行業競爭力迅速提升。其中華為公司在全球市場上較為強勢的3G標准WCDMA上,已基本達到與跨國巨頭們相互制衡的水平,WCDMA方面的基本專利有69項,佔全球WCDMA的基本專利的5%,名列WCDMA全球基本專利五強。廣東省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依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拓展國內外市場。但是由於勞動力資源因素和就業上的壓力,勞動密集型企業仍十分重要。
(四)九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九大產業是廣東省工業的支柱產業,其工業產出佔全省七成以上,是廣東省工業發展的「風向標」。從2000-2004年間,九大產業發展穩定,2005年完成增加值5501.62億元,比2000年增長1.29倍,年均增長23.0%,佔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70.2%上升到2004年的74.0%。由於政府政策的作用,九大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按預期方向發展,九大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裝備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快速發展,所佔份額上升,傳統產業相對有所收縮。
九大產業增加值構成表
單位:億元
指 標
2000年
2004年
絕對量
比重%
絕對量
比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3422.60
100.0
7439.53
100.0
九大產業 增加值
2402.54
70.2
5501.52
74.0
三大新興支柱產業
1475.02
43.1
3709.58
49.9
三大傳統產業
698.72
20.4
1224.04
16.5
三大潛力產業
228.80
6.7
568.00
7.7
1、新興支柱產業中高層次產業高速發展。2000-2004年間,新興支柱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發展迅速,投入及產出增長均處於領先地位。2004年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資產總計為4736.11和3049.54億元,資本投入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04年19.9%和12.8%;吸納的就業人數為173.65和165.10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11.9%和12.9%提高到2004年17.3%和16.5%。2004年產出的增加值為1645.62和1066.07億元,比2000年增長1.88和1.57倍,年均增幅30.3%和26.6%,高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04年22.1%和14.3%。兩大產業已成為廣東省生產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
新興支柱產業中石油及化學,是與原材料、能源密切相關的行業,特別是其中的石油加工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市場需求雖大,但由於其經營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進入的資金、技術門檻要求較高,且投資周期長,非一般民間資本所能及,況且2000-2004年間該行業未有新項目投產,受產能所限,增長相對緩於其他新興支柱產業,工業投入、產出佔全省比例均有所下降。2004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資產總計為131.62和345.73億元,佔全省的0.6%和1.5%,分別比2000年回落0.3和1.6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僅為1234和22279人,勞動力要素投入分別比2000年減少1031和23370人。完成增加值312.24和149.28億元,比2000年增長27.4%和84.3%,年均增幅6.2%和16.5%,增長低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15.2和4.9個百分點,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7.2%和2.4%下降到2004年4.2%和2.0%。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因進入門檻要求不高,期間發展相對較快,2004年增加值比2000年增長3.50倍,年均增幅36.8%,增速明顯高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4.2%提高到2004年6.7%。
2、傳統支柱產業發展相對有所收縮。2000-2004年間,相對於其他快速發展的行業來說,傳統支柱產業發展明顯乏力。2005年三大傳統支柱產業資產總計3637.83億元,僅比2000年增長23.3%,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4年15.3%。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15.82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28.6%下降到2004年21.6%。產出增加值1224.04億元,雖是2000年的1.75倍,但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4年16.4%,其中紡織服裝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04年6.4%,食品飲料、建築材料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7.0%和4.8%下降到2004年5.7%和4.2%。
