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業設計的基本特徵_工業設計的基本理念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工業設計已深化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那麼以下是我為你整理推薦工業設計的基本特徵,希望你喜歡。
工業設計的基本特徵
1、從功能至上到人—機—環境協調發展,從現代主義的理性化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回歸,工業設計在對歷史不斷的反思中走向成熟。
2、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和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機制。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並逐漸成了當代工業設計發展的主流。
3、工業設計已深化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處不設計、無設計不求完美,不僅是物質設計,還有非物質設計。
4、當代工業設計對新思想、新理論的探索,也呈現出向深度發展的趨勢。
工業設計的基本理念
(一)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是指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況、思維方式和人體生理結構等因素,在保證設計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使設計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產活動的需要。
人性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
人性化設計的特點反映在以發展、動態的眼光去認識人的本質,把人的時代性、民族性、社會性和個性相對應的種種不斷變化著的因素,作為人性相關的屬性變數賦予設計作品,使設計的產品和人形成多元的、互動的對話關系。
人性化設計的表達方式在於,以有形的物質態去反映和承載無形的精神狀態,包括:
1.通過設計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引發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或稱設計中的“以情動人”。
2.通過對設計無功能的開發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滲透人類倫理道德的優秀思想,如平等、正直、關愛等,使人感到親切溫馨,讓人感受到人道主義的款款真情,可謂之設計中的“以義感人”。
3.藉助於語言詞彙的妙用,給設計物品一個恰到好處的命名,往往會成為設計人性化的點睛之筆,謂之設計中的“以名誘人”。
從本質上看,人性化設計更多地反映一種設計理念,而不是一種風格。
實現人性化設計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設計形式要素。
2.產品色彩。
3.產品材料。
4.產品功能。
5.產品名稱。
6.情感化與個性化。
7.產品的人機工程要素。
人性化設計 擺脫了現代設計中理性、抽象表現的束縛,把產品的使用者——“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是現代社會對人性的回歸。其特點在於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必須指出的是,在具體的設計中,對人性化的強調應該適度,過度最求滿足人性的消費慾望,可能帶來環境乃至生態的災難。
(二)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也稱生態設計(Ecological Design)、環境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 等,指的是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重視其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影響,將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和可重復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產品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去,在滿足環境友好要求的同時,兼顧產品應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壽命、經濟性和質量。
綠色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反映了人們對於工業社會對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
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原則:Rece、Recycle和 Reuse,即節約資源、循環回收和再利用,也稱綠色設計三要素。
對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20世紀60年代末,他出版了《為真實世界設計》一書,闡述了設計應該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的思想。知道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後,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和認同。
在建築設計方面,弗蘭克·賴特在1936年設計的流水別墅,可以說是綠色設計的一個典範。
