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著名品牌的電子工業及其產地有那些
超聲電子
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研製和生產超聲儀器和換能器的廠家,成立於1997年9月5日。
該公司是以電子元器件及超聲電子儀器為主要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從事雙面及多層印製電路板、液晶顯示器等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究、生產和銷售,是中國超聲檢測儀器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
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企業、廣東省工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汕頭超聲電子(集團)公司獨家發起,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7年9月5日成立,同年10月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設立時總股本20500萬股,對外公開發行6500萬股,經1998年中期送股、2000年實施配股、2006年股權分置、2006年實施分紅送股以及2007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總股本增至44043.6萬股。
『貳』 中國電子旗下上市的公司有哪些
中國電子旗下上市的公司:
1.長城科技公司
2.中電廣通
3.深桑達運歷掘
旁核4.南京熊貓
5.華東科技
6.中軟國際
7.中國電子
8.上海貝嶺
9.冠捷科技
10.長城電腦爛氏
11.晶門科技
12.長城信息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英文縮寫CEC,簡稱中國電子)成立於1989年5月,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特大型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有IT企業。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中國電子旗下擁有36家二級企業和15家控股上市公司,員工總數逾11萬人。
『叄』 中國電子集團有哪些公司
中國電子集團旗下所有公司名單:『肆』 國內的哪些晶元廠商比較強,誰能發展起來
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長電科技、中芯國際、太極實業、中環股份、振華科技、納斯達、中興微電、華天科技。其中比較靠前的是紫光集團、華為海思。
目前,紫光集團、華為海思兩家公司在不少領域已是世界領先水平,但一個巨大的問題是,其架構授權的核心都被外人掌握。目前,國內僅有中科院的龍芯和總參的申威擁有自主架構,前者用於北斗導航,後者用於神威超級計算機,民用領域基本是空白。製造晶元的三大設備光刻機、蝕刻機和薄膜沉積,國內僅中微半導體的介質蝕刻機能跟上行業節奏,其7納米設備已入圍台積電名單。
北方華創在氧化爐和薄膜沉積設備上成績不俗,但基本還處於28納米級別。其他設備,如離子注入機、拋光機和清洗機,也差不多。差距最大的是光刻機。目前ASML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即將投入三星、台積電的7納米絕槐工藝,而國內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仍停留在90納米量產的水平。
材料方面,日本是全球領先者。反觀中國,硅晶圓幾乎是空念液白,8英寸國產率不足10%,12英寸依賴進口,打破壟斷的希望還在張汝京創辦的新升半導體,今年即將量產。他也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晶元製造,國內最先進的是中芯國際和廈門聯芯,並高友目前能做到28納米量產。而它們的競爭對手,三星、台積電等巨頭即將在今年量產7納米,相差兩三代。
『伍』 中國電子行業比較有名的公司有那些,都做什麼產品的
·華潤微電子(鉛磨兄控股)有限公司(第19屆第72位) 2006.05.19
·咸陽偏轉集團公司(第19屆第71位) 2006.05.17
·西湖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70位) 2006.05.15
·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第19屆第69位) 2006.05.12
·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第游搜19屆第68位) 2006.05.11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67位) 2006.05.08
·廣州七喜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66位) 2006.04.30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65位) 2006.04.28
·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64位) 2006.04.26
·江蘇中天科技集團(第19屆第63位) 2006.04.24
·北京JVC電子產業有限公司(第19屆第62位) 2006.04.21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第19屆第61位) 2006.04.19
·匯源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60位) 2006.04.17
·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59位) 2006.04.14
·深圳新天下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58位) 2006.04.12
·廣東東菱凱琴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57位) 2006.04.10
·富通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56位) 2006.04.07
·江蘇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55位) 2006.04.05
·河南新飛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54位) 2006.04.03
·橫店集團東磁有限公司(第19屆第53位) 2006.03.31
