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36到1949年民族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
1、國家資本主義民族工業,在洋務運動的刺激下,出現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集中在東南沿海,以輕工業和造船業為主。 2、抗日戰爭後,為了遏制外資的入侵,鼓勵民族資本的發展,清政府開啟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第一個發展時期。 3、1911年革命後,資產階級政府成立,頒布法令,大力發展民族資本,迎來了第二個發展時期。 4、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外資因戰亂無暇東顧,急需中國優質麵粉等生活物資,導致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迎來黃金時期發展國家資本。 4、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外資卷土重來,加上內戰不斷,國家資本開始衰落。 5、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佔領區大肆擠壓和破壞國資工業,造成佔領區工業崩潰。 6、解放戰爭時期,四大家族霸佔、掠奪國資,最終導致國中中小企業徹底倒閉。
㈡ 二戰時,中國工業為什麼很落後
在二戰時期,中國的工業落後於世界水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閉塞封鎖以及近代中國連年的戰亂。而在建國以後,經過了無數人的努力以及蘇聯老大哥的協助,我們終於一點點完善起來了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
雖然曾經我們被世界遠遠的甩在後面,但是在建國之後,全國上下一心,努力進行工業化,加之蘇聯的部分援助,我國終於一點點完善起了自己的工業體系,最終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成為了世界上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中國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幾代人無私的努力換來的,我們作為當代的新青年要以史為鑒,努力發展個人的知識水平,爭取為國家的工業化更進一步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㈢ 中國軍事工業 發展
辛亥革命前:
寫道以前還要從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建立內軍械所開始。
1、安慶軍械所
伴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建立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企業,也是中國近代機械工業的發起。而洋務運動也推動了中國的三個方面的發展: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2、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 3、創辦近代海軍。1863年安慶軍械所造出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命名「黃鵠號」 。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
2、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為晚清中國重要的軍工廠。但是晚清軍事基礎薄弱,每支步槍的成本高達17.4兩,而外國產品成本僅為10兩左右,再同治年間已經成為東亞是最大的兵工廠。186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葯,除了槍彈之外,該局也在1868年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製船身)惠吉號。1891年時,為中國首次煉出鋼鐵。到20世紀末,江南製造總局一年可以製造子彈9萬發,地雷200枚,槍支2000支。1996年改為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3、漢陽鐵廠
1889年春由兩廣總督張之洞開始提案,1893年建成。辛亥革命前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余噸 。抗日戰爭時期 ,漢陽鐵廠部分冶煉設備內遷重慶,其餘被日軍侵佔。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作為敵偽產業清理結束。後在原漢陽鐵廠基礎上建成武漢鋼鐵公司。
4、輪船招商局
1872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5、天津機械製造局
1867年由崇厚創設於天津。初名「軍火機器總局」。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後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易名「天津機器製造局」。1893年增建一座煉鋼廠。該局分為東、西兩局。東局設城東賈家沽,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和水雷為主。西局設城南海光寺,以製造軍用器具、開花子彈及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東、西兩局所產軍火除供應本省淮練各軍、兵輪、炮船外,還按時撥給吉林、奉天、察哈爾、熱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陸淮軍。此外,東局還附設有水師、水雷、電報學堂。1895年改稱「北洋機器製造局」。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天津時,被破壞。
6、北洋海軍
最後還要提到這個讓我們充滿了傷痛的海軍,正是因為甲午海戰的失敗。中國開始進入了清王朝毀滅的進程,從中法戰爭道甲午戰爭的9年中是19世紀中國相對穩定的幾年,中國的洋務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伴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馬關條約》的簽訂造成了中國的大量賠款,相對的葉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又名被北洋水師。當時北洋水師有船50餘艘,共計5萬余噸。卻在甲午海戰中損失殆盡。這也是中國更加沒落的開始。
辛亥革命----新中國建立
這期間中國出去軍閥割據的場面,中國沒有更多的心思去發展自己的兵工企業,各個軍閥只想怎樣才能擴大自己的地盤,根本就沒想到民生,別說發展工業呢?只有大批的進口一些外國的武器裝備。怪就怪在清朝這個王朝,始終抱著「騎射乃滿州根本」這種白痴的念頭,導致火器的不能發展,也把中國天才的火器發明家戴梓斷送了發明的念頭。清王朝的時候別的國家可每閑著所以說,外國的火器比中國先進的多了,在1915年義大利人B•A•列維里設計的連發槍,奠定了沖鋒槍的基礎,而中國還是在爭地盤中煎熬著。所以說這個時期中國在軍工方面已經被世界拉大了距離。中國處於軍工發展的停滯階段。
新中國建立以後:
