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節市七星關區城市規劃
近年來,七星關區緊緊圍繞建設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園林宜居城市的目標,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畢節市七星關區城市規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城市建設基本情況
(一)城市空間不斷拓展。以打造山水園林宜居城市為目標,按照“南拓北展、東進西控”的思路,搶抓畢節試驗區政策機遇優勢,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有效拓展城市框架,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從2006年的27.03%提高到46.67%,城市面積從17平方公里擴大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從19.53萬人增長到近50萬人,20—30米的城市道路從20公里增至87公里,40米以上城市道路從無增至46公里,城市空間不斷拓展。
(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是路網建設強力推進。相繼改造完成天河路、環南路、東安路、生活路、草海大道等老城區20多條、長達30餘公里的老城區主次幹道。建成了碧陽大道、同心大道、同心立交橋、工業大道、百里杜鵑大道、德溪新區一、二號路等共計46.8公里的新區骨幹路網,拓展了城市框架。同時,結合道路工程的實施,在完成威西、清畢、洪山等片區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從2011年開始著力推進翠西片區、雙樹灣片區、人民劇場片區等30餘個棚戶區和老城區改造項目,到2014年底,已累計完成4078戶房屋改造,獲得中央補助資金及獎勵資金共2.37億元。與此同時,穩步推進碧海新區、德溪新區部分地塊土地一級開發項目,促進新區提質擴容。二是其它喚嘩市政設施加快推進。在道路建設中同步建設供電、供氣、供排水管網設施,總投資1.3億余元的城區戚鏈磨輸配水管網工程建設和城區排水(雨水)一期工程將在今年全部完工,海天農貿市場、碧海藍天農貿市場建成投入使用,創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黔西北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項目有序推進,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三)城市品味不斷提升。一是環境整治扎實推進。實施完成長達8.9公里的倒天河綜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建成水域面積近400畝的碧陽湖,長達11.5公里的倒天河綜合治理三期工程正加快推進。在相繼改造完成人民公園、陽山森林公園、紗帽山公園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虎踞山公園、北鎮關公園、天河風景名勝區、小河景區建設,為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舒適的環境。二是文化保護切實加強。對在舊城改造區域內的鐵匠街明代古城牆、陝西廟、城隍廟、貴州高斗紅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周素園故居等重要歷史文化建築實施有效保護,完成天河路立面改造、天河古玩藝術城和天河古城建設工作,積極傳承城市歷史文化。三是環境衛生秩序明顯好轉。堅持“日保潔、夜清運、三班倒、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泥土不入城”,深入開展“三創一建”、“城區綜合環境整治”等活動,完成碧陽大道、同心大道、學院路、開行路等城市主幹道綠化帶改造工作,實施了200餘萬平方米城區環城綠化工程,在麻園路、擁軍路、洪山路、天河路、開行路、碧陽大道等城市主幹道以及人民公園、紗帽山、倒天河兩岸等區域實施了亮化工程,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衛生秩序明顯好轉,市容市貌明顯改觀。
(四)城市經濟不斷壯大。一是房地產業發展較快。全區現有房地產開發企業90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房地產開發總投資327.66億元,建設規模1437.47萬方。商品房施工面積從2011年底的740.19萬平方米增長至2014年底的1030.56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11.66%;商品房竣工面積從2011年底的28.36萬平方米上升到2014年底的108.46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56.35%。目前,房地產開發在建項目共計98個,建築面積1435萬平方米。遠航七星萬象城、萬晟陽光城、南山碧桂園、招商花園等品質較高、配套設施齊全的房地產項目有序推進。二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壯大。在鞏固提升騰龍凱悅酒店、洪南酒店、大眾國際酒店的基礎上,洪山酒店、喜來登酒店等高品質酒店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逐步壯大。