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魯爾工業區二戰德國魯爾工業區
1、魯爾工業區形成的有利條件。2、德國魯爾區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3、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4、走進歐洲第十一站-德國的魯爾工業區5、魯爾區的區位優勢6、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它位於哪裡1、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2、魯爾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
3、水陸交通便利。
4、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市場廣闊。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1)魯爾工業區和六盤山哪個發達擴展閱讀: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
1、生產結構單一
魯爾工業區的工業生產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費構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的發展使煉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魯爾區的煤炭產量也逐漸減少。
3、世界性的鋼鐵過剩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產鋼和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隨後,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替代品的廣泛應用,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世界性的鋼鐵過剩,也導致了魯爾區鋼鐵工業的衰落。
4、老工業區發展趨於飽和狀態
重化工業集聚帶來的環境污染、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等問題,迫使許多企業的經濟活動紛紛向德國南部地區轉移,也使魯爾區的工業發展難以為繼。
㈡ 歐洲部分最大的工業區是什麼區和什麼區
魯爾區和法蘭德斯區。
1、魯爾區:魯爾區位於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是歐洲最大的鋼鐵和工程機械生產中心,擁有眾多的化工和能源企業,也清森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和鐵路樞紐之一。
2、法蘭德斯區:法蘭德斯區位於比利時弗拉芒地區,是歐洲最大的化學和石油加工生產中心,擁攔含有世界著名的化學品公司,也是歐洲最重要的港口和物流中簡正笑心之一。
㈢ 歐洲主要國家的工業城市和部門,可以總結一下嗎
排名分先後,工業實力強的國家排前面,國家所屬的工業區按實力內部排名分先後(軍工業被隱含在機械,電子電器,金屬冶煉和航空航天工業中),以下所列舉的工業區很完整囊括了在歐洲工業區中屬於世界級檔次的商品產量 科技含量 年收入規模的工業區,另外相對著名的還有奧地利維也納盆地綜合工業區,捷克首都工業區 匈牙利首都工業區 以及波蘭的波茲南工業區和北歐波羅的海沿岸工業區,由於這些工業區規模有限,所以不做詳細列舉
德國
慕尼黑高新科技工業區:航空航天,精密儀器,汽車,食品,電子電器。
魯爾工業區:鋼鐵,化工,汽車,有色金屬冶煉,機械 制葯
柏林工業區:紡織 服裝 化工 機械 精密儀器 印刷
漢堡工業區:造船 煉油 鋼鐵
德累斯頓中部工業區:精密儀器
法國
大巴黎工業區:鋼鐵 化工 機械 紡織 食品 航空航天 有色金屬冶煉 汽車 煉油
羅納河谷里昂—馬賽工業區:航空航天 生物 制葯 紡織 造船 鋼鐵 煉油 電子
阿爾薩斯—洛林工業區:采礦 鋼鐵 化工
斯特拉斯堡工業區:鋼鐵
南特工業區:造船 航空航天 有色金屬冶煉
義大利
西北三角都靈—米蘭—熱那亞工業區:汽車 有色金屬冶煉 電子電器 航空航天 機械製造 紡織服裝 食品 鋼鐵 化工 煉油 造船 生物制葯
東北部威尼斯—里雅斯特工業區:鋼鐵 化工 煉油 傢具
羅馬—那不勒斯工業區:造船 服裝 食品 印刷 小型機械 有色金屬冶煉
塔蘭托工業區:煉油 造船
博洛尼亞中部大工業區(新興工業區):汽車 機械製造 食品 紡織 建材
英國
大倫敦工業區:汽車 航空航天 機械 電子電器 精密儀器 紡織 食品 煉油 化工
英格蘭中部工業區:電子電器 精密儀器 鋼鐵 化工 印刷 傢具
蘇格蘭愛丁堡工業區:飛機 煉油 造船
威爾士加迪夫工業區:造船 鋼鐵 有色金屬冶煉
西班牙
巴薩羅那工業區:鋼鐵 造船 化工 煉油 服裝紡織 印刷 食品
東北沿海巴斯克工業區:鋼鐵 造船 機械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低地工業區(與漢堡工業區相連):鋼鐵 造船 機械 化工 食品 煉油
㈣ 歐洲西部的工業以什麼為主
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
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工業分布特點:本區工業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國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字形工業密集地帶。
歐洲西部工業區國家
1、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英國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2、法國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德國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發展有利條件 :豐富的煤炭、鉀鹽;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條件: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歐洲西部
㈤ 世界著名工業區區位條件及發展現狀
德國魯爾工業區區位條件:1
豐富的煤炭資源
2.離鐵礦區較近
3充沛的水源
4便利的水運
5廣闊的市場
發展現狀:魯爾地區的人們搶抓世界經濟轉型的有利時機,實現了魯爾區經濟的強盛發展,拉動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成為德國經濟強勢發展的"引擎".同時又注重保護環境,治理污染,頒布環境法令,重塑了魯爾區的優美風光.在工業發展方面,合理調整工業體系,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區位條件:1豐富的煤炭、鐵礦及水資源
