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南省省級產業集聚區有多少分別是哪些許昌市有哪些省級產業集聚區我在哪裡可以查到這些內容
首批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共180個(其中許昌有8個),名單如下:
1、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鄭州航空港區
4、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園區
5、鄭州市白沙產業集聚區
6、鄭州市官渡產業集聚區
7、鄭州市金岱工業園區
8、鄭州上街裝備產業集聚區
9、鄭州馬寨產業集聚區
10、鞏義市產業集聚區
11、鞏義市豫聯產業集聚區
12、新鄭新港工業園區
13、新密市產業集聚區
14、登封市產業集聚區
15、滎陽市產業集聚區
16、開封汴西產業集聚區
17、開封黃龍產業集聚區
l8、開封邊村產業集聚區
19、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20、杞縣產業集聚區
21、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
22、通許縣產業集聚區
23、蘭考縣產業集聚區
24、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5、洛陽工業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工業園區)
26、洛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經濟開發區)
27、洛陽市伊洛產業集聚區
28、洛陽市洛龍科技園區
29、洛陽市洛新產業集聚區
30、洛陽市石化產業集聚區
31、洛陽市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32、洛寧縣產業集聚區
33、宜陽縣產業集聚區
34、新安縣產業集聚區
35、欒川縣產業集聚區
36、孟津縣產業集聚區
37、汝陽縣產業集聚區
38、嵩縣產業集聚區
39、伊川縣產業集聚區
40、偃師市產業集聚區
41、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42、平頂山平新產業集聚區
43、平頂山化工產業集聚區
44、平頂山市石龍產業集聚區
45、郟縣產業集聚區
46、汝州市產業集聚區
47、葉縣產業集聚區
48、寶豐縣產業集聚區
49、舞鋼市產業集聚區
50、魯山縣產業集聚區
51、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52、安陽市產業集聚區
53、安陽市紡織產業集聚區
54、安陽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55、安陽縣產業集聚區
56、滑縣產業集聚區
57、林州市產業集聚區
58、湯陰縣產業集聚區
59、內黃縣產業集聚區
60、鶴壁市鶴淇產業集聚區
61、鶴壁市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62、鶴壁市金山產業集聚區
63、浚縣產業集聚區
64、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
65、新鄉工業產業集聚區(合新鄉工業園區)
66、新鄉經濟技術集聚區(含新鄉經濟開發區)
67、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
68、新鄉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69、新鄉市橋北新區
70、長垣縣產業集聚區(含長垣起重工業園區)
71、原陽縣產業集聚區
72、獲嘉縣產業集聚區
73、封丘縣產業集聚區
74、衛輝市產業集聚區
75、延津縣產業集聚區
76、輝縣市產業集聚區
77、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焦作經濟開發區)
78、焦作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79、焦作工業產業集聚區
80、武陟縣產業集聚區
81、溫縣產業集聚區
82、孟州市產業集聚區
83、沁陽市沁北產業集聚區
84、修武縣產業集聚區
85、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86、濮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濮陽經濟開發區)
87、濮陽市產業集聚區(含濮陽工業園區)
88、濮陽市濮東產業集聚區
89、南樂縣產業集聚區
90、清豐縣產業集聚區
91、台前縣產業集聚區
92、濮陽縣產業集聚區
93、范縣產業集聚區
94、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許昌經濟開發區)
95、河南省(魏都)民營科技園
96、許昌尚集產業集聚區
97、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98、長葛市城南產業集聚區
99、鄢陵縣產業集聚區
100、襄城縣產業集聚區
101、禹州市產業集聚區
102、漯河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漯河經濟開發區)
103、漯河市沙澧產業集聚區
104、漯河市東城產業集聚區
105、漯河淞江產業集聚區
106、舞陽縣產業集聚區
107、臨穎縣產業集聚區
108、三門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三門峽經濟開發區)
109、三門峽產業集聚區
110、義馬市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111、盧氏縣產業集聚區
112、澠池縣產業集聚區
