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的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碳聯)簡介
聯合會遵守國家法律,致力於推動低碳行業的法律法規建設,推動行業自律,協助政府對低碳產業發展實行監督和管理,組織政府、權威專家調研團對產業進行調研,向政府提供調研報告,為政府制定行業政策、法規、行業標准提供決策參考。向政府反映聯盟成員的意願和要求。
企業理事會現有244家會員企業,其中副理事長企業單位22家、常務理事企業單位37家,涉及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電力、電池、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金融、化工、房地產等行業。
理事會企業聯合投資,聯合國家主管部委與地方城市推動城市低碳發展,推動低碳節能建築、低碳示範社區試點實施方案規劃、 BOT PPP融資以及運營指導,推廣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城市低碳中的應用,推動城市低碳交通。
具體任務與職責:
(一)協助理事會成員單位進行國家相關部委、地方政府、企業、科研單位、知名專家等之間的公共關系溝通:成員單位之間跨行業項目承接及一、二、三產聯動投資合作;國家項目資金及專項資金申報審批咨詢,協助國內企業開展國際項目工程合作、上市運作、法律援助、投融資;與地方政府開展戰略合作、地方大型項目立項審批、協助地方政府開展國內外招商引資、 地方債券發行、地方政府與國家相關部委開展戰略合作等咨詢服務。
(二)與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共同進行行業標準的監督和管理,協助政府進行行業政策制定調研,組織中國低碳環保產品、低碳企業、低碳品牌、低碳節能建築評審。
(三)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判搭工作,加大科技投入,盡快建立聯盟發展基金,加快企業生產節能、降耗、減排等共性問題的研究開發和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建立科技成果共享機制。
(四)推動和建設綠色的創新型集約低碳工業園區,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化、生產集約化、清潔燃料供應集約化、三廢治理集約化,促進聯盟成員互惠互利的資源共享,促進行業與相關產業的和諧發展,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制定聯盟自律公約,進行聯盟成員行業自律管理,協助國家相關部門建立和維護聯盟內外部公平競爭環境,促進中國低碳產業實現誠信經濟。
(六)向政府反映聯盟成員的意願和要求。提出促進產業發展的建設性意見,為政府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提供依據,爭取符合行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爭取政府項目資金,支持聯盟及聯盟成員的發展。
(七)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支持,盡快建立中國低碳產業發展基金。
(八)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同世界各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和相關組織簽訂雙邊或多邊合作協議,聯系、組織與國外進行掘毀拿技術交流。
(九)加強聯盟成員的對外宣傳,建立聯盟成員與消費者的良好關系。
(十)為聯盟成員提供信息、咨詢、培訓等服務;創辦低碳產業發展論壇,圍繞產業的發展開展咨詢,舉辦研討會、論證會、推介會、展覽余念會;創辦《低碳產業聯盟》會刊;組建俱樂部和沙龍;組團參加國內國際行業展覽會和博覽會。
(十一)開展本聯盟宗旨所允許的其它活動。
主持活動
1、商務部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
2、中國馳名商標認定工作
3、低碳品牌公益評選
『貳』 全國城鄉一體化低碳產業發展中心隸屬哪個部
一般情況下,「全國」字型大小的機構屬於國務院,交有關部門或機構代管,一般是多部門尺數聯合單位用。
全國城鄉一體化低碳產業發展中心可能不是其法定名稱,如果是事業單位,則是無地域的「城鄉一體化低碳產業發展中心」是在中編辦登記,由國家級社會團體舉辦的事業單位。如果是社會團體或民非企業,則歸口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或環保部,你可以到民政部門查詢。
請參看:關於"中國"、"中華"、"全國"、"國家"、"部屬"、"無地域"和"國際"及"世界"字型大小的區別?境外機構和網站的區別!