·清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52位) 2006.03.29
·大恆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51位) 2006.03.27
·萬利達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50位) 2006.03.24
·浙江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49位) 2006.03.22
·上海宏盛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48位) 2006.03.20
·亨通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47位) 2006.03.17
·廣州金鵬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45位) 2006.03.13
·西安海星科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44位) 2006.03.10
·長白計算機集團公司(第19屆第43位) 2006.03.08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42位) 2006.03.06
·廣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第19屆第41位) 2006.03.03
·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40位槐襲) 2006.03.01
·永鼎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39位) 2006.02.27
·夏新電子有限公司(第19屆第38位) 2006.02.24
·許繼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37位) 2006.02.22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36位) 2006.02.20
·華東電子集團(第19屆第35位) 2006.02.16
·彩虹集團公司(第19屆第34位) 2006.02.14
·深圳桑達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33位) 2006.02.10
·僑興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32位) 2006.02.08
·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31位) 2006.01.20
·常州市新科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第19屆第30位) 2006.01.13
·廈門華僑電子企業有限公司(第19屆第29位) 2006.01.06
·大連大顯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23位) 2005.12.30
·深圳市賽格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28位) 2005.12.23
·青島澳柯瑪集團總公司(第19屆第27位) 2005.12.16
·河南安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19屆第26位) 2005.12.09
·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25位) 2005.12.02
·惠州市華陽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24位) 2005.11.25
·華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22位) 2005.11.18
·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21位) 2005.11.11
·惠州市德賽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20位) 2005.11.04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19位) 2005.10.28
·廣州萬寶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18位) 2005.10.21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17位) 2005.10.14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16位) 2005.10.10
·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第19屆第15位) 2005.09.30
·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第19屆第14位) 2005.09.23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13位) 2005.09.16
·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12位) 2005.09.09
·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第19屆第11位) 2005.09.02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10位) 2005.08.26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9位) 2005.08.18
·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8位) 2005.08.10
·美的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7位) 2005.08.0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第19屆第6位) 2005.07.27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第19屆第5位) 2005.07.22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第19屆第4位) 2005.07.13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3位) 2005.07.08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9屆第2位) 2005.07.01
