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遵義附近有沒有什麼廠可進
遵義附近有很多廠可以進去打工呢,有茅台酒廠,有鈦廠,有鐵合金廠有八七廠有鹼廠有飛機製造廠等等,你只要想去就去報名啊。
㈡ 遵義的經濟
遵義市經濟總量僅次於貴陽市,繼續穩居全省第二。遵義長期的發展目標是跨越婁山關天險,積極融入2小時重慶的經濟圈,在2005年遵義到重慶高速公路通車後,融入一小時重慶經濟圈,積極利用在重慶、貴陽之間的紐帶優勢,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
截至2013年,遵義市生產總值158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88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44.14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632.65億元,增長14.5%,人均生產總值為25852元,比上年增長13.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1%,上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0%,上升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9%,下降1.5個百分點。初步統計,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65.41億元,占遵義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3%,民營經濟增加值782.83億元,占遵義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4%,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程度為78.6%。
2013年,財政總收入356.56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6.77億元,增長21.8%。 遵義市素有「黔北糧倉」之稱,糧食產量大致佔全省總量的四分之一。各種家產品佔全省比重大致是:糧食25%、茶葉30%、肉類30%、蠶桑30%。煙葉質量優良,是全國四大優質煙區之一。毛竹為全國七大產區之一。楠竹、杜仲、棕片多年來產量居全省之首,烏桕籽佔全省五分之三,五倍子佔全省二分之一,油桐籽佔全省三分之一。竹筍、蘑菇、木耳均為貴州省內主產區。還盛產名貴中葯材。其中杜仲、黃連、天麻、黃柏、吳萸為貴州五大著名葯材,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具有一定優勢, 農業開發前景廣闊。
2013年,糧食種植面積768.9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3.38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2.84千公頃,增加0.31千公頃;烤煙種植面積68.03千公頃,增加2.56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259.8萬噸,比上年下降5.9%。其中,夏糧產量67.77萬噸,增長7.2%;秋糧產量192.03萬噸,下降9.8%。全年油料產量26.49萬噸,比上年增長1.8%;糖料產量0.42萬噸,下降24.9%;烤煙產量11.63萬噸,增長3%;茶葉產量4.34萬噸,增長28.2%。全年肉類總產量47.73萬噸,比上年增長4.2%。其中,豬肉41.3萬噸,增長5.1%;牛肉2.32萬噸,增長13.1%,羊肉0.99萬噸,下降3%。全年水產品產量4.7萬噸,增長22.8%。遵義市有效灌溉面積323.3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45.39千公頃。 遵義形成了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1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19個重點園區已全部納入省「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園區起步區規劃面積達122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803億元。規模工業企業由554戶增加到806戶,凈曾252戶。
截至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7.73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80.21億元,增長10.9%;集體企業1.33億元,下降20.7%;股份制企業255.76億元,增長18.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4.01億元,下降1.2%。在規模工業中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106.55億元,增長16.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508.91億元,增長12.9%,重工業168.82億元,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6.05億元(未含煙草),增長11.6%。 截至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1.8億元,比上年增長34.9%。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全年進出口總額3770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出口34597萬美元,增長18.6%;進口3110萬美元,增長94.3%。
2013年,接待遊客4302.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8.99億元,分別增長28.3%和28.2%。
㈢ 桐梓工業園區有哪些工廠
1、貴州桐梓婁山陽光服飾廠位於畝正貴州派薯省遵義市桐梓縣重慶工業園區內,注冊資本為300萬人民幣,成立於2015年2月12日。
2、遵義博信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楚米鎮工業園區鑫科大樓7樓,注冊資迅羨悔本為100萬人民幣,成立於2019年10月22日。
㈣ 我想知道貴州省遵義市的經濟發展歷史從古代到現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經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遵義已形成冶金、電器、卷煙、釀造等為主導支柱產業,以機械、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為代表的後續支柱產業,門類較多的工業經濟體系,結構較為先進的新興工業城市。
在工業發展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在國內掘鍵清同行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
遵義鐵合金廠是全國最大的錳系列合金生產企業,低碳錳和錳合金產量居全國首位。
貴州鋼繩廠是全國最大的鋼繩專業生產廠。
遵義鈦廠是全國最大並唯一具備僵流程工藝亮槐的海綿狀金屬鈦生產廠,產量居全國之冠。
貴州航天工業總公司生產的航天牌汽車暢銷全國。
遵義長征電器公司是全國五大電器生產基地之一,有149個系列。
539種高低壓電器產品遠銷27個國家。
遵義卷煙廠是全國500家大中型生產企業之一。
遵義二化廠是全國最大的五倍子系列化工產品生產廠,產品遠銷歐美。
董酒廠是全國八大名酒廠家之一,董牌董酒蟬聯四屆國家名酒稱號。
全市有100多種產品獲國優、部優、省優產品稱號。
其中獲國優金獎的有飛翔牌高錳酸鉀、董牌董酒、董牌董醇、機床控制箱等。
遵義市農村具有「大城市、小郊區、大工業、小農業」的特點,現有耕地7.8萬畝,盛產大米,其中,海龍米極負盛名。
蔬菜、水果佔有特殊地位,農林、牧、漁協調發展。
近幾年來,遵義市敞開城門,外引內聯成效顯著。
外地來遵義市經營和聯營的企業達200多家,經濟技術合作項目近5億元。
