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曲靖工業園區有哪些廠
曲靖市聖知團粗棚鋁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曲靖市馬龍區巨龍機電製造有限搭鎮公司等。曲靖的工業園區包括沾益區白水工業園區、馬龍區工業園區等,其中的工廠主要有曲或運靖市聖棚鋁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曲靖市馬龍區巨龍機電製造有限公司等。
❷ 山東省工業分布及各地區重要企業有哪些
山東省主要工業分布圖:
山東省重要企業:
1、齊魯石化坐落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佔地面積24.8平方公里,是一家集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為一體的特大型煉油、化工、化肥、化纖聯合企業。
2、山東電力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本部設23個部門,下屬28家單位,管理98家縣供電公司。公司服務電力客戶3739萬、是全國最多的省份。
3、山東鋼鐵於2008年3月17日注冊成立,是由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所屬單位的國有產權劃轉而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2016年8月,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43位。
4、南山集團穩居中國企業500強前列的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形成了以鋁業、紡織服飾、金融、航空、地產等主導產業。2016年南山集團綜合實力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67位,中國製造業500強第70位。
5、晨鳴紙業造林、制漿、造紙為主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全國首家A、B、H三種股票上市公司,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百強企業和中國最具競爭力的50家藍籌公司之一,「晨鳴」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東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魯石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晨鳴紙業
❸ 平順縣的地理環境
構造
平順縣大地構造位於山西斷隆東南緣、太行斷拱南段中軸偏西部位,是中生代燕山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結果。全境總體為向西緩傾的單斜,傾角一般小於10°,由東往西地層時代由老到新展布。晉獲褶斷帶從長治經縣域西部最突出部位的邊緣呈北北東向通過。斷裂構造不甚發育,有兩條近南北向大致平行的構造隆起—岩漿岩帶從中部通過,其中一帶(東帶)北起清戚派北秋房,經風澤嶺南至陵川六泉,二帶(西帶)北起白馬,經龍將溝南至壺關雙井。岩體常分布於背斜或向斜構造中。岩漿活動受南北向構造和北北東向構造復合構造的控制,岩漿岩帶呈兩條狹長條帶賦存於奧陶系中統地層中,總體上呈中部厚大兩側頻繁分叉的似層狀形態。
地層
平順縣境內地層出露以奧陶系和寒武系為主,贊皇群、長城系和石炭系零星分布,第四系主仔野要覆蓋在西部;出露的地層從東到西呈現由老到新的特點。太古界贊皇群出露於玉峽關東南角的花園,面積不到0.5平方公里,是境內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元古界串嶺溝組由北向西零星分布於濁漳河、芣蘭岩溝、楊坡和花園等地,出露面積約23平方公里。古生界寒武系分布在縣境東部,出露面積263平方公里。古生界奧陶系面積1094平方公里,分布於境內絕大多數地區,僅出露中、下統,上統缺失。古生界石炭系僅出露中統本溪組和部分上統太原組地層,其中中統本溪組在西南部東青北、羊井底、龍鎮、城關西零星分布,由含鐵質岩、鋁質岩和薄層砂頁岩組成;上統太原組僅在新城和消軍嶺等低窪盆地或陷落柱中殘存,主要由砂岩、砂質頁岩夾灰岩及煤層組成。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出露於西北部東青北、苗庄,實會一帶,厚10—50米,上部次生黃土,下部由砂礫石層組成。 平順縣地處太行山南端的上黨盆地邊緣地帶,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區。總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地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延伸。東南部為高山峻嶺,杏城鎮境內的風澤嶺為平順縣最高峰,海拔1876米;北部山嶺交錯、溝深谷幽,石城鎮濁漳河出口處的馬塔海拔380米,為全境最低點;縣域西部靠近上黨盆地邊沿,大多為台地,較平坦;中部為丘陵區,海拔一般在1200—1500米。
根據中國地貌區劃指標,平順縣全境屬中山區,地貌類型分為山地、丘陵、河谷三類。
山地面積1387.25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89.5%。其中剝蝕構造中山面積1112.9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縣域南部、東部和北部,山勢由北向南逐漸增高,一般海拔高度1000—1800米,相對高差600—1400米;由高度不同的山峰、陡緩不均的坡面和溝陷不同的山谷組成;山谷發育,一般呈「V」字答賀型,山頂主要為圓錐狀和龍脊狀,山體岩石為石灰岩,山坡坡角多在50°—70°以上,多懸崖絕壁,山嶺形狀奇異多變。剝蝕構造低中山面積275.33平方公里,分布於縣域中部和西部,剝蝕構造中山以下,一般海拔高度750—1500米,山頂鈍圓,山坡較緩,坡角多為30°—50°;山谷較開闊,多呈「U」字型;山體土石分布相間,岩石多為石灰岩和頁岩。