3、潛力產業中的汽車製造業飛速發展。2004年三大潛力產業資產總計1906.53億元,比2000年增長73.7%,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為7.9%,比2000年上升0.3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為49.02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5.6%下降到2004年4.9%。產出成增加值568.00億元,比2000年增長1.48倍,年均增幅25.5%,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5年7.6%。三大潛力產業中的汽車制及摩托車發展態勢良好,是支撐潛力產業發展的主力,森工造紙和醫葯生產規模相對有所收縮。
2000-2004年間,汽車工業是各工業行業中發展得最好的行業,增速居九大產業各行業之首。2004年汽車製造業完成增加值250.36億元,是2000年的5.82倍,年均增長55.3%,增幅較同期九大產業高33.9個百分點,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到2004年3.7%。2004年廣東省汽車產量為276260輛,2005年進一步達到413583輛,比2000年增長9.50倍,其中轎車增長11.65倍。
三、民營工業迅速發展壯大。隨著工業准入門檻的放寬,政府政策對民營工業的適當傾斜,激活了民間資本對工業領域的投資,民營工業發展充滿活力。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5877家,比2000年增加了11745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45.9%;資產總計4493.42億元,是2000年的2.33 倍,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8.8%,較2000年提高5.7個百分點。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47.19萬人,勞動力要素投入佔全省的比例分別由2000年的13.6%上升到2004年24.8%。完成增加值1578.25億元,比2000年增長3.37倍,年均增幅達35.5%,高於同期全省平均增幅14.1個百分點;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21.2%,較2000年提高7.5個百分點。近幾年來,民營工業增加值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逐年增大,2002年為18.9%,2003年為24.2%, 2004年進一步增大到26.8%,民營企業的影響力明顯增強。值的注意的是,廣東省民營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創新能力不強。2004年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為63848元/人,比全省水平低10813元/人,若扣除兩個主力企業華為和美的後,民營企業勞動生產率則降為39973元/人。用R&D來衡量企業的創新能力,全省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個重點大型企業,R&D總投入中,華為和美的約佔80%,此外 90%以上的民營企業沒有R&D投入。
按經濟性質將工業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等,2004年三大經濟類型工業的資產總計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8.9:13.4:49.7調整為2005年的28.6:18.8:58.1,三大經濟類型工業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資產在全省工業中所佔份額有所提高,國有企業所佔份額有較大幅度回落。增加值結構比例由2000年的30.2:13.7:54.5調整為2004年的20.8:21.2:63.1。
四、產業轉移加快了地區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珠三角為增強企業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集中地區力量發展高技術產業及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將部分傳統產業從珠三角轉出。產業轉移對加快珠三角發展和協調地區工業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珠三角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珠三角工業產出進一步向技術要求高及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相對長的行業集中,傳統行業生產規模相對有所收縮。2004年珠三角三大主行業(工業大類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資產總計為7506.79億元,較2000年增長1.26 倍,占珠三角工業的37.0%,較2000年提高7.7個百分點;三大行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293.52萬人,占珠三角工業的34.4%;其工業增加值較2000年增長2.64 倍,占珠三角產值比重達40.7%,較2000年提高7.9個百分點;由於三大主行業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其產出比例分別比投入比例高3.7和6.3個百分點。此外,一些技術含量相對高的行業,如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其資產、產出占珠三角工業比重同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傳統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塑料製品業等行業,其資產、產出占珠三角工業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04年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塑料製品業三大行業資產總計占珠三角工業的9.4%,較2000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工業增加值占珠三角工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5年的8.9%。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和主要高技術產品,如汽車、環境保護專用設備、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微波通信設備、集成電路等完全由珠三角生產。