為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1992年建立了省級開發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稱匯川區)。
匯川區以發展輕型汽車、高低壓電器為龍頭產品,以機電製造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相關的配套工業,逐步形成高新技術和資金密集型工業區和城市服務功能完善的新城區。
遵義市是發展中的城市,判前面對改革開放的大潮,遵義市將根據貴州省「南下、北上、西進、東聯」的開放思路,繼續實施「依託黔北、緊連渝築、面向三沿、擴大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走好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發展路子,把遵義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城市。
遵義市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逼近600億元大關,財政總收入約90億元。
經濟規模繼續穩居全省第二。
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遵義市全年完成全市生產總值566億元,增長14.5%。
全市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實現了總體小康。
進出口總額完成1.5億美元,增長70.7%。
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提高。
359戶規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57億元,增長53.8%。
遵義市還明確了2008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加大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力度;三是加快交通發展,著力打造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體系;四是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後勁;五是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六是圍繞打造文化旅遊強市,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七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為加快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八是認真抓好財稅金融工作,確保財政增收目標實現;九是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遵義」。
追問
謝謝,但是我主要需要的是歷史以來的發展狀況。
㈤ 遵義未來發展如何
遵義潛力還很大,貴州第二大城市。
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全域 旅遊 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岩拿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轄3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義是首批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享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厚朴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高品質綠茶產區、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吉他製造之鄉等稱號。曾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等多項殊榮。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名酒[1]「茅五劍」之一的茅台酒的故鄉。
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2017年11月,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區劃詳情
遵義市轄3個市轄區(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7個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2個自治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赤水市、仁懷市)。市人民政府駐地在匯川區人民路。
新蒲新區是遵義市設立的經濟管理區,匯川區與遵義經濟技術開粗圓搭發區(國家級)實行「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的管理。
位置境域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的北部。地處國家規劃長江中上游綜合開發和黔中經濟區綜合開發重要區域,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介於東經106 17′22″—107 26′25″,北緯27 13′15″—28 04′09″之。市域東西綿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遵義市東與銅仁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相鄰,南與貴陽市(貴州省)、畢節市(貴州省)接壤,西與瀘州市(四川省)相連,北與重慶市臨界。中心城區南到省會貴陽市144公里、北達重慶市239公里。遵義市幅員面積30780.73k ,佔比貴州省幅員面積17.46%。
遵義市經濟總量僅次於貴陽市,繼續穩居全省第二。遵義長期的發展目標是跨越婁山關天險,積極融入2小時重慶的經濟圈,在2005年遵義到重慶高速公路通車後,融入一小時重慶經濟圈,積極利用在重慶、貴陽之間的紐帶優勢,發展生態農業和 旅遊 業。
截至2013年,遵義市生產總值158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88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44.14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632.65億元,增長14.5%,人均生產總值為25852元,比上年增長13.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1%,上升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0%,上升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9%,下降1.5個百分點。初步統計,非公有制經濟增腔逗加值765.41億元,占遵義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3%,民營經濟增加值782.83億元,占遵義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4%,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程度為78.6%。
2013年,財政總收入356.56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6.77億元,增長21.8%。
根據實情,干貨如下:
①二十年後形成五個區,核心區人口250萬,第一波強幅射350萬(含主城區)。偏遠縣份人口減少,主要是鄉鎮人口急驟減少。
②二環高速建成通車,城區不斷擴大。新舟機場在二環內,機場輕軌直達城區。
③民營企業崛起,形成幾家龍頭企業。
④農業停滯不前,二三產業增強。國企死亡較多,混合制流行。
⑤大農村小城市向大城市小農村轉變。居民收入增長乏力。常住人口在600萬左右,稍有減少。
⑥區域可能調整,遵義變小,常住500萬。
目前還看不出來!太多太多爛尾工程無法完成!希望能有一個有能力的市委書記來大展宏圖!
