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遼寧建國以來共創造過多少個第一
遼寧創造的200個新中國「第一」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創造「第一」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第一台卧式鏜床、第一台輪式拖拉機、第一架戰斗機、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輛大功率內燃機車……這許許多多標志性的「第一」,成就了遼寧「新中國第一個工業基地」的稱號
Ⅱ 為什麼說東北三省是我國工業的搖籃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曾經為我國做出很大貢獻,現在仍具有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產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如遼寧省的機床佔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佔全國的11.5%,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佔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01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6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
Ⅲ 東北地區的老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蘇聯當年就原住了156個工程項目。
遼寧省
蘇聯幫助中國興建的156項工程遼寧有24項。包括:
1.鞍山鋼鐵公司
2.本溪鋼鐵公司的擴建
3.撫順發電廠
4.阜新發電廠
5.大連第二發電廠的增容
6.阜新新丘豎井
7.阜新平安豎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礦
9.撫順東露天礦
10.撫順老虎台煤礦
11.撫順西露天礦
12.撫順勝利礦劉山豎井
13.撫順龍鳳礦豎井的新建擴建
14.撫順石油二廠
15.撫順鋁廠
16.沈陽第一機床廠
17.沈陽第二機床廠(中捷友誼廠)
18.沈陽風動工具廠
19.沈陽電纜廠
20.大連造船廠改建擴建以及
21.楊家杖子鉬礦和
22.一一二廠
23.四一0廠
24.渤海造船廠的新建和擴建改建工程。
為了與這24項重點工程配套,遼寧還在沈陽、大連、撫順、本溪、安東等地安排了省市重點工程項目730個。包括改建擴建撫順鋼廠、大連鋼廠、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沈陽冶煉廠、錦州鐵合金廠、沈陽第三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沈陽水泵廠、大連重型機器廠、大連機床廠、沈陽化工廠、沈陽玻璃廠、大連玻璃廠等。
(一)沈陽市
前蘇聯援建的156個大項目有6個建在沈陽
1.沈陽第一機床廠(原沈陽市機械修理廠)
是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國內最早生產車床的工業企業。
2.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是一所為航空工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她坐落在遼寧省沈陽市,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學院前身為沈陽航空工業學校,始建於1952年,是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項目之一。
3.沈陽風動工具廠
1955年1月我國第一座近代化風動工具廠——沈陽風動工具廠驗收和開工典禮大會在沈陽舉行。沈陽鑿岩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陽風動工具廠),是中國鑿岩機械和氣動工具行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大型骨幹企業。目前公司佔地11.3萬平方米,可年產氣動鑿岩機50000台、氣動工具30000台、液壓鑿岩機150台、鑿岩鑽車350台、重礦機械配件700噸、鍛件5000噸、熱處理件5000噸、精鑄件1000噸。我公司在中國設有24個自己的銷售公司和眾多代理商,有2000多個用戶,產品銷往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智利、泰國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在中國同行廠家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中國市場信息佔有率達50%以上,從八十年代開始,公司開始發展外向型經濟,於1984年引進了瑞典ATLASCOPCO公司液壓鑿岩機檢測製造技術,成為中國唯一的生產液壓鑿岩機的廠家。
4.沈陽電纜廠
東北輸變電設備集團沈陽電纜廠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線電纜製造企業,下設專業化分廠和質量檢測中心和開發中心。主要產品有電力電纜,光纖電纜,通訊電纜,電器裝備電纜,裸電纜,電磁線,光纖光纜,電纜附件等共7大類,70個系列,440個品種,4萬多個規格。
產品採用國際標准生產。21種主要產品獲國家,部和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8月,銅芯鋁絞線,市話通訊電纜,固體絕緣電纜,紙絕緣電纜,橡膠絕緣電纜等5個主導系列產品的質量控制系統,通過了ISO9002的認證。
5.沈陽飛機製造公司(原名112廠)
1951年6月29日,擔負飛機修理任務的112廠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
1953年5月15日,中蘇兩國 *** 正式簽訂了蘇聯援助中國156項重點建設的協議,其中包括112廠從1953年開始擴建,1956年建成年產1000架噴氣式殲擊機的製造廠,製造的第一種機型為米格-15比斯等條文。1954年1月
13日,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了由二機部四局擬定的112廠擴建為噴氣式殲擊機製造廠的總體設計任務書。
1956年9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新華社9月8日消息,今天下午4時,在某地舉行了噴氣式飛機製造成功的國家驗收簽字儀式……這種飛機……提前一年零五個月完成了試制任務……。」
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試製成功,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噴氣式殲擊機的歷史。文中的「某地」,就是沈陽飛機製造公司(原名112廠)。
(二)撫順市
「一五」期間,撫順擴建、改建、新建廠礦企業118個,其中有8項屬於前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項重大工程項目。
1.撫順鋁廠
是中國第一家輕、稀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隸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鋁和鎂生產線當「一五」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
2.撫順西露天礦
3.撫順龍鳳礦立井
4.撫順老虎台礦
5.撫順勝利礦
6.撫順東露天礦
(三)阜新市
建國初期,全國156個重點項目建設有4 個能源項目落戶阜新。
1.阜新平安(五龍)立井
2.阜新新邱1號立井
3.阜新海州露天煤礦:
1953年,年產量達800萬噸以上的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阜新海州煤礦建成投產
4.阜新電站
(四)其它
1.鞍山鋼鐵聯合企業