113、靈寶市產業集聚區
114、陝縣產業集聚區
115、商丘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商丘經濟開發區)
116、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
117、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
118、商丘市睢陽產業集聚區
119、永城市產業集聚區
120、民權縣產業集聚區
121、夏邑縣產業集聚區
122、虞城縣產業集聚區
123、柘城縣產業集聚區
124、寧陵縣產業集聚區
125、睢縣產業集聚區
126、周口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周口經濟開發區)
127、周口市川匯產業集聚區
128、項城市產業集聚區
129、淮陽縣產業集聚區
130、扶溝縣產業集聚區
131、鹿邑縣產業集聚區
132、鄲城縣產業集聚區
133、西華縣產業集聚區
134、沈丘縣產業集聚區
135、太康縣產業集聚區
136、商水縣產業集聚區
137、駐馬店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駐馬店經濟開發區)
138、駐馬店裝備產業集聚區
139、駐馬店市產業集聚區
140、遂平縣產業集聚區
141、新蔡縣產業集聚區
142、正陽縣產業集聚區
143、汝南縣產業集聚區
144、西平縣產業集聚區
145、泌陽縣產業集聚區
146、平輿縣產業集聚區
147、確山縣產業集聚區
148. 上蔡縣產業集聚區
149、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南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150、南陽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151、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
152、鄧州市產業集聚區
153、新野縣產業集聚區
154、浙川縣產業集聚區
155、內鄉縣產業集聚區
156、唐河縣產業集聚區
157、桐柏縣產業集聚區
158、鎮平縣產業集聚區
159、西峽縣產業集聚區
160、社旗縣產業集聚區
161、南召縣產業集聚區
162、方城縣產業集聚區
163、信陽市產業集聚區
164、潢川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潢川經濟開發區)
165、信陽市平橋產業集聚區
166、信陽市上天梯產業集聚區
167、信陽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
168、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
169、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
170、固始縣產業集聚區
171、光山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
172、新縣產業集聚區
173、羅山縣產業集聚區
174、淮濱縣產業集聚區
175、商城縣產業集聚區
176、潢川縣產業集聚區
177、息縣產業集聚區
178、濟源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179、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
180、濟源市虎嶺產業集聚區
Ⅱ 襄城縣和鄢陵縣哪個更強
就現在來看,鄢陵縣更強,有自己獨特的花木和養生優勢產業布局,而襄城縣沒有什麼特色經濟
Ⅲ 河南個城市經濟排名怎樣
1.鄭州
作為省會,天時地利,其優勢顯而易見,當老大再正常不過了!不必多說!
2.洛陽
剛剛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很厲害!不過空氣質高胡量在全國城市中竟然是後十名!!這也是因為其工業基礎雄厚啊!
3.焦作
近些年發展很好的一座城市,以煤炭等重工業發展起來的城市!最近旅遊經濟異軍突起!城市干凈整潔!與同樣重工業出身的平頂山要好!河南第三城應該是她的!不過可能有很多兄弟城市不服氣!全國綜合競爭力96名!人均GDP80名!焦作的前景應該很好!在未來的中原城市圈中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4.安陽
工業基礎雄戚歲攔厚,地理位置優越,正在建設邯安機場,更給其增加優勢!且位於石家莊鄭州之間,利於發展!安陽與邯鄲雖然是鄰居,但是兩座城市的競爭關系更為明顯,南邊東邊不遠的鶴壁,濮陽也對其有挑戰!不過全國競爭力第82,河南第三說明她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人均GDP較低!應該是個擁擠的城市!
5.平頂山
工業基礎與焦作安陽相當,但是其他方面不如焦作突出!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能從一無所有發展到現在也不容易!在全國城市各種排名中,平頂山都不靠前,甚至比不上鶴壁,漯河,濮陽等規模小點的城市!
6.漯河
內陸特區,但是塗有虛名!和省內其他城市沒有太大區別!但是近年發展迅速成為豫中南重要城市!名牌產品多!有利於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城市漂亮!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前途光明啊!
7.鶴壁
被河南人自己遺忘的城市,5年前在河南倒數城市,但現在發展迅速!河南100大企業,鶴壁與安陽,南陽一樣擁有五個排在全省第六!全國城市競爭力 109名!人均GDP全國第87,超過安陽,平頂山等城市!但是全市僅有100多萬人口使她發不出太多聲音,人氣不足啊!不過鶴壁新區建設的很好!也是河南未來重點發展城市!