感覺還是不錯,只要輕軌在規劃,房價就你懂的…
就是城市發展快了,素質跟不上,這里不談普通人,有些小官,大城市已經成熟的項目看不上,自己看上的都是騙局,有點懷疑居心。拿創業扶持斤扶持自己口袋吧?好在已經被查了不少,只不過有些人還沒被查到。
遵義是西南地區GDP排名第五的城市 ,次於成都、重慶、昆明、貴陽。這主要是取決於貴州省採取雙城發展的模式,和周邊省份一心做大省會城市不同。
遵義是我極其看好的一個城市,最近幾年GDP和省會城市貴陽咬的很緊,而且遵義面積大、人口多,北接重慶、有烏江的水運,發展勢頭好。這么說吧,如果貴陽稍微泄氣,那麼遵義極有可能成為貴州的GDP第一。 因此,貴陽市政府一直都在謀求發展,因為遵義一直在後面緊追。
由於初中 歷史 書的關系,大家都知道遵義(遵義會議),遵義也因此成為了紅色 旅遊 的重要目的地。但是如果你因此覺得遵義是一個 旅遊 城市的話,那你對遵義的認識就不夠全面和具體。
首先,遵義有茅台酒。或許茅台酒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不少人只知道是貴州茅台,並不清楚茅台是遵義產的。遵義作為貴州的重要就業基地,不僅有茅台酒、還有習酒,也是很出名、市場認可度很高的酒,這些酒廠為遵義提供了GDP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為遵義提供了就業崗位,拉動了市場經濟的活力。
其次,遵義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作為一個貴州人,之前我對遵義的認識也是膚淺的,覺得遵義就靠茅台,然而我去遵義實習的那段時間改變了這個看法。遵義有很好的工業基礎,而且遵義還是貴州第一工業強市,除了白酒產業,遵義的材料產業、裝備製造業都是很發達的,這里有航天十院、中航工業等軍工企業,也有遵義鋁業、務川氧化鋁等地方龍頭工業企業。可以說,遵義GDP能這么高,核心還是因為這些工業企業。
最後,遵義各個縣都有自己的核心產業,如湄潭、鳳崗的茶葉產業,務川正安道正的頁岩氣開發產業,新蒲新區、播州區的辣椒加工產業,紅花崗區的裝備製造業等等,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產業,相互補充,協同發展。
如果你注意看遵義的政府工作報告,你會清楚的知道遵義未來怎麼走,並且會認為這是一條規劃明晰而且走的通的發展之路。就拿去年遵義的工業發展報告來說: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3500億元、1500億元,力爭達到4000億元、1600億元。工業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以白酒、材料、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能源、醫葯七大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基本形成。目標明確、產業清晰、結構合理。
未來,遵義可期。
人口流失嚴重 一邊城區擴大 但是居住人口稠密低 小區域經濟難以發展 最終形成半死不活的狀態
遵義的未來,我只想言簡意賅地談幾句。
1.茅台作為名譽上認可的國酒,世界名酒,茅台鎮將在白酒帶動下延伸到整個仁懷縣成為中國酒鄉,酒城,酒都,酒產量之都,酒文化之都。
2.赤水,將利用丹霞之都,千瀑之縣,竹海之鄉三個 旅遊 資源同時共有的優勢成為中國 旅遊 新高地。
3.遵義會議轉折城,四渡赤水出神兵,紅色文化樹大旗,已成全國領航者。
4.湄潭的茶業,利用特有的高原平壩,優質有量,繼續發展西南茶城,必成全國最愛之中。
5.綏陽百里洞,最終遠名揚!
