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總產值是指什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工業總產值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企業在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或半成品的價值合計。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合計。
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企業在報告期內的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
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關系:
1、營業收入核算基礎是工業產品銷售總量,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基礎是工業產品的生產總量,在本期生產不論是否銷售,都應計算工業總產值。
2、營業收入不包括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工業總產值包括這部分價值。
3、營業收入不包括自產自用的產品,工業總產值包括這部分價值。
㈡ 工業生產總值是什麼
問題一:為什麼工業生產總值比國民生產總值高呢?分別是什麼意思喲? 因為工農業總產值反映的是一年內生產的工農業產品的全部價值。在價值計算上是按全值計算的,其中包括原材料、燃料等物化勞動轉移的價值,和活勞動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勞動報酬、利潤、稅金、利息等純收益)。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工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工業總產值按「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
問題二:國民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總值有什麼區別?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GNP是與所謂的國民原則聯系在一起的。 工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工業總產值按「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生產的成果相加。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計算工業總產值採用兩種價格。即(1)不變價格(2)現行價格。 (1)不變價格: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它又稱「固定價格」。採用不變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以保證計算工業發展速度時可比。目前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格。 (2)現行價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報告期的產品銷售價格前後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如生產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製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收入計算。
問題三: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總值的區別是什麼 工業生產總值只是地區生產總值的一部分。
地區生產總值包括工業、農業、服務業各生產服務部門的增加值。
問題四:生產總值與工業總產值哪個數大 你說的生產總值應該是指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穿比工業增加值大。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高晌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問題五:GDP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 GDP是第一、二、三產業的年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成本=工業增加值燃念輪。工業增加值屬於第二產業增加值。
所以工業總產值比GDP高還是低都正常的,工業產值高主要代表工業化水平較高,農業比例低,第三產業比重低。
現在真正的發達國家比例最高的是第三產業,而不是工業,當然更不是農業。
問題六:主營業務收入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是什麼?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收入。主營業務皮信收入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1)主營業務收入核算基礎是工業產品銷售總量,不管是否為本期生產,只要是在本期銷售的都應計算主營業務收入;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基礎是工業產品的生產總量,只要是在本期生產的不論是否已經銷售,都應計算工業總產值。(2)主營業務收入不包括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而工業總產值包括這部分價值。(3)主營業務收入不包括自產自用的產品,總產值包括這部分價值。
問題七:什麼是地區生產總值? 地區生產總值是指本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產業增加值之和。其計算方法有三種:(1)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之和等於地區生產總值(2)收入法:增加值=勞動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之和等於地區生產總值(3)支出法:地區生產總值=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支出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即所有常住機構單位或產業部門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國內生產總值能夠全面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總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評價經濟形勢的重要綜合指標。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指標。總產值、凈產值和增加值都是人們用來衡量社會生產活動總成果的三個重要總量指標。以工業生產為例,可以說明總產值、凈產值和增加值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工業總產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總量,也就是全部工業產品價值的總和。它既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物質消耗轉移的價值,也包括新創造的價值。具體包括:(1)成品價值,即在本企業內不再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產品價值。(2)按加工費計算的已完成的工業性作業價值,包括在作業過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價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產品的價值。(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但不允許把企業內部各車間的生產成果相加重復計算。工業凈產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活動新創造的價值,即工業總產值扣除物質消耗(包括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的價值;提取的折舊費和大修理基金;定貨者來料價值和生產銷售中的其他一些物質消耗價值)以後的價值。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就是工業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消耗以後的價值,它與工業凈產值計算口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差別:工業增加值包括折舊、大修理基金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務費,工業凈產值則不包括;工業增加值不包括企業對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支付如利息支出等,而工業凈產值是包括的。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是:工業增加值=工業凈產值-支付給非物質生產的費用-利息支出+固定資產折舊+大修理基金由此可見,總產值、凈產值和增加值這三個指標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總產值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復計算,因此其數量最大,一般用來反映生產的總規模;但它不能確切地反映生產發展狀況;凈產值是反映生產活動新增加的價值,其數量最小,增加值是反映生產活動新增加的價值和轉移價值,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生產的規模、速度和效益。隨著現行統計制度方法逐步向國際接軌,凈產值指標已不再使用,總產值指標用的越來越少,而增加值指標用的越來越多。
問題八:工業指的是什麼? 工業是指採集原料,並把他們在工廠中生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
問題九:工業總產值是什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的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目前,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現價工業總產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企業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
二 計算工業總產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基本原則: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本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總的最終產品,無論是否在本年內銷售,只要是本年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2、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產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製品只能計算其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3、工廠法原則:即一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總產值,是其本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三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在製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
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產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帳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2、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可根據會計「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有關資料取得。
對於本企業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的勞務收入,如果企業會計核算基礎比較好,能取得這部分資料,而且這部分價值所佔比重較大,應包括在對外加工費收入中。
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指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本指標一般可從會計核算料中取得。
問題十:工業生產總值的分類 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計算工業總產值採用兩種價格。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在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的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產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帳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可根據會計「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有關資料取得。對於本企業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的勞務收入,如果企業會計核算基礎比較好,能取得這部分資料,而且這部分價值所佔比重較大,則應包括在對外加工費收入中。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的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本指標一般可從會計核算料中取得。如果會計產品成本核算中不計算半成品、在製品的成本,則總產值中也不包括這部分價值,反之則包括。
㈢ 工業總產值的構成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本期生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成品價值=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稅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凡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若一個生產周期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另外,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製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計算。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承接的工業性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計入工業總產值的對外加工費收人應不含銷項稅,可根據產品銷售牧人科目的相關資料取得。
3.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是指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該指標核算與各企業的會計核算口徑一致,未設半成品科目的企業可不計這部分價值,產品產量統計和中間投入的計算也應與之保持同口徑。
㈣ 工業總產值是指什麼呢
工業總產值指的是: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原則: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報告期生產的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銷售,計算工業總產值時都應包括在內。
2、最終產品的原則。凡是計入工業總產值的產品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如果企業有中間產品對外銷售,那麼也視為企業的最終產品,也應包括在企業總產值內。
3、工廠法的原則。工業總產值是按企業最終產品來計算的,所以不允許同一產品的價值在企業內部重復計算,但是允許企業之間的重復計算。
㈤ 工業總產值包括哪些急!!!!