8.新鄉
什麼都不怎麼突出,但是什麼都怎麼差!中上水平!、
9.南陽
文化城市,但是比較閉塞!
10.濟源
人雀滑口少,底子薄,但是發展快!什麼都不錯!後起之秀!人均值比較高!
11.商丘
交通發達,卻不懂得利用!永城獨立了,商丘……不過那麼好的地理位置發展不起來沒有理由啊!哈哈!
12.濮陽
角落裡的城市!美麗的園林城市!缺乏工業基礎!油田不國家管的!工業興市,仍須努力!
13.許昌
北有鄭州,南有漯河,許昌就顯的失色了!
14.開封
沒落的城市!河南最新百大企業,開封一個都沒有!天啊!不過最近在新建電廠給予扶持!但是開封的名氣大!優勢很多,好好利用應該會有很好發展!
15.三門峽
工業較好!但是污染嚴重!水壩將要廢棄!三門峽何去何從?
16.信陽
寧西鐵路的建設會給信陽的發展加油,但是信陽的工業真的不怎麼樣!
17.駐馬店
比周****通位置好!要努力啊!
18.周口
總量都不錯!但是人太多!幾乎什麼都在後面!
經濟發展優良城市:洛陽 焦作 安陽 漯河 鄭州等
城市建設優良城市:濮陽 焦作 鶴壁 洛陽 漯河等
生活環境優良城市:濮陽 濟源 漯河 鶴壁等
旅遊發展優良城市:焦作 洛陽 開封 濟源等
1 鞏義市
2 滎陽市
3 新鄭市
4 新密市
5 義馬市
6 登封市
7 偃師市
8 欒川縣
9 沁陽市
10 新安縣
11 長葛市
12 孟州市
13 舞鋼市
14 新鄉縣
15 澠池縣
16 禹州市
17 中牟縣
18 博愛縣
19 林州市
20 靈寶市
21 永城市
22 安陽縣
23 伊川縣
24 武陟縣
25 修武縣
26 溫 縣
27 淇 縣
28 許昌縣
29 西峽縣
30 汝州市
31 輝縣市
32 湯陰縣
33 鎮平縣
34 鄢陵縣
35 襄城縣
36 濮陽縣
37 長垣縣
38 寶豐縣
39 孟津縣
40 桐柏縣
41 陝 縣
42 項城市
43 鄧州市
44 汝陽縣
45 新野縣
46 鹿邑縣
47 唐河縣
48 尉氏縣
49 羅山縣
50 宜陽縣
51 遂平縣
52 新 縣
53 臨潁縣
54 滑 縣
55 衛輝市
56 淅川縣
57 獲嘉縣
58 西平縣
59 潢川縣
60 確山縣
61 洛寧縣
62 固始縣
63 沈丘縣
64 嵩 縣
65 息 縣 66 郟 縣
67 光山縣
68 平輿縣
69 葉 縣
70 浚 縣
71 虞城縣
72 延津縣
73 商城縣
74 內鄉縣
75 淮濱縣
76 魯山縣
77 鄲城縣
78 泌陽縣
79 原陽縣
80 夏邑縣
81 民權縣
82 方城縣
83 西華縣
84 上蔡縣
85 南召縣
86 清豐縣
87 舞陽縣
88 范 縣
89 南樂縣
90 扶溝縣
91 通許縣
92 開封縣
93 寧陵縣
94 盧氏縣
95 封丘縣
96 柘城縣
97 汝南縣
98 內黃縣
99 睢 縣
100 正陽縣
101 商水縣
102 太康縣
103 蘭考縣
104 台前縣
105 杞 縣
106 淮陽縣
107 社旗縣
108 新蔡縣
Ⅳ 河南許昌鄢陵在哪裡
鄢陵位於河南省中部,位於中原腹地河南省許昌市東部,311國道橫穿東西,西距京廣鐵路20公里、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鄭州國際機場70餘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許昌市東部,黃河南岸,屬於許昌市,轄7鄉5鎮,總面積 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萬畝,人口62萬人。
鄢陵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約8000年前,先民們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為鄢國,東周平王初改為鄢陵,漢初置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鄭伯克段於鄢、晉楚鄢陵之戰、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訪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 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議事台,曹彰墓、許由隱耕處、許由墓、醉翁亭碑、興國寺塔、甘羅古柏等。鄢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鄭州國際機場70公里,311國道橫穿東西,219省道縱貫南北。蘭南高速、許亳高速途經鄢陵。
鄢陵農業發達,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棉生產基地縣。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花卉苗木種植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已達40萬畝,是「中國花木之鄉」,被譽為「中國花木碰飢第一縣」。
祥吵腔鄢陵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已形成紡織服飾、食品飲料、機械製造、有色金屬精細加工等幾大主導產業。
鄢陵旅遊業發展迅速,已建成謹衫了「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庄園」、「花都溫泉度假區」、「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花鄉農家樂」等一大批生態旅遊觀光景區。如今,鄢陵被譽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這是鄢陵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全縣人民的驕傲!
