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南通如皋市有哪幾個鄉鎮
截止2014年1月,南通如皋市有14個鎮(街道)。如城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長江鎮、白蒲鎮、江安鎮、搬經鎮 、磨頭鎮、特色鎮、石庄鎮 、丁堰鎮、九華鎮、下原鎮、吳窯鎮。
2013年3月,如皋市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此次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將20個鎮調整為11個鎮、3個街道。設立新的如城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東陳鎮、長江鎮、白蒲鎮、石庄鎮、江安鎮、搬經鎮,原丁堰鎮、下原鎮、九華鎮、吳窯鎮、磨頭鎮行政體制不變。
行政區劃調整後,城北街道與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街道與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以區帶街、區街合一」管理體制;長江鎮與如皋港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體制。
2014年1月,如城街道正式更名為如皋工業園區(如城街道)。如皋工業園區(如城街道)是如皋經濟、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總面積16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萬。
2. 如皋的介紹
如皋市隸屬江蘇省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北緯32°00′~32°30′、東經120°20′~120°50′,南臨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北與海安縣、東與如東縣、東南與南通通州區毗鄰,西南與泰州靖江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477平方公里(不含長江水面),人口142.26萬人(2012年)1;其中市區面積80平方公里,港區城市面積30平方公里。境內擁有長江岸線48公里,通揚運河、如海運河、如泰運河、焦港等主要河流縱橫全境,總長180.8公里。2如皋市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為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70多人,其總數位居中國縣(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沒有標國家級的,都是省級的。省級以下就不提了,提了要寫好幾頁。
常州
北:常州高新區(國家級)
南:武進高新區 武進農發區
東:天寧開發區
西:鍾樓開發區
東南:戚墅堰開發區
此外還有:
金壇開發區(金壇市)
溧陽開發區(溧陽市)
天目湖度假區(溧陽天目湖)
南通
中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規劃面積24.29平方公里,是中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就在區內,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是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重要門戶,其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不斷完善的投資環境,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以及所具有的港口、淡水、人才等優勢,是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有江蘇南通出口加工區、中國長江國際化學纖維工業園、長江國際化學新材料工業園、光機電工業園,基礎設施實現通路、通自來水、通下水、通電、通電訊、 通蒸氣、通污水處理、通港口、通工業用氣和土地平整。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長江三角洲利用外資較集中、發展速度較快和經濟活力較強的區域之一。
江蘇崇川經濟開發區
1997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市主城區,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臨港近城的區位優勢,日趨雄厚的產業基礎,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使開發區成為不可多得的投資熱土。開發區鼓勵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葯等高新技術項目;大吞吐量港儲加工項目;食品、飲料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高檔紡織、服裝類生產項目;箱包、鞋類等皮塑製品生產加工項目。
江蘇港閘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市區西部,南臨長江,與滬、錫、蘇、常隔江相望,距上海128公里,距南京264公里,與南通機場咫尺毗臨、南通港口一箭之隔,通沙汽渡座落區內,擁有不沖不淤的長江岸線4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204國道、寧通高速公路穿區而過,基礎設施完備,基本實現"七通一平"。開發區內規劃設立四大工園區,即電子高新園區、機電一體化園區、精細化工園區、輕工食品園區。
江蘇啟東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黃海、東海、長江三水交匯處,區位條件獨特,投資環境優越,交通運輸十分便捷,與國際大都市上海直線距離50公里,區內的道路、水電、通訊、供氣、供熱、排污等基礎設施完備,有可租可購適用於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食品等行業的現代化標准廠房;區內有行政服務中心、海關、商檢等服務機構,有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國家級示範中學、職教中心,五星級酒店和居住、購物、娛樂中心等一批服務性項目正在興建;滬崇啟大通道、寧啟鐵路、寧啟高速公路通啟段、沿江高等級公路等大橋大路工程正在全面加速推進。啟東經濟開發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投資環境是客商投資置業的寶地。
江蘇海門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分為發展相對獨立、功能優勢互補的三大區域——中心區、海門港區、精細化工園區。區內基礎設施齊全,並且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輕工紡織、電子通訊、新材料、生物醫葯、化工等五大產業群。開發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投資環境成為上海周邊地區最具吸引力和發展潛力的一方投資熱土。