丘陵面積122.4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9%。其中黃土台坪面積80.01平方公里,分布於西部北社鄉、苗庄鎮的部分地區,海拔900米左右,相對高度500多米。丘陵溝壑面積42.4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西部、中部和北部北耽車鄉的部分地區,其它地區有零星分布。
河谷面積40.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6%,分布於濁漳河、虹霓河和百里灘河沿岸地帶。 平順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時間為4月6日至5月31日,夏季為6月1日至8月31日,秋季9月1日至10月25日,冬季為10月26日至次年4月5日。年平均氣溫9.1℃,1月平均氣溫-5.5℃,7月平均氣溫21.9℃。年平均日照時數2517.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81天,河谷地帶無霜期在200天以上,東南山區在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84.4毫米,夏季降水最多,佔全年降水量的62.5%;從地域分布看,東南山涼溫區雨雪較多,城關及西部台地次之,北部河谷地帶降水較少。年平均風速2.2米/秒,西南風的風向頻率佔27%,為春秋季主導風向,北到東北風為夏季主導風向。
因境內不同區域存在海拔、地勢的差異,平順縣全境分為3個氣候小區。其中溫和半乾旱氣候區包括青羊、中五井、北社、苗庄等鄉鎮,海拔1000—1200米,1月平均氣溫低於-8℃,7月平均氣溫25.6℃—29.5℃;暖和乾旱氣候區包括北耽車、陽高、石城、芣蘭岩等鄉鎮,海拔400—700米,1月平均氣溫在-6℃以下,7月平均氣溫27℃—31℃;東南山涼溫半濕潤區包括西溝、龍溪、東寺頭、虹梯關、杏城等鄉鎮,海拔1200—1800米,氣候高寒,1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7月平均氣溫20℃—22℃,春、夏、秋三季共5個月左右,冬季長達7個月。 地表水
平順縣境內河流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分屬濁漳河、衛河兩個流域,其中濁漳河流域約占總面積的90%,衛河流域約佔10%。境內主要河流有濁漳河、虹霓河、百里灘河、西社河、十字河等。
濁漳河為常年性河流,在北耽車鄉王曲村入境,向東流經陽高、石城,至馬塔村東河口出境;境內幹流長53公里,有較大支溝7條,流域面積936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50米,平均流量20立方米/秒。虹霓河舊名虹梯河,發源於東寺頭鄉,至虹梯關鄉入河南林州南谷洞水庫,河道全長43公里,有主要支溝14條,天然落差419米,平均流量0.25—0.35立方米/秒,平均輸沙量11571噸/年。穽底河又名露水河,源出杏城鎮牛石窯河溝南岸山澗,經老溫溝、陽坡、穽底村進入林州境,流量0.25—0.35立方米/秒,河道總長85公里。十字河屬衛河水系,源出杏城鎮十字河村鹿住圪道東前溝,南下進入壺關縣,長4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10米,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百里灘河由南河、西河兩條幹流組成,共有干溝38條、支溝152條、毛溝1400餘條;其中南河自龍溪白家莊河溝深處至城關,總長39公里,流域面積126.74平方公里;西河自車相溝深處到縣城東與西河交匯,經中五井至留村入潞城境,總長54.25公里,俗稱「百里」,流域面積81.7平方公里。西社河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河床坡降3.2%,平均輸沙量7077噸/年。百里灘河與西社河均為夏季暴雨型河流,河水沖刷力大,輸沙量多,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
地下水
境內地下水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東多西少,周圍多中間少;埋藏很深,大部分山地都在300—400米以下,西部丘陵區在1000米以下。全境有淺層泉水392處,日出水量約2000立方米,分布零星,流量甚微。較大泉水有辛安泉(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八道水(平均流量0.929立方米/秒)、王曲泉(平均流量0.254立方米/秒)、和峪泉(平均流量0.137立方米/秒)、源頭泉(平均流量0.1立方米/秒)和安樂泉(樂頭溫泉)等。 平順縣是傳統的農業縣,20世紀80年代前農業佔主導地位。80年代後,采礦業、製造業和水力發電逐漸發展,鐵礦采選業成為經濟支柱。 進入21世紀後旅遊業興起。
2015年,平順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6045億元,不變價比2014年增長4.4%,現價較2014年有小幅下降;三次產業結構為11:39:5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5799億元,比2014年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9626萬元,比2014增長1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5元,比2014年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4元,比2014年增長8.0%。 綜述
平順縣自然環境惡劣,新中國成立前農林牧業生產水平很低。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以武侯梨、李順達、郭玉恩、申紀蘭為代表的先進模範帶領群眾開荒、種樹、築壩,極大地改善了農林牧業生產條件。20世紀80年代劃分農業區劃,全縣分為3個農業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其中東南山地林牧葯材薯類區荒山面積大,氣候高寒,重點發展造林、種草,生產葯材、薯類;北部河谷木本糧油區海拔低,氣候溫熱,水源充足,重點發展木本糧油菜;西部台地糧油果桑區氣候溫和、土層厚、耕作條件好,以種植糧油為主,是平順縣的主要糧食產區。 2014年,平順縣第一產業總產出完成5.47億元,比2013年增長1.9%; 第一產業增加值2.10億元,比2013年增長1.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05億元,比2013年增長4.11%(現行價格)。