山區工業取得長足發展。近年來,由於政府政策引導得力,山區投資環境的改善,大量傳統產業從珠三角轉移到山區落戶,為山區工業注入新的「血液」,有效地促進了山區工業的發展。2005年山區地市工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3329家,比2000年增加212家;資產總計1714.42億元,較2000年增長9.4%,年均增長2.3%;山區工業吸納的就業人數為82.27萬人,比2000年增長13.3%,年均增長3.1%;完成增加值438.97億元,是2000年的1.59 倍,年均增幅12.3%,山區工業增加值產出增長比投入增長高10.0和9.2百分點。從2000-2004各年的增長看,山區地市工業增長前低後高, 2003、2004年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21.1%和29.3%。
東西兩翼特色工業發展卓有成效。"十五"期間,東西兩翼工業增長雖低於全省平均增速,但在穩固發展地方特色工業方面也有較好表現。東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西翼湛江、茂名的石油化工,陽江的刀剪等,在相應行業中均佔有優勢。2004年全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兩大行業的增加值總產出中,西翼約佔35.0%,廣東的天然氣完全產自西翼,其他石化產品,如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乙烯等產品,西翼同樣佔有較大份額,西翼已成為廣東主要的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基地。此外東翼潮州的日用陶瓷製品和西翼陽江的刀剪製品,也盡顯地方特色,2004年潮州日用陶瓷製品業增加值佔全省相應行業的62.7%,日用陶瓷產量約佔全省的82.0%;陽江刀剪及類似日用金屬製品業增加值佔全省相應行業的77.4%。
五、產業集中度提高。大中企業發展迅速壯大,一批龍頭企業「航母」初步形成。2004年廣東省共有大中型企業4009家,比2000年增加1617家,其中大型企業238家,增138家。大型企業投入產出主要指標資產、從業人員、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例為27.4%、12.3、和30.7%,比2000年分別提高10.4、4.1和12.9個百分點。
分大類行業看,部分主力行業產業集中度有不同程度提高。以CR4值(行業銷售收入最大的4家企業占相應行業的比重)測算,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等競爭性行業,2004年CR4值比2000年分別提高18.0、5.0、12.1和6.6個百分點;競爭性行業CR4值的適度提高,有利於減少無序競爭,規范市場秩序。全省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CR4值超過40%的行業有11個,其中,一些傳統的壟斷性行業,隨市場開放度的提高,CR4值有所下降,如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的CR4值由2000年的96.1%和86.5%分別下降到2004年86.9%和60.1%。壟斷性行業CR4值的適度下降,有利於充分競爭,增強企業活力。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對廣東工業的影響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支柱產業、重點裝備製造業的迅速發展,不但優化產業結構,而且增大了技術進步對工業的作用,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對全省工業的節能降耗起了積極的作用。而民營工業的發展壯大,既增強了廣東省工業企業活力,又穩定了廣東省內源性經濟的發展。東西兩翼及山區工業發展步伐的加快,為協調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加強了對成本的管理,加快了資金的營運,提高了企業的綜合效益,促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式的外延擴大再生產向注重效益式的內涵擴大再生產轉變。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利潤總額1449.96億元,比2000年增長1.57 倍。
一、技術進步對工業的作用日趨重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不但加快了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等高級產業發展,而且增大了高級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有力地推動全省工業技術進步。採用「索洛余值法」測算,公式如下:
增長速度方程: Y=A+αK+βL (1)
式中:Y為產出增長速度;K為資本投入量增長速度;L為勞動力投入量增長速度;A為技術進步速度;α為參數,表示資本的產出彈性;β為參數,表示勞動的產出彈性。上式也可以寫成:A=Y-αK-βL (2)
表示:在總產出的增長中,扣除資本、勞動力投入量增加而帶來的增長,剩餘部分是技術水平提高帶來的增長,因此,此方程稱為余值法。兩邊同除以Y,得 (3)
式中: 為技術進步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為資金投入增加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為勞動力投入增加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目前,國際上將 ,即為技術進步對總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測度指標。一般認為:當 = 35%時,為小康水平; = 60%時,為現代化水平。