江蘇通州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通州市城區南郊,區內道路、電力、通信、供水、排水、供熱、污水處理、管道液化氣及土地平整等已實現「七通一平」。開發區交通便捷,至京滬高速公路50分鍾車程,到南通港30分鍾車程,到南通火車站20分鍾車程,到南通機場15分鍾車程。已經動工的蘇通長江大橋建成後,到上海的行車時間約90分鍾車程。開發區注重從不同層面滿足投資者對生產、生活各項要素的要求,努力讓所有進區投資者滿意,做到隨時隨地、熱心貼心、限時保質服務。 開發區定位於長江三角洲區域內的製造業基地。
江蘇如東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南靠長江口,東枕南黃海,臨近寧通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新長鐵路、寧通鐵路、南通機場、南通港,正在加緊建設的蘇通大橋和即將啟動開發的20萬噸級泊位洋口大港,使這里的區位優勢更加顯現。目前開發區的建設逐步由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發展,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已經實現通道路、通訊、電力、供熱、給排水等「七通一平」,一個以如東縣城為依託延伸發展的現代新興工業區已初具規模。
江蘇如皋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如皋市區北郊,煙台至上海的204國道縱貫全境,新長鐵路伴側而過,蘇北兩條水運動脈--如泰河、通揚運河在區內交匯穿過,江陰長江大橋把開發區與中國南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拉得更近。開發區內農副業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結合開發區的開發開放現狀,目前重點發展機械、電子、輕工產品、紡織服裝和外向型農業項目。
江蘇海安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
1996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海安縣城東郊,與老城區相連,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兩條國道、兩條鐵道、兩條運河在此交匯,新長鐵路客運站、貨運站、編組站、軍需站及海安長途汽車新站均座落區內,在建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從東側穿過,是蘇中地區新興的水陸鐵交通樞紐,全國第一家水利高科技園在區內落戶。開發區將以「合理功能定位,優化產業布局,創建一流開發區」為目標,強化三個中心:一是製造中心,以機械、電子、化工、絲綢、紡織、服裝、木業等項目為基礎,主動接受上海、蘇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輻射,快速形成調整海安產業結構的支柱產業群;二是物流中心,加快火車站場經濟帶和物流園區建設,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三是新城發展中心,集聚人氣、財氣,構建招商、興業、生活的最佳環境,推進城市化、現代化進程。
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簡介
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如東縣長沙鎮,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主要職能是依據南通港洋口港總體規劃和洋口港開發區總體規劃,推進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加強開發區區域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招商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涉外事務、財政稅收等方面的管理。 目前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江蘇LNG接收站及電廠已落戶港區。計劃於2008年,與蘇通大橋通車同步,完成洋口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江蘇沿海出海大通道。洋口港最終將建成擁有10萬噸級大宗散貨泊位、10萬至20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五、六、代集裝箱泊位,以能源、石化、冶金、現代物流產業為支撐的新型沿海港口城市。
江蘇呂四海洋經濟開發區
2003年經江蘇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側,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於一體,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與上海浦東遙相呼應。蘇336、221省道和規劃中的沿海高速公路穿區而過,與新建的寧啟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寧啟鐵路相聯。是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內唯一的省級海洋開發區。區內設有9個功能區,包括現代海水養殖科技示範區,貝藻高效養殖區,水產品加工區,海洋生物醫葯工業區,臨海工業區,機械五金工業區,水產倉儲貿易區,呂四風情區,綜合服務區等。開發區依託全國著名的呂四漁場和呂四漁港,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江蘇如皋港工業園區
1993年經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園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與上海、蘇州、無錫隔江相望,地處如皋市最南端依江而建,屬於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南通港口群,建港條件得天獨厚。園區港區西南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港僅28公里,距上海吳淞口127公里,至南京港239公里;如皋港引河與蘇北各大主幹河道連接成網,伸入腹地,轉駁集疏條件較好。園區陸路距南通國際機場45公里、江陰長江大橋25公里。區內通港公路與寧通高速公路和204國道在園區北緣4公里處相立交。建設中的新(沂)長(興)鐵路開設如皋港支線連通港區。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並且在不斷完善。鼓勵重點開發的項目有:碼頭、電廠、金屬冶煉及加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拆解、新型建材、旅遊度假區、生產生活資料進出口及中轉經營、現代農業等。
6
4. 如皋市下原鎮政府周圍有哪些廠
南通浩鑫液壓件有限公司,江蘇魯能重工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南通莨泰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等
如皋市下原鎮民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到2007年10月,下原鎮已發展個體工商戶1708戶,私營企業313家,完成工業產值15.6億元。下原鎮在外能人大批返鄉創業助推了下原民營經濟邁上新台階。如皋市下原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積極引導農民投身創業熱潮,激發在外能人的創業熱情。
