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總產值怎麼計算
工業總產值應該為:
工業總產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不應加其他業務收入吧,因為投入多少材料生產出多少產品,即得產量,其他業務收入並不在產品產量中,故不應加
② 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
目前我國有很多城市的工業都非常發達,比如上海,蘇州,深圳,廣州,東莞,佛山,重慶,成都,武漢這些城市的工業都是非常厲害的,而且各有優勢。
所以要說哪個城市最發達,這個沒法給出一個准確的定論。因為評價一個城市的工業是否發達,不能簡單的看這個城市的工業產值,還要從這個城市的工業效率,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科技發明等多個維度去綜合評估。
1、工業總產值排名。
工業總產值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具體到每個城市的工業總產值,其反映的是一定時間內這個城市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市企業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一個城市的工業總產值越大,說明這個城市的工業規模越大,2018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最大的幾個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深圳、天津和重慶,幾個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基本都是接近3萬億或超過3萬億人民幣,比如2018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41.84億元,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萬億元,而深圳早在2017年的時候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也達到了30702.7億元。
2、工業增加值排名。
如果工業總產值反映的是一個城市工業的規模,那工業增加值更能反映一個城市工業的發展質量。工業增加值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工業增加值越多,說明工業的產出效率越高,對應的工業質量越高。
下圖是2018年我國部分城市的工業增加值排名情況,位居前5的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天津和重慶,雖然深圳的工業總產值比不上上海跟蘇州,但是工業增加值卻排名全國第一,這說明當前深圳的工業產出效率是非常高的。
從上圖可以看出,目前北京以232886件發明位居全國第一,深圳以121699件位居全國第2,上海以112851件發明位居全國第三,這個三個城市的發明專利都達到10萬件以上, 領先其他城市非常明顯。
結論
通過對比以上各項數據之後,我認為目前我國工業最發達的幾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蘇州、廣州和天津。
③ 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榜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
1、蘇州
工業總產值3.57萬億,位居全國第一,就生產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2、上海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3.1萬億元,原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94萬億元,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
4、重慶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6萬億元,中國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業總產值2.1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中國第一大高科技工業城市
7、廣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5萬億元
8、青島
2016年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北方第二大工業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74萬億元
10、煙台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63萬億元
11、無錫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5萬億元
12、東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1萬億元
13、鄭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萬億元,中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14、寧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8萬億元
15、武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5萬億元
16、濰坊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4萬億元
17、東營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3萬億元
18、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萬億元
19、常州
2016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億元
20、成都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22萬億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分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徹底沒落,京津唐工業基地也風光不再,珠三角、蘇錫常、山東半島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業基地格局,新三大工業基地年產值都超過6萬億元。而這新三大工業基地也不再有嚴格的輕重工業之分,基本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3)喀什地區工業總產值多少擴展閱讀