由於資料時間序列的限制,參數α、β結合經驗確定法,根據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以前統一測算方法(參數公式α+β=1)結果,資金產出彈性α=0.30,勞動的產出彈性β=0.70; 資金投入用資產總計代替,勞動力投入用從業人員代替,工業增長用增加值現價計算。經近似計算得,2000-2004年間年均技術進步率為6.9%,技術進步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32.3%;資金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19.2%;勞動力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速度的貢獻率為48.5%。而高級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現代化電子信息產業等在此期間的年均技術進步率均優於全省工業。當前廣東省工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工業中仍占較大比例,勞動力投入增加對工業增長貢獻率仍是主要因素,但技術進步因素的作用已明顯超越資金因素。在推?/ca>
❽ 廣州主要產業有哪些
問題一:廣州主要產業集群有哪些 廣州在汽車產業,摩托車產業鏈 化妝品產業 輕工電子、石化、家電這些都很有產業集群優勢啊,如順德及周邊的家電企業。茂名石化等。可以查一下廣州經濟發展規劃資料。
問題二:廣州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汽車產業,電子產品製造業,石油化工製造業,信息產業,精細化工要成廣州新興支柱產業
問題三:廣州主要產業有哪些 廣州重點發展的七大產業: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電子信息、鋼鐵、制葯、輕紡。
問題四:廣州知名企業有那些? 法國公司在開發區興辦或參股的企業
高氏兄弟公司
高氏(廣州)油墨有限公司 塗料、油墨 外資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
埃爾夫滑潤油(廣州)有限公司 滑潤油
施耐德集團
施耐德太古(廣州)配電設備有限公司
配電設備
合資
阿托菲納(中國)投資公司
阿托菲納(廣州)化學有限公司
安美特(廣州)化學有限公司
阿托-芬得利(廣州)膠粘劑有限公司 遮光劑
化學品
膠粘劑 合資
三友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歐羅蒂餅業有限公司 餅干 合資
寶潔(中國)有限公司
廣州寶潔有限公司
廣州寶潔洗滌用品有限公司
廣州寶潔紙品有限公司
廣州寶潔口腔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投資管理
護膚產品
合成洗滌用品
婦女衛生巾
口腔保健用品 外資
外資
合資
外資
外資
聯信國際金融公司
聯信摩擦材料(廣州)有限公司 汽車摩擦材料 外資
百事集團公司
百事(中國)有限公司
廣州百樂飲料發展公司
百事-亞洲飲料有限公司 軟飲料濃縮液
軟飲料濃縮液
軟飲料 外資
合作
合資
百特國際貿易公司
廣州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攜帶式腹膜析液 合資
華納公司
華納(廣州)有限公司 剃須刀,護理產品 合資
輝瑞集團
華納(廣州)有限公司 剃須刀,護理產品 合資
美標中國衛生潔具有限公司
廣州美標益豐搪瓷有限公司 搪瓷衛生潔具 合資
歐文斯-科寧玻璃纖維有限公司
歐文斯-科寧(廣州)玻璃纖維有限公司 纖維玻璃 合資
美國富樂有限公司
富樂(中國)粘合劑有限公司 粘合劑產品 合資
仙妮蕾德(中國)有限公司
仙妮蕾德(廣州)有限公司 食品、化妝品 合作
安利太平洋有限公司
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
廣州安利日用品製造有限公司 個人護理產品
個人護理產品 合作
合作
美國味可美公司
味可美(廣州)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 外資
美國氣體產品有限公司
南方氣體產品(廣州)有限公司 工業用氣體 合資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
伊卡璐
(中國)有限公司
美贊臣(廣州)有限公司
頭發護理產品
嬰兒奶粉 外資
合資
高露潔有限公司
廣州高露潔有限公司
廣州高露潔棕欖有限公司 口腔護理產品
護理產品 合資
外資
卡夫食品有限公司
卡夫廣通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 合資
金佰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金佰利(廣州)紙業有限公司 高級生活用紙產品 外資
德爾福汽車系統(中國)有限公司
德爾福派克電氣(廣州)有限公司 汽車零配件 外資
舒爾物德包裝(中國)有限公司
舒爾物德包裝(廣州)有限公司 包裝盒 外資
卓德嘉
廣州卓德嘉薄膜有限公司 薄膜及軟性聚合產品 外資
科順
科順(廣州)腳輪有限公司 腳輪、車輪 外資
摩托羅拉觸廣州金鵬移動通信系統有限公司 手機 合作
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第十一投資公司
亞新科制動系統(廣州)有限公司 車用制動系統產品 外資
諾威樂有限公司
廣州諾威樂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香精香料 合作
美國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基金公司
廣州華生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速達軟體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廣州市正泰商業數據有限公司
快步易捷(廣州)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問題五:各位大大們,知道廣州的特有產業是哪些嗎? 50分 做純廣式的點心,蓮香樓這些的相當不錯
