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肅省重點工業污染源環境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省工業污染防治,強化對重點工業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實現全省環境保護規劃目標,改善我省的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重點工業污染源」是指:在全省范圍內,按工業污染源的排污量、類型、毒性危害程度、所處地理位置、特異污染物等因素,由各地(州、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環境管理的需要提出,並經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經濟綜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綜合分析,篩選確定。第三條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政府轉變職能過程中,重點工業污染防治的管理體制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環保部門實行統一監督管理,企業法人承擔污染防治責任,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第四條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的污染防治,應由側重末端治理轉向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由側重濃度控制轉向濃度與總量雙重控制;由側重分散點源治理轉向集中控制與分散治理相結合。第五條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結合技術改造,把污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合理利用資源、能源,綜合利用工業「三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第六條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必須自覺遵守、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履行法定的義務,要把推行清潔生產、強化管理,實行節能、降耗、減污,改善企業環境面貌作為企業自主經營管理和環境保護自我約束的重要內容。制定企業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形成完善的企業內部環境管理機制。第七條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應編制本企業的工業污染防治規劃,並納入企業生產發展規劃;每年11月底前編報下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控制、削減及實施方案的年度計劃,經主管部門和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納入下一年度企業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第八條凡是依託現有企業搞擴建、改造、挖潛項目,必須實行「以新帶老」、「以大帶小」和「工民互帶」的原則,所需資金、材料、設備和設計、施工力量要統一安排,切實做到增產不增污或增產要減污。第九條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時,應當做到:
1.要採用資源利用程度高,「三廢」排放量少的最佳原料路線和先進工藝方法。
2.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雜訊低、振動小、效率高的設備和裝置。
3.改進產品結構,發展無污染、少污染的新產品。
4.採用先進易行、經濟合理的「三廢」處理設施。第十條治理重點污染源所需資金主要依靠企業自籌解決,資金來源按國家的有關規定予以保證。第十一條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要切實加強對環保設施的管理,做到:
1.經環保設施處理後的污染物達到國家排放標准,或者環保設施的實際處理能力和污染物的排放濃度達到設施的設計要求。
2.環保設施與產生污染物的相應設施同時運轉,同等維護。
3.有專門操作防治設施的人員和管理人員,有健全的崗位責任制、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操作規定等制度。
4.建立環保設施日常運行情況台帳,並按規定向主管部門和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填報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報表。第十二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把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的環境管理和污染控製作為全省工業污染防治的主要工作與長期任務。
各地(州、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經濟綜合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准負責轄區內重點工業污染源的監督管理與定量考核。要幫助、指導企業搞好重點工業污染源防治計劃及年度實施計劃,並在這些企業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定期檢查,逐年考核(方法另定),每年將定量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經濟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清潔生產的實施辦法和評價標准;制定有利於清潔生產的技術經濟政策;逐步實施排污審計制度,搞好清潔生產的示範工程,使清潔生產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第十四條應按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根據項目技術可行性及資金籌集情況,積極推行區域綜合治理和集中控制,提高規模效益。第十五條對位於環境敏感地區,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工業污染源,每年選擇一批,作為限期治理項目。
2. 防治工業污染是保護環境的重中之重工業三廢是指什麼
工業三廢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氣、廢水、廢渣的簡稱。工業廢氣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各種不再使用的氣體,包括煙塵、臭氣、刺激性氣體及其他有害氣體。
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經過使用而退出循環系統的、含有各種有機物、無機物、有毒物的污水。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棄物,其中包括礦業廢渣、冶煉廢渣、煤灰渣擾友及工業垃圾等。
(2)重工業的環保有哪些要點擴展閱讀:
危害:
「工業三廢」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若不經妥善處理,如未達到規定的排 放標准而排放到環境中,超過環境自凈能力的容許量,就對環境產生了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後就又產生了新的物質。
好多都是對人的健康有危害的。這些物質通過不同的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人的體內,有的直接產生危害,有的還有蓄積作用,會更加嚴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質會有不同影響。
廢氣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核李備氫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氫一氧化碳硫酸(霧) 鉛 汞 鈹化物 煙塵及生產性粉塵,排入大氣,會污染空氣。 廢水排入江河湖海,會導致水質敗壞,破壞水產資源和影響生活和生產用改毀水。
3. 怎麼預防工業污染
人類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上,首先著手的是對現代工廠「廢水、廢氣、廢渣」(簡稱「三廢」)的治理。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發生了一種奇怪的「骨痛病」,經調查發現,原來是上游一家工廠的廢水污染了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糧食污染,導致中毒。水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未加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同樣,在工業區和城市中,空氣污染的情況也特別嚴重,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幾乎都與工廠產生的「三廢」有關。這些危害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環保工業應運而生,目前在全球已初具規模。有效地治理「三廢」,推行無公害的清潔生產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孜孜以求的目標,專家預測,在21世紀,環保工業將是最有希望的朝陽工業。
無公害的清潔生產,是推動傳統工業生產和環境管理方法轉變的最佳方式,它不僅要求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污染或少污染,而且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也不對環境造成損害。通過實施清潔生產,促進企業重新考慮產品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改革、技術進步和生產管理等環節。一方面,可以把工業污染盡可能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對工業污染的最佳控制,使工業生產產生的廢物盡量減少;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對示範工程中的29個項目進行審計時發現,通過實施加強廠內管理和循環利用的簡易方案可以削減排污量10%左右;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清潔生產工藝後,可以在明顯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把排污量降低30%左右,節省了大量的污染治理費。
依靠科技進步,適時推進清潔生產,是協調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選擇,將從根本上預防工業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治理僅僅是治標,把生產過程和環境保護進行整體規劃和協調統一,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這就要採用無廢技術。
無廢技術採取封閉循環的方式,使資源在生產的各個階段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還不排放污染物質,即生產甲產品後排放的廢棄物,可作為乙產品的原料,乙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再作為其他產品的原料。
「三廢三廢,棄之為廢,用之為寶」。在資源日趨減少的情況下,發展無廢技術,做到變廢為寶、物盡其用,已成為消除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重要任務。
4. 工業污染主要包括什麼有什麼危害(科學對答如流)
工業污染是指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包括人在內的生物賴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環境的侵害。污染主要是由生產中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及各種噪音造成的,可分為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噪音污染。
工業污染的危害。一是工業生產中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水、氣、渣等有害廢物,會嚴重地破壞農業的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對農業生產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二是工業「三廢」對工業生產本身的危害也很嚴重,有毒的污染物質會腐蝕管道,損壞設備,影響廠房等的使用壽命;三是環境污染,公害泛濫,直接危害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還有些污染不容易發現,發現以後造成的危害已經很嚴重。
5. 怎樣解決重工業帶來的環境問題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宣傳循環經濟理念。按照「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治理污染產業化。
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執法監管體制。
堅持「污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鼓勵污染治理產業化,合理確定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
加強國際環境合作。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承擔我國保護全球環境的責任,樹立負責任的國家和政府形象。通過履約和國際合作,促進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完善有關產品和生產工藝的環境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