中國處於剛建立階段,很多武器都是繳獲日本的或者是繳獲國軍的武器,而沒有自己的大規模武器製造工廠,或者說只能製造一些手榴彈一類的東西而已。當需要武器的時候只能從蘇聯進口,而蘇聯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蘇聯,早在跟德軍在東線戰場作戰的時候,蘇聯內部相對比較穩定,沒有內部戰爭,所以東線作戰不耽誤他自身內部的軍事設備的研製開發和生產。比如二戰期間蘇軍裝備的Ppsh-41型沖鋒槍也就是波波莎和著名的T-34中型坦克就給德軍予以沉重的打擊,因為蘇聯有軍事基礎,當蘇聯佔領德國前,德國的鋼年產量達到2084萬噸,而蘇聯那時候也有1832萬噸。這還是1940年的時候,而中國到了1949年的時候才15.8萬噸。隨著蘇聯從德國的撤軍,西德的一些煉鋼設備,和軍機械製造設備都80%被蘇聯拿走,包括從中國東北撤軍的時候從中國拿走的一些東西,可以想像到蘇聯是一個多麼無恥地國家。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還有幾年的內戰,所以中國那時候的重工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新中國成立後,90%的重工業都在東北,而東北又經過日本的建造,洗手。蘇聯人的洗手。等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蘇聯紅軍拿走了大部分的重工業機械。重工業開始興建,但是也走過一段彎路,大煉鋼鐵就是一個誤區。但是中國設計到軍事重裝備的設計方面還是一窮二白的境界,沒有經驗。因為中國新政府是從什麼都沒有的身份起家的,和國民黨不同。這也是開展大煉鋼鐵的原因,最終導致材料的浪費。
因為淵源的關系,中國還是跟蘇聯走的比較近的,所以中國的武器裝備也是走了蘇聯的路子,中國的很多武器都跟蘇聯和或多或少的有點關系。
現代,中國根俄羅斯的關系比較融洽了,而中國的武器,發展史還是比較短,而俄羅斯不一樣了。有自己的軍工業長時間發展歷史,盡管跟強盜有關系,但是這是過去了,現在出口中國的武器只有幾種武器了,相對來說中國的一些武器可以自己研製開發製造了,當然是在俄羅斯武器基礎上。而且可發展了一些更高的功能。
中國軍工的發展離不開一些專業技術人員,這些專業人員是中國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中國重裝備的發展還是要靠這些人一手一手來研製,總之祝願祖國早日屹立在世界軍事研發強國之林。
以上個人倉促時間寫出來的,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拍磚。
㈣ 抗戰時期中國的軍工生產能力
當時我們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土製武器。
㈤ 二戰時期中國的工業為什麼很落後後來是怎麼追上來的
二戰時期的中國工業落後是因為中國當時多年的戰亂當中,沒有發展工業的機會,而且本來就落後,後來能夠追趕,是因為國家動用一切人力物力集中發展工業, 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三、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發展工業
雖然工業落後,但是國家還是要建設,於是國家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將目標放在了工業上。所謂預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想讓其他的行業通過發展,那麼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工業基礎,所以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中國的工業終於追上了世界列強。
㈥ 學校要求查資料,我想問中國二戰時的主要工業區分布在哪!主要生產什麼,謝謝
當時的中國工業區主要集中在東北、武漢和沿海地區,主要生產輕工業產品,重工業當時很少。當時中國無法生產重要武器,連鋼盔都需要進口,這就是當時為什麼中國需要堅持抗戰但是還是損失慘重的原因。沒有重工業基礎的國家是非常虛弱的。抗戰開始,中國的工業就幾乎被完全摧毀。
㈦ 國民政府時期中國的工業發展怎樣
1.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背景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後,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同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還有當時主要的社會思潮——實業救國;以及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思想運動,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在這一系列的背景下,紡織業,麵粉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其中,張謇、周學熙、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等人都為這些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在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定具有一定缺陷:發展不均衡,同時主要以輕工業為主。盡管如此,小編認為還是很大程度上有了發展的。
2.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的發展
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國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在1935年進行了幣制改革,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和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小編認為美中不足的是,這段時期的發展是十分短暫的。
3.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
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由於抗戰時期,民族工業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殘酷擠壓民族企業。都是使民族工業遭到打擊的原因。
4.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後,小編想說一說民族工業對中國發展歷史的地位和作用。在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非常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在政治方面,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力量的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提供社會基礎,也導致無產階級壯大,為民主主義革命和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在思想方面,它有利地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