1、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十大重工業城市
上海、沈陽、哈爾濱、長春、武漢、天津、唐山、重慶、大連、洛陽。
2、重工業城市的分類
重工業城市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④ 喀什地區什麼縣經濟強
1、莎車縣位於新疆西南邊陲,喀什地區南部,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緣,地處葉爾羌河中上游富饒遼闊的沖擊平原,莎車縣葉爾羌河沿岸綠洲是古老的灌溉農業區也是新疆最大的綠洲。
2、莎好腔車縣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氣候乾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棉花、小麥、玉米、水稻和瓜果、蔬中襪租菜等經濟作物生長,農林牧漁資源豐富。
3、莎車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2009年全縣各類農作物播種賣兆面積297.42萬畝,糧食產量近55萬噸。
4、莎車縣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葉爾羌」牌棉花獲全國知名品牌。2009年棉花種植面積65萬畝,產量達6萬噸。
經濟概況:
綜合:2012年,莎車縣實現生產總值58.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3%,
1、第一產業:2012年,莎車縣種植糧食麵積135萬畝,糧食總產58.83萬噸,棉花總產220萬擔,育苗2264畝、嫁接830萬株、新定植巴旦姆15.5萬畝、補植17.5萬畝,莎車縣巴旦姆面積達85萬畝。
新增精品園20萬畝,豐產園達20萬畝、精品園達40萬畝。放蜂近5萬箱,巴旦姆總產達1.94萬噸、實現產值近6億元,分別增長39.6%、44.1%,種植多熟高效和特色作物65萬畝,養殖家禽2194萬只(羽),牲畜存欄123.7萬頭(只),新建大棚330座、改建維修大棚1003座。
2、第二產業:2012年,莎車縣投入資金1.6億元,入園企業達98家,已投產項目49個,招商引資落地項目55個,落地率82%,累計到位資金20.31億元,同比增長31%。
莎車縣共落戶招商企業137家,實現就業6048人,工業用電量突破1.5億千瓦時,實現工業增加值4.12億元,增長30%。幫助企業協調貸款23.6億元,發放優惠補貼2300萬元。
1、第三產業:2012年,莎車縣籌措資金6508.7萬元,新建了10個鄉鎮農貿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500萬美元,增長30%,莎車縣開工建設四星級賓館2個,成功申報四星級農家風情園2個,莎車縣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61.82萬人次,創收4200萬元,分別增長16%、48.7%。
⑤ 麥蓋提縣詳細資料大全
麥蓋提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喀喇昆侖山北麓,葉爾羌河下游和提孜那甫河下游。東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相連,東南與皮山,南與莎車、葉城縣相鄰,西與岳普湖縣相交,北以葉爾羌河為界,與巴楚縣接壤,東北與阿瓦提縣相交。全縣總面積11022.53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2012年)。有維吾爾、漢、回、烏孜別克等民族。現轄1個鎮、9個鄉:麥蓋提鎮、巴扎結米鄉、希依提敦鄉、央塔克鄉、吐曼塔勒鄉、尕孜庫勒鄉、克孜勒阿瓦提鄉、庫木庫薩爾鄉、昂格特勒克鄉、庫爾瑪鄉。縣境內有如散凳:五一林場、胡楊林場、園藝場、兵團四十五團、兵團四十六團、新疆兵團農三師前進水庫管理處。縣 *** 駐麥蓋提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410千米。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⑥ 中國,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的農業與工業產值分別占該國內經濟總產值百分之多少
2003年,中國農業的比例為39% http://hi..com/isaacliu/blog/item/e5e33d2c00ec09ee8a139902.html
伊朗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從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2001年3月)。但由於地處高原,沙漠面積較大,氣候乾燥,供應不足。農業主要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水平較低,糧食不能自給,自給率為84%。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農業產值約合9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13%,比上年度增長13%
http://..com/question/20257182.html?si=1
印度仍然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80%的人口以農業為生,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的凈產值占國內凈產值的34.9%。從印度經濟發展史來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的增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這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個顯著特點。
http://ke..com/view/958350.html?wtp=tt
巴基斯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80712/80873/5644617.html