"中國"和"全國"性組織的區別是"中國"主體性更強,"全國"則為成員為志願聯合,一般由共同成員單位在有國務院主管部門或單位批準的全國性會議上依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倡導發起,並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或單位認可,而成立。
"部屬"、"無地域"組織的區別是"部屬"組織行政隸屬性強,"無地域"組織則獨立性強。
目前因國家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機關與機構隸屬關系的變更脫鉤,及有關法律和法規的沖突、限制(如社團不能有政府成員,事業單位和民非的資產比例界定,非利益組織(一般有政府)、非盈利組織(社會互助組織)、非營利組織、非利潤分配組織的界定)目前"全國"、"部屬"和"無地域"的組織在國家部門層面有600多家,全國范圍內有3000多家組織在機構登記上有障礙,主要情況有下列幾種情況:依法成立的非法人單位,依行政許可成立的非法人單位(主要"全國"的情報網、協作網、服務網等,目前有80種學術、技術雜志的主辦單位是"全國"字型大小的非法人單位),依共同約定成立的非法人單位(主要工程中心、協作中心、研究中心、登記中心)等,沒有業務主管單位的事業單位,沒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非法人事業單位(主要是一些委員會、指揮部、辦公室和工作站)。多部門聯合橫向組織,合作組織,產業鏈條的一體組織、非經濟類鑒權組織等。
境外機構和網站的區別!
境外機構主要在國內沒有民事主體資格,其代表機構在國內有非法人地位,境外機構的 "中國"、"中華"、"全國"、"國家"念穗、"部屬"、"無地域"和"國際"及"世界"的組織字型大小分三種情況,一種是歷史原因,如中國香港、中國台北、中國澳門等字型大小機構,第二種是經過政府特許的如「協會」有警務署備案,第三種是工商單位下延,如某單位下中國分號,這種單位沒有任何民事主體資格,是任何民事主體資格的虛體單位,僅在知識產權領域有受限的民事主體資格,如舉辦開展活動需要有實體單位承擔,在境內活動則需要有適格的屬地(落地)主體承擔,主要是治安仔困卜管理消防條例的限制。
網站的 "中國"、"中華"、"全國"、"國家"、"部屬"、"無地域"和"國際"及"世界"的組織字型大小主要看授權,網站是契約型組織,有關權利需要實體機構授權和權利讓渡。如沒有授權ICP登記備案有問題,
『叄』 低碳委是什麼單位
低碳產業委員會(簡稱:低碳委)是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國家事業單位)的內設機構,是致力於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與碳資產管理研究,探索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社會服務組織。
低碳委在小康中心管理下,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廳敏擾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文件精神和國家新興產業政策。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低碳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其宗旨是:傳播低碳理念,倡導低碳生活,構建低碳城市,發展低碳經濟。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大力推進碳資源開發和新型城鎮化,低碳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建設與發展。以努力構建新型,低碳,綠色,環保型小康社會為目標。
低碳委匯集各方力量,聚眾智,匯眾力,搭建資源平台。有效運用社會優質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為政府招商引資提供金融服務。共商共創,融合發展。
中國低碳產業委員會所聲稱是由經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批准設立,然而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是2016年8月16日民政部公布第十一批"山寨社團"名單中的一員。同時,在民政部網站查詢不到所謂的中國低碳產業委員會。
城鄉小康發展促進中心在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登記注冊,不是在民政部登記注冊,可在《事業單位在線官網》在線查詢。
什麼是碳排放?