農業
平順縣境內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穀子、小麥、大豆、高粱、馬鈴薯(當地俗稱「山葯蛋」)等,少數地區栽種蕎麥、水稻和紅薯;經濟作物主要種植花椒、黨參、連翹等,還有少量花生、油菜、葵花等油料作物;蔬菜品種主要有蘿卜、豆角、萵苣、葫蘆、芫荽、蒜、芥子、韭菜、蔥、南瓜、北瓜、辣椒、金針、洋姜、西紅柿、青椒、黃瓜等。 2014年平順縣主要作物播種與收獲情況農作物類別播種面積(公頃)單產(公斤/畝)總產量(噸)玉米7218.34368.5239901.50冬小麥1216.70338.496174.89穀子809.00162.501973.00馬鈴薯791.00266.003159.00大豆118.00166.00293.00甘薯48.00233.00168.002014年,平順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705.27公頃,比2013年減少425.53公頃;糧食種植面積10244.17公頃,比2013年減少474.43公頃,糧食總產量51760噸,減產7.4%。其中夏糧(全部為小麥)產量6174噸,增產159%;秋糧產量45586噸,減產14.8%。糧食作物中,穀物播種面積8037公頃,總產量4.19萬噸;豆類播種面積152公頃,總產量356噸;薯類播種面積839公頃,總產量3327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461.1公頃,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1.2公頃,總產量85.2噸,中草葯材播種面積783.7公頃,總產量1165.4噸;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596.3公頃,總產量1.237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2.44億元。
林業
平順境內原有大片森林,清末至民國期間,尤其是抗戰時期為滿足太行根據地的生產生活需要,森林被大面積砍伐,形成荒山禿嶺。20世紀50年代初平順縣開始實施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開展全民綠化運動,發展林場果園。1959年建立國營平順縣林場。1969年出現「砍光風」,「文革」結束後嚴格限制林木採伐。80年代境內基本完成陰坡造林,開始實施陽坡造林。
2014年,平順縣造林面積3441公頃,全部為集體經濟造林;其中人工造林2481公頃,封山育林總面積達到7391公頃;全年四旁(零星)植樹67萬株;林木種子採集量295噸,苗木產量6189.5萬株,育苗面積320公頃;木材產量576立方米;果園面積179.5公頃,果品總產量5893噸;實現林業產值3797.2萬元。
畜牧業
平順縣境內主要養殖生豬、牛、羊、驢、騾等牲畜和雞、鴨、鵝等家禽。平順山多坡廣,天然草地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群眾素有養羊的習慣,品種以太行青山羊為主。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規模養豬。80年代出現養豬和養雞專業戶。1988年平順縣承擔了「山西毛用山羊培育」省級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引進安哥拉山羊雜交改良本地山羊,1990年引進遼寧絨山羊。 2014年平順縣畜牧業生產情況畜禽類別出欄量(頭、只)存欄量(頭、只)肉類產量(噸)生豬46598391153542牛12572430172羊1159816845186禽類246776297444346馬331503.63驢602225860.2騾121251.32兔570017008.552014年,平順縣肉類總產量4319.7噸,禽蛋產量3445噸,山羊毛產量4.16噸,綿羊毛產量11.05噸;實現牧業產值1.17億元。 綜述
平順縣工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前,簡單粗放型手工業生產佔多數,工業基礎差,技術人才缺乏。80年代後,采礦業、製造業和水力發電逐漸形成規模。 據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2013年末平順縣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32個,比2008年末下降了42.86%;從業人員3624人,比2008年末下降了52.54%。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部為內資企業,其中國有企業9個,佔全部企業的6.82%;集體企業11個,佔8.33%;私營企業90個,佔68.18%。 2013年以來受鋼鐵行業下行的影響,平順縣工業經濟持續低迷。 201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0.1017億元,比2013年增長16.9%。其中工業增加值9.6377億元,比2013年下降13.1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後增長16.4%;建築業增加值4640萬元,比2013年增長30%。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85億元,比2014年下降1.1%。
采礦業