⑦ 新疆的發展與進步的經濟快速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新疆經濟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後,發展處於停滯狀態。當時的新疆,沒有一寸鐵路,沒有農場和成規模的良田,工業企業幾乎全是私營小作坊,人民生活貧困不堪。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新疆進入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中國政府從國家發展戰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高度重視新疆的發展和建設,始終把幫助邊疆地區發展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適時作出一系列推動和促進新疆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2000年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促進新疆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年來,新疆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新疆發展與全國發展相協調、南疆發展與北疆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新格局。
——綜合罩升消實力明顯增強。按不變價格計算,2008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達4203億元人民幣,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長了86.4倍,年均遞增8.3%;比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19.6倍,年均遞增10.4%;比2000年西部大開發開始實施時增長了2.2倍,年均遞增10.6%。2008年新疆地方財政收入達361.06億元人民幣,是2000年的4.56倍,1978年的50.57倍,1955年的208.71倍。
——經濟結構逐漸優化。近年來,新疆工業、農物知業和第三產業均保持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取代農業成為主要產業。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發展迅速,郵電通信網路快速普及,房地產、金融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2008年,一、二、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4%、49.7%、33.9%。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新疆根據「綠洲生態、灌溉農業」的特點,建成了以阿克蘇克孜爾水庫、和田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等為代表的一批現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滲工程,全區的引水量、水庫庫容和有效灌溉面積迅速增加。投資100多億元人民幣的塔里木河綜合治理項目2008年完成,結束了塔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斷流30年的歷史。全面推進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防護林、平原綠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成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農田近80萬公頃,年節水50億立方米以上。2008年底,新疆已有國道主幹線8條、省道66條、縣級公路600多條,通車總里程達到14.7萬公里,基本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國道干線為主骨架,環繞兩大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穿越兩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笑櫻干沙漠),橫貫天山、連接南北疆的干支線公路運輸網路。相繼建成南疆鐵路、北疆鐵路以及蘭新鐵路復線等工程,2008年新疆鐵路營運里程達3000多公里。航空事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聯結國內外近70個大中城市和區內12個地州市,擁有114條國內外航線的空運網,通航里程達到16萬多公里,成為國內擁有航站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基本形成程式控制交換、光纖通信、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等完整的現代化通信體系,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等現代化傳輸網路已覆蓋全疆。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新疆的農業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圍繞糧食、棉花、特色林果、優質畜牧業基地和設施農業建設,新疆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逐步形成,農業基礎地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成倍增長。2008年農業增加值達691億元人民幣,比2000年增長了1.4倍。 2008年糧食總產量達1022.85萬噸,保持了自治區內供需平衡,並且略有節余。新疆是中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08年棉花總產量達301.55萬噸,棉花總產、單產和人均佔有量均位居中國首位。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已佔農業總產值的27%,2008年肉類產量達175.49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95%。特色林果業發展迅速,2008年林果總面積突破100萬公頃,林果總產量400多萬噸,總產值超過60億元人民幣。截至2008年,新疆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059家,並成為中國最大的番茄製品加工出口基地。乳品日加工能力在短短幾年裡從不足1000噸提高到近3000噸,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區之一。甜菜糖生產能力達到6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甜菜糖生產基地。葡萄釀酒業發展迅猛。農產品加工企業使新疆50%以上的種植面積實現了訂單生產,輻射帶動了新疆65%的農戶。