但是,要達到綠色設計的目標,不僅需要設計師自身認識的提高、消費者有自覺地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動。從這方面看,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色彩。
(三)可持續設計
可持續設計(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是指在生態哲學的指導下,將設計行為納入“人-機-環境”系統,既實現社會價值又保護自然價值,促進人與自然的共同繁榮的設計理念。
一個好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在它的製造和使用期間不為環境帶來傷害,還要考慮到當它的生命周期結束以後,是否能夠回歸,甚至回饋大自然。
可持續設計在設計理念上與綠色設計具有相輔相承的關系。
產品設計中的可持續設計原則有:循環使用、再生能源、安全、高效、人性化等。
這在范疇上也比綠色設計更進一步。
如設計師威廉·施托普夫和唐納德·查德威克設計、米勒公司生產的艾倫椅(Aeron Chair),這把椅子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人機工程學椅子”。艾倫椅在早期的開發階段就定位在使用可回收和耐用的原材料上,做成的座椅使用壽命長,組件已於拆卸和更換,且超過90%的材料都可以自然降解或者再利用,是可持續設計的典型產品。
(四)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特指在信息化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在設計領域出現的新的設計方法、思想和理念等。信息時代帶來了信息爆炸,而且計算機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工業設計的技術手段及程序與方法,設計師的觀念和思維方式相應有了很大轉變。
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開辟了工業設計的嶄新領域,消費電子等信息類產品對設計的要求也更高、更新,並把設計的范疇擴展到了改變產品的交互性和用戶體驗的高度上。與此同時,也涌現出一批依靠設計來驅動企業創新和發展的科技企業,對工業設計的創新的要求更加嚴謹,專業化也成為行業的主導趨勢。如美國的蘋果公司就是典型的以工業設計來主導產品創新、在商業上取得不斷成功的企業。
信息時代工業設計的主要特徵有:
1.設計手段的進步,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採用等;
2.以交互性和用戶體驗為導向的產品設計;
3.虛擬化設計、協同化趨勢;
4.抽象知識的展現;
5.物質產品之外的企業形象策劃及設計;
6.多元化設計風格等。
(五)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Emotional Design),是指通過各種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的使用,將情感融到設計作品中,在消費者欣賞、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激發人們的聯想,產生共鳴,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
情感化設計是心理學在工業設計學科的一個應用,也是工業設計中高端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唐納德·諾曼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認知心理學家,他的《情感化設計》一書,旨在引導廣大設計者重視人們的情緒,在設計中考慮產品的情感因素。
一個成功的設計,必須在重視產品的易用性的同時,還要強調產品對用戶的情感影響。諾曼指出:與人腦的3種加工水平相對應,情感化設計中對產品的設計也要有3種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本能水平的設計關乎產品外形,行為水平的設計關乎到產品使用的樂趣和效率,而反思水平的設計則涉及用戶的自我形象、個人滿意度、記憶等因素。
情感化設計對現代工業設計的意義在於:把設計師、使用者的情感融入到產品設計中,使設計的對象從一個工業產品上升到了擬人化的境界,給設計對象注入了靈魂,使產品能先與設計師、之後與使用者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互。
(六)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是指充分考慮用戶與產品交互時的各種感受,包括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體驗和使用行為體驗與心理感受等,使產品有用、易用、令人愉悅,以提升用戶使用滿意度的設計方法。它涉及視覺設計、信息架構設計、可用性設計、交互設計等多個方面。
20世紀50年代,人機工程學開始研究用戶、產品與環境系統的交互,強調用戶體驗。隨著20 世紀90 年代計算機的普及,用戶體驗逐漸成為設計師關注的重點。
優質的用戶體驗已經成為一項可持續的產品競爭優勢。信息化、網路化、大數據,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產品體積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復雜,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成了贏得競爭的最終法寶。
從人性化設計、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和著重用戶體驗的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到情感化設計再到用戶體驗設計,新的潮流反映了信息時代人們對冷冰冰的、機械式理性的工業產品世界的反思和對於人性化回歸的訴求,這也是當代工業設計的典型特徵。
工業設計的分類
