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內」,表示這個軍械所屬於安慶軍內的設置。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後,該廠由安慶遷到南京,改名為金陵機械製造局。
江南製造總局
又稱江南製造局,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1867年,由虹口遷至高昌廟,經過不斷擴充成為清政府最大的軍事工業。該廠技術和機械設備主要依靠外國,除製造槍炮彈葯外,也製造機器和修造輪船。1905年造船部分獨立,稱「江南船塢」,兵工廠部分人稱製造局。後分別改稱「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廠」。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的設備最齊全的新式造船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聘用外國人擔任技師。主要由鐵場、船場和學堂三部分組成,1884年馬尾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後雖經恢復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後,改稱海軍造船所。
漢陽鐵廠
1889年春,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廣州建立煉鐵廠,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六個大廠,四個小廠,煉鐵爐兩座。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五百八十餘萬兩。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三千人,每年出鋼七萬噸。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鐵廠部分設備被國民黨政府遷往重慶成立大渡口鋼鐵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
輪船招商局
簡稱「招商局」。中國最早設立的輪船航運企業。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鴻章招商籌辦。1873年1月成立。總局設上海,分局設煙台、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以及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緒十一年)改為官督商辦。1909年(宣統元年)歸郵傳部管轄。1912年改為商辦,更名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改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1932年國民黨政府收歸國營,更名國營招商局,歸屬交通部。抗日戰爭期間,總局先遷香港,後移重慶。戰後遷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萬余噸。1948年成立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香港仍沿舊稱。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Ⅱ 洋務運動所創辦的軍事、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一、軍事工業: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1.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開辦了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從事水上飛機製造。
4.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5.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葯。
6.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設備以外還引進了煉鋼與火炮製造設備,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由於前期的軍事工業耗費了大量銀餉卻沒有明顯成效,並且軍事工業所需的原料也出現短缺,洋務派決定以「求富」為口號,再發展一批民用工業以籌集資金,這批民用工業的產品很多是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影響: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Ⅲ 洋務運動創辦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業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上海機器織布局:1878年由李鴻章主持籌建上海機器織布局,是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織工廠,在經歷了虧損與大火災之後,上海機器織布局於1893年重建,並擴大了規模,改名「華盛」。上海機器織布局在中國棉紡織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蘭州織呢局:1878年左宗棠奏請清政府批准,在蘭州建立織呢局,局址定在通遠門外前路後營舊址,即今暢家巷南側,1880年竣工投產。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近代毛織廠。
5、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6、漢陽鐵廠: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
Ⅳ 洋務派在上海創辦了哪些近代化工業
所以在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她們興辦軍事工業的最初目的有兩個。意識鎮壓人民起義,一是為籌建海軍做准備。所以當時軍事工業的產品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製造槍、炮、軍火,一是製造輪船。在洋務運動早起興辦的幾個軍事工廠和機器局,規模小設備簡陋。產品單一,規模較大,設備較好,產品優秀的軍事工廠是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和湖北槍炮廠等。江南製造總局是同治四年曾國藩和李鴻章共同創辦的。包活16個分廠,仿造和自造英國前膛槍、林明頓後膛槍晌鍵禪、德國毛瑟槍和各式大炮、鐵甲輪船等。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在同治五年主要生產輪船,共造船速度是當時其他軍事工廠無法比擬的。湖北槍炮廠是張之洞在光緒十五年創辦,主要分槍廠、炮廠、槍彈廠等主要生產小口徑新式快槍、快炮等。 然而在軍事自強中,陸軍軍事也有所改革,清朝的武裝力量和分為兵、勇、丁三個層次。兵即八旗兵和綠營兵,是國家常備正規武裝,其數額亮磨、編制、薪餉、防區均有定製,故稱國家經制之兵。勇即官勇,有事_時招募,事後遣散歸籍,數額、編制、薪餉皆無定製,一切視具體情況而定製,故其數量、裝備、地位都不能與八旗、綠營比。丁即散處城鄉各處的團丁,屬於不脫產的團練保甲組織,實際上是半兵半民的武裝。嘉慶初年清朝鎮壓白蓮教起義時,八旗和綠營無力鎮壓,團練武裝在這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太平天國革命爆發時,清政府對團練武裝寄望深厚,曾專門發布諭旨,刊刻有關文件,令各地官紳參照辦理,並先後任命數十名在籍官員負責團練事宜。但由於歷史條件的變化,始終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然而,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過程中,以湘軍和淮軍為代表宴塵的勇營卻發揮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來源:學習與科普
Ⅳ 洋務運動中中國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1865年9月20日,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又稱江南製造總局、江南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上海製造局。
這是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近代軍事工業生產機構,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早期廠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同時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
(5)洋務派創辦了哪些近代工業擴展閱讀
南機器製造局在同治年間是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對於清朝的軍事力量以及重工業生產都有提升作用。
例如從1865年開始,在李鴻章、曾國藩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局開始了對德式武器的仿製,1867年仿製出德國毛瑟11mm前膛步槍,這是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種步槍,該槍使用黑火葯和鉛彈頭,威力驚人,在1867年時,每天平均可以生產十五枝毛瑟槍和各式彈葯,李鴻章認為當時該局生產的槍械彈葯,對於後來捻亂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邊針槍(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滾輪式(Rolling Block)一號步槍,是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單發軍用步槍,由美國雷明頓(Remington)公司於1865年年推出,中國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間采購了14,400枝。