——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形成。新疆的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近年來,通過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疆的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逐漸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鋼鐵、化工、電力、建材、紡織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經濟帶、烏昌(烏魯木齊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體化經濟區、庫爾勒-庫車石化工業帶等工業聚集區,建成了32個國家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2008年,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3%,工業增加值達1790.7億元人民幣,比1952年增長274倍,比1978年增長16.6倍,比2000年增長3.98倍,成為推動新疆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不斷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初步控制,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成效。
——礦產資源有效開發。新疆是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國家堅持對新疆油氣大勘探、大開發和大投入的方針,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資源開發帶動新疆經濟快速發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2008年,新疆原油產量達2722萬噸,成為國家第二大原油產區;天然氣產量240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位。隨著新疆石油、天然氣的開發以及中國與西亞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合作,新疆的管道運輸建設快速發展,2008年新疆擁有各類油氣輸送管道40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北疆、南疆、東疆油氣管網的框架。近年來,依託煤炭資源進行的煤電煤化工產業在新疆快速興起。能源及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新疆經濟發展對能源和石化產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了服務業的增長,對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形成和升級、解決就業以及推動城市化進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新疆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通道。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個國家接壤,是中國陸地邊境線最長的省區。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實現了由封閉、半封閉向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目前,新疆有國家批準的一類口岸17個、自治區批準的二類口岸12個,輻射周邊十幾個國家。截至2008年底,新疆已與16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濟貿易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2008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22.17億美元,居全國第12位(中西部省區市第2位);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64億美元,居全國第13位;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7.95億美元,居全國第14位;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派出各類勞務人員8548人,居全國第13位。
——旅遊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新疆旅遊業快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2008年,新疆共有景區(點)近500處,形成了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喀納斯湖生態旅遊區,天池、賽里木湖和博斯騰湖風景旅遊區,吐魯番、庫車古文化遺址旅遊區,喀什民俗風情旅遊區,伊犁塞外江南風光旅遊區為重點的發展格局。2008年新疆接待國內外入境遊客達2231.32萬人次,當年旅遊總收入近200億元人民幣。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和新疆自治區積極支持有優勢有條件地區率先發展,並採取特殊政策措施,促進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牧區和邊境地區加快發展,推動形成南北協調互動、區域競相互促、城鄉統籌互進的發展新格局。加快天山北坡經濟帶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構建新型工業化發展高地。加快烏昌一體化進程,加快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天山南坡吐哈(吐魯番、哈密)地區石化產業帶發展,以石油天然氣、煤電煤化工為依託,發揮大型項目的聚集效應,形成連環配套的產業集群。大力促進南疆三地州經濟社會發展,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喀什老城區改造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地下水開發、鹽鹼地改造、飲水安全、農村沼氣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和民生改善工程。抓緊改善牧區和邊境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採取特殊扶持政策,促進牧區和邊境地區加快發展。