1.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2.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簡單的燒火做飯都能造成碳排放,任何物體被火燒後的廢氣都會產生碳排放。多數科學家和政府承認溫室氣體已經並將繼續為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這樣的術語就成為容易被大多數人所理解、接受、並採取行動的文化基礎。
法律依拿基據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第3條第5款規定:「各締約方應當合作促進有利的和開放的國際經濟扮旦體系,單方面措施不應當成為國際貿易上的任意或無理的歧視手段或者隱蔽的限制」。但是,該公約「也確立了預防原則,規定各締約方應當採取預防措施,預測、防止或盡量減少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並緩解不利影響,當存在造成嚴重或不可逆轉的損害威脅時,不應當以科學上沒有完全的確定性為理由推遲採取這類措施。」之後在該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有關各方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規定了排放權交易(ET)、聯合履約(JI)和清潔發展機制(CDM)三個機制。
『肆』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的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大事記
1、第八屆中國湖北產學研項目洽談會暨低碳論壇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承辦由工信部余拿吵、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湖北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已成功舉辦七屆,搭建了成果展示、技術交易、人才交流、風險投資、軍民結合、高層論壇六大平台。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省委書記李鴻忠等領導出席參加了第七屆洽談會。本次活動由國家相關部門的聯合主辦,對於加快構建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創新合作、跨越發展」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湖敏蔽北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定於2012年9月17日9:00時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舉行,希望相關單位積極參加開幕式和「低碳產業發展高層論壇」活動。
第八屆中國湖北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2012年9月17日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全國10多個省市的2519項科研成果、565項企業技術需求信息集中亮相。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宣布洽談會開幕,省委書記李鴻忠出席開幕式,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致辭。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中科院院士、建設部原副部長周干峙,省領導張昌爾、王曉東、任世茂、郭生練、段輪一、仇小樂等出席開幕式。
王國生在致辭中說,中國湖北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搭建了企業、高校院所、資本市場三方溝通合作的平台和載體,已成為我國推進產學研合作發展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重要品牌。湖北一直高度重視推進產學研結合,努力實現科教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把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努力建設科教強省,使湖北成為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創新人才加速集聚、創新活力充分釋放、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自主創新高地。他希望企業、科技、金融和社會各界充分利用中國?湖北產學研洽談會的機遇,挖掘創新資源,推動價值共享,全面深化合作,努力實現項目與技術對接、知識與產業結合、技術與市場互動、創業與投資共贏。
楊學山在致辭中說,產學研洽談會已成功舉辦8屆,不僅為湖北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國家探索科技與經濟結合,探索產學研結合,為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轉型升級作出了重大貢獻,祝本次洽談會取得圓滿成功。
施爾畏在致辭中表示,多年來,中科院先後在農業、資源環境、光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葯等領域與湖北企業開展了深入的合作,相信本次大會將成為湖北構建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又一重要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和科技創新發展平台。
2、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主辦2012年度中國低碳環保年會暨中國低碳公益盛典
一、活動背景
在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領導的指導下,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住建部、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等部委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2011第二屆中國十大低碳公益人物評選」圓滿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經研究決定組織「2012第三屆中國十大低碳環保人物評選」,現面向在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管理和生產經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先進企業和優秀個人征選2012年度中國低碳產業示範基地、低碳風雲人物、低碳領軍品牌、低碳技術創新獎、低碳發展傑出貢獻品牌。
二、活動原則
以「公益、公平、公開、公正」為原則,主辦單位不收評審費
三、活動主題:
引領低碳環保消費,樹立低碳環保典範,弘揚先進單位人物,共建低碳環保中國。
四、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盟
中碳聯盟北京低碳研究院
深圳市綠色低碳科技促進會
協辦單位
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國際低碳委員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豎侍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新能源分會
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
中國低碳節能建築行業分會
中國低碳光伏行業分會