Ⅳ 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人口密度大嗎
人口:約62萬人
人口密度:711人/km2
郵編461200 區號0374
鄢陵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屬於許昌市下轄一縣級行政單位,在許昌東部,下轄7鄉5鎮,總面積 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萬畝,人口62萬人。
鄢陵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約8000年前,先民們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為鄢國,東周平王初改為鄢陵,漢初置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鄭伯克段於鄢、晉楚鄢陵之戰、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訪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 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議事台,曹彰墓、許由隱耕處、許由墓、醉翁亭碑、興國寺塔、甘羅古柏等。
鄢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鄭州國際機場70公里,311國道橫穿東西,219省道縱貫南北,蘭南高速、許亳高速也從此經過。
鄢陵農業發達,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棉生產基地縣。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花卉苗木種植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已達40萬畝,是「中國花木之鄉」,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
鄢陵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已形成紡織服飾、食品飲料、機械製造、有色金屬精細加工等幾大主導產業。
鄢陵旅遊業發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庄園」、「花都溫泉度假區」、「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花鄉農家樂」等一大批生態旅遊觀光景區。如今,鄢陵被譽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這是鄢陵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全縣人民的驕傲!
歷史文化
鄢陵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約8000年前,先民們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為鄢國,東周平王初改為鄢陵,漢初置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鄭伯克段於鄢、晉楚鄢陵之戰、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訪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生於此, 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議事台,曹彰墓、許由隱耕處、許由墓、醉翁亭碑、興國寺塔、甘羅古柏等。 周為鄢國,東周平王初改為鄢陵、因城築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積872平方千米,人口61.37萬。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為700毫米,無霜期215天。區域內已形成了釀酒、紡織、水泥、造紙等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花卉為其特產,古有「花都」、「森褲花縣」之稱,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花卉產銷基地。旅遊景點是曹操議事台、興國寺塔等。 鄢陵物華天寶,文化底蘊十分豐厚。這里既有許由隱居牧耕的古老傳說、鄭伯克段於鄢的歷史記載,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風遺韻。其花卉種植歷史悠久,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這里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獨厚的胡拿地理氣候優勢,是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早在盛唐時代,鄢陵境內就出現了大型綜合園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時期更有皇家園林在此落戶。李白、蘇軾、范仲淹等歷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蒞鄢尋古賞花,留下千古傳誦的絕唱。清代詩人汪琬曾有詩雲:「鄢陵野色平於掌,也有江南此景無」。
社會經濟
鄢陵農業發達,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棉生產基地縣。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煙葉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花卉苗木種植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已達40萬畝,是「中國花木之鄉」,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畜牧業跨進「河南省畜牧強縣」。
