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國家工業園主要有哪些經濟支柱

國家工業園主要有哪些經濟支柱

發布時間:2023-06-01 07:07:54

⑴ 中國經濟三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現代製造業。

先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潛力很大,從需求指標和技術指標這兩個指標來衡量。

服務業支柱產業,因為能最大限度地吸納就業人群;再者服務業是消耗資源最小的產業;三是其比例決定經濟結構的水平。現代製造業是未來的重要產業,將替代傳統產業。

服務行業的主要反方向

消費服務業。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餐飲商貿、兒童服務、健康醫療、養老消費。目前我國都屬於短缺,如看病難。消費服務業要走階層化、個性化之路,消費階層化是消費的突出趨勢。大規模的模仿性消費將退潮,消費服務不再是以營銷為中心,而是以客戶為中心。

生產服務。指生產配套服務、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等等。服裝、建築、工業產品等等的設計,就是生產服務。生產與設計分離,高度專業化,設計的搞設計,生產的專攻生產。

商務服務。投行、咨詢、證券等等,非銀行金融服務放開,商務服務應運而生,未來有巨大發展前景。

⑵ 請問我國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有那些

請問我國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有那些?

房地產 汽車業 金融業 資源型企業

我國的支柱產業有那些?

我國現階段的支柱產業是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

澳大利亞7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畜牧業、農業、礦業、機械裝置、金屬產品、菸草、石油煤炭、化

該國經濟支柱主要產業:農業、礦產業是該國的兩大支柱產業,也是其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出口旺季:出口羊毛的時間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英國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國

為什麼說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第一,汽車工業是需求收入彈性系數高的產業,其飽和普及率為500-700輛/1000人,而1990年,世界平均<82輛/1000人,我國上世紀末<4輛/1000人;第二,汽車工業充分體現機械製造業技術進步方向(機械加工、電子技術、新型材料);第三,規模經濟效益高,勞動生產率高,人均生產凈值在美國第四位,我國第五位;第四,對整個經濟有較大的帶動性效果,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第五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業,全世界汽車進出口貿易額占總貿易額20%以上。

怎樣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都要根據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予以推進。具體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應該:
一是加強研究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學習和借鑒外國的經驗、研究自身產業發展的規律等,都做得還不夠。我們國家東部、中部、西部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要根據當地實際,尋找不同的推進方式。
二是要有「文化」意識。在我們國家,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性質和作用,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文化的基本作用。
三是推動產業和文化的結合。在充分認識文化的作用的基礎上皮羨研究文化和產業結合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是克服浮躁心態。現在有的地方盲目投資做專案、建園區、建主題公園等

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是?

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是國有企業

請問「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都有哪些?求解,謝謝

當前我國戰略性支柱產業是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

如何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要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迴圈利用型轉變。要下決心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慧握梁然保護區建設。
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要搞好海洋科技創新總體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前運開發。

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就是礦業和旅遊業。
旅遊業是屬於服務業的,所以顯得比較重要了

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服務業。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成為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要 *** 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澳大利亞統計局2017年3月1日釋出的資料顯示:2016年,澳大利亞經濟平穩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GDP較上年同比增長2.4%,增幅與上年持平。初步統計,2016年,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澳大利亞名義GDP為16926.68億澳元,同比增長3.6%,名義增幅較上年回升1.6個百分點;按2014-15財年不變市場價格計算,實際GDP為16772.59億澳元,同比增長2.4%;GDP平減指數為100.92(2014-15財年=100),同比上漲1.1%。排名世界第12。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
服務業是澳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經過30年的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80%以上。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2009/2010年度,服務業產值達845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65.8%。房地產、商業和金融業的增長最為突出。

⑶ 我國四大工業區各發展什麼工業為主,主要原因是什麼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
滬寧杭工業基地.全國最強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 中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較近,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這個中國的經濟首都,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使四地區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沙塵暴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人民收入普遍較低,則更是大的阻礙。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所謂重工業就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的工業,輕工業就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綜合型工業就是兩者協調發展。輕工業相對重工業更加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京津唐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 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

但是,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基礎農業受到明顯削弱;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長三角 (滬寧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的一系列大中城市

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 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豐腴,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⑷ 中國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中國的經濟支柱產業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四產業、第五產業等。具體如下:
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氣、衛生部門;
第三產笑遲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四產業:是前三大產業的延伸,該產業是指對本身無明顯利潤但是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的公共產業。也可以稱之為知識謹升脊產業,或者信息產業。
第五產業:又稱文化產業,它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祥滲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統稱。

⑸ 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都什麼行業

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

根據《機械工業「十二五」發展總體規劃》,「十二五」期間,現代製造服務業的收入所佔比例將明顯提高,百強企業的現代製造服務業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25%左右。2010年,中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4萬億元左右,其中百強企業收入佔比約為1/10。

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個數超過5萬家,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1.87萬家,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3.8萬家。全年完成銷售收入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萬億元,同比增長9.8%;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體業務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2%。

我國共生產手機、微型計算機和彩色電視機16.3億部、3.5億台和1.4億台,分別增長6.8%、-0.8%和10.9%,佔全球出貨量比重均達半數以上;生產集成電路1015.5億塊,增長12.4%,增速比上年提高7.1個百分點。

2011年,石油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總產值11.28萬億元,同比增長(下同)31.5%;利潤總額8070.1億元,增長18.83%;主營業務收入10.8萬億元,增長30.44%;資產總計7.74萬億元,增長18.73%;從業人員669.53萬人,增長8.59%。行業固定資產投資1.43萬億元,增長23.4%。

2015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50.33萬輛和2459.76萬輛,均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分別增長3.3%和4.7%,連續七年蟬聯全球第一。2015年乘用車產銷首次超過2000萬輛,分別完成2107.94萬輛和2114.63萬輛,增長5.8%和7.3%,增速高於汽車行業總體增速。

2012年,我國建築安裝工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6439.72億元,同比增長22.10%;建築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05.6億元,同比增長24.56%;建築業全年完成總產值13.53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16.2%;2012年4季度,建築業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24.4和120.6,較3季度分別回升0.5和3.2個百分點。

(5)國家工業園主要有哪些經濟支柱擴展閱讀

重要作用

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前蘇聯和日本都是只用13年時間,就初步實現國家工業現代化,並躋身世界工業強國之列。前蘇聯和日本之所以能夠迅速實現國家崛起,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都實施了支柱產業振興工程或振興計劃。

前蘇聯僅第一、第二兩個五年計劃,就實施了6000多項國家重大工業建設工程(主要是支柱產業的建設),並在13年時間內(1928-1941),初步建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躋身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

二戰後,日本為了迅速實現經濟振興,不僅先後實施了一系列支柱產業振興計劃,而且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支柱產業振興法律,並在13年時間內(1955-1968),初步實現國家工業現代化,躋身世界第三大工業強國(前蘇聯第二)。

⑹ 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哪些

有色金屬產業
汽車產業
鋼鐵產業
裝備製造業
電子信息產業
紡織業
船舶製造業
石油化工業
房地產業
輕工業

正 大力發展四大支柱產業是 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迫切任務 中共十四大提出90年代中國產業發展的戰略方針,即「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四項產業被確定為支柱產業,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而提出來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9%以上。1994年中國經濟又取得新成績,國內生產總值為438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8%,主要經濟部門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達到了

閱讀全文

與國家工業園主要有哪些經濟支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14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1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53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3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1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5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1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1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0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4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4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6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0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17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3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1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2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0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4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