1891年年江南製造局劉騏祥呈文製成快利槍,職向外洋購到奧國曼里夏(曼利徹)新式連珠槍一桿,詳加考察,確系堅巧靈捷無比。惟其所用連珠子盒,只能從上插入,兵士臨陣每人至多不過攜帶百餘盒。
旋飭華洋匠目,按件繪圖,逐細考究,仍於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並經造成樣槍數桿。其節套(接收器),機簧(博爾特),保險,槍刺之類,即以曼里夏式樣,全用鋼料製成,取其造法堅致,開關便捷,利於行間也。
其槍筒仍用新利槍之式,蓋新利槍筒來復線有七條,口小而子長,彈子逼出較為勁利。槍之退力亦小。子盒一項,以英國南夏槍五子手弓彈盒(按:指彈夾,汽提塔)依樣更易。取其前後皆可裝子。陣仗之際,兵士所帶銅盒告匱,仍可隨手握子,從後裝入,亦能連珠施放,源源不絕。
快利與原槍的差別,除了上述的槍管,上彈方式之外,並將原槍的架槍鉤改為通槍條。原槍有兩個固定環,快利只有一個。
由於口徑不同,表尺照門當然也不一樣。快利採用的彈葯是英國的303口徑,甫於1888年啟用,是一種使用黑火葯,有底緣的圓頭彈。後來改用無煙火葯,減少彈頭重量以增加初速,一直用到二十世紀50年代才換為308的北約。
Ⅵ 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分別有哪些
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企業有:機器織布局(李鴻章)、開平礦務局(李鴻章)、蘭州織呢局(左宗棠)、湖北織布官局(張之洞)。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有:安慶內軍械所(曾國潘)、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輪船招商局(李鴻章)、輪船招商局(李鴻章)、電報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漢陽鐵廠(張之洞)。
(6)洋務派創辦了哪些近代工業擴展閱讀: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碰桐物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笑液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Ⅶ 洋務運動興辦的近代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中的李鴻章創辦了江南製造總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這三個近代企業。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
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招商局開辦僅三年時間,就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還將業務發展到外國,打破了外國航運公司的壟斷局面。
中國近代礦業、電報業、郵政、鐵路等行業相繼出現。輕工業也在洋務運動期間得到大力發展。1880年,左宗棠創辦蘭州織呢局,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鼻祖。
中國近代紡織業、自來水廠、發電廠、機器繅絲、軋花、造紙、印刷、制葯、玻璃製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建立起來的。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民用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化工業的基礎。
(7)洋務派創辦了哪些近代工業擴展閱讀:
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
洋務派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采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
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Ⅷ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在自強和求富口號下,分別創辦了什麼企業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在「自強」為口號下,創辦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在「求富」為口號下,創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該運動從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口號是「師夷長技以自強」,後期口號是「師夷長技以自富」。
(8)洋務派創辦了哪些近代工業擴展閱讀:
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
一、軍事方面
經歷了軍事的慘敗後,一貫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派認識到以軍事工業的創新才是富國的根本,於是提出了「自強」的口號。洋務派以興建軍事工業為主。出於鎮壓各地農民起義軍和抵禦列強的目的,洋務派先後設立了天津和江南機械製作廠,興建武備學堂以培養能夠使用新式武器的技術人才。
同時,近現代化的武器還需要近現代化的交通,所以推動了造船廠和電報局的設立,以及運輸裝備和鐵路的修建。他們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和威海水師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為中國的近代國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洋務派還力排眾議,興建了新式海軍。新式軍事工業的發展在抵禦列強的侵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1876年左宗棠率兵出征新疆收復伊犁,大大打消了西方列強的囂張氣焰,1884年中法戰爭中的鎮南關大捷更是震驚中外。洋務派的自強運動,增強了國防實力,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化的軍事進程,有效的遏制了西方列強侵略的步伐。
二、工業方面
1870年至1890年,是洋務運動的第二階段,洋務派提出了「求富」的口號,以興辦民辦工業為主。這一時期,洋務派大力發展了紡織、煉鋼、采礦以及航運等民用企業。除固有的官辦模式外,還採用了官督商辦以及官商合辦的模式,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的設立。
洋務派在企業設立伊始,便從西方引進先進的機器設備和先進技術,聘用外國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盡管洋務企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諸多限制,但眾多洋務民用企業的設立極大的促使了中國在生產技術方面的大變革,使中國出現了近代工業文明的曙光。
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中國的一些地主和商人受到企業利潤的吸引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可以說是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開始,如華僑商人陳啟源創辦的繼昌隆機器絲廠。這些工業為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資產階級也在這一階段開始孕育。
三、教育方面
洋務運動鼓勵開辦「新學」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瓦解,京師同文館的設立培養了一批翻譯和外交人才,為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儲備了一定數量的人才;清政府還分批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學成歸來後為中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如詹天佑幼年留學美國,學成回國後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等鐵路工程,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探索舉措開啟和推動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
Ⅸ 洋務派地方以誰誰誰誰誰等人為代表創建了近代的什麼和什麼
洋務派地方主要代表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
創建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梁茄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1872年,李鴻章在上遲襪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碼渣激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