新疆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在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長期支持幫助下實現的。多年來,中央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或規劃時,始終把新疆基礎設施項目、農業基礎發展項目、現代工業體系建設項目等列為國家重點項目,給予政策資金支持。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資達3862.3億元人民幣,占同期新疆總投資的25.7%。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政府給新疆的財政補助累計達3752.02億元人民幣。特別是2000年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央政府給新疆的財政補助逐年增長,年均遞增24.4%,2008年達685.6億元人民幣。中央政府還通過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等多種途徑加大對新疆的資金投入和支持。近年來,為優化新疆產業結構布局,中央政府把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工廠搬遷至新疆,從內地調進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新疆初建的骨幹企業中去,並選送大量少數民族工人到內地企業進修實習,在很短的時間內為新疆培養了一支工程技術骨幹隊伍。全國其他省市還以對口的形式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援,在新疆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發達地區派技術人員、教師、醫生、企業管理人員等各類專業人才作為援疆幹部,到新疆地(州)縣掛職,傳播並示範先進的技術和觀念;另一方面,新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經濟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則分批到內地對口支援省市掛職學習。近年來,根據中央政府的要求,由北京、浙江、天津、山東、遼寧、江西、上海、河南等8個省市和15個國有骨幹企業,對南疆33個縣(市)進行經濟、科技、文化全方位對口支援。
⑧ 阿克蘇有什麼特產
阿克蘇市
阿克蘇市北靠天山汗騰格里峰,東望塔里木河,西界中吉(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天山山地,南鄰塔里木盆地。屬阿克蘇河的沖積平原帶,阿克蘇河主流從市區南部流過。「阿克蘇」,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市內海拔高度1114.8米。距烏魯木齊市989公里,距喀什市466公里。漢代,這里為姑墨國地。唐為姑墨州,隸屬安西都護府。宋時為西遼所轄,元明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設阿克蘇辦事大臣,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後設阿克蘇道(駐今溫宿縣)。民國年間,設阿克蘇縣。1949年後,隸屬阿克蘇專區。 1983年底撤縣設市,是阿克蘇地區行署所在地。阿克蘇市北端,著名的「柯克亞工程」——三北防護林帶,綿延伸展數十公里,蔚為奇觀,如乘車游覽,十分方便。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阿克蘇市位於新疆維吾爾頌搭自治區西部,東與沙雅縣相鄰,西與柯坪、烏什縣毗連,南與阿瓦提、洛浦、策勒縣接壤,北與溫宿、新和縣為界。地理坐標為北緯39°30'ˇ41°27',東經79°39'ˇ82°01'。市境總面積18369.9平方公里,全市總面積18369.9平方公里,人口56萬人,建成區28.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8萬人,有維吾爾、漢、回、柯爾克孜、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烏孜別克、壯、滿、錫伯、布依、土家、苗等3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漢族占總人口的55%,人口密度30.5人咐螞/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阿克蘇市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中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轄7鄉2鎮1場、130個行政村及農一師12個國營團場。新中國成立後,阿克蘇從1949年至今為阿克蘇專署、地區行署所在地。
阿克蘇市轄5個街道、2個鎮、5個鄉:欄桿街道、英巴扎街道、紅橋街道、新城街道、南城街道、喀勒塔勒鎮、阿依庫勒鎮、依干其鄉、拜什吐格曼鄉、托普魯克鄉、庫木巴希鄉、托喀依鄉。市境野簡拿內有:良種場、紅旗坡、兵團一團、兵團二團。
[編輯本段]氣候物產
阿克蘇屬暖溫帶乾旱氣候地區,降雨量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市境內有阿克蘇新大河、老大河及長年不凍的多浪河流過,年徑流量114億立方米,還有儲量5億立方米的地下水。市境內的天然河、湖與人工引、排渠系、水庫等組成密布的水網,滋養著廣闊無垠、鬱郁蔥蔥的肥美農田和綠洲。市境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水源充足,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30~1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2855~2967小時,無霜期長達205~219天,適於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磷礦、石灰岩、白雲岩、玄武岩、石膏、石英砂、陶瓷原料、汞重晶石、鋁礬土、煤等。現在大部分礦藏都已開采利用,其中,白雲岩礦礦石大部分為一級品,儲量26億噸,玄武岩礦儲量13.8億噸,煤儲量369萬噸。野生動物中,哺乳類7目18科66種,鳥綱19目42科4亞科約200餘種。鳥類有大天鵝、小天鵝、赤麻鴨、綠頭鴨、潛鴨、黃鴨、角百靈等,共有十幾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已查明的野生植物51種232屬497種,主要有胡楊、灰葉胡楊、白榆、沙棗、沙棘、檉柳等。全市荒漠沙包地和鹽化草場938.35萬畝,一半以上可開發利用。