鄢陵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境內文化遺址眾多,有乾明寺、許由墓、尹宙碑、甘羅柏褲春搭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鄢陵旅遊業發展迅速,以發展花卉苗木為主的生態旅遊資源,已建成了「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庄園」、「花都溫泉度假區」、「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花鄉農家樂」、「中國臘梅園」、「花卉長廊」、「千畝蓮池賞荷園」、「萬畝櫻桃園」、「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等精品景區景點。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生態旅遊節期間,遊人如織,盛況空前。如今,鄢陵被譽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
發展農業資源型工業,走農產區工業化的路子,現已形成紡織、食品、建材、機電、化工五大主導產業。姚花春酒業集團,年產原酒10000噸,產品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國際博覽會金獎,法國巴黎世界名優酒金獎。花都紡織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植豐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集團的產品已成為省級和國家級名牌產品。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目前全縣鄉鎮企業個數超萬家,從業人員7.6萬人,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達,供水充足,園林綠化與環境保護優良,中原國際大酒店、花都庄園等涉外賓館,環境優雅舒適;在縣城311國道兩側,建有2.5平方公里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水、電、路、通訊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場所,目前區內已引進項目86人,投資總額達3.6億元。城區南建立了大型箱包生產加工園區。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遍布。主要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台,曹彰墓等。鄢陵縣花卉、花木產業正以她獨特的美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產業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為媒介,向世界各地傳播著她的魅力。來到鄢陵這塊肥沃而嬌美的聖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絕美,又有親切自然之溫馨。我們時時刻刻歡迎四海賓朋游中原萬畝綠海,賞鄢陵七彩花博
發展規劃
鄢陵地處中原腹地,位於河南省中部,轄7鄉5鎮,382個村,總人口60萬,面積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8萬畝,是國家確定的糧食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全國產棉大縣和秸稈養牛示範縣。鄢陵花卉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臘梅冠天下」之盛譽,是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訓化基地。近幾年來,把花卉園藝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力實施「以化富縣、依花名縣」戰略。目前,全縣花卉種植面積已突破50萬畝,總產值7.8億元,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產、銷售集散地。
審時度勢,堅持把花卉園藝業作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來抓
鄢陵縣是一傳統的農業大縣,長期以來,農民以種植糧棉為主,隨著農產品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糧棉大縣的優勢逐漸失去,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勢必行。鄢陵發展花卉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有良好的種植花卉的地理氣候,適宜南北方各種花卉的生產種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遷的理想場所。二是種植花卉歷史悠久,農民有種植花卉提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三是發展花卉有良好的現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農民種植花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花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花卉業效益迅速增長。四是花卉為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花卉業是世界公認的20種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設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會對花卉消費的需求猛增。特別是國家神話西部大開發,把退耕還林、還草作為建設重點,更為發展花卉定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鄢陵的優勢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潛力也在花卉。