2便利且廉價的水運條件
3城市眾多,市場廣闊
4乳畜業產品產地,副食品供應方便
5歐洲移民最先到達的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
發展現狀: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的日本、西歐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使鋼鐵、汽車、某些化工等基礎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中的一些部門停滯下來。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部門,如飛機、導彈、電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發展,以洛杉磯為中心形成一個高科技的電子工業區,號稱「矽谷」、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由於東北部工業區工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交通擁塞、稅收增多、地價昂貴、生活費用高漲等原因,使被稱為的「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被稱之為「夕陽工業」東北部地區。尤其是二十世紀中後期,美國東北部地區工廠大量倒閉,失業率不斷上升,遺棄的工廠設備銹跡斑斑。人們形象地把該地區稱為「銹帶」。
以上的兩個工業區都屬於傳統工業區,類似的傳統工業區還有英國的中部工業區,俄羅斯的中央工業區.新興的工業區有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和美國的矽谷等等.
㈥ 印度三大地區,主要工業分布
應該是5個吧!印度可分為五個比較重要的工業區域。(1)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工業區。這里是全國最早形成的工業區,近幾十年略有衰退。現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1/10。麻紡和機械是本區的兩大工業部門。(2)以孟買—浦那為中心的工業區。工業產值佔全國1/6,已顯著領先於其他工業區。棉紡工業長期居優勢地位,佔全國30%。此外,機械、化工、煉油等部門在國內均有突出地位,已成為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3)以阿默達巴德為中心的工業區。周圍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產地。以傳統工業為主,棉紡織業和油脂工業在國內居首位,水泥、化工兩部門地位突出。(4)以馬德拉斯—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發展最快的工業區,規模已接近於加爾各答區。區內集中了電力、飛機製造、造船、煉油等工業部門,以及航空、電子、電機等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5)以那格浦爾為中心的工業區。這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區,有印度的「魯爾區」之稱。它接近主要煤炭產地,煤和鋼鐵產量均佔全國的3/4,電力、重型機械、化工、非金屬產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內地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㈦ 德國南部的新興工業區
魯爾區 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面積497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2%。人口524萬(1983),約佔全國總人口9.2%;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174人。區內城市櫛比,為歐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區。以單一職能中小城市為主。1980年全區10萬以上人口城市有19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處中、西歐和南、北歐的中心部位,水、陸交通的要道,與歐洲各國主要經濟區相距不遠。地形以平原為主,上覆黃土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南北有緩丘和高地,東部為山區,森林較茂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萊茵河自南向北流經本區西部,發源於東部山區的魯爾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為東西流向,注入萊茵河,構成稠密的水網,為全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航運之便。煤炭資源豐富,1200米內硬煤探明儲量650多億噸,約佔全國硬煤總儲量95%。煤的埋藏較深,但品種多,煤質好,其中約3/5為適於煉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區內各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原料基礎。 中世紀時,本區中部是朝聖要道,有「聖路」之稱。13世紀末起已有原始採煤業,發展了初步的煉鐵和金屬加工,「聖路」沿線出現商業城鎮。但早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平原地區是當時德國的「谷倉」。1835~1861年德國第一批鐵路在魯爾區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業興起,加以大批外籍技術工人移入,推動了經濟發展。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並從法國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佔有盛產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產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經營40多年),促進了煤鋼聯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19世紀末開始興建運河,並和不斷興建的鐵路和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1939年,硬煤產量達到1.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佔全國總產量65.5%;生鐵和鋼產量也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3.6%和66.9%。