隨著工業設計領域的日益拓寬,不同領域又具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工業設計的領域進行劃分:
1. 按照藝術的存在形式進行分類:
一維設計,泛指單以時間為變數的設計; 二維設計,亦稱平面設計,是針對在平面上變化的對象,如圖形、文字、商標、廣告的設計等。三維設計,亦稱立體設計,如產品、包裝、建築與環境等; 四維設計,是三維空間伴隨一維時間(即3+1的形式)的設計,如舞台設計等。
2. 從人、自然與社會的對應關系出發,按照學科形成的本質含義上分類 :
人、自然、社會組成了最基本的關系圈,其分類的對應關系大致是:
◆產品設計:相當於狹義工業設計,是以三維設計為主的;
◆環境設計:包括各類建築物的設計、城市與地區規劃、建築施工計劃、環境工程等; ◆傳播設計是對以語言、文字或圖形等為媒介而實現的傳遞活動所進行的設計。根據媒介的不同可歸為兩大類:以文字與圖形等為媒介的視覺傳播;以語言與。音響為媒介的聽覺傳播。
3.按照工業設計概念與界定來分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工業設計與工藝美術設計的界限正在變得口益模糊,一些原屬於工藝美術設計領域的設計活動兼具了工業設計的特點,如傢具設計與服裝設計。 工業設計作為連接技術與市場的橋梁,迅速擴展到商業領域的各個方面:
◆廣告設計:包括報紙、雜志、招貼畫、宣傳冊、商標等;
◆展示設計:包括鋪面、櫥窗、展示台、招牌、展覽會、廣告塔等;
◆包裝設計:包括包裝紙、容器、標簽、商品外包裝等;
◆裝幀設計:包括雜志、書籍、插圖、卡通與版面設計等。
即便是在自成體系的建築領域中,工業設計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所謂工業設計,顧名思義,就是為製造工業產品所進行的設計。完整的工業設計應該包含產品外部和內部設計的整個過程,一個成功的工業設計可以對產品的外觀、性能,生產技術的提升,以及廠家的品牌建設產生立桿見影的效果。
現代工業設計的起源地是德國,現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設計水平依然非常高,而他們數十年的實踐表明,工業設計已經成為製造業競爭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的今天,不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的競爭都趨於白熱化,一款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的重要條件,也就是說這款產品的工業設計成功與否則決定了這個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
不但如此,工業設計還能刺激製造業的高速發展。之前大家都有一種認識誤區,覺得某品牌的工業設計是受到品牌定位和品牌知名度制約的,其實不然。品牌的形成只有在產品個性化之後才能完成,而產品個性化則來源於工業設計。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工業設計是企業品牌的重要著稱部分,甚至是決定性部分,一個企業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設計能力,永遠都不會變成一流的大企業。工業設計還能創造產品的高附加值,外觀功能操作雷同的產品永遠只能是“大路貨”,沒有個性沒有生命,很快就會被市場發展快速拋棄。一個企業工業設計創新
水平的高低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其技術創新的能力,一個好的設計創意甚至可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飛躍式發展,這也是說工業設計是製造業發展決定性因素的原因,堪稱企業創新與發展的靈魂。
正是因為工業設計在產業振興與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許多國家甚至已經將其當作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政策上給予扶持。英國設有國家設計委員會、日本通產省設有設計促進廳和設計政策廳、芬蘭政府將“成為設計和創新方面的領先國家”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韓國則提出到2010年成為世界設計強國??都說明了發達國家對工業設計的重視程度。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工業設計師的自我評價
2. 工業設計產品特點
3. 工業設計師名人名言
4. 工業設計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5. 工業設計師英文自我評價
『貳』 工業設計 留學 去哪個國家好
我也學工業設計,有出國的打算,說說我的想法吧.
本來計劃去德國的,因為德國是工業設計的發源地,教育肯定很棒,而且德國是公費教育,學費很少,生活費也不多的.後來因為聽學長說德國碩士年限比較長(一般是3.5年或2.5年),而且課程難,不一定按時畢業.已經學了一些德語,不過還是放棄了.
我知道學德語的難,也就沒再打算學法語或義大利語去法國或義大利,於是開始找英語國家,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美國一般兩年,英國一般一年,個人感覺去歐洲學設計比較好,而且美國雖說獎學金很多,但設計類的就很少了.於是開始計劃去英國.
個人感覺美,英,德,意,法,日,韓還有北歐都有很不錯的大學,不能說哪個國家好.推薦你看看這個,很全的:
http://wemo-design.spaces.live.com/blog/cns!c357457c4368171a!216.entry
工業設計師在國外的待遇比在國內好很多的.給你看一下我以前回答過的一個問題:
國外做過調查,工業設計81%是本科學歷,15%是碩士,3%本科以下,1%碩士以上.中國估計本科最多,專科其次,再就是碩士,基本沒博士.
國外平均年薪$45224,中國的話,基本上把前面的美圓換成人民幣吧.本科畢業一般1500-2500月薪,碩士也好不到哪去,月薪多個1000塊錢吧.有工作經驗後就好了,混到設計總監什麼的,一年幾十萬也是有的.