平順縣開采鐵礦始於1958年的大煉鋼鐵運動。1965年,長治鋼鐵公司在境內西安里建設平順縣第一座鐵礦。1968年成立平順縣采礦廠。1980年後,村辦和私人鐵礦企業不斷增加。 1997年起實施非煤礦山礦業秩序整頓和資源整合工作。 2013年,平順縣共有持證礦山32個,其中鐵礦16個,石灰岩礦12個,石英岩礦1個,石膏礦1個,砂岩礦1個,大理石礦1個; 全年生產鐵礦石原礦298.22萬噸;共有采礦業企業法人單位50個(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42個,非金屬礦采選業8個),占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37.88%,資產總計18.23億元,占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總資產的63.17%。 2013年以來由於市場、環境的因素,鐵礦石、精礦粉價格持續下跌,而平順縣規模工業中大部分行業屬於鐵礦采選業,訂單少,銷售困難,庫存量大,企業虧損持續,影響到全縣工業整體水平。
製造業
平順縣製造業有冶金、建材、化工、機械、醫葯、食品、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等門類。境內自古以來有燒石灰的習慣,新中國成立後開辦了大批村辦磚瓦廠和石灰窯。1958年縣電器廠和針棉織廠建成投產。1970年成立縣化肥廠。1971年建成縣制葯廠。1972年縣水泥廠建成投產。1980年,縣鞋廠投產。1984—1989年,陸續建成侯壁水電站、西溝、石城、車當4家硅鐵冶煉企業。1987年,縣鋼鐵廠投產,年產生鐵5萬噸。80年代末建成縣氧化鎂廠和太行化工廠。1996年縣第二鋼鐵廠投產,年產生鐵1萬噸。 據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2013年末平順縣有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56個,占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42.42%。 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平順縣按行業分組的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概況行業企業法人(個)從業人員(人)資產總計(億元)農副產品加工業5580.10食品製造業11300.99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3990.38紡織業 180.06皮草和製鞋業1120.01文體用品製造業 5420.03化學原料和製品製造業2200.03醫葯製造業1260.4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82521.6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251.4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230.06通用設備製造業3611.00專用設備製造業 2160.01汽車製造業111611.60電力工業
1958年,虹霓水電站建成。1977年,濁漳河侯壁水電站3×2500千瓦機組全部運行發電。1979年1月,灣里水電站竣工。1990年5月,裝機容量3×2500千瓦的赤壁水電站投入運行。此外平順縣還有若干鄉辦和村辦小型水電站。 2010年起,平順縣引進風力、光伏、生物質等新能源發電項目。 2014年,大唐新能源平順虹梯關風力發電一期工程並網發電,中國水電與平順縣簽訂15萬千瓦風電項目,淜頭水電站完成總工程量60%以上,漳澤電力200兆瓦風光互補發電廠和中國電建打虎嶺片區風力發電項目規劃上報長治市發改委;全縣有鄉村辦水電站11個,裝機容量5084千瓦,發電量1687萬千瓦時;水電公司全年總發電量6085萬千瓦時,供電量8792萬千瓦時(其中侯壁水力發電廠發電量2150萬千瓦時,工業總產值430萬元;赤壁水力發電站發電量2194.3萬千瓦時,工業總產值437.93萬元;灣里水電站發電量250萬千瓦時,工業總產值67萬元)。
建築業
1958年平順縣木建廠成立,1981年改稱平順縣建築公司。1985年,玉峽關鄉、西溝鄉分別成立建築公司。 截至2013年末,平順縣共有建築業法人企業單位4個(有限責任公司1個,私營企業3個),從業人員74人,資產總計0.14億元;其中房屋建築業1個,從業人員50人,土木工程建築業1個,從業人員12人,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2個,從業人員12人。2014年,平順縣有三級以上資質證書建築企業1家,建築業總產值2278.3萬元,比2013年增長41.63%;實現利潤75.5萬元,同比增長140.45%。
工業園區
2012年,平順縣兩大新型工業園區開工奠基。其中高新科技產業園區規劃總用地6.8平方公里,以新能源利用、生物醫葯、農副產品開發、裝備製造、電子工業及相關產業等為主導。長治清華機械廠平順航天工業園區位於青羊鎮羊井底村,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治清華機械廠投資建設,具備機械產品的製造、裝配、檢測、存儲全配套生產能力, 2014年航天工業園一期建成投產,二期預計2015年竣工並形成全方位配套能力,項目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2億元,利稅2億元。 綜述
2014年,平順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7191萬元,比2013年增長0.8%。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1.618億元,批發業完成2150萬元,零售業2794萬元,住宿業1531萬元,餐飲業2826萬元,金融業1.2661億元,房地產業1.0871億元,營利性服務業1.3426億元,非營利性服務業3.0357億元。
2015年,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平順縣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完成增加值10.3565億元,比2014年增長8.5%,拉動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是平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商業貿易
