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上海工業經歷了哪些發展

上海工業經歷了哪些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19 13:37:35

㈠ 上海的經濟發展有什麼變化

經濟發展堅持質量第一

公報顯示,2017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5.8%和7.5%。市統計局分析,上海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的核心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增長6.4%,為近6年最快增速,工業投資增長5.3%,為近10年來最快增速;而房地產熱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指揮棒作用下也顯著友襲消減,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7.5%,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比上年回落1.7個百分點。

㈡ 上海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幾世紀幾年代上海己經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

上海什麼時候也沒成為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啊,根本和東南亞不挨邊的。
上海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航運業,船舶和機器修造業務開始興起,到1865年之後逐漸成為東亞地區重要的工業中心城市。

㈢ 1840年後 上海商業發展歷史

浦西的天際線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已經成為全中國納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歷來上交的稅款達中國國內總稅款的一半。
1949年以前,在上海有很多外國銀行和公司。上海是當時中國的經濟貿易中心。上海不僅匯集著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兆沖的原國家資本與官僚資本金融機構以及外國在華金融機構。在外灘附近聚集了各國頗具實力的銀行:英國匯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了「東方華爾街」。還擁有數量眾多的私人資本經營的銀行、錢庄和信託公司(以下簡稱私營行庄公司)。經歷了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私營行庄公司已達105家;而經過抗日戰爭、轎猜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上海私營金融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大大削弱,但仍有119家私營銀行、80家錢庄和5家信託公司。然而到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銳減至60餘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並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
在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
上海工業發達,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上海的工業發展水平就已全國領先。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政策原因,中國東南地區飛速發展,一度使上海的工業面臨邊緣化的危機,但自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浦東新區的開發,以及財政轉移支付比重減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業又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上海工業閉山總產值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主要以輕紡、重工業、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其他還有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農業占總體經濟的比例較小,大約在1.7%左右。
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之市政府經濟政策導向等原因,目前紡織業、重污染行業等低端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漸遷往郊區或關門停業,上海市整體產業結構進步明顯,已形成並逐漸鞏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經濟也受到其周圍省份的非經濟方面的競爭。上游省份GDP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尤其是來自黃浦江上游的飲用水污染,已成為困擾上海發展和居民生活的一大難題。

㈣ 上海近代以來的滄桑巨變的認識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近代以來經歷了滄桑巨變的過程。下面是對上海近代以來的認識概述:

1、鴉片戰爭與租界時期:1842年的鴉片戰爭導致中國開放上海,成為外國列強的租界。上海開始興起作為一個貿易港口,租界內外建立了許多外國銀行、商店和工廠。在此期間,上海的經濟發展開始起步,並逐漸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

2、工業化與近代化:20世紀初,上絕棚海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紡織、造船、機械製造等行業迅速發展,大量工廠在上海設立。城市的建設也得到了改善,建築風格逐漸轉向西方化,街道規劃和交通設施得到了改善。

5、城市發展與現代化:上海經歷了快速的城市發展和現代化進程。高樓大廈、現代化的交通網路、先進的科技產業和文化設施等在上海拔地而起。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以及陸家嘴金融區的崛起進一步彰顯了上海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6、上海近代以來經歷了從一個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巨大變化。從租界時期到工業化,再到改革開放,上海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如今的上海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擁有繁榮的經濟、先進的基礎正宏裂設施和多元化的文化。

㈤ 上海特點概括

分類: 地區 >> 上海
解析:

城 市 規 模

----上海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人口1600餘萬.港區面積3600多平方公里,貨物吞吐量近二億噸,佔全國比重18%以上;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突破1200億美元,佔全國比重23%以上;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51億元人民幣,同比實現連續十二年的兩位數增長,人均達到4500美元,居全國之首。

城 市 特 色

工業:

----上海除了港口城市的特點外,還是中國的重要工業城市。追溯歷史,上海的工業生產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其品種門類齊全。近幾年來,上海工業生產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形成了汽車製造業、通信信息設備製造業、電站成套設備及大型機電設備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加工業、鋼鐵製造業、生物醫葯業等六大支柱產業。跨入21世紀後的上海工業,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2002年上海工業將繼續發展以電子通訊業、生物工程醫葯、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大東部的電子信息基地、西部的汽車基地、南部的上海化工區、北部的精品鋼材基地的投資力度,為順利實施上海工業"十五"計劃打下堅實基礎。

商業:

----上海素有購物天堂之美稱。自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商業發展迅速,在原有的南京路、淮海路商業街和豫園商城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改造,進而又建成了新客站、徐家匯、浦東張揚路、人民廣場地下商場等商業網點。另外,上海的各種大小連鎖超市遍布全市,其中有德國的麥德龍、法國的家樂福、泰國的蓮花、日本的羅森等外商投資企業。

金融:

----上海是一個金融發達的城市。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已是遠東的金融中心。近幾年來,一個以中央銀行為領導、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中外金融機構相互並存、共同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在上海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已有諸多的外國銀行在上海設立了分行和辦事機構,這些外國銀行機構的建立,在上海的金融業中越來越扮演著重要角色。

國際服務貿易:

----近幾年,上海的國際服務貿易伴隨著上海進出口貿易飛速增長和外資大量湧入而得到迅猛發展。

上海已成為全國少數幾個會展業發達的中心城市之一,新型的全球采購交易平台已初步形成並呈高速發展之勢。上海浦東新區新國際博覽中心的竣工投入使用,上海展館總面積已達14.5萬平方米,比上世紀80年代初增長8.5倍。以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為代表的高層次大型展會成功舉辦,極大地提升了上海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中心城市的地位,並為國內外參展商和采購商提供更專業的環歲哪念境和更緊湊的時間,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和交乎困易質量,並對展會經濟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近幾年上海的其他涉外服務業,尤其在人力資源、咨詢參謀、經濟交流緩跡服務等方面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經上海市人民 *** 批准設立的上海東浩國際服務貿易集團公司正式成立啟動經營,標志著上海的國際服務貿易已步入全新的、加速融入世界經濟之中的發展階段,為外商駐滬機構、投資企業及往來客商的綜合服務提供了更為便利和規范的服務。

交通住宿:

----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是世界著名的航空港。現已有通往世界60餘個城市的國際航空線,並擁有兩個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為1640萬人次。待浦東國際機場四條跑道全部建成,年客運量將達1億人次。

上海又是中國東部的重要鐵路交通樞紐,南接港澳,北連俄歐,西達中亞。

上海已擁有星級賓館200多家,年接待各國旅遊及客商近200萬人次。

重要旅遊景點:

----新外灘、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浦江雙橋、世紀公園、上海科技館、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南京路步行街、 *** "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豫園、大世界游樂中心、龍華寺塔、玉佛寺、徐家匯天主教堂、佘山、古漪園、朱家角古鎮等

㈥ 上海的經濟歷史

先秦至元代,上海漸成為糧、鹽產地。
元朝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寧波)、澉浦(海鹽)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
明代起,上海發展為重要的棉紡織基地。
1843年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移民從各地湧入,上海憑借獨特的地理和政治環境迅速崛起,對中國近現代科技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為中外觀瞻之所系」。
自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到1906年,鴉片買賣合法化,上海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鴉片輸入港。
中華民國時期,上海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有「東方巴黎」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上海是中國大純孝改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與製造業基地。
1990年起施行的浦東開發開放政策使得上海經濟快速發展,並於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
1994年11月,東方明珠電視塔完工。
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廈正式開張營業。
1999年8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業。
2001年10月21日,上海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舉行。此外,每年還有各種主題的大做判小展會在上海大量舉行。會展業已經成為上海的重要產業之一。
2008年,已平頂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中國大陸慎畢地區最高大廈。
2010年4月30日,世界博覽會在上海開幕,這是在中國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至10月31號結束。
知識所限,只知道這些。

㈦ 上海被稱為東方明珠,近代上海歷史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1、外省人口的遷入。從元、明、清到民國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上海開埠後至1920、30年代,逐步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在此期間移民的數量遠遠超過世代居住於此的原住民。

2、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的進入上海自開埠以來,向來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進入近代中國的窗口。各種新派人物在這里創辦、經營報紙、雜志和出版機構等文化事業。

3、租界的設立使上海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1912年以後,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

(7)上海工業經歷了哪些發展擴展閱讀: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㈧ 上海金山工業區的發展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金山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97年5月金山撤縣建區,掀開了金山發展的嶄新一頁。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4%;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1%;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8.6%。社會各項事業繁榮興旺,科教文衛體全面進步。17家企業被評為市高新技術企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全國領先。中小學標准化建設工程在全市率先啟動並基本完成。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成效突出,被評為全國初級衛生保健先進區。成功承辦了第八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全民健身運動獲全國先進。城鄉面貌顯著改善,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區、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和上海市衛生城區。在國內率先實現城鎮光纖「樓樓通」,全面完成農村水網和電網改造,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金山區委、區政府以「創新誠信」的精神,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明確提出了「三年翻番」的目標,採取「堅持科教興區方針,搭建市場運作平台,提高有效管理水平,建設創新誠信機制」的四項基本措施;做好高起點編制、調整、實施和管理規劃,高質量招商引資,高標准推進依託大化工聯合發展,高水平整合文化資源,高效率建設學習型社會等「五篇文章」;力爭在科教興區、投融資體制改革、金山工業區整體形象建設、林業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十個方面實現突破。
到2005年,實現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財政收入「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85億元,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工農業總產值超過59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達到10億美元;城市化率提高到50%;農民人均收入超過6500元。

閱讀全文

與上海工業經歷了哪些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18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4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58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5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4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9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6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6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3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7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8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7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5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20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5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5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6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3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6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