三是市場配置逐步完善。以工業化為支撐,大力推動萬豐商貿城、遠航物流居然之家等大型批發市場建成投入運營,有效培育了城市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倉儲配送和建築建材等市場,繁榮城市經濟。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准確定位,科學規劃。緊緊圍繞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園林宜居城市的目標,結合“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物流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七星關—大方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年)》的指導下,完成了碧海新區、德溪新區、東城區、西片區、草堤十八—陽山南山片區和七星關經濟開發區等區域共計130.9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實現城市總規近期規劃建設范圍內控規覆蓋率100%的目標。
同時,根據發展狀況的變化,充分運用政策優勢,通過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進度,統籌開展城市規劃區多規融合和控規修編工作,進一步優化用地結構和布局,科學定位城市新區整體功能及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經營城市的新途徑、新辦法,優化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為推進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此外,不斷強化規劃管理,嚴格規劃執法。自2012年以來,累計查處違法建設4481起,共39.3萬平方米;組織大規模行動45次,拆除120起、共1.86萬平方米,有效打擊和震懾了違法建設行為,保障城市建設順利推進。
(二)依法行政,和諧徵收。土地和房屋徵收是城市建設的關鍵和難點,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區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身實際的徵收補償辦法。總結起來,就是“堅持一個原則,建好一隻隊伍,完善一套程序,健全一個機制,強化一個環節”。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堅持底線不放水,保障利益不遷就”的原則,結合法律法規和我區實際,制定出台符合地方實際的徵收政策,充分讓利於民,在具體安置補償中,政府、企業充分考慮到被徵收人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拿出最好的地段,選擇最有潛力的地塊修建安置房。在充分保護被徵收人利益的基礎上,對拒不配合、漫天要價的,依法啟動程序,實施強拆,決不突破政策底線,亂開口子,做到統一政策、統一標准、統一安置、統一徵收。建好一隻隊伍就是建設一隻懂政策、懂業務的徵收隊伍。
2010年成立征地拆遷安置辦公室,開始推行政府主導徵收,2011年1月21日國務院頒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後,及時成立了房屋徵收與補償辦公室,整合原拆遷局、征地拆遷安置辦公室、天川公司三隻隊伍力量,統籌推進城區各房屋徵收點工作,2012年8月,成立區房屋徵收管理局,順利完成了徵收工作向政府主導開展徵收工作的角色轉變。同時,從各鄉鎮(街道)、區直各部門抽調了100餘名幹部,充實到房屋徵收部門,並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業務培訓,有效推進了房屋徵收工作進程。
完善一套程序就是在土地和房屋徵收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榜公示、兩級認證”,將被徵收人丈量、簽約、安置補償等情況分別在村(社區)、鄉鎮(街道)和畢節晚報進行三榜公示,經鄉鎮(街道)(徵收工作組)和徵收補償辦公室兩級認證後,才能實施徵收與補償工作,確保徵收補償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健全一個機制就是健全監督機制,推選群眾代表成立監事會進行社會監督,成立紀檢監察組進行紀律監督,充分發揮被徵收人的監督作用和政府行政監察部門的監督作用,實施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跟蹤監督,確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強化一個環節就是花大力氣、下真功夫,加強徵收過程中的宣傳工作,採取發放明白卡、發放宣傳冊等方式,不厭其煩地將征補政策、徵收方案宣傳到戶、到人,對個別不理解、不支持的難點戶,實行幹部包保,重點宣傳,個案突破。
(三)狠抓融資,突破瓶頸。城市建設資金的籌措是制約城市建設的瓶頸問題,近3年來,我區採取多種措施,狠抓籌資工作,盡力突破瓶頸。一是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在有限的財政盤子內,盡可能地向城建領域投入財政資金。二是做強做實融資平台,先後組建了城投、開源、德溪、碧海、新宇、益民等城建公司,並根據建設發展實際,整合成立開源集團公司,積極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貴陽銀行實施銀企合作,成功融資近140億元。三是鼓勵房開企業參與廉租房、安置房建設,通過科學合理設置條件,引導房開企業全額出資修建,有效激活了社會資金。