·海爾集團公司(第19屆第1位) 2005.06.22
·北京西門子通信網路有限公司(第18屆第69位) 2005.03.09
·海爾集團公司(第18屆第1位) 2004.06.04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第18屆第2位) 2004.06.04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8屆第3位) 2004.06.04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4位) 2004.06.04
·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5位) 2004.06.04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6位) 2004.06.04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第18屆第7位) 2004.06.04
·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第18屆第8位) 2004.06.04
·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8屆第9位) 2004.06.04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第18屆第10位) 2004.06.04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8屆第11位) 2004.06.04
·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12位) 2004.06.04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8屆第13位) 2004.06.04
·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第18屆第14位) 2004.06.04
·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第18屆第15位) 2004.06.04
·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16位) 2004.06.03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第18屆第17位) 2004.06.03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18位) 2004.06.03
·大連大顯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19位) 2004.06.03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20位) 2004.06.03
·惠州市德賽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21位) 2004.06.03
·彩虹集團公司(第18屆第22位) 2004.06.03
·惠州市華陽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23位) 2004.06.03
·僑興集團有限公司(第18屆第24位) 2004.06.03
·夏新電子有限公司(第18屆第25位) 2004.06.03
·廈門華僑電子企業有限公司(第18屆第26位) 2004.06.03
·河南安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18屆第27位) 2004.06.03
·華東電子集團(第18屆第28位)
『陸』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是誰
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團由馬雲等18羅漢創建於99年,坐標杭州。20餘年的發展下來,形成了電商領域的強生態閉環,核心產品包括淘寶、天貓、螞蟻金服、阿里雲、1688、速賣通、菜鳥網路等。中國電商一哥地位穩固。
20財年GMV破萬億美元,月活躍用戶數MAU約8.5億。目前發展趨勢關鍵詞:扶持商戶(降門檻飢物、降成本、流量扶持等)、雲計算、直播、同城零售、菜鳥網路等。近期涉及重大事項為反壟斷與金融監管。
2、京東
京東集團由劉強東於98年創立,坐標北京。在10年高瓴資本入局後重塑戰略定位,自建物流做重資產,其後又在高瓴的牽線下聯姻騰訊,發展迅猛且根基扎實,牢牢占據中國電商T1級。核心產品包括京東商城、京喜、京東物流、京東科技(京東數科)等。
20年MAU約3.9億。目前發展趨勢關鍵詞:京喜下沉、會爛姿液員體系深度挖掘、同城電商與社區零售(買菜)、供應鏈(SaaS)等。近期涉及重大事項為京東健康與京東物流上市。
3、拼多多
拼多多成立於15年,坐標上海,相較其他兩個巨頭顯得非常年輕。但其成立以來發展迅猛,由拼團模式(水果)起家,後藉助騰訊(微信)的賦能一飛沖天。
目前MAU約7.3億。目前發展趨勢關鍵詞:農產品與社區團購,補貼常態化、品牌升維等。
AAU(年活躍用戶數)對比
17-20年,阿里、京東、拼多多的AAU增長均處於快速水平,其中拼多多最快,CAGR分別為17%、17%、48%。20年三者分別達到7.26億、4.72億、7.88億(拼多多高於阿里)。
此外,阿里還有移動端MAU(月活躍用戶數)的數據,17-20年CAGR為19%,20財年冊答達到8.46億,比AAU高出1.2億。
『柒』 中國最大電子廠是那個
中國最大的電子廠是富士康。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高新科技企業,1974年成立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現擁有120餘萬員工閉中及全球頂尖客戶群。
1988年在深圳地區投資建廠,在中國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到環渤海、從西南到中南到東北建立了30餘個科技工業園做侍區、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擁有200餘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2017年5月20日,富士康籌建武漢研發中心 目標總投資達百億元轎胡山。
富士康主要做的工作: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做的是國際上頂頭高科技電子產品。富士康的大部分員工做的幾乎都是,幫別的品牌按照客戶的要求加工生產,做好後再交給客戶。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松下神舟,三星等都是富士康的客戶。