6.海龍屯,最完善的古軍城,土司城,穿越明朝的首選之地。
7.遵義市委政府,早就提出大城市概念,規劃也如此。
遵義的未來,不止是西南第五,貴州老二的今天…………
走向全國不是目標,亮相世界就在未來10-20年的某月!
㈥ 2016年遵義縣縣情,人文地理,風土民情,
遵義縣
(地名)
編輯
遵義縣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地處貴州省北部,大婁山脈東支中段與烏江中段北岸之間,介於東經106°17′22″—107°26′25″,北緯27°13′15″—28°04′09″之間,東接湄潭、甕安縣,南鄰息烽、開陽縣,西連仁懷、金沙縣,北抱桐梓縣、綏陽縣、紅花崗區、匯川區,全縣國土總面積4093.77平方公里,下轄28個鎮2個民族鄉,人口122.78萬人(2013年)。全縣海拔800~130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7℃,終年溫涼濕潤差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時,無霜期270天。[1]
遵義縣地處黔中經濟區綜合開發重要區域,位於黔渝經濟走廊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境內遵南大道將遵義縣與遵義市區相連。川黔鐵路、渝黔快鐵、210國道、326國道和渝黔高速、杭瑞高速、遵茅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烏江航道順境而過直達長江,與新舟機場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 [2]
遵義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硫鐵礦、錳礦、鉬鎳礦、鋁土礦、硅石等。遵義縣有鴨溪發電廠和烏江渡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45萬千瓦,是西南地區和「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3]
遵義縣是「沙灘文化」的發祥地,清朝後期出現了黎庶昌、鄭珍、莫友芝等文人學者,民主革命時期,陳鐵、陳德明等為貴州解放做出貢獻。境內有烏江渡、沙灘景區、苟壩紅軍遺址、茶山關紅軍渡口、陳公祠、龍坪瓦廠寺等知名景點。
地勢地貌
遵義縣地貌以婁山山脈和南北向婁山支脈為骨架,與溝谷盆地等自然唯鍵組合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西北高而東南低,最低點位於山盆鎮落爐,海拔為489米,最高點位於山盆鎮的仙人山,海拔為1849米。按形態劃分,在婁山山脈東南面為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米,婁山山脈西北面為低中山峽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2]
氣候
遵義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4.7℃,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時,無霜期270天。縣境內冬季、秋末、春初,受西伯利亞南下冷空氣影響,風向多為偏北風,因地貌復雜多變,地面風主要是東北風,從春末至夏季,西太平洋暖濕氣流北向西伸,南下冷空指慶巧氣變暖減弱,主要風向為偏南風或東南風。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發量1150毫米。[2]
自然資源編輯
截至2010年,遵義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硫鐵礦、錳礦、鎳鉬礦、鋁土礦、硅石等26種。其中無煙煤保有儲量6.19億噸,遠景儲量15億噸左右;鋁土礦探明儲量8251萬噸以上;硫鐵礦儲量8948萬噸。[4]
人口民族編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遵義縣總人口1243193人。2003年末,遵義縣總人口138.2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5萬人,非農業人口13.08萬人。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11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6萬人。[4]
2013年,遵義縣公安戶籍戶數385885戶,總人口1227803人。其中:農業人口1048233人,非農業人口179570人;在總人口中:男性640737人,女性587066人,性別比109:100。年內遷入7812人,遷出6138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長率5‰。[1]
2011年,遵義縣境內除了漢族外,還有苗族、仡佬族、彝等20個世居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共有3304戶1408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22%,其中苗族8191人,仡佬族3664人,彝族478人,土家族218人,白族165人,侗族89人,其他少數民族1276人。苗族、仡佬族是該縣兩個主要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洪關苗族鄉和平正仡佬族鄉,兩個鄉共有8個少數民族聚居村,86個少數民族聚居村民組。其餘少數民族散居楓香鎮、烏江鎮、三合鎮等20多個鎮的邊遠山區。[2]
經濟概況編輯
綜述
2013年,遵義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0804萬元,比2012年增長16.9%,增速比2012年低0.6%。其中:第一產業385497萬元,增長6.7%;第二產業1134526萬元,比2012年增長22.3%;第三產業770781萬元,比2012年增長14.0%: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比2012年增長16.2%;金融保險業比2012年增長9.6%;批發和零售業比2012年增長14.7%;住宿和餐飲業比2012年增長17.9%;房地產業比2012年增長11.3%。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8%、49.5%、33.7%;三次產業的貢獻率分別為6.3%、64.3%和29.4%;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10.8%和5.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516元,比2012年增長16.6%。[1]