下原鎮每年安排專人對在外能人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登門拜訪,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同時以親情、友情、鄉情為紐帶,給在外能人寄發公開信,通報家鄉經濟建設情況,還利用在各大城市召開的推介會,發送宣傳畫冊3000份,動員返鄉創業,聘請擔任家鄉經濟建設顧問。鎮政府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在外能人把資訊、技術、人才、資金、項目帶回家鄉,讓家鄉人民分享其創業成功的喜悅和成果。
南通浩鑫液壓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兵家住下原鎮文庄村,創辦的這家企業總投資6000萬元,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今2007年5月已竣工投產,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企業訂單多,產品供不應求。腰庄村民營經濟小區有8家企業先後落戶,總投資3500萬元,預計年產值達5000萬元。江蘇魯能重工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金仁坤家住下原鎮藕池村,在外創業多年,已有一定的資本,經下原鎮領導引薦,回鄉投資8000萬元上一個機械製造項目,廠房正在建設之中。南通展志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陳鵬家住下原鎮張庄村,總投資8000萬元。廠房正在施工,企業投產後,年銷售額將超過億元。南通莨泰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傑家住下原鎮下原居委會,在深圳既為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又返鄉創業,已投資8000萬元在下原創辦了一家企業,企業廠房也在興建中。南通飛鯨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建兵,住下原鎮白李村,總投資3600萬元,2008年企業銷售產值可達4000萬元。如皋市下原鎮醫療器械產業形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經銷人員多,生產廠家少,大部分產品都是外地的貨。當地農民完成資本積累後,紛紛回鄉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創辦實體公司。下原鎮現有生產、經營企業135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享有國家和省相關資質的生產經營企業21家,固定資產超億元,年銷售額超兩億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板塊經濟發展模式。
5. 南通有哪些繁榮的工業園區
1.中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規劃面積24.29平方公里,是中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就在區內,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是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重要門戶,其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不斷完善的投資環境,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以及所具有的港口、淡水、人才等優勢,是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有江蘇南通出口加工區、中國長江國際化學纖維工業園、長江國際化學新材料工業園、光機電工業園,基礎設施實現通路、通自來水、通下水、通電、通電訊、 通蒸氣、通污水處理、通港口、通工業用氣和土地平整。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長江三角洲利用外資較集中、發展速度較快和經濟活力較強的區域之一。 2.江蘇如皋港工業園區 1993年經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園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與上海、蘇州、無錫隔江相望,地處如皋市最南端依江而建,屬於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南通港口群,建港條件巧和哪得天獨厚。園區港區西南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港僅28公里,距上海吳淞口127公里棚仔,至南京港239公里;如皋港引河與蘇北各大主幹河道連接成網,伸入腹地,轉駁集疏條件較好。園區陸路距南通國際機場45公里、江陰長江大橋25公里。區內通港公路與寧通高速公路和204國道在園區北緣4公里處相立交。建設中的新(沂)長(興)鐵路開設如皋港支線連通港區。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並且在不斷完善。鼓勵重點開發的項目有:碼頭、電廠、金屬冶煉及加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拆解、新型建材、旅遊度假區、生產生活資料進出口及中轉經營、現代農業等。 3.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簡介 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如東縣長沙鎮,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主要職能是依據南通港洋口港總體規劃和洋口港開發區總體規劃,推進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加強開發區區域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招商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涉外事務、財政稅收等方面的管理。 目前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江蘇LNG接收站及電廠已落戶港區。計劃於2008年,與蘇通大橋通車同步,完成洋口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江蘇沿海出海大通道。洋口港最終將建成擁有10萬噸級大宗散貨泊位、10萬至20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五、六、代集裝箱泊位,孝碼以能源、石化、冶金、現代物流產業為支撐的新型沿海港口城市。 4.江蘇港閘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市區西部,南臨長江,與滬、錫、蘇、常隔江相望,距上海128公里,距南京264公里,與南通機場咫尺毗臨、南通港口一箭之隔,通沙汽渡座落區內,擁有不沖不淤的長江岸線4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204國道、寧通高速公路穿區而過,基礎設施完備,基本實現"七通一平"。開發區內規劃設立四大工園區,即電子高新園區、機電一體化園區、精細化工園區、輕工食品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