優化環境
為確保「以花富縣、依花名縣」戰略的實施,縣里從加強領導組織,出台優惠政策,搞好示範帶動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營造花卉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為調動花農生產積極性,縣里規定,凡在花卉生產銷售區租賃或徵用土地建園辦場的,一年內緩征農林特產稅和工商管理費,從第二年開始連續兩年實行足額徵收,全部返還;對花卉種植達到一定規模的專業村和農戶,可適當調整或減免糧油定購任務。縣里還加大資金投入,每年拿出100萬元作為花卉發展基金,用於扶持花卉龍頭企業和花卉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搞好示範帶動,縣四大班子領導和鄉鎮主要領導幹部都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花卉、研究花卉,指導花卉園藝業生產和產前、產中特別是產後服務。此外,還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設立花卉園藝廣告宣傳基金,樹立花卉名縣的整體形象。在去年舉辦的『99昆明世博會上,鄢陵作為河南省縣級參展單位,獲2銀7銅的殊榮,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調整結構,形成花卉產業產品優勢
針對糧棉大縣的實際,縣里提出,調整種植業結構,擴大花卉生產規模,把花卉園藝業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調整花卉生產布局,建設「一區兩帶一廊」,建成了臘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調整品種結構,發展地方特色花卉系列。依靠科技進行,實施名牌戰略,組織力量對臘梅、檜柏等花卉進行系列開發,促進其成為在國際國內叫響的名牌花卉。目前,投資3000多萬元的我國最大的臘梅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佔地200多畝的臘梅基因庫已經建起,引進、開發臘梅品種8個,擁有5萬多株古樁臘梅和1萬多盆盆栽臘梅,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產、銷售、觀光為一體的臘梅基地。 培育龍頭,走公司加農戶的發展路子 加快花卉園藝業產業化進程,關鍵是要培育好龍頭企業。近幾年來,縣里圍繞培育龍頭企業,按照 「誰有能力誰牽頭,誰牽頭就扶持誰」的原則,抓大扶強促龍頭,集中力量上了一批投資在百萬元以上的花卉項目,形成了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同時還按照企業管理模式,根據花卉流通規律,面向國內外,承攬園林規劃,設計大工程、大項目,促使生產與經營銜接,實現集團化經營。在基地建設方面,國家有關部委看好鄢陵花卉發展,一批花卉重點項目在鄢陵落戶。該縣承攬的國家林木優良無性系快繁基地項目和省科委高新農業技術試驗示範任務,已完成投資3000多萬元30畝花卉產業化基地項已列入省政府重點工程和「十五」計劃,9個子項目已開始動作。
依靠科技,提高花卉生產質量和檔次
要使花卉園藝業上檔次、上台階,必須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堅持發展與提高並重的原則,走科技興花之路。一是聘請知名花卉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組成花卉顧問團,指導全縣花卉生產。二是通過與30多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長期的協作關系,重點推廣了組織培養、現代化溫室、日光溫室、冷藏保鮮等工廠化生產的先進實用技術。三是縣職教中心常年開辦花卉園藝班,聘請花卉專家任教,為各級各部門培養不同層次的花卉生產、花卉園藝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縣里下大決心,實施花卉園藝人才培養、引進「百千萬」工程,即引進花卉園藝業本科畢業生。
鄢陵縣委、鄢陵縣人民政府把花卉生產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重大戰略部署,精心策劃,強力推進,抓品牌,創效益,使鄢陵成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1.6%,於是,「江北花卉數鄢陵」聞名遐邇,平原綠化叫響神州,國家林業生態網路建設試點縣在這里命名,國家林木無性系快繁基地在這里開創。
繼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後,第四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鄢陵生態旅遊節將於2004年9月26日在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隆重開幕。主題為「綠色·人文·環境」。花博園在原有博覽會展區、臘梅文化展示區、名優花木示範區等13大功能區的基礎上,對園內景點設施進行了不斷完善、提高和新景點、設施的開發建設,投資建成了面積3200平方米的大型高標准室內展廳,花博園的花木展示、市場交易、生態旅遊和科研開發等綜合功能將得到充分體現。
行政區劃
鄢陵縣轄5個鎮、7個鄉:安陵鎮、馬欄鎮、柏梁鎮、陳化店鎮、望田鎮、張橋鄉、南塢鄉、陶城鄉、只樂鄉、大馬鄉、彭店鄉、馬坊鄉。縣人民政府駐安陵鎮。
安陵鎮代碼:411024100
2006年,轄11個居委會:西街居委會、新莊居委會、朱元庄居委會、唐庄居委會、高庄居委會、於寨居委會、軒崗居委會、蘇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東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
馬欄鎮代碼:411024101
2006年,轄1個居委會、43個村委會:小田莊、李孟居委會、馬欄村、後紙坊村、前紙坊村、議台村、郭營村、崗口村、前杜郎村、碾韓村、梁老村、大田村、韓井村、後杜郎村、婁家村、支家村、東司家村、裴家村、吳家村、城王村、周營南村、周營北村、崔馬村、樂陵崗村、蘇家村、許庄村、牛北村、牛東村、牛西村、西小庄村、馮家村、南鄭庄村、拐子村、姜庄村、蒲堂村、大路村、小路村、刁河村、胡中村、西章甫村、東章甫村、東楊庄村、胥庄村、北鄭庄村。