1953年11月,鞍山鋼鐵公司三大重點工程——新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七號煉鐵爐相繼提前竣工。這是蘇聯 *** 援助我國新建和改建的項目中,首先竣工投入生產的三項重要工程。是1953年我國重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鞍山鋼鐵公司的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第七號自動化煉鐵爐,從1952年開始到1953年11月先後建成。該公司薄板廠、第二初軋廠也分別於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產。此外,北滿鋼廠、本溪鋼鐵公司基本竣工。
吉林省
一五」計劃時期,在重點建設東北工業基地的方針指導下,吉林省是國家工業建設的重點地區。在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吉林省11項。5年間,全省工業基本建設投資17.6億元。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吉林化肥廠、豐滿發電廠等一批國家的骨幹企業新建、擴建並投產,使吉林省工業跨躍到了一個新水平。
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投資總額為6.5億元。1953年7月15日開始動工興建。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並試製成功第一批國產載重汽車, *** 把這種汽車命名為「解放」牌。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產,年產載重汽車3萬輛
2.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特大型石化企業,國家一級企業。前身為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簡稱吉化)。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個規模最大的、前蘇聯援建的化工項目,是以國家「一五」156項重點工程中的「三大化」(染料廠、化肥廠、電石廠)為標志的我國第一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1954年開工建設,1957年投產。
1998年,上劃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1999年,按中油集團公司統一部署,吉化公司核心業務重組為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股份有限公司,非核心業務重組為吉化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是中國最大的ABS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聚乙烯、乙二醇、乙丙橡膠、有機硅及苯類產品的主導生產商之一。吉化投產近40年來,已累計上繳利稅200億元,向全國輸送各類人才近3萬人,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3.吉林染料廠
屬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中的項目。1954年開始興建蘇聯援助的吉林染料廠,這是我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大型染料廠。1957年10月建成投產,可年產多種染料1萬??工業落後面貌。
4.吉林電極廠(現吉林炭素廠)
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吉林炭素廠,是中國五十年代初期建設的基礎工業項目之一。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斷改造和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炭素製品生產企業,國家大型炭素企業,是具有現代化生產規模,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影響的基礎能源、原材料生產企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512戶大中型
5.吉林化肥廠
6.吉林鐵合金廠鎢鐵生產部分
吉林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原吉林鐵合金廠於1998年改制組建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位於中國吉林省吉林市哈達灣,東依松花江、緊靠長圖鐵路。
7.通化灣溝工井
8.豐滿發電廠:
豐滿發電廠始建於1937年,1943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51年豐江發電廠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工作,到1960年5月8台機組全部安裝完畢。
至此,豐滿發電廠第一期工程結束,裝機容量55.375萬kW,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利發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安裝了2台8.5萬kW機組,於1992年6月竣工。
三期擴建工程在大壩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裝2台14萬kW的機組,1998年7月最後一台機組投產發電,豐滿發電廠跨入了百萬千瓦級電廠的行列。
豐滿發電廠是我國最早的大型水力發電廠,位於第二松花江中游吉林市豐滿區,是東北電網南北聯絡的樞紐,也是東北電網的主力電廠之一,擔負著供電、調峰、調頻、調相、事故及檢修備用等任務,是國家二級企業。廠始建於1937年,1942年大壩蓄水,1943年第一台機組發電。現裝有機組12台,總裝機容量為100.25萬千瓦。
黑龍江
根據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規定,黑龍江省是國家工業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156項工程,有22項在黑龍江省。國家在黑龍江省的基本建設投資總額,計劃規定為25.6億元,占國家工業投資的10.3%。
哈爾濱市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主體主要形成於「一五」、「二五」時期。抗美援朝期間「南廠北遷」的13個大中型企業和原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中有13項在哈市布局,形成了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體、重工業為重心的工業經濟結構。
(一)哈爾濱
1.哈爾濱電機廠
2.哈爾濱汽輪機廠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哈爾濱汽輪機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1956年動工興建,1958年投產
3. 哈爾濱鍋爐廠
4. 哈爾濱軸承廠
5.哈爾濱偉建機器廠(原哈飛)
6.哈爾濱東安機械廠
7.哈爾濱東北輕合金廠(原哈爾濱101廠)
8.哈爾濱量具刃具廠
9.電碳廠
10.電表儀器廠
(二)其它
11.阿城繼電器廠
12.佳木斯造紙廠
佳木斯紙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獨資公司、國家大一型企業,全國百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之一。是「一五」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中的兩項,1953年建設,1957年投產
13.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總部位於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是我國「一五」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 項重點建設.