民國年間,城關是縣內最大的日雜用品貿易中心,北社、安樂是糧食貿易中心,石城、玉峽關是本地與外省商人的交易中心。1916年縣城開設五大商號。1940年12月日軍「掃盪」縣城,商號、集市全部停業。1941年起農村陸續成立供銷合作社。1946年平順縣合作聯合社成立。到1949年,全縣有152個基層供銷社。1958年後私營商業基本消失,集市停辦。1961年,平順縣百貨、食品、葯材等國營商業公司成立。1980年後,私營商戶和集貿市場重新恢復。1994年,縣城青羊市場建成營業。 2015年,平順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95億元,比2014年增長6.6%;其中批發零售業7.6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4.2%,住宿餐飲業4719.1萬元。與周邊縣區相比,平順縣消費品市場總體規模偏小,總量差距較大。
旅遊業
1993—1995年,長治市政協在平順縣開展了對太行大峽谷旅遊區的前期考察工作。1998年,龍門寺峽谷旅遊景區奠基建設,平順縣旅遊業起步。1999年,中共平順縣委作出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產業的決策。 2013年全縣有旅遊景區6個。 2014年,平順縣接待遊客226.18萬人次,比2013年增長7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2億元,比2013年增長67%。
金融業
民國時期,平順縣城設有銀號。1943年6月冀南銀行平順縣支行成立,1945年10月改為平順縣地方銀行,1948年6月改為中國人民銀行平順縣支行。1963年中國農業銀行平順縣支行成立。1986年成立中國工商銀行平順縣支行。1990年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平順縣支行成立。1996年成立平順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2014年,縣農村信用社改制為平順縣農商銀行;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實現在農村鄉鎮全覆蓋。截至2014年末,平順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6.18億元,比年初增長6.72%;各項貸款余額18.32億元,比年初下降5.42%。
郵政電信
清代,城關和羊井底設有郵鋪。1912年,縣城和北社各有一個郵寄代辦所。20世紀20年代平順縣始通電話。1947年8月設郵局。1971年全部生產大隊通電話。1985年開通傳真。1995年實現國內電話長途直撥。 1998年9月郵政、電信分離。1999年,移動從電信分離,成立縣移動公司。 2014年,平順縣有郵政局(所)11個,郵政業務總量662萬元,訂銷報紙199.4萬份,函件59萬件,包裹1534件,快遞0.99萬件,郵路單程長度234公里,農村投遞線路單程長度1847公里;電信業務總量4334萬元,固定電話用戶9187戶,行動電話用戶6.5萬戶,電話普及率48部/100人,寬頻上網人數0.9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6%。
❹ 東北地區的老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蘇聯當年就原住了156個工程項目。
遼寧省
蘇聯幫助中國興建的156項工程遼寧有24項。包括:
1.鞍山鋼鐵公司
2.本溪鋼鐵公司的擴建
3.撫順發電廠
4.阜新發電廠
5.大連第二發電廠的增容
6.阜新新丘豎井
7.阜新平安豎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礦
9.撫順東露天礦
10.撫順老虎台煤礦
11.撫順西露天礦
12.撫順勝利礦劉山豎井
13.撫順龍鳳礦豎井的新建擴建
14.撫順石油二廠
15.撫順鋁廠
16.沈陽第一機床廠
17.沈陽第二機床廠(中捷友誼廠)
18.沈陽風動工具廠
19.沈陽電纜廠
20.大連造船廠改建擴建以及
21.楊家杖子鉬礦和
22.一一二廠
23.四一0廠
24.渤海造船廠的新建和擴建改建工程。
為了與這24項重點工程配套,遼寧還在沈陽、大連、撫順、本溪、安東等地安排了省市重點工程項目730個。包括改建擴建撫順鋼廠、大連鋼廠、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沈陽冶煉廠、錦州鐵合金廠、沈陽第三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沈陽水泵廠、大連重型機器廠、大連機床廠、沈陽化工廠、沈陽玻璃廠、大連玻璃廠等。
(一)沈陽市
前蘇聯援建的156個大項目有6個建在沈陽
1.沈陽第一機床廠(原沈陽市機械修理廠)
是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國內最早生產車床的工業企業。
2.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是一所為航空工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她坐落在遼寧省沈陽市,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學院前身為沈陽航空工業學校,始建於1952年,是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項目之一。
3.沈陽風動工具廠
1955年1月我國第一座近代化風動工具廠——沈陽風動工具廠驗收和開工典禮大會在沈陽舉行。沈陽鑿岩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陽風動工具廠),是中國鑿岩機械和氣動工具行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大型骨幹企業。目前公司佔地11.3萬平方米,可年產氣動鑿岩機50000台、氣動工具30000台、液壓鑿岩機150台、鑿岩鑽車350台、重礦機械配件700噸、鍛件5000噸、熱處理件5000噸、精鑄件1000噸。我公司在中國設有24個自己的銷售公司和眾多代理商,有2000多個用戶,產品銷往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智利、泰國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在中國同行廠家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中國市場信息佔有率達50%以上,從八十年代開始,公司開始發展外向型經濟,於1984年引進了瑞典ATLASCOPCO公司液壓鑿岩機檢測製造技術,成為中國唯一的生產液壓鑿岩機的廠家。