問題六:廣州的哪些行業最有前途啊 銷售方面的最最吃香了!依次是:3G工程師 據計世資訊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稱,估計國內3G人才缺口將達到50萬人以上。由於目前3G人才比較少,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奇缺,預計4年之後3G工程師的基本年薪會在15萬元至20萬元。「從目前的一些趨勢來看,在無線增值服務行業里的一些精通2.5G技術的人才年薪都在10萬元左右,3G到來之後這些人才的收入應該會更高。」業內人士表示。 >>>女生去不要女生的公司受聘 網路媒體人才 目前,類似於在搜狐的網路編輯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職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後整個網路媒體的廣告收入越來越多的時候,從業人員會有一個更好的回報。」目前,不少網路編輯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都頗有信心。 同聲傳譯 同聲傳譯員被稱為「21世紀第一大緊缺人才」。隨著中國對外經濟交流的增多和奧運會帶來的「會務商機」的涌現,需要越來越多的同聲傳譯員。 「同傳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來算的,是按照小時和分鍾來算的,現在的價碼是每小時4000元到8000元。」相關人士如是說。「4年之後入駐中國和北京的外國大公司越來越多,這一行肯定更吃香。」 >>>分手女友的父親是我的面試官 物流師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600餘萬人。相關統計顯示,目前物流從業人員當中擁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僅佔21%。許多物流部門的管理人員是半路出家,很少受過專業的培訓。 據相關人士透露,對此類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業在國內招聘的應屆大學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後還會由相當大的提升空間。「現在一年就能掙個7萬元至10萬元,估計4年之後只會多不會少,因為能源越來越緊俏。」 系統集成工程師 據悉,一名剛剛畢業,毫無經驗的大學生應聘系統集成工程師之後的薪金是年薪8萬元。用戶對系統集成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從最初的網路建設到基於行業的應用,再到對業務流程和資源策略的咨詢服務。未來系統集成工程師應該是一路走高的職業。 >>>職場中最快樂的九種職業排行 環境工程師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的從業人員僅有13萬餘人,其中技術人員8萬餘人。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計算,我國在環境工程師方面的缺口在42萬人左右。據悉,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國內園林設計師、景觀設計師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據預測,年收入應在8萬元至10萬元。 精算師 我國被世界保險界認可的精算師不足10人,「准精算師」40多人,在當今的國內人才市場上,精算師可謂鳳毛麟角。隨著國際保險巨頭在中國開拓市場以及國內企業的需要,精算師是幾年後保險業最炙手可熱的人才,目前在國外的平均年薪達10萬美元,國內目前月薪也在1萬元以上。4年以後,隨著人們對於保險認識的加強,保險行業的興起必然會需要更多的精算師。 >>>職場怪事:我的月薪是四元! 報關員 「入世」後,我國的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使得對報關員的需求增加。有資料顯示,報關員目前的收入每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間,目前在貿易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報關員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來幾年內,就業市場對報關員的需求將有數十倍的增長,報關員的工資漲幅一般在年10%-20%。 中西醫師/醫葯銷售 「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進入醫院,急救醫生、產科醫生、婦科醫生、眼科醫生、兒科醫生及牙醫和理療醫師都將十分吃香;二是進入醫葯生產流通企業;三是繼續深造。」業內人士表示,這個行業的特點是越老越值錢,目前的醫葯行業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
問題七:廣州有哪些著名的企業? 廣東健力寶集團
[食品飲料]
健力寶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著名商標
寶潔(中國)公司
[日常用品]
世界企業500強,擁有300多個著名商標
廣州本田汽車
[汽車]
著名汽車公司,廣州本田、廣本
廣州珠江啤酒集團
[食品飲料]
全國三大啤酒品牌之一,中國500強企業
廣州浪奇
[日常用品]
廣東省著名商標、廣州市著名商標
廣州醫葯集團
[制葯]
廣葯集團,擁有數十個省級以上著名商標
美晨集團
[日常用品]
廣東省著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黑妹
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
[照明\電池]
原廣州電池廠;廣州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
[日常用品]
中國洗滌類十佳品牌,廣東省企業100強
廣州惠惠龍網路
[網路服務]
廣州專業域名注冊商,專為大型集嘩服務
廣東華凌集團
[家用電器]
冰箱的著名生產商之一,在香港上市
廣東容聲電器
[家用電器]
容聲冰箱、容聲電飯鍋、消毒櫃、熱水器
廣州雙橋股份公司
[糧油、佐料]
廣州雙橋味精,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
廣州市好迪化妝品
[日常用品]
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
陶唐氏家居飾品
[家居飾品]