柏梁鎮代碼:41102
2006年,轄5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漆井居委會、王崗居委會、崗底張居委會、官寨居委會、轆轤灣居委會、柏梁村、賈庄村、圪_頭村、姚家村、孟家村、大路王村、小王村、甘羅村、袁拐村、曹寺村、文范村、孔村、張坊村、南張坊村、陳家村、胡集村、灣子楊村、林家村、溫寨村、黃龍店南村、黃龍店北村、安庄村、滕崗村、席黃村、黨崗東村、黨崗西村、馬
陳化店鎮代碼:411024103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陳化店村、楊劉村、河西杜村、伍子村、馬橋村、後楊村、張劉庄村、黃陵村、王岳南村、王岳北村、所村、東陳村、東明義村、西明義村、雲漢村、西後杜村、西蘇家村、蘇庄村、西黃庄村、武庄村、常村、丁集村、劉庄村、河張村、趙寨村、前程村。
望田鎮:411024104
2006年,轄30個村委會:望田北村、望田東村、望田南村、店東劉村、晉庄村、任庄村、前謝村、後謝村、袁家村、武崗村、蔡家村、靳屯村、藺庄村、翟劉村、杜春營村、程甫還村、遜耕村、老范店村、趙崗村、李庄村、花庄村、黃家村、邱庄村、大王莊村、孫寨村、新色村、堤王村、邊王村、和劉村、郭寺村。
張橋鄉代碼:411024200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新東村、潘庄村、夏堂村、北趙庄村、小寨村、東大王村、東許村、鄧李村、羅庄村、陳樓村、張北村、張中村、張南村、後廈村、好漢庄村、康莊村、崗陵寺村、張庄村、南楊庄村、沙灘村、西許村、大宋村、和寨村、邵庄村、裴庄村、蘇墩村、河崗村、後張村、後李村、水坑村、丁崗村、屈庄村、鹼崗村、閻段村、馮崗村。
南塢鄉代碼:411024201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南塢村、卜寨村、盧庄村、北塢村、安頭村、田莊村、屯南村、屯北村、秦崗村、耿屯村、關庄村、劉圪_村、楊樹灣村、時樓村、柴庄村、崗蘇村、周橋村、牛薛村、劉賈村、孫老莊村、裴毛庄村、南曹庄村、黨庄村、前石村、彭庄村、程庄村。
陶城鄉代碼:411024202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陶南村、陶北村、明理村、南張庄村、郜庄村、倉頭村、趙庄村、蔣寨村、前席村、南大宋村、東劉庄村、坡馮村、南孫庄村、胡庄村、三崗村、十室村、葛庄村、常庄村、追崗村、邢庄村、黃庄村、閻庄村、代張村、徐庄村、扶齊村、後路村、谷庄村、南耿村。
只樂鄉代碼:411024203
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西只樂村、東只樂村、小營村、大營村、庄劉村、前曹村、王建平村、崗周村、小東村、羅寨村、常寨村、東店村、崔庄村、王莊村、王橋村、錢橋村、陳庄村、順羊村、橋北張村、後杜村、南河張村、沈寺村、胡營村、袁堂村、郭劉村、劉英橋村、楊庄村、觀台村、寺後李村、野崗村、司庄村、袁庄村、塔庄村、曹橋村、安趙村、寺東張村、谷庄村、趙庄村、寺後和村。
大馬鄉代碼:411024204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大馬村、龍馬村、三道河村、西司家村、竹園村、前營村、後營村、高遷王村、大坡田村、二坡田村、趙拐村、太平崗村、馬停庄村、呂梁村、王敬庄村、南丁庄村、大聖寺村、朱店村、朱庄村、靳庄村、伏村王村、瞿灣村、王店村、屈崗村、東葛村、西葛村、陳寨村、岳寨村、柳寨村、賢庄村、義女村、前張村、任營村、太子崗村。
彭店鄉代碼:411024205
2006年,轄40個村委會:彭南村、彭北村、探庄村、曹庄村、孫庄村、官莊村、李寨村、前栗園村、後栗園村、慕寨村、北陳家村、北吳家村、洪溝村、殷坡村、王鐵村、韓老村、孟廟村、郜村鋪村、霍劉庄村、油坊村、趙家村、北姚庄村、新范家村、南崗村、後肖村、瓜張村、代崗村、謝坊村、劉拐村、黑劉村、北新莊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張店村、蔣庄村、鳳崗村、田崗村、東庄頭村。
馬坊鄉代碼:411024206
2006年,轄41個村委會:馬坊寨村、欽橋村、晉南村、晉北村、馬坊集村、馬貢村、崗河沿村、周陳橋村、左崗村、袁坡村、徐坡村、谷樓村、稻梗村、老梁村、北常庄村、汪樓村、解崗村、程崗村、胡庄村、段庄村、營崗村、卜崗村、姚庄村、前陳村、北丁庄村、前楊河村、後楊河村、朱河村、寺拐村、前彪崗村、後彪崗村、駱家村、北姚家村、孫村、汪庄村、劉橋村、二郎廟村、前白村、丁橋村、半截崗南村、半截崗北村。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鄢陵縣上榜。
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授予鄢陵縣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0年6月,鄢陵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冀魯豫片區)。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鄢陵縣榜上有名。
2020年3月,鄢陵縣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
2020年3月,賽迪顧問發布了2019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鄢陵縣位列第74名。
2020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鄢陵縣為2019年國家園林縣城。
2019年11月,鄢陵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19年3月,鄢陵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04年,鄢陵縣位列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第100名。
Ⅵ 鄢陵縣的經濟概況