富士康集團多年來致力於研發創新,以核心技術為中心。 集團不僅具備完善的研發管理制度,還積極地以提升華人的國際競爭力為己任。
『捌』 中國有沒有類似於三星索尼那樣的電子巨頭
華為(唯一一家打入歐美,進軍世界的中國大陸IT企業)
作為通迅設備供應商,華為真的可以說是中華有所作為。
其市場定位早期處於中低端,外銷至貧困簡旦國家,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各國。
其原因技術低之外,還包括北美,歐洲等發達國攔信擾家的保護主義與警惕心態。
現在已經打入歐美坦升市場了,這幾年美國鬧得很兇的IT保護主義主要是華為與聯想
『玖』 國產晶元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有哪些
最近的華為事件,讓大家知道了晶元的重要性,但是晶元並不是只有手機晶元一個,其餘很多行業比如電腦、航天、數控機床等等都是需要用到晶元,而整個晶元的全產業鏈具體要包括三個部分: 晶元設計、晶元製造以及晶元的封測 ,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方面都具備了,才可以生產出一個真正的晶元。
所以說華為空碧的海思雖然可以設計出晶元,但是我國大陸的晶元製造目前最高只能到12納米的(能量產的只有28納米的),目前最高精度的7納米晶元只有韓國三星以及台積電可以生產,假設台積電放棄給華為代工,那麼華為的高端手機就得廢了,所以台灣還是有牛逼的企業。
目前國內的晶元設計十大龍頭企業為:華為海思、清華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華大半導體、智芯微電子、匯頂 科技 、士蘭微、大唐半導體、敦泰 科技 和中星微電子。
不過真正厲害點也就前兩家,華為海思就不說了,大家都了解,說一下第二家清華紫光展銳,紫光展銳目前是三星手機處理器和基帶晶元除其自產品之外的最大供應商,你買的三星中低端手機系列,裡面的晶元大部分都是紫光展銳的。2017年國內的晶元設計產值上華為海思半導體以361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一;清華紫光展銳以110億元排名第二;中興微電子以76億元排名第三。
半導體產業製造與面板產業相似,屬於資產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設備需求量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單廠斗棗舉投資在百億量級,資料顯示一條最先進12英寸晶圓生產線需投資約450億元,而台積電的打算投建的3納米工廠投資預計為200億美元。目前國內晶元製造企業整體實力比較弱,重點上市公司就只有兩家:中芯國際以及華虹半導體等。
2017年國內的集成電腦製造中產值中,前五大里,只有就只有第二的中芯國際以及第五的上海華虹為中國自己的企業,第三的SK海力士也是韓國企業。在晶元製造方面,我國的技術仍然比較弱後。
晶元封測是晶元的最後一個環節,在封測產業中,國內廠商江蘇新潮 科技 、南通華達微電子、長電 科技 、華天 科技 和通富微電等等都屬於較優秀的企業,目前封測產業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中技術成熟度最高的領域。
國內各個晶元的各方面都有龍頭企業,但是真正在國際上闖出名聲有一戰之力的目前也就是晶元設計中的華為海思半導體,而最薄弱的環節為晶元製造環節,這個與國際上的差距最大。
半導體晶元是一個需要高投入、規模效應的產業,投資周期長,風險大,政府從2013年開始對半導體產業從晶元研發到製造開始了一條補芯之路。 晶元,專業上也稱集成電路,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岩斗的「心臟」,其重要性不可衡量。自2013年開始,我國每年進口的晶元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已經超過石油,成為最大宗的進口產品。2017年達到2500多億美元,國內晶元產業的年銷售額為5000多億人民幣。
根據《中國製造2025》,到2020年我國晶元自給率將達到40%,2025年將達到50%,未來10年我國將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至2030年左右,隨著全球集成電路廠商在中國建廠,我國成為全球半導體生產和應用中心將是大概率。
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大基金成立三年多,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1188億元,實際出資818億元,分別佔一期總規模的86%和61%,二期擬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都是用來支持國內晶元的發展。同時資本市場也為助力晶元上市公司發展,大基金一期以IC製造為主,具體分布為:集成電路製造67%,設計17%,封測10%,裝備材料類 6%,目前已上市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超過20家,有70家半導體和元器件行業上市公司。
晶元產業鏈主要為設計、製造、封測以及上游的材料和設備5大部分。
大基金一期的項目進度情況
1、設計類領域上市公司:兆易創新、景嘉微、紫光國芯、北京君正、中科曙光、中穎電子、富瀚微、聖邦股份
2、製造類領域上市公司:士蘭微、三安光電、中芯國際(港股)
3、設備類領域上市公司:至純 科技 、北方華創、長川 科技 、晶盛機電、精測電子
4、封測領域上市公司:長電 科技 、通富微電、晶方 科技 、華天 科技 、太極實業
5、材料領域上市公司:江豐電子、南大光電、江化微、鼎龍股份、晶瑞股份、上海新陽、中環股份等。
從產業整體看,晶圓製造中芯國際、華力二期28nm晶元生產線已經開始建設投產,將繼續往14nm等先進工藝延伸;晶圓封裝國內中高端先進封裝的佔比已超過30%;設備材料也在關鍵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這里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和看法,實戰中要結合基本面和技術面相互判斷,有不全之處希望多總結和交流。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統計,201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產值達3389億美元,創下 歷史 新高,同比增長1.1%。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預測,2017全球半導體產值將來到3778億美元,較2016年跳增11.5%。國外晶元巨頭已經紛紛擴張產能,分割市場。