中國低碳太陽能行業分會
中國低碳節能環保分會
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
中國低碳生物質能行業分會
擬邀領導專家
熱地 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成思危 第十屆區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陳昌智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郎志正 國務院參事 中國標准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周干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
劉燕華 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
宋春光 原建設部副部長
石定寰 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秘書長
牛文元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
倪維斗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
何建坤 國家低碳實驗室主任、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
趙家榮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秘書長
蘇偉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
呂文斌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副司長
方言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
鄭立新 國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
周長益 國家工信部節能科技司司長
常曉村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
劉兆彬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法規司司長
王學政 國家工商總局法規司司長
賈諶 財政部企業司司長
褚利明 財政部農經司副司長
王樹林 國家發改委研究員,原中央警備局副局長
史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主任
陳宜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
楊榕 住建部住宅科技發展中心主任
劉炳江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
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發部主任
康相武 科技部社發司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
李寶山 科技部高新產業司新材料處處長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史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主任
陳立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孟祥林 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執行會長
王守聰 農業部鄉鎮企業發展中心主任
佟屏亞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農業專家
殷志強 「中國太陽能之父「、清華大學教授
五、參評條件
凡通過宣傳倡導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企業,並提交相關材料。
六、參與方式及獎項設置
2、獎項:
人物獎
2012年度中國十大低碳環保人物
2012年度中國十大低碳環保傑出人物
2012年度中國十大低碳環保先鋒人物
其他獎項
2012年度中國十大低碳環保示範基地
2012年度中國十大低碳環保名優品牌
2012年度中國低碳環保技術創新獎
2012年度推動中國低碳環保發展傑出貢獻品牌
七、評選流程
1、徵集2012年10月20日—12月15日
2、初審2012年12月15日—12月18日
3、專家評審2012年12月18日—12月20日
邀請國務院參事郎志正,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兩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周干峙,中國太陽能之父殷志強,環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民建中央秘書長張皎,九三學社中央環資委副主任陳利浩等知名公益人士、專家及主辦單位領導組成專家評審團進行評審
加分項:商務部企業信用等級評價[5%]、中國馳名商標【10%】,企業制定節能減排規章制度【5%】,組織「碳交易」的CDM項目獲聯合國CDM執委會批准【5%】,企業舉辦活動推動低碳【10%】
4、公示2012年12月20日—12月25日
5、2012年12月29日北京舉行第三屆中國低碳環保年會暨2012年度中國低碳環保人物頒獎盛典
6、2012年11月25日—2013年1月30日
聯合60多家媒體對評選結果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對獲獎單位,人物分批次逐一宣傳推廣;並在聯合會官網以圖片配文字介紹進行為期一年的展示。
八、網路媒體: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新浪、搜狐、網易、騰訊、財經網、中新網、中國網等
九、活動推廣
製作海報、在社區推廣宣傳,同時普及低碳生活方式
製作精美鍍金2013年紀念3D台歷--每個獲獎企業,人物高清照片2/3P及文字介紹1P,每個獲獎者贈送50套,並向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環保部、交通部、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九部委及地方政府主管領導贈送,對獲獎單位人物宣傳
3、2012年度中國低碳生態示範城市(縣)經驗交流會成功召開
由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城市低碳發展委員會、中碳聯盟北京低碳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12年度中國低碳生態示範城市(縣)在科技會堂成功召開。 十八大報告首次 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這也是全國黨代會報告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了深化生態領域改革: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響應黨中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動我國環境保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指導方針,提高節能降耗和低碳環保意識,全面展示、宣傳和總結我國各領域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所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經驗,樹立低碳產業的典範,更好地推動我國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產業快速發展。