相比於2011年,2012年鄢陵縣生產總值完成206.8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15%、9.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5億元,增長2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6.1億元,增長16.2%。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完成14.9億元、5.6億元,增長25.1%和3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95元,增長13.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8296元,增長12.5%。
2012年含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59.9%(扣除農業稅後)。其中,工商稅收完成4600萬元,占收入總量的38.3%。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各項貸款余額21.3億元,比上年增長9.9%。 鄢陵農業和花卉經濟發達,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棉生產基地縣。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煙葉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截至2013年,鄢陵縣花卉種植面積已達40萬畝,是「中國花木之鄉」,「北方花都」,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2004年,鄢陵縣畜牧業跨進「河南省畜牧強縣」。
2013年,全縣花卉苗木面積52.4萬畝,品種達2400多個,擁有各級各類花木園林企業612家,從業人員18萬多人,經紀人8000多人,花木產業年產值達22億元以上,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鮮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花卉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600多元。鄢陵縣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有來自北京、寧夏、甘肅、上海、浙江、湖北、安徽、河北、內蒙古等地的59家省內外企業入駐,其中面積在500畝以上的有27家,1000畝以上的有7家,共落實花木面積36600畝,栽植花木6200萬株,總投資達3.48億元。到2013年年底,通瓜菜面積發展到18萬畝,特別是三櫻椒面積發展到13.8萬畝。相繼建成2000畝的蓮魚共養基地,1000畝的大棗基地,2000畝的櫻桃採摘基地。建成各類規模養殖場1983個,養殖小區40個,產值達13.5億元,被授予「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縣」。
截至2013年,鄢陵縣已有5個農產品基地通過省級無公害基地認證,面積2.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市場佔有率達40%以上。 截至2012年12月底,鄢陵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4億元,同比增長18.6%;完成增加值68.9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居許昌市第2位。紡織、裝備製造、箱包皮具、食品、木製品等5個傳統特色產業實現增加值5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7%,5個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2.5%。
2012年,該縣企業服務工作辦公室共收集企業有關用地、融資、手續辦理等問題85個,;為9家企業進行項目備案;為13家企業申報困難企業認定;組織16家企業開展產品產銷對接,談鄭賀簽訂供貨合同金額達2.2億元;邀請天交所叢彎等保薦機構對4家企業進行上市輔導;認真篩選華創科技、華元電工、金鍾皮具等7家企業組織申報國家和省級企業發展項目專項資金。
鄢陵縣主要有紡織、食品、建材、機電、化工五大主導產業。姚花春酒業集團,年產原酒10000噸,產品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國際博覽會金獎,法國巴黎世界名優酒金獎。花都紡織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植豐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集團的產品已成為省級和國家級名牌產品。全縣鄉鎮企業個數超萬家,從業人員7.6萬人,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鄢陵旅遊業發展迅速,以發展花卉苗木為主的生態旅遊資源,已建成了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庄園、花都溫泉度假區、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中國臘梅園、花卉長廊、千畝蓮池賞荷園、萬畝櫻桃園、花鄉農家樂、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等精品景區景點。
2013年,鄢陵縣實施「6652」投資促進計劃,開展「1131」招商引資行動,6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8.6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2.6%,帶動產業集聚區和名優花木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達到91億元、22億元;城市綜合改造、中技樁業、辰宇光電等一批打基礎、增優勢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建業集團、奧信集團、雲南綠眾源、北京匯源等知名企業落戶鄢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