草場總面積549.31萬畝,實際利用面積541.9萬畝。全市胡楊林20餘萬畝,人工林9萬畝,宜地林71.6萬畝,另有515.6萬畝荒漠宜地林。是西北地區發展畜牧、林業、園藝難得的好地方。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2000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931萬元(1990年不變價54245萬元),比上年增長23.19%(按可比價計算,下同)。糧食產量123098噸,蔬菜139688噸,瓜36199噸,水果34604噸,核桃439噸,當年造林面積1074公頃,零星植樹32萬株,新植果園1380公頃,改造低產果園1000公頃。全年肉產量15451噸,牛奶2048噸,禽蛋2959噸,綿羊毛491噸,蠶繭50噸,魚產量1520噸。新修防滲渠道27.78千米,維修灌排渠764千米改造中低產田3167公頃,新增改善灌排面積4567公頃,新修防洪壩154處,維修加固防洪堤219處,完成水利基本建設投資3745.8萬元。鄉鎮企業職工7710人,實現銷售收入29984.2萬元,實現利潤3070.4萬元。
完成工業總產值48870萬元(1990年不變價37841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全年加工食用植物油2487噸,麵粉2.65萬噸,混合飼料383噸,皮棉47419噸,生產棉紗7228噸,磚13703萬塊,水泥33萬噸,塑料製品5966噸(其中薄膜3858噸)石膏纖維板68647平方米。建築施工完成總產值10324萬元,竣工房屋面積112869平方米。當年完成的重點項目有:投資800萬元,建成新星種禽場,佔地面積13.34公頃,年產種蛋300於萬枚;投資500萬元,建成反季節蔬菜生產示範基地;投資1000萬元,建成東升三江養豬場,年上市商品豬1.3萬頭;引資450萬元,新建市多浪牛羊屠宰中心,年可宰牛5萬頭、羊20萬只,交易牛羊30萬頭(只);投資550萬元,完成市區文化西路等街道設施建設;投資2260萬元,鋪設供排水管並完成氧化塘工程,城市日供水能力達10萬噸,污水處理6萬噸;投資5500萬元建設阿克蘇市文化藝術中心、火車站廣場並對多浪公園進行了改造。全年完成固定資產24894萬元。與內地簽訂經濟技術合同1項,簽約金額4.07億元,引資項目總金額3.67億元。市屬交通運輸企業完成旅客轉量1035萬人千米。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126.2萬元。市話裝機容量7.8萬門,年末電話總數57670門,居民住宅電話44944門。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5035萬元。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阿克蘇是南疆重要的旅遊城市。古城堡有圖地旦古城遺址、黃宮古城遺址、喀拉瑪克沁古城、圖魯克旦木古堡,這些古城堡都位於距阿克蘇市30公里的阿音柯鄉境內。古建築有麥吾拉乃穆清真寺,位於阿音柯鄉闊納巴扎,由元末明初維吾爾族人吾買拉·加拉丁所建,距今約600餘年,是阿克蘇市和阿克蘇地區西四縣伊斯蘭教穆斯林宗教活動中心之一。已有數萬中外遊客前往旅遊考察。
阿克蘇主要旅遊景點:庫車大峽谷·塔里木河·克孜爾尕哈土塔 ·克孜爾尕哈千佛洞 ·天山神秘大峽谷·阿克蘇劉平國治關亭誦石刻 ·怪樹園 ·阿克蘇庫車大寺 ·托木爾峰·森木塞姆千佛洞·默拉納額什丁麻扎 ·庫木吐拉千佛洞 ·大龍池 ·克孜爾千佛洞·庫爾米什阿塔木麻扎 ·昭怙厘大寺 ·阿瓦提絲綢古道 ·克孜爾魔鬼城
[編輯本段]地理資源
阿克蘇地處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歷來以農業經濟為主,產量以小麥、棉花、玉米、大米、甜菜為大宗,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阿克蘇市工業生產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市已逐步形成了以輕紡、建材、機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的多層次工業結構。
[編輯本段]交通通訊
阿克蘇交通、通訊事業發達。市境內公路總里程2584公里,314國道貫穿境內。阿克蘇市扼南北疆交通要隘。北跨天山,可達伊犁洲;南越沙漠,直至和田地區;西抵喀什地區、莎車縣; 東通庫車達庫爾勒、吐魯番和首府烏魯木齊。黑色公路通往地區各縣及本市各鄉場、農一師各團場。民航班機北達烏魯木齊延伸至全國各地,南飛喀什、和田地區。郵電局(所)31個。程式控制電話、無線尋呼、無線電話、傳真方便快捷。郵電通訊事業的發展,大大縮短了阿克蘇與國內外交往的距離。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體
阿克蘇市在經濟建設大踏步前進的同時,幾年來全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豐碩成果。各級領導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切實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地位,形成了每年兩次市委、常委例會專題討論教育工作的制度,並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從財政拿出相當可觀的專項經費解決教職工的住房問題。目前,阿克蘇市的教育發展在全自治區處於領先地位。衛生、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方面都有長足發展,農村衛生條件也大大改善,全市農村實現了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人人懂初級衛生保健知識。連續多年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
2000年,全市職工11733人,年工資總額12013萬元,年人均工資8037元。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1892元。城市人均公共綠地8.47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39.1%,連續獲得自治區文明城市三連冠和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的稱號,2001年阿克蘇市獲得「國家級衛生城市」稱號,阿克蘇市城市設施日新月異,極大改善人民生活和投資環境,初步建成生態型園林城市。
⑨ 巴楚詳細資料大全
喀什地區巴楚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緣,東與阿瓦提縣、墨玉縣接壤,北與柯坪縣、阿合奇縣毗鄰,南與麥蓋提縣、皮山縣相連,西與伽師縣、岳普湖縣、阿圖什市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