廣東著名高檔家居飾品品牌,上百家分店
問題八:請問廣州有哪些比較大的工業區?都在什麼地方? 黃埔經濟開發區
番禺恆達工業園
蘿崗區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出口加工區和廣州保稅區簡稱廣州開發區
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園區天河軟體園在科韻路南沙工業區在南沙區
問題九:請問廣州有哪些比較大的工業區?都在什麼地方? 黃埔經濟開發區
番禺恆達工業園
蘿崗區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出口加工區和廣州保稅區簡稱廣州開發區
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園區
天河軟體園在科韻路南沙工業區在南沙區
問題十:廣州的有哪些IT企業? 匯豐軟體開發(廣東)有限公司
puter science, IT, engineering or science
埃森哲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計算機軟體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學通信等相關專業
大亞灣核電站
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
電子信息工程類計算機類
廣州萬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營銷類相關專業 美術及設計專業
志鴻軟體(深圳)有限公司
軟體工程計算機技術
廣東中鈺科技有限公司
C++ DSP VC++ C# 電氣工程等相關專業
廣州市國邁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廣州市溢信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軟體或相關專業
深圳長亮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數學 金融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市場營銷、國際貿易
珠海愛普京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深圳巨龍科技高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OEM工程師 測試工程師 VC軟體開發工程師 Asp/Asp工程師 MAC開發工程師 Linux開發工程師 DSP工程師 高級硬體工程師 硬體工程師
廣東友元國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GIS、計算機相關專業
廣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 工商管理 經濟類相關專業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電力電子控制計算機、軟體工程、應用數學
深圳市中軟創新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計算機 電力
深圳市深訊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訊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廣州潤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 電子工程通信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廣東醫衛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管理類 計算機專業 市場營銷
東莞市微模式軟體有限公司
圖形處理相關專業 計算機相關專業
廣東天訊電信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軟體) 通信工程 中文 管理類市場營銷
廣東南航易網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計算機、軟體開發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管理、經濟工學、理學
廣州市方欣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及相關中文、哲學或相關專業
深圳市海雲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鵬元徵信有限公司
數據 挖掘技術 模式識別
深圳市勝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計算機軟體
合縱橫軟體(深圳)有限公司
計算機及相關專業
中遠網路航海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 管理與系統 漢語言文學 信息與計算機科學
珠海市佳訊實業有限公司
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軟體
珠海芯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電子工程 軟體開發 信息電子
廣東創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營銷管理專業
廣東同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土木專業
深圳迪科電力系統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深圳捷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深圳遠標科技有限公司
計算機相關專業
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
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御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瑞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