第一產業
2013年,遵義縣糧食種植面積125528公頃,比2012年增長2.5%。其中:夏收糧食作物面積31968公頃,秋收糧食作物面積93560公頃。油料作物面積38248公頃,油菜面積35333公頃,蔬菜面積59111公頃;烤煙面積10984公頃;葯材面積2075公頃;水稻面積30592公頃,玉米面積25288公頃,小麥面積3628公頃;薯類面積43588公頃;豆類面積11176公頃。[1]
2013年,遵義縣完成人工造林1914公頃;實施稻田養殖青田魚4227戶15100畝,全縣水產品產量21841噸,漁業總產值32858萬元,比2012年增長18.5%。[1]
第二產業
2013年,遵義縣完成工業總產值3564561萬元,比2012年增長21.1%,實現增加值914049萬元,比2012年
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89857萬元,比2012年增長19.8%,實現增加值853490萬元;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230816萬元,比2012年增長144.9%;重工業增加值622674萬元,比2012年增長1.4%。
2013年,遵義縣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73585萬元,比2012年增長72.4%;全年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4個,從業人員6135人,比2012年增加2700人;施工房屋面積923000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80.8%。[1]
第三產業
2013年,遵義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4738萬元,比2012年增長16.4%。分城鄉市場看,城鎮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37354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8.4%;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7384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06010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2.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88728萬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9%。限額以上單位零售總額87019萬元,比2012年增長95.3%;限額以下單位零售總額407718萬元,比2012年增長7.2%。
2013年,遵義縣旅遊接待人次370萬人次,綜合收入28.8億元,比2012年增長29.5%。[1]
社會事業編輯
社會保障
2013年,遵義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428人。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5%,新增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2896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898人,「5個100」工程培訓1092人。
2013年,遵義縣城鎮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標准5400元,農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標准2016元。全年發放城鎮低保金1337萬元、農村低保金5995萬元、救災救濟款836萬元、救濟糧806噸,發放救災物資21978件。
2013年,遵義縣職工養老保險53403人,失業保險24063人,工傷保險50997人,城居醫保62388人,職工醫保48038人,新型農村醫保1031705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4.73億元,累計支出社會保險基金3.84億元。[1]
教育事業
2013年,遵義縣有各級各類學校389所,其中小學189所、教學點82所、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39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中職學校1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66所。在校學生162911名,教職工10245名,專任教師9226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0.39%。
2013學年,遵義縣14486名小學六年級學生進行了文化成績監測,總分優秀率10.2%、優良率20.2%、合格率60.1%;中考全縣11611人參考,500分以上1329人,居遵義市之首;高考報考人數9568人,一本上線人數文科192名、理科1208名,7943名考生被高等院校錄取,高考升學文科錄取率86.2%,理科錄取率80.9%,中職錄取率81.9%。2013學年,遵義縣8人考入清華、3人考入北京大學、2人考上香港理工大學。[1]
文化事業
2013年,遵義縣縣有文化館1個,基層文化站31個,藏書105.8萬冊(含鎮鄉圖書館藏書),縣級圖書館1個,其中:縣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1萬冊;鎮(鄉)圖書館(室)20個,接待讀者16萬人次,圖書流通15萬人次。