(四)建管並重,精細管理。
一是加大投入,通過財政投資、融資租賃等方式,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購置了高壓沖洗車等環衛作業設施,提高了作業水平;採取社會投入、企業投入、政府投入等多種方式,投入資金800餘萬元,對建築工地、儲備土地和房屋徵收區域實施圍牆化管理,在建築工地的管理方面,實施“一洗三化”(場內硬化、圍牆化、圍牆美化、建洗車平台),有效治理源頭污染;投入資金3億余元,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是理順管理體制,2014年以來,我區將城區背街小巷按院落劃交轄區街道管理,實行社區自治,城管部門負責管理城區主次幹道,有效化解了城市執法矛盾,解決城管執法法規不健全的問題,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三是夯實城市管理基礎。針對城市管理中責任不明確、精細化服務管理不到位,信息不暢通、樓群院落及背街小巷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在城區實施城市網格化管理,充分整合各種管理力量,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和社會化管理,實現了工作制度化、管理精細化、參與全民化,為城區綜合環境整治工作注入強勁動力。
四是探索實行市場化路子,從2013年起,我區通過內部承包、公司進入的模式,將城區夜班保潔交由個別環衛隊承包,將城市新區道路保潔工作交由公司運作,為下步“向市場購買服務”奠定了基礎。
五是“中西醫”結合治理城區擁堵,邀請西南交大專家團隊為城區交通擁堵尋診把脈。“西醫”完善路網、打通節點,“中醫”合理布局、堵疏結合,自2014年10月至今,通過近半年的基礎工作,2015年3月29日正式試運行城區部分路段“單循環”通行。六是發動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利用廣播、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通過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市民參與、監督城市管理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滿意度不斷增強。
(五)經營城市,持續發展。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充分盤活城市資產。在快速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區把壯大城市經濟作為城市發展重中之重的工作,超前謀劃,統籌考慮,防止城市空殼化。一是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化同步進程,用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夯實城市發展基礎,增強城市經濟發展的潛力。
近年來,城市周邊先後布局了七星關經濟開發區、七星關高效農業示範園、清豐建材產業園等工業園區和小微企業創業園,用工業發展帶動城市人口就業,帶動城市內需擴大,帶動城市物流業發展。二是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將房地產擺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房地產業投資大幅增長,既改善了人居環境,又拉動了其它產業發展。從全區總體經濟發展的情況分析,隨著飛雄機場建成投入使用,廈蓉高速、杭瑞高速、成貴快鐵等重要交通樞紐的相繼開通,七星關的區位優勢將逐漸體現出來,周邊大方、納雍、赫章、鎮雄、敘永等地部分民眾將有一部分到七星關區購買住房,我區的房地產業正處於快速、健康發展時期。三是大力發展酒店、旅遊、餐飲、物流等第三產業,充分激活城市發展的內在活力。四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放寬民營經濟准入領域,激活民間資本,為城市經濟健康發展注入強大活力。
畢節市中心城區七星關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整合)》2016年5月26日已通過市城規委會專家會議評審,現按程序進行批前公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市民意見和建議。
一、項目名稱:畢節市中心城區七星關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整合編制項目)
二、位置及范圍:本規劃范圍包括七星關城區所有建設用地,總面積123.82平方公里。
三、規劃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等國家、省有關法律、規范和規范性文件。
四、公示時間:30日(2016年9月1日至10月1日)。
五、規劃圖件:詳見附件。
六、公示地點:畢節日報、畢節市城鄉規劃局網站(http://cxgh.bijie.gov.cn)。