4.沈陽電纜廠
東北輸變電設備集團沈陽電纜廠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線電纜製造企業,下設專業化分廠和質量檢測中心和開發中心。主要產品有電力電纜,光纖電纜,通訊電纜,電器裝備電纜,裸電纜,電磁線,光纖光纜,電纜附件等共7大類,70個系列,440個品種,4萬多個規格。
產品採用國際標准生產。21種主要產品獲國家,部和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8月,銅芯鋁絞線,市話通訊電纜,固體絕緣電纜,紙絕緣電纜,橡膠絕緣電纜等5個主導系列產品的質量控制系統,通過了ISO9002的認證。
5.沈陽飛機製造公司(原名112廠)
1951年6月29日,擔負飛機修理任務的112廠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
1953年5月15日,中蘇兩國 *** 正式簽訂了蘇聯援助中國156項重點建設的協議,其中包括112廠從1953年開始擴建,1956年建成年產1000架噴氣式殲擊機的製造廠,製造的第一種機型為米格-15比斯等條文。1954年1月
13日,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了由二機部四局擬定的112廠擴建為噴氣式殲擊機製造廠的總體設計任務書。
1956年9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新華社9月8日消息,今天下午4時,在某地舉行了噴氣式飛機製造成功的國家驗收簽字儀式……這種飛機……提前一年零五個月完成了試制任務……。」
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試製成功,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噴氣式殲擊機的歷史。文中的「某地」,就是沈陽飛機製造公司(原名112廠)。
(二)撫順市
「一五」期間,撫順擴建、改建、新建廠礦企業118個,其中有8項屬於前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項重大工程項目。
1.撫順鋁廠
是中國第一家輕、稀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隸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鋁和鎂生產線當「一五」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
2.撫順西露天礦
3.撫順龍鳳礦立井
4.撫順老虎台礦
5.撫順勝利礦
6.撫順東露天礦
(三)阜新市
建國初期,全國156個重點項目建設有4 個能源項目落戶阜新。
1.阜新平安(五龍)立井
2.阜新新邱1號立井
3.阜新海州露天煤礦:
1953年,年產量達800萬噸以上的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阜新海州煤礦建成投產
4.阜新電站
(四)其它
1.鞍山鋼鐵聯合企業
1953年11月,鞍山鋼鐵公司三大重點工程——新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七號煉鐵爐相繼提前竣工。這是蘇聯 *** 援助我國新建和改建的項目中,首先竣工投入生產的三項重要工程。是1953年我國重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鞍山鋼鐵公司的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第七號自動化煉鐵爐,從1952年開始到1953年11月先後建成。該公司薄板廠、第二初軋廠也分別於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產。此外,北滿鋼廠、本溪鋼鐵公司基本竣工。
吉林省
一五」計劃時期,在重點建設東北工業基地的方針指導下,吉林省是國家工業建設的重點地區。在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吉林省11項。5年間,全省工業基本建設投資17.6億元。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吉林化肥廠、豐滿發電廠等一批國家的骨幹企業新建、擴建並投產,使吉林省工業跨躍到了一個新水平。
1.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投資總額為6.5億元。1953年7月15日開始動工興建。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並試製成功第一批國產載重汽車, *** 把這種汽車命名為「解放」牌。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產,年產載重汽車3萬輛
2.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特大型石化企業,國家一級企業。前身為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簡稱吉化)。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個規模最大的、前蘇聯援建的化工項目,是以國家「一五」156項重點工程中的「三大化」(染料廠、化肥廠、電石廠)為標志的我國第一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1954年開工建設,1957年投產。