2013年,遵義縣編輯播報《遵義縣新聞》324期,製作審定並按時播出《新聞視點》54期,《小康之路》25期,《新聞半月談》25期,《警界時空》25期,《藝苑風景》25期,《播雅書苑》25期。開辟「雙創一鞏固在行動」、「高考聚焦」、「支部登台 黨員亮劍」等專欄13個。上送新聞346條,總計播出222條。其中:央視播出2條,省台播出7條,市台播出213條,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生活。
2013年,遵義縣有文化經營單位234家,其中:印刷廠11家,音像製品出租及零售23家,書報刊經營單位34家,打字復印經營部41家,電子產品(軟體銷售)2家,國營新華書店1家。[1]
醫療衛生
2013年,遵義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57個,其中:醫院24個,衛生院、所31個,衛生監督1個、疾控1個,婦幼保健站1個,衛生室899個;衛生機構人員4125人,衛生機構床位數3379張。全縣103170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比2012年增加11850人。[1]
風景名勝編輯
雲門囤景區,位於蝦子鎮東部、三渡鎮東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處洛安江與湄江匯集處,群山環抱,雲霧常年飄浮期間而得名。
風景名勝 (3張)
烏江渡景區位於烏江鎮,距省城貴陽100公里,距歷史名城遵義50公里。2003年,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烏江渡發電廠被授予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景區成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6]
沙灘文化旅遊景區位於新舟鎮沙灘村,距遵義市中心城區47公里。「沙灘」因樂安江中一片四面環水的沙洲而得名。從明朝末至清朝後期,沙灘孕育了以鄭珍、莫有芝、黎庶昌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學術成就影響深遠,被稱為「沙灘文化」。沙灘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大悲閣、洛安江堤、沙灘大橋、水紅樹、禹門山古柏林、禹門寺、摩崖石刻、沙灘文化陳列館、黎庶昌故居、琴洲、筆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壩等。
苟壩會議會址,位於楓香鎮苟壩村馬鬃嶺山腳,距縣城50公里。苟壩內革命歷史遺跡有:苟壩會議會址(新房子)、紅軍醫院(黑神廟),周恩來、朱德舊居(長五間)、苟壩老街(苟壩抗捐委員會舊址)、水口寺(紅軍警戒崗哨)、馬鬃嶺紅九軍團司令部駐地、紅軍烈士墓,紅軍標語,還有魯屏周墓和陶瓷廠。[7]
瓦廠寺,古稱復興禪院,在龍坪鎮東5公里仙鳳山麓後台壩,是縣境內尚存規模最大的梵剎。該寺保存著一批木雕和石刻藝術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鳥獸圖案為主,以及仙山瓊閣、建築器物、山川風景等圖案。
㈦ 貴州有幾個工業園區
省級一類工業園區
1、貴陽市小孟裝備製造業生態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遵義市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3、福泉市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4、貴陽麥架沙文高新技術產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5、息烽縣磷煤精細化工工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6、清鎮鋁煤生態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7、遵義市匯川機電製造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8、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級工業園區一類培育區
1、金石工業園區
2、白雲鋁及鋁加工基地
3、修文工業園區、
4、桐梓煤電化工業園區
5、遵義市和平工業園區
6、遵義市湘江工業園區
7、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8、夏雲科技工業園區
9、安龍工業園區
10、興義市清水河工業園區
11、黔東工業園區
12、畢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3、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
省級工業園區二類培育區
1、貴州安順西秀工業園區
2、畢節市黔西北產業園區
3、黔西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4、畢節試驗區黔西承接產業轉移基地
5、凱里爐山工業園區
6、從江縣洛貫產業承接區
7、長順縣威遠工業園區
8、丹寨縣金鍾工業園區
9、威寧縣工業園區
㈧ 遵義的產業布局特點,這些特點怎樣形成的
遵義市的主要產業包括農業、工業、商貿、旅遊等多個領域,以及科慎洞技創新、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其產業布局的特點是多元化、協調性強和資源豐富。其中,農業和工業產業是遵義市的兩大支柱產業,機械製造、化工、高新技術洞拆產業等也逐漸形成規模,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遵義市還以綠色生態農業、寬顫枯生態旅遊、生態保潔等發展新產業。當地的產業布局特點是與地區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密切相關,也與當局政策的制定、相關企業的發展策略有一定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