14鶴崗興安台10號立井
15.鶴崗東山1號立井
16.鶴崗興安台洗煤廠
17.雞西城子河洗煤廠
18.雞西城子河9號立井
19.鶴崗興安台2號立井
20.雙鴨山洗煤廠
21. 友誼農場
友誼縣境內有"天下第一大農場"美稱,她是我國"一五"期間
156個重點工程之一,並由原蘇聯援建的,為紀念中蘇人民的偉大友誼,國務院將該場命名為"國營友誼農場.
22.齊齊哈爾鋼(北滿特鋼)
該公司始建於五十年代,是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內蒙古
內蒙古的鋼鐵工業是建國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國家「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中,有5項在內蒙古。
1.包頭鋼鐵公司
簡稱「包鋼」是其一。包鋼從1954年籌建至1959年投產,使內蒙古成為全國三大鋼鐵基地之一。經過40餘年發展,在全區相繼建成了一批鋼鐵企業(包括礦山),已形成了從采礦、選礦、燒結、煉焦、煉鐵、煉鋼、開坯、軋材及相應輔助設施配套完整的工藝流程,已建成了從地探、設計、科研、施工、生產等門類齊全的鋼鐵工業體系,建成全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
2.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現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國家特大型工業企業和520戶?攸c企業之一。
3.第二機械廠
4.包頭第一熱電廠
該廠始建於1958年,1959年9月1日首台機組投產發電,一期工程是原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經四期擴建和技術改建,現有八機八爐,總裝機42.4萬千瓦。
現有職工2646人(從事主業人數1307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6.86億元,是國有大型Ⅰ檔企業、內蒙電力總公司骨幹企業之一。
5. 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包頭第二熱電廠)
前身為包頭第二熱電廠,始建於1956年,是國家「一五」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電廠先後經歷四期工程建設,現擁有八台機組,總裝機容量42.5萬千瓦時。
一個地區成為工業基地和它的區位因素是密切聯系的。
東北地區三大區位優勢明顯:
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這些都是東北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沈陽,成都,哈爾濱,武漢,上海,包頭,蘭州,柳州等.分別有兵工廠,煤炭,鋼材等重工業.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
沈陽,成都,哈爾濱,武漢,上海,包頭,蘭州,柳州等.分別有兵工廠,煤炭,鋼材等重工業.
我正在做,你先點下採納,馬上就好了
東北地區指中國東北3省所在的區域,簡稱東北
東北老工業基地只是指其中的工業較發達的地方,好象是經過國家規劃的
以上我自己的看法
具體介紹幾個重點企業:
鞍鋼集團公司(簡稱鞍鋼集團或鞍鋼):成立於2010年5月,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簡稱鞍山鋼鐵)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攀鋼)聯合重組而成。鞍山鋼鐵始建於1916年,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攀鋼是世界最大的產釩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重要的鈦白粉生產基地以及重要的鐵路用鋼、無縫鋼管、特殊鋼生產基地。重組後的鞍鋼集團公司已形成跨區域、多基地、國際化的發展格局,成為國內布局完善、最具有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曾獲得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首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範單位」榮譽稱號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成就獎。是國內首傢具有成套技術輸出能力的鋼鐵企業。2011年名列世界500強第462名。目前,鞍鋼集團具備鋼鐵產能3860萬噸。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即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沈飛):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以航空產品製造為核心主業,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製造企業,是中國重要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公司佔地面積 800 多萬平方米,現有職工近 15000 人。 50 多年來,沈飛集團公司共研製多種型號數千架殲擊機,創造了中國航空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為中國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 *** 、 *** 、 *** 、胡 *** 等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親臨沈飛視察,對沈飛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關懷。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前身為「中東鐵路公司輪船修理工場」和「中東鐵路公司造船工場」,始建於1898年6月10日。2005年12月9日,原大船重工和原新船重工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降本增效,做強做大」的十六字方針進行整合重組,成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船集團總資產817億元,員工8000餘人,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建造產品最齊全、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船舶總裝企業,也是擁有軍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和重工五大產業的綜合企業集團。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簡稱「中國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標志為FAW,FAW就是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英文縮寫。是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一汽總部位於長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車製造廠, *** 主席題寫廠名。一汽1953年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並投產,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1958年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和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一汽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之一。2013年營業額高達4500億,曾經連續8年蟬聯世界500強榜單。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京津唐綜合性工業基地(含有重工業城市)