全球市場中,我國對半導體的市場需求最為突出,2014年我國半導體市場需求全球佔比就達到了56.6%,位列第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晶元市場由英特爾、高通和三星等國際巨頭把持,我國企業競爭力不強,產品供需缺口較大,CPU及存儲晶元更是幾乎完全依賴於進口,存儲晶元已經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受外部制約最嚴重的基礎產品之一,因此存儲晶元國產化也成為了我國半導體發展大戰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各類集成電路產品中,中國僅移動通信領域的海思、展訊能夠比肩高通、聯發科的國際水準。本土集成電路供需存在很大的缺口。
在集成電路中,PC、伺服器的CPU 晶元以及手機等移動終端中需求量最大的存儲晶元更是幾乎完全依賴於進口。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CPU 和存儲器占據國內集成電路進口總額的75%。2013-2016 年間,存儲晶元進口額從460 億美元增至680 億美元,2017 年將突破700 億美元。存儲器已經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受外部制約最嚴重的基礎產品之一, 因此存儲器國產化也成為了我國半導體發展大戰略中的重要一步。
在這一領域可以關注的上市公司是: 全志 科技 、紫光國芯、北京君正、匯頂 科技 、兆易創新和長電 科技 。
全志 科技 主要產品為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和智能電源管理晶元。
紫光國芯為IC設計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智能晶元產品、特種集成電路產品和存儲晶元產品。
北京君正為IC 設計企業,其主營業務為微處理器晶元、智能視頻晶元及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和銷售,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中唯一的處理器生產企業。
匯頂 科技 從事智能人機交互的研究與開發,主要向市場提供面向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電容屏觸控晶元和指紋識別晶元。
兆易創新的主要產品分為快閃記憶體晶元產品及微控制器產品。
晶元產業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封裝與測試
(3)、晶元封裝與測試:中電廣通、精測電子、華天 科技 。
國產晶元行業的龍頭公司有:中新賽克,紫光股份,恆為 科技 ,淳中 科技 ,新大陸,雄帝 科技 ,新北洋,蘇州科達,合眾思壯,朗科 科技 等等公司。
看想了解哪一塊市場的,ic產業鏈太長了各家專注點不同,紫光,展訊,華為海思,中興都是巨頭。消耗量跟終端產品的價格決定了公司的利潤率跟銷售額。
目前, 汽車 ,手機,數碼影像以及其他3c產品是大規模又有利潤的市場,可喜的是國內ic行業一直在進步,在逐漸佔領這些利潤較高又量大的行業。
整個ic行業最難得的是ip,也就是soc廠商需要研發跟購買授權的地方,這部分還有待改善加強,希望寒武紀這類公司能走出一條特色道路來。
據說廣州粵芯12寸晶圓6月份投產。
『拾』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IT企業
中國有哪些IT企業?
1.北京華盛恆輝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網是個神奇的大網,大數據開發和軟體定製也是一種模式,這里提供最詳細的報價,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來這里,這個手機的開始數字是一伍扒中間的是壹壹三三最後的是泗柒泗泗,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上榜理由:華盛恆輝是一家專注於高端軟體定製開發服務和高端建設的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全面、系統的開發製作方案。在開發、建設到運營推廣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我們通過建立對目標客戶和用戶行為的 分析,整合高質量設計和極其新技術,為您打造創意十足、有價值的企業品牌。
在軍工領域,合作客戶包括:中央軍委聯合參謀(原總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原總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原總裝)、裝備研究所、戰略支援、軍事科學院、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一研究所、訓練器材所、裝備技術研究所等單位。
在民用領域,公司大力拓展民用市場,目前合作的客戶包括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濟南機務段、東莞軌道交通公司、京港地鐵、中國國電集團、電力科學研究院、水利部、國家發改委、中信銀行、華為公司等大型客戶。
5.南瑞NARI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2月28日,是由南京南瑞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以南京南瑞集團公司下屬三家分公司的資產經過重組,聯合其它七家戰略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2003年9月2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簡稱「國電南瑞」。公司目前是國家電網公司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2006年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工作。
6.聯創科技
南京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軟體企業十大品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軟體企業,中國軟體與信息服務行業的領跑者,在國內較早創建了聯創車盟全國汽車服務與物聯網、智慧城市投資建設運營等商業模式。
7.東軟Neusoft
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醫療器械十大品牌,IT軟體十大品牌,上市公司,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之一,國家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傑出外包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