『叄』 工業設計最早出現於什麼國家
A
「工業設計」一詞在美國最早出現於1919年,當時一個名叫西奈爾(Joseph...提革(Walter D.Teague,1883-1960)最早開業的工業設計師之一。他原是一位成功的平面設計藝術家,經營過廣告業,並享有...而視覺形象出現於設計的最終階段。
『肆』 工業設計的起源及發展歷史
設計源於生活,工業設計也是源於生活的需求,那麼你對工業設計的起源由來和發展軌跡感興趣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推薦工業設計的起源及發展歷史,希望你喜歡。
工業設計的起源
設計源於生活需要,人類在解決生活需要的那刻起,設計就隨之產生了。當人類祖先開始利用最原始的自然材料來製作簡單的工具時,設計的思想在他們的大腦中已萌發。雖然開始是無意識的製造必需的工具,如用石頭、樹桿、骨頭、動物皮革、莖蔓等,這些工具的製造和使用,提高了他們的生存能力,獲得更多的食物,搭建了自已的住所,以及用這些最原始的工具跟兇猛的野獸進行對抗,使人類得以很好的生存。隨著人類智慧不斷的提高,技術的進步,冶煉技術的發明,從最早的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每進入一個階段都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發明設計時代,設計的思想也逐步融入到各個生產使用中,設計並非是憑空想像的。
現代意義上的工業設計伴隨著18世紀晚期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而興起,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帶來了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速度。機械化生產逐步代替了手工勞動,改變了人們過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社會開始進入工業時代。設計與製造開始分離,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工業設計隨之誕生。現在工業設計起源於歐洲,發展於美國。
1919年,德國著名建築家,設計理論家沃爾特-格羅佩斯在德國魏瑪創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Bauhuas)學院.於1933年4月被德國納粹政府強行封閉。包豪斯的存在時間雖然短,但對現代設計產生的影響相當深遠。從具體 的影響來說,它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的結構基礎,目前世界上的設計教育機構,乃至藝術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礎課,就是包豪斯首創的。這個基礎課結構,把對平面和立體結構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獨立起來,使視覺教育第一次比較牢固地奠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包豪斯同時還開始了採用現代材料的、以批量生產為目的的、具有現代主義物征的工業產品設計教育,奠定了現代主義的工業產品設計的基本面貌,對工業產品設計有深刻的影響。
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介紹
工業設計起源於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國魏瑪市 「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在兩德統一後位於魏瑪的設計學院更名為魏瑪包豪斯大學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一詞是格羅披烏斯生造出來的,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L 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包豪斯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雖然包豪斯名為建築學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並無建築專業,只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設計學校。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國內工業設計的發展現狀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我國比較系統地引進工業設計的理念、方法30多年中,前20多年發展緩慢。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轉變發展方式的需求,十年工業設計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胡錦濤同志、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次有相關重要指示和批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及政府工作報告都列入了要發展工業設計;2010年,工信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了專門文件《關於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2011年底,國務院發出的《工業轉型升級》五年規劃,以及2012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這兩份重要文件,都具體強調了要發展工業設計。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深圳等20多個省、市和地級市都制定了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大環境」大大改善的情況下,一些原來領先的企業繼續領跑,一批新興後上企業急步向前,涌現了一批領軍人物和優秀產品,許多產品不但獲得國內「紅星獎」,還獲得國際上知名的獎項。
以深圳為例。《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模式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1]數據顯示,2011年深圳各類工業設計機構近5000家,在職專業工業設計師及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2010年度工業設計產值近20億,2011年工業設計產值增長也在25%以上,而通過工業設計帶來的產業附加值超過千億。同時,深圳已經形成具有集聚效應的創意設計產業園區45個,廣東省工業設計示範基地和企業共6家。2011年,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一款專門適於老人、小孩等人群開啟的小瓶蓋,一舉摘得2011年德國紅點獎。
我國設計產業在取得長足發展,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設計產業呈現欣欣向榮局面的同時,總體水平上還與成熟的發達地區有較大的差距。但我國工業設計產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問題就在於如何正確合理地引導,這就需要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發展的經驗,找出適合我國發展的模式,實現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的騰飛。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工業設計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2. 工業設計論文參考文獻
3. 工業設計學習計劃
4. 工業設計產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