東北地區的植被屬於亞寒帶針葉林
北部是針葉林(主要樹種:落葉松) 其他地區是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紅松)
主要樹種有
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
不一樣。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撫順——石化、裝備製造工業,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東北老工業基地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
可以說,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東北重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舉出三個誕生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中國的第一~~~
1、大慶油田
2、第一汽車製造廠
3、長春電影製片廠
Ⅳ 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於什麼時期產生了哪些著名的企業
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時期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期,日本進駐東北地區並在此建立了世界上比較發達的交通運輸網。在日本統治東北期間,日本的大量資本流入東北,投資於煤炭、鋼鐵、石油等行業,使得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在短期內的到較快的發展起來。當然,日本它不可能那麼無私的為東北的發展做貢獻,它在統治期間除了交通上的投資外,工礦業的投資比重是最大的,它在引進技術上自己掌握尖端技術,將低端的製造技術留在東北。同時在礦產資源上它不斷地將開采出來的礦產運往日本本土以緩解本土資源缺乏的狀況。而在中國的抗戰勝利後,日本對於東北的工業設施實施的是能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的進行毀滅的措施。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東北的工業僅僅只是得到發展,是日本的一部分工業的『遺產』而不能成為東北工業形成的關鍵。
第二階段,日本投降後東北的工業幾乎處於癱瘓狀態,直至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人民的努力下,真正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東北的工業是國家的投資的重點建設,在全國156項重點工程中吉林省佔有11項,包括第一汽車製造廠、豐滿發電廠等。而黑龍江省則是佔了22項,其中10項是機械工業項目,機械工業投資佔全國機械工業的23.7%。「二五」和「三五」時期,由於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呼籲,東北工業結構發生變化,強調發展重工業,並且偏向挖掘業,如遼源煤礦(吉林省)、鞍鋼(遼寧省)、撫順煤礦(遼寧省)、大慶油田(黑龍江省)等,都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當然,由於東北這一時期發展戰略符合國家的倡導和當時的生產力的要求,可以說東北工業基地是一度興盛。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至今。國家針對第二階段東北工業基地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作出相應的措施。引進資金,建立開發區吸引外資進入;引進先進設備,並自主的進行設備的研發改進,保證設備的更新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比重,本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方針,提高各種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重視深加工等。隨著各項措施的實施,東北工業的到了復甦,但從本質上來說,它並沒有取得較大的發展,或者說東北工業要想取得像在第二階段時期那樣的興盛狀態,必須有一個戰略性的改變。
著名的企業如下:撫順發電廠,撫順東、西露天礦,撫順石油二廠,撫順鋁廠,鞍山鋼鐵公司,沈陽風動工具廠,沈陽電纜廠,一一二廠等。
Ⅵ 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大致建成是在什麼時候列舉當時的著名的工業企業名稱。
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蘇友好時期,在蘇聯援華項目和專家到達中國後,將大批的重型工業項目設立在了東北地區,形成了現在東北地區完整的工業規模的框架。
1958年蘇聯幫助中國興建的156項工程:
遼寧有24項。包括:1.鞍山鋼鐵公司;2.本溪鋼鐵公司的擴建;3.撫順發電廠、4.阜新發電廠、5.大連第二發電廠的增容;6.阜新新丘豎井、7.阜新平安豎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礦、9.撫順東露天礦、10.撫順老虎台煤礦、11.撫順西露天礦、12.撫順勝利礦劉山豎井、13.撫順龍鳳礦豎井的新建擴建;14.撫順石油二廠、15.撫順鋁廠、16.沈陽第一機床廠、17.沈陽第二機床廠(中捷友誼廠)、18.沈陽風動工具廠、19.沈陽電纜廠、20.大連造船廠改建擴建以及21.楊家杖子鉬礦和22.一一二廠、23.四一0廠、24.渤海造船廠的新建和擴建改建工程。
吉林省11項:
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2.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3.吉林染料廠
,4.吉林電極廠(現吉林炭素廠),5.吉林化肥廠,6.吉林鐵合金廠鎢鐵生產部分8.通化灣溝工井,9.豐滿發電廠(其他幾個忘記了,抱歉)
有22項在黑龍江省。