1998年,上劃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1999年,按中油集團公司統一部署,吉化公司核心業務重組為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股份有限公司,非核心業務重組為吉化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是中國最大的ABS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聚乙烯、乙二醇、乙丙橡膠、有機硅及苯類產品的主導生產商之一。吉化投產近40年來,已累計上繳利稅200億元,向全國輸送各類人才近3萬人,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3.吉林染料廠
屬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中的項目。1954年開始興建蘇聯援助的吉林染料廠,這是我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大型染料廠。1957年10月建成投產,可年產多種染料1萬??工業落後面貌。
4.吉林電極廠(現吉林炭素廠)
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吉林炭素廠,是中國五十年代初期建設的基礎工業項目之一。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斷改造和發展,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炭素製品生產企業,國家大型炭素企業,是具有現代化生產規模,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影響的基礎能源、原材料生產企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512戶大中型
5.吉林化肥廠
6.吉林鐵合金廠鎢鐵生產部分
吉林鐵合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原吉林鐵合金廠於1998年改制組建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位於中國吉林省吉林市哈達灣,東依松花江、緊靠長圖鐵路。
7.通化灣溝工井
8.豐滿發電廠:
豐滿發電廠始建於1937年,1943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51年豐江發電廠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工作,到1960年5月8台機組全部安裝完畢。
至此,豐滿發電廠第一期工程結束,裝機容量55.375萬kW,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利發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安裝了2台8.5萬kW機組,於1992年6月竣工。
三期擴建工程在大壩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裝2台14萬kW的機組,1998年7月最後一台機組投產發電,豐滿發電廠跨入了百萬千瓦級電廠的行列。
豐滿發電廠是我國最早的大型水力發電廠,位於第二松花江中游吉林市豐滿區,是東北電網南北聯絡的樞紐,也是東北電網的主力電廠之一,擔負著供電、調峰、調頻、調相、事故及檢修備用等任務,是國家二級企業。廠始建於1937年,1942年大壩蓄水,1943年第一台機組發電。現裝有機組12台,總裝機容量為100.25萬千瓦。
黑龍江
根據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規定,黑龍江省是國家工業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156項工程,有22項在黑龍江省。國家在黑龍江省的基本建設投資總額,計劃規定為25.6億元,占國家工業投資的10.3%。
哈爾濱市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主體主要形成於「一五」、「二五」時期。抗美援朝期間「南廠北遷」的13個大中型企業和原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中有13項在哈市布局,形成了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體、重工業為重心的工業經濟結構。
(一)哈爾濱
1.哈爾濱電機廠
2.哈爾濱汽輪機廠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哈爾濱汽輪機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1956年動工興建,1958年投產
3. 哈爾濱鍋爐廠
4. 哈爾濱軸承廠
5.哈爾濱偉建機器廠(原哈飛)
6.哈爾濱東安機械廠
7.哈爾濱東北輕合金廠(原哈爾濱101廠)
8.哈爾濱量具刃具廠
9.電碳廠
10.電表儀器廠
(二)其它
11.阿城繼電器廠
12.佳木斯造紙廠
佳木斯紙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獨資公司、國家大一型企業,全國百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之一。是「一五」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中的兩項,1953年建設,1957年投產
13.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總部位於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是我國「一五」期間由原蘇聯援建的156 項重點建設.
14鶴崗興安台10號立井
15.鶴崗東山1號立井
16.鶴崗興安台洗煤廠
17.雞西城子河洗煤廠
18.雞西城子河9號立井
19.鶴崗興安台2號立井
20.雙鴨山洗煤廠
21. 友誼農場
友誼縣境內有"天下第一大農場"美稱,她是我國"一五"期間
156個重點工程之一,並由原蘇聯援建的,為紀念中蘇人民的偉大友誼,國務院將該場命名為"國營友誼農場.