在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領導的指導下,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住建部、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等部委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國際和國內相關權威指數標准,按照33條量化標准,評價出了在環境保護、低碳生產、發展綠色經濟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年度中國低碳環保先鋒人物、中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中國低碳生態示範城市、中國工業企業清潔生產示範單位。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 、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商務部、國務院參事等領導以及26位地方城市市委書記、市長,33位縣委書記、縣長,44位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副主任、副縣長城市代表出席參加,現場與英國、德國、瑞典、美國低碳城市進行現場連線,交流低碳生態城市、智慧城市的經驗與技術應用。
4、2013中國智慧城市與城市低碳生態發展研討會暨「中國智慧型低碳生態示範城市」評價徵集 一、活動主題智慧城市、低碳城市 二、組織機構主辦單位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城市低碳發展委員會協辦單位中華環保聯合會能源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中國低碳節能環保分會承辦單位中碳聯盟(北京)低碳研究院三、擬邀領導鍾自然 國家土地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郎志正 國務院參事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周干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劉燕華 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趙家榮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孔涇源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徐 林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蘇 偉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周長益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陳宜明 住建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褚利明 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呂恆力 國務院辦公廳二局副調研員 劉炳江 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 副司長夏 光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梁 浩 住建部省部合作框架下綠色建築推進辦主任深圳市、武漢市、昆明市、天津津南新區、石家莊市、蘇州市、秦皇島市、廊坊市、邯鄲市、磐石市、常州市、德州市、六盤水市、萬寧市、奎屯市等城市領導代表對突出貢獻的單位授予「2013中國智慧型低碳生態示範城市」稱號(共10個名額)四、評價體系:城市低碳生態、智慧化發展規劃;低碳生態、智慧化財政投入;城市低碳生態、智慧化發展成果;城市綠化面積、覆蓋率、人均綠化面積;城市低碳生態、智慧化發展扶持政策;低碳生態、智慧化產業投資環境等六大方面。五、評審流程1、徵集:2013年5月20日—2013年7月28日2、確定入圍城市名單、抽樣實地考察、公示2013年7月29 日—2013年8月4日終評通過城市在8月20日「2013中國智慧城市與城市低碳生態發展經驗交流會」中授予稱號、證書。主題1)、圍繞如何結合國家部委相關政策、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及產業升級需求,幫助地方城市找准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找准新的經濟增長點;2)、下午圍繞智慧型低碳生態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如何解決現階段發展中的難題等方面進行務實的研討交流。5、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開展商務部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召開2010年節能減排工作座談會,就上半年節能減排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並對下半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會長兼中國低碳產業聯盟主席德平會長在會上要求,各相關部門要不斷協調優化低碳產業發展環境,做好產業調研工作,做好相關國家部委的低碳政策制定的助手工作,同時,推動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加快低碳產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低碳產業競爭能力,推動企業減排計劃落實工作。 在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和相關負責人的交流發言後,中國低碳產業聯盟秘書長彭復興指出,2013年以來,全國各級政府及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減排工作,相關的低碳金融,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等政策標准及補貼政策逐步完善,碳交易審批試點城市也在逐步落實,促使減排工作呈穩健推進,低碳產業也有了較快發展。 彭復興要求,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減排工作對全球的重要意義,要著力優化低碳產業發展環境,加大減排知識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全民減排意識。相關部門要在政策范圍內給予最大限度支持。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內控減排建設,完善內控減排體系建設工作。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職能,當好政府的助手與參謀,引導低碳產業又好又快發展;要強化對市場行為的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北京中企新能聯盟低碳技術發展中心作為我聯盟的職能中心,務必與會員部緊密配合,號召低碳產業相關會員企業,積極參與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與國富泰信用的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加快推動低碳產業的信用體系建設,為增強低碳產業的競爭力提供支撐,推動我國減排目標快速實現。
6、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碳聯第二屆中國十大低碳人物評選 一、評選背景