七、公示意見反饋方式:涉及到的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和要求聽證的權利。若對公示內容有意見和建議,請於2016年9月1日至10月1日間以書面形式將意見和建議反饋到畢節市行政中心C棟15樓東1504室。相關利害關系人要求舉行聽證的,請於2016年9月1日起5日內將書面申請提交至畢節市行政中心C棟15樓東1504室,聯系電話:0857-8256664
意見或建議應在公示期限內提出,逾期未反饋,將視為無意見。
附件:
1. 規劃要述
2. 功能結構規劃圖;
3. 綜合交通規劃圖;
4. 土地利用規劃圖;
5. 公共中心布局規劃圖;
6.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7. 綠地系統規劃圖;
畢節市城鄉規劃局
2016年9月1日
規劃要述
一、規劃范圍
本規劃范圍包括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畢節老城組團、鴨池組團、草堤-南菁組團、白馬山-青龍山組團、海子街組團和八寨組團等6個組團;涉及市西街道、市東街道、觀音橋街道、大新橋街道、三板橋街道、洪山街道、麻園街道、碧海街道、碧陽街道、德溪街道、海子街鎮、八寨鎮、鴨池鎮和梨樹鎮等14個街道和鎮,總面積123.82平方公里。
二、發展定位與規模
本次規劃的目標是:將七星關區建設成為現代產業發達、配套設施完善、城市環境宜人的山水園林宜居城市。
規劃范圍內人口規模為6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58.43平方公里。
三、城市功能布局
規劃構建“一心兩帶五組團”的帶狀組團式城市空間格局。即一個城市中心區(包括東城區、南部新區、德溪新區的多元活力中心區),兩條產業發展帶(包括環北綜合產業帶和鴨池商貿產業帶),五個現代產業組團(八寨組團、草堤-十八組團、南菁組團、天河組團、白馬山組團)。
四、綜合交通規劃
規劃構建結構合理、功能清晰、通暢順達的城市道路系統,形成“環狀+放射”的骨架路網格局;構建以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等方式為補充的多模式、多層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體系;完善公共停車設施和過街設施。
五、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構建“市級-區級-街道(鎮)級-居委級”的四級公共中心體系。
在南部新區布局1個市級公共中心,在德溪新區布局1個區級公共中心,結合人口分布設置16個街道(鎮)級公共中心(鄰里中心)。重點建設1個區級商業主中心——古城商業中心, 3個片區級商業副中心——南部新區、德溪新區和碧海新區,結合16個鄰里中心布置社區商業服務設施。
六、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構建“一核六脈,四帶多節點”的綠地與開敞空間格局。
依託白馬山國家森林公園構建的城市生態綠核;保護和利用現狀大小山體形成6條楔型的城市綠脈,並在城市邊緣控制生態廊道,形成環城綠帶;沿倒天河、南菁河-十八河、觀音橋河及前後河兩側控制帶狀綠地,並結合地形地貌布置綜合公園、濕地公園,形成4條公園帶;按照“500米見園”的要求,結合行政區劃布置城市內部各級公園,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休閑遊憩場所。
Ⅱ 畢節德溪新區和金海湖新區比較
1、州猛德溪新區是畢節市向罩跡則東拓展的核心板塊,是銜接老城區與碧海工業區、金海湖新區的重要樞紐,區位價值得天獨厚。
2、畢節金海湖新區,位於貴州省畢節市,是將原畢節市經濟開發區與雙山新區進行一體化發展整合的新區,管轄面積為59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3萬人。畢節,貴州省轄地級市,位於貴州西北部,物棚貴州金三角之一,烏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鎖鑰,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門戶,長江珠江之屏障,西鄰雲南,北接四川,總面積2.69萬平方公里,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發源地。
Ⅲ 畢節市在哪裡
貴州省。
畢節市,貴州省下轄地級市,位於貴州西北部,貴州金三角之一,烏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鎖鑰,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門戶,長江珠江之屏障,西鄰雲南,北接四川,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發源地,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歷史文化燦爛、資源富集、神奇秀美、三省通衢、紅星閃耀的地方。
畢節市,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國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生物醫葯產薯派核業基地,現代山地高效生態農業、新能源、新型建材、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服務外包和呼叫中心等多種新興產業的集聚地,全數掘國唯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羨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