22.齊齊哈爾鋼(北滿特鋼)
該公司始建於五十年代,是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內蒙古
內蒙古的鋼鐵工業是建國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國家「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中,有5項在內蒙古。
1.包頭鋼鐵公司
簡稱「包鋼」是其一。包鋼從1954年籌建至1959年投產,使內蒙古成為全國三大鋼鐵基地之一。經過40餘年發展,在全區相繼建成了一批鋼鐵企業(包括礦山),已形成了從采礦、選礦、燒結、煉焦、煉鐵、煉鋼、開坯、軋材及相應輔助設施配套完整的工藝流程,已建成了從地探、設計、科研、施工、生產等門類齊全的鋼鐵工業體系,建成全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
2.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現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國家特大型工業企業和520戶?攸c企業之一。
3.第二機械廠
4.包頭第一熱電廠
該廠始建於1958年,1959年9月1日首台機組投產發電,一期工程是原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經四期擴建和技術改建,現有八機八爐,總裝機42.4萬千瓦。
現有職工2646人(從事主業人數1307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6.86億元,是國有大型Ⅰ檔企業、內蒙電力總公司骨幹企業之一。
5. 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包頭第二熱電廠)
前身為包頭第二熱電廠,始建於1956年,是國家「一五」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電廠先後經歷四期工程建設,現擁有八台機組,總裝機容量42.5萬千瓦時。
一個地區成為工業基地和它的區位因素是密切聯系的。
東北地區三大區位優勢明顯:
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這些都是東北成為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沈陽,成都,哈爾濱,武漢,上海,包頭,蘭州,柳州等.分別有兵工廠,煤炭,鋼材等重工業.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也就是常說的"長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津京唐工業區。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
以重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區,中心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等。
(津京唐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和山東的煙台等又合稱為環渤海工業帶)
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廣州。珠海、東莞。(泛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
沈陽,成都,哈爾濱,武漢,上海,包頭,蘭州,柳州等.分別有兵工廠,煤炭,鋼材等重工業.
我正在做,你先點下採納,馬上就好了
東北地區指中國東北3省所在的區域,簡稱東北
東北老工業基地只是指其中的工業較發達的地方,好象是經過國家規劃的
以上我自己的看法
具體介紹幾個重點企業:
鞍鋼集團公司(簡稱鞍鋼集團或鞍鋼):成立於2010年5月,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簡稱鞍山鋼鐵)和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攀鋼)聯合重組而成。鞍山鋼鐵始建於1916年,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攀鋼是世界最大的產釩企業,是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重要的鈦白粉生產基地以及重要的鐵路用鋼、無縫鋼管、特殊鋼生產基地。重組後的鞍鋼集團公司已形成跨區域、多基地、國際化的發展格局,成為國內布局完善、最具有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曾獲得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首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範單位」榮譽稱號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成就獎。是國內首傢具有成套技術輸出能力的鋼鐵企業。2011年名列世界500強第462名。目前,鞍鋼集團具備鋼鐵產能3860萬噸。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即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沈飛):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以航空產品製造為核心主業,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製造企業,是中國重要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公司佔地面積 800 多萬平方米,現有職工近 15000 人。 50 多年來,沈飛集團公司共研製多種型號數千架殲擊機,創造了中國航空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為中國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殲擊機的搖籃」。 *** 、 *** 、 *** 、胡 *** 等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親臨沈飛視察,對沈飛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關懷。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隸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前身為「中東鐵路公司輪船修理工場」和「中東鐵路公司造船工場」,始建於1898年6月10日。2005年12月9日,原大船重工和原新船重工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降本增效,做強做大」的十六字方針進行整合重組,成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船集團總資產817億元,員工8000餘人,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建造產品最齊全、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船舶總裝企業,也是擁有軍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和重工五大產業的綜合企業集團。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第一汽車製造廠)簡稱「中國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標志為FAW,FAW就是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英文縮寫。是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一汽總部位於長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車製造廠, *** 主席題寫廠名。一汽1953年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並投產,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1958年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和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一汽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之一。2013年營業額高達4500億,曾經連續8年蟬聯世界500強榜單。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京津唐綜合性工業基地(含有重工業城市)
東北地區的植被屬於亞寒帶針葉林
北部是針葉林(主要樹種:落葉松) 其他地區是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紅松)
主要樹種有
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
不一樣。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撫順——石化、裝備製造工業,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東北老工業基地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
可以說,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東北重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❺ 河北省的工業資源有哪些
河北地處華北地區、黃河下游以北,故稱河北,省會石家莊市。位於東經113°31′~119°50′、北緯36°02′~42°37′,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面積18.77萬km²,人口7185萬。東臨渤海,包圍著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門戶,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毗鄰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和山東
河北省轄石家莊、唐山等11個地級市,是中國農業大省,是小麥、棉花和玉米的重要產地。工業主要有煤炭、鋼鐵、陶瓷、電力、紡織、石油、醫葯工業,其鋼鐵產量居全國第一。另外邯鄲市和唐山市是北方最大的瓷都。
河北是北京連接全國各地的交通樞紐,已形成了陸、海、空綜合交通運輸網。全省有25條主要干線鐵路通過,鐵路貨物周轉量居全國大陸省份首位。有27條國家干線公路,公路貨物周轉量居全國大陸省份第2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07km,居中國大陸省份第3位。省內有鐵路客運京廣線、京九線、京哈線、京滬線、京包線經過,石家莊、秦皇島、邯鄲、唐山、張家口五個城市已開通民航航線,能為遊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