1.哈爾濱電機廠 2.哈爾濱汽輪機廠 3.哈爾濱鍋爐廠 4.哈爾濱軸承廠 5.哈爾濱偉建機器廠(原哈飛)6.哈爾濱東安機械廠7.哈爾濱東北輕合金廠(原哈爾濱101廠)8.哈爾濱量具刃具廠 9.電碳廠 10.電表儀器廠 11.阿城繼電器廠
12.佳木斯造紙廠13.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14鶴崗興安台10號立井
15.鶴崗東山1號立井16.鶴崗興安台洗煤廠17.雞西城子河洗煤廠18.雞西城子河9號立井19.鶴崗興安台2號立井20.雙鴨山洗煤廠21. 友誼農場22.齊齊哈爾鋼(北滿特鋼)
有5項在內蒙古。
1.包頭鋼鐵公司 2.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3.第二機械廠4.包頭第一熱電廠5. 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包頭第二熱電廠)
其他項目分別設立在北京,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等地。
Ⅶ 舉出幾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誕生的新中國的第一
第一爐鋼水、第一架飛機、第一條萬噸輪船的誕生地--大連造船重工公司、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
Ⅷ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工業基地,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一五」時期,在156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東北地區有54個項目,其中,遼寧24項,吉林8項,黑龍江22項,總投資300多億元,佔全國重點建設投資的37.3%。「一五」計劃奠定了東北地區在全國工業體系中的基石地位,經過多年發展,東北地區形成了以重工業為主體、門類眾多的工業體系,鋼鐵工業、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建材工業和國防軍事工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機械裝備工業基地和汽車工業基地。其中,遼寧省以石化、鋼鐵、冶金業為主體;吉林省以汽車、石化、食品加工業等為主體;黑龍江省以石油、原煤、木材、重型機械為主體。
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計劃經濟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輝煌時期,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和重工業產值一度佔全國的1/5,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稅金總額佔全國的1/6,工業固定資產原值、重工業產值、鐵路貨物運輸量以及原油、天然氣、木材、鋼、生鐵、純鹼、發電設備等工業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各大區的第一位,鋼材、發電量、化學纖維、機床、平板玻璃、汽車、機制紙及紙板等產量則居各大區的第二位,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設備和資金積累。作為優先發展區域,東北地區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Ⅸ 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是什麼以什麼為中心包括哪些工業城市該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該基地
所謂老工業基地是指在計劃經濟時期,依靠國家投資建設形成的門類比較齊全、相對集中的工業區域(城市),主要包括:
東北老工業基地(以沈陽、長春、哈爾濱為中心)
西北老工業基地(以西安為中心)
西南老工業基地(以重慶為中心)
華中老工業基地(以武漢為中心)
以及上海老工業基地。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一)之京津唐
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1.有豐富的鐵、石油、海鹽等資源;2.有統一的華北電網;3.有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運輸;4.臨近山西能源基地;5.有輸油管道接連東北、華北和油田;6.有科技和人才優勢。 發展工業的主要不利因素:本區水資源嚴重不足,工業產品「高、精、尖」比重不足。 重要工業城市:1.北京、天津-綜合性工業;2.秦皇島-港口城市;3.唐山-採煤、冶金、陶瓷工業。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二)之滬寧杭
滬寧杭工業基地是我國規模最大、效應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1.工業的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2.地處長江三角洲,有豐富的工業資源;3.水陸空交通發達,有統一的電網;4.區內有眾多大學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雄厚(勞動者素質高);5.有廣闊的經濟腹地-長江流域(市場廣闊)。 制約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本區能源資源不足,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工業化水平的發展不平衡。重要工業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三)之遼中南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老的重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1.煤、石油、鐵、森林等資源豐富;2.有便利的交通,鐵路、高速公路、航空、海運均齊備;3.有廣闊的消費市場。 制約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1.工業產品老化,競爭力不強;2.企業科技水平不高,消耗大、效率低。 發展出路: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培養科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重要工業城市:沈陽-機械製造和飛機製造;大連-造船、石油化工和高新技術產業;鞍山、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四)之珠三角
珠三角工業基地是我國南方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發展工業的主要有利條件:背靠內地,毗鄰香港、澳門,面向東南亞的優越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陸交通;有科技和人才優勢。發展工業的主要不利因素:工業多為出口加工業,技術含量低。 重要城市: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