隨著經濟發展,一系列工業城鎮應運而生,人口急劇增加。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魯爾區也經歷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區最高規劃機構——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幾十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振經濟措施,如改造老企業,引進新技術,實行專業化、協作化生產,調整生產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農業,改善經濟和部門結構,以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交通運輸網,注重環境保護等。魯爾區至今仍在聯邦德國經濟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業是魯爾區經濟的基礎,形成採煤—煉焦—發電—煉鐵—煉鋼—鋼鐵加工—機器製造和採煤—煉焦—煤化學兩大工業系列。煤炭和鋼鐵工業是主導部門,長期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現仍集中全國硬煤和焦炭產量的80%以上、鋼鐵產量的70%左右。鐵礦石全部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進口。煤、鋼產地接近,產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費。全國年煉鋼能力 4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有 6個位於本區。機器製造業和化學工業也是本區重點發展的部門,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機械為主,面向區內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采礦、冶金、化工設備、建築機械、鐵路機車等;化學工業起源於煤化學,以煉焦和合成氨為基礎,生產多種基本化工產品以及化肥、染料、葯品等。煉鋁、煉鋅和煉錫業是有色冶金工業的重要部門,礦石依賴進口。電力工業發達,以火電為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30%,發電量自給有餘。60年代以來,新興的工業部門有汽車、電子、電器、精密機械和儀表、煉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紡織、服裝等輕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全區工業結構日臻完善。「聖路」歷來是人口稠密、工礦業集中地帶,有多特蒙德(東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業中心。隨著採煤區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工業分布也相應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採煤和化工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區工業又明顯出現由東向西,即向萊茵河沿岸集中的趨勢,以便利用廉價水運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區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械製造業基地,煉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沿岸。 農牧用地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40%左右,東部和萊茵河以西地區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多為分散的小塊農田。主要種植燕麥、冬小麥和大麥等飼料及糧食作物,飼養乳牛、豬和家禽。農業生產面臨工礦、交通和住宅建設佔地日增的矛盾,環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陸交通發達。以萊茵河為主幹的4條天然河道,與多特蒙德-埃姆斯、萊茵-黑爾訥、韋恩爾-達特爾恩、達特爾恩-哈姆4條運河,組成稠密的水運網,溝通了魯爾區與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區共計74個,其中杜伊斯堡為全國和歐洲最大的河港。由 5條鐵路干線組成的鐵路網,通往國內和鄰國主要城市。鐵路總長9850公里,年貨運量1.5億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2/5;鐵路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達,總長18900公里,有聯邦一號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線,以客運為主。此外,還有遍及全區的油、氣、化工產品的管道網。
㈧ 德國魯爾區的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
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
現在仍在團梁讓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
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
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
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
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
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起始於1968年,他們首先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對傳統的老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差的煤礦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業中去,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對其他大型企業改革也採取了基本穩定的政策,盡量實行漸進的方式。
對於大企業的破產相當慎重,以免引起社會震盪。
其次,加大開放力度,努力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在加快老企業改造的同時,大力扶持新興產業。