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全面推動我國環境保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指導方針,提高節能降耗和低碳環保意識,全面展示、宣傳和總結我國各領域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所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經驗,樹立低碳產業領軍人物、領軍品牌的典範,更好地推動我國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產業快速發展。
在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領導的指導下,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2010年度首屆中國十大低碳品牌公益評選」圓滿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經研究決定組織「第二屆中國十大低碳人物、低碳企業、領軍品牌評選」,現面向在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管理和生產經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先進企業和優秀個人征選2010年度中國低碳產業示範基地、低碳風雲人物、低碳領軍品牌、低碳技術創新獎、低碳發展傑出貢獻品牌。獲獎者將優先申請我單位低碳發展基金、PCDM項目。
評審專家委員會,依據國際和國內相關權威指數標准,進行綜合評估,評選出一批在環境保護、低碳生產、發展綠色經濟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單位和個人及優秀成果,同時,在各主流媒體上對獲獎單位、人物、項目進行強勢宣傳和推介。
二、活動原則
以「公益、公平、公開、公正」為原則,主辦單位不收評審費
三、活動主題:
引領低碳消費,發展低碳經濟,打造低碳產業,共建低碳中國。
第二屆中國十大低碳人物、低碳企業、低碳領軍品牌評選
四、組織機構
特邀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能源局
主辦單位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盟
協辦單位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新能源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低碳節能建築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進出口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光伏行業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太陽能行業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節能環保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地熱能行業分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生物質能行業分會
五、參評條件
凡積極響應國家減排號召,通過技術創新使企業在生產、產品使用過程中減少碳排放的企業,並提交相關材料;
凡通過宣傳倡導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企業,並提交相關材料。
六、參與方式及獎項設置
1、由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媒體或專家推薦、征選、消費者推薦和自薦相結合的方式。
2、獎項:
2011年度中國十大低碳產業示範基地
2011年度中國十大低碳企業
2011年度中國十大低碳風雲人物
2011年度中國XX行業十大低碳風雲人物
2011年度中國低碳領軍品牌
2011年度中國低碳技術創新獎
2011年度推動中國低碳產業發展傑出貢獻品牌
七、評選流程
1、徵集2011年5月9日—2011年7月8日
2、初審2011年7月9日—7月18日
組委會負責對所有的推報材料進行初審,將符合推報要求的候選資料提交組委會專家評審團,推報材料不齊全或不符合基本要求的,不具備參評資格。
3、專家評審2011年7月19日—8月5日
邀請國務院參事郎志正等知名公益人士、專家、消費者代表及主辦單位領導組成專家評審團進行評審
加分項:商務部企業信用等級評價[10%]、中國馳名商標(行政認定)【10%】,中國低碳品牌【10%】,中國低碳企業【10%】,中國低碳環保產品【10%】,中國節能環保品牌【10%】,中國低碳建築【15%】,重點推薦出口品牌【7%】,組織「碳交易」的CDM項目獲聯合國CDM執委會批准【15%】
4、公示2011年8月5日—8月12日
5、2011年8月12日—12月30日
聯合60多家媒體對評選結果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
八、媒體支持單位:
電視媒體: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山東電視台、安徽電視台、河南電視台、河北電視台、江蘇電視台、江西電視台、浙江電視台、湖南電視台、湖北電視台、廣東電視台、雲南電視台、四川電視台等
國家級平媒: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國質量報》《中國工商報》《中國消費者報》《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企業報》《金融時報》《工人日報》等
重點市場平媒:《大河報》《齊魯晚報》《今晚報》《楚天都市報》《法制晚報》《京華時報》《北京晚報》《杭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包括各評選城市都市報)
網路媒體:新華網、人民網、新浪、搜狐、網易、騰訊、財經網、中新網、中國網等
九、活動推廣:
以CCTV電視台及地方電視台報道為主體,以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官網、綜合性門戶網站及行業網站為拓展,綜合使用電視、報紙、網路、雜志等媒體對評選結果進行整合性傳播推廣。
製作海報、在社區推廣宣傳,同時普及低碳生活方式
製作精美鍍金2012年紀念3D台歷--每個獲獎企業,人物高清照片2/3P及文字介紹1P,每個獲獎者贈送50套,並向國家九部委及地方政府主管領導贈送,對獲獎單位人物宣傳 3、聯盟推動國家工商總局中國馳名商標認定工作
中國馳名商標(famous trademark of China)是指經過有權機關(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依照法律程序認定為「馳名商標」的商標。是最具有高權威性的商品最高國家級榮譽。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2003年4月17日頒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其涵義可以概括為:馳名商標是指在中國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並享有較高聲譽的商標。
中國馳名商標依法受到優於普通注冊商標的特別保護。馳名商標既具有一般商標的區別作用,又有很強的競爭力,知名度高,影響范圍廣,已經被消費者、經營者所熟知和信賴,具有相關的商業價值。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在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減少碳排放工作任重道遠,一方面要政府政策引導,廣大公民積極參與,另一方面離不開企業在生產、銷售及產品使用過程落實,為了更好的推動我國碳排放目標實現,低碳型龍頭工業企業一定要在做好減排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國家工商總局的中國馳名商標認定工作,更好的保護自己,共同完成我國減排目標的實現
7、關於開展理事會企業單位「碳交易」工作 啟用10億低碳發展基金