這樣做至少可以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新興產業(主要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首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以遺傳工程為首的生物技術產業)可以迅速的積累資金,為老工業改造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第二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為此,魯爾工業區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倫州還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來資金。
例如: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到北威州來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宥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
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興產業有了高速的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威州從事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企業超過了11萬家,各類電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位於魯爾工業區內。
第三,築起「社會保障」的大堤。
魯爾工業區另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經驗是 *** 為每一個公民都築起了「社會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魯爾工業區由於資源枯竭使得相當一大批工人失業,為了保障失業者能夠安定的生活,德國 *** 為他們建起了必要的「社會保障」。
在這里,完善的保險制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德國保險業的基本險種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貼)、以及公職人員退休金和職工病假工資等。
在這個福利網中開銷最大的項目是養老金,年支出額達750億歐元左右,占直接渣族支出總額的1/3。
支出占第二位的醫療保險,占支出總額的1/5。
目前德國國民中大約有 88%都處在法定的醫療保險系統之中。
占支出份額較大的其他開支項目依次為失業補貼的勞動就業促進措施塌局、公職人員退休金以及職工病假工資等。
第四,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失業職工創造再就業機會。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魯爾工業區的資源型城市在采礦開發過程中,對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氣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地質環境破壞誘發的各類問題日漸突出,因此一些礦區的環境修復已成為該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首要任務。
魯爾工業區在處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時十分重視礦區的環境修復。
把煤炭轉型同國土整治結合起來,列入整個地區發展規劃,並為此專門成立整治部門,負責處理老礦區遺留下來的土地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
當一個企業關閉後,他們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關閉後的企業進行科學的環境評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規劃,科學地對環境進行整體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礦區的痕跡,並在企業原址上建設城市居民住宅小區、娛樂中心、栽樹種草等。
今日的魯爾已成為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吸引外資最主要的地區,同時大量增加了就業。
㈨ 歐洲,西部萊茵河沿岸的四大工業區是
魯爾工業區、巴黎工業區、薩爾工業區、漢堡工業區。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位於歐洲西部,是歐洲最大的水運動脈,沿岸的四大工業區為魯爾工業區、巴黎工業區、薩爾工業區、漢堡工業區。
㈩ 全球著名工業城市
亞洲: 東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業以印刷、橡膠製品、皮革製品、精密儀器等最發達 大阪:,以機器、化學工業為主,造船、石油化學工業也很發達。附近有衛星城1 0 余座。
神戶:對外貿易額約佔全國3 /1 0 。工業以造船為主。
歐美: 芝加哥:被稱為工業之母, 底特律:汽車之城 西雅圖:以製造飛機也為主《波音在此落戶,為此成為波音城》 德國
慕尼黑高新科技工業區:航空航天,精密儀器,汽車,食品,電子電器。
魯爾工業區:鋼鐵,化工,汽車,有色金屬冶煉,機械 制葯
柏林工業區:紡織 服裝 化工 機械 精密儀器 印刷
漢堡工業區:造船 煉油 鋼鐵
德累斯頓中部工業區:精密儀器
法國
大巴黎工業區:鋼鐵 化工 機械 紡織 食品 航空航天 有色金屬冶煉 汽車 煉油
羅納河谷里昂—馬賽工業區:航空航天 生物 制葯 紡織 造船 鋼鐵 煉油 電子
阿爾薩斯—洛林工業區:采礦 鋼鐵 化工
斯特拉斯堡工業區:鋼鐵
南特工業區:造船 航空航天 有色金屬冶煉
義大利
西北三角都靈—米蘭—熱那亞工業區:汽車 有色金屬冶煉 電子電器 航空航天 機械製造 紡織服裝 食品 鋼鐵 化工 煉油 造船 生物制葯
東北部威尼斯—里雅斯特工業區:鋼鐵 化工 煉油 傢具
羅馬—那不勒斯工業區:造船 服裝 食品 印刷 小型機械 有色金屬冶煉
塔蘭托工業區:煉油 造船
博洛尼亞中部大工業區(新興工業區):汽車 機械製造 食品 紡織 建材
英國
大倫敦工業區:汽車 航空航天 機械 電子電器 精密儀器 紡織 食品 煉油 化工
英格蘭中部工業區:電子電器 精密儀器 鋼鐵 化工 印刷 傢具
蘇格蘭愛丁堡工業區:飛機 煉油 造船
威爾士加迪夫工業區:造船 鋼鐵 有色金屬冶煉
西班牙
巴薩羅那工業區:鋼鐵 造船 化工 煉油 服裝紡織 印刷 食品
東北沿海巴斯克工業區:鋼鐵 造船 機械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低地工業區(與漢堡工業區相連):鋼鐵 造船 機械 化工 食品 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