2010年9月14日,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召開了關於開展理事會企業單位「碳交易」工作的會議。
會議就我國碳排放交易的現狀各方代表做了交流,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環保部、國務院參事、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相關領導及相關碳排放交易的專家也出席了本次會議。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至2009年中國第一個碳中和企業誕生,到2010年中國低碳指數的誕生,一場「碳風暴」在北京、成都、重慶等地颳起。由於碳交易市場機制相關政策還不完善、交易處於試點期,產生碳排放被賤賣,市場盲目混亂的局面。
因此,本次會議就如何開展低碳認證,低碳政策、價格、交易程序、交易類型、交易市場規范做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並求同存異達成初步的一致意見,該意見將作為制定碳排放交易的政策、價格、交易程序、交易類型、交易市場規范的重要參考。由於該意見涉及下一步碳交易政策制定,相關與會領導並未透露具體的細節。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會長兼中國低碳產業聯盟主席德平會長要求:我們市場調研部務必繼續做好低碳認證,低碳政策、價格、交易程序、交易類型、交易市場規范的市場調研工作,形成可行性意見報告上報相關政府部門,協助制定相關政策。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兼中國低碳產業聯盟秘書長彭復興提出:務必落實本次會議各位領導指示精神,積極推動低碳認證,低碳政策、價格、交易程序、交易類型、交易市場規范的工作;同時,充分利用我單位10億人民幣的低碳發展基金,組織開展會員單位的「碳交易」工作,避免我國「碳」被賤賣,爛賣的現象,引導我國碳交易市場更加健康、成熟的發展。
8、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中國低碳產業聯盟聯合主辦2011中國低碳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十大「低碳品牌」頒獎盛典
一、論壇規劃
1、論壇名稱:2011中國低碳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2、論壇主題:攜手推動 發展 共贏
3、論壇主議題:推動低碳產業發展,共建低碳中國
4、論壇地點:北京人民大會堂
5、論壇規模:300人以內
6、指導單位(擬):全國政協委員會
國家發改委
國家工信部
國家科技部
國家商務部
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財政部
7、主辦單位: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 中國低碳產業聯盟
8、協辦單位:待定
二、擬邀領導專家
安瓦爾喬杜里 聯合國副秘書長
周聲濤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楊建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主任
王一鳴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
任 瓏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 長
鄭立新 國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主持工作,正司級)
常曉村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
劉兆彬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法規司司長
馮記春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
王樹林 國家發改委研究員,原中央警備局副局長
彭復興 中國低碳產業聯盟秘書長
主要議程一、論壇開幕式:(8:30-9:35)嘉賓入場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宣布論壇開始,介紹嘉賓領導致辭
周聲濤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彭復興 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執行會長、中國低碳產業聯盟秘書長協辦單位首席代表致辭
二、低碳產業扶持政策對話:(9:35-9:45)嘉賓:胡德平書記,保育鈞副主席、郎志正教授、彭復興執行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科技部領導
三、主題演講:(9:45-11:20)
1、演講主題:中國低碳產業現狀、發展機遇和挑戰演講嘉賓:國家發改委領導
2、演講主題:2011年中國對低碳產業發展規劃演講嘉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主任楊建龍
3、演講主題:國家將對低碳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演講嘉賓: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領導各1人
4、演講主題:企業如何做好自主創新、推動節能減排演講嘉賓:企業代表四、聯合宣言:(11:20-11:30)活動主題:「倡導低碳生活」聯合宣言聯合號召人:胡德平書記共同宣言人:領導專家、優秀企業代表
五、現場對話:(14:00-16:00)對話主題:針對低碳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和標准修訂等方面研討對話嘉賓:國務院參事、中國質量標准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郎志正教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信部中國低碳產業聯合會企業代表
六、現場互動:(16:00-16:30)主題:媒體記者、參會代表圍繞本論壇主題對對話嘉賓提問
七、2010年度最值得消費者信賴的十大「低碳品牌」頒獎盛典頒獎嘉賓:
周聲濤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胡德平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
保育鈞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第十屆全國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郎志正 國務院參事、中國質量標准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著名質量與標准專家
楊建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主任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任 瓏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 長
鄭立新 國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主持工作,正司級)
常曉村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
劉兆彬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法規司司長
馮記春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
王樹林 國家發改委研究員,原中央警備局副局長
彭復興 中國低碳產業聯盟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