工業總產值 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
它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的重要指標。
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 1995 年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對工業總產值的范圍和計算方法作出新規定。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年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新規定與原規定的變化:
一是對工業產值中凡自備原材料,不論其加工繁簡程度如何,一律按全價計算產值。凡來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費計算總產值;
二是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的計算改變了生產周期六個月以上的原則,而以當期會計是否將其計入成本核算作為是否計入產值的依據;
三是現價產值按不含增值稅的價格計算。
1995 年以後各年工業總產值均是按新規定計算的。
㈥ 工業產值是什麼
問題一:主營業務收入與工業總產值的拿仔區別是什麼?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收入。主營業務收入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1)主營業務收入核算基礎是工業產品銷售總量,不管是否為本期生產,只要是在本期銷售的都應計算主營業務收入;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基礎是工業產品的生產總量,只要是在本期生產的不論是否已經銷售,都應計算工業總產值。(2)主營業務收入不包括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而工業總產值包括這部分價值。(3)主營業務收入不包括自產自用的產品,總產值包括這部分價值。
問題二:工業總產值是什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的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目前,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現價工業總產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企業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
二 計算工業總產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基本原則: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本年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總的最終產品,無論是否在本年內銷售,只要是本年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2、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產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製品只能計算其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3、工廠法原則:即一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稿納算工業總產值,是其本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三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在製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
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產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帳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鍵敏沒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2、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可根據會計「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有關資料取得。
對於本企業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的勞務收入,如果企業會計核算基礎比較好,能取得這部分資料,而且這部分價值所佔比重較大,應包括在對外加工費收入中。
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指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本指標一般可從會計核算料中取得。
問題三:GDP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 GDP是第一、二、三產業的年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成本=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屬於第二產業增加值。
所以工業總產值比GDP高還是低都正常的,工業產值高主要代表工業化水平較高,農業比例低,第三產業比重低。
現在真正的發達國家比例最高的是第三產業,而不是工業,當然更不是農業。
問題四:工業產值與GDP的關系 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業產品總量。它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的重要指標,是計算工業生產發展速度和主要比例關系,計算工業產品銷售率和其他經濟指標的重要依據。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和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來計算。但各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存在著重復計算。其計算公式為:報告期工業總產值=報告期全部產品的成品價值+報告期工業性作業價值+(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和在產品期末余額- 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和在產品期初 余額) 計算工業總產值採用的價格有不變價格和 現行價格。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
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 門營業利潤;
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由以上可知,GDP來源之一包括工業生產的增加值,但工業生產總值卻不完全轉化為GDP。
工業生產總值就是工業總產出,是GDP核算中的構成部分,GDP是各個產業的增加值之和,所以為增加值。
問題五:公司的產值是什麼意思? 所謂公司的產值就是在公司一個年度的經營活動中所有的收入,在沒有扣除成本情況下的數字
問題六:什麼是加工產值?和工業總產值是一個意思么? 20分 加工產值是工、企業一定時期內所有加工產品的總量。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問題七:什麼叫工業生產總值 應該怎麼計算 工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工業總產值按「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生產的成果相加。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計算工業總產值採用兩種價格。即(1)不變價格(2)現行價格。
(1)不變價格: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它又稱「固定價格」。採用不變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以保證計算工業發展速度時可比。目前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格。
(2)現行價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價格)。報告期的產品銷售價格前後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如生產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製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收入計算。
問題八:工業企業的產值是指什麼 工業企業產值是一個統計概念,
工業企業產值=當期生產產品數量*當期銷售單價+在產品價值.
一般會計上是這么計算的,
工業企業產值=當期生產產品數量*(當期銷售額/當期銷售數量)+生產成本&q撫ot;期末余額-生產成本期初余額
(若產品種類為兩種以上,則需要分別計算其數量和銷售單價,然後加總求和)
由公式可以看出,若本期生產的產品和銷售的產品數量相等,且期初無庫存,期末無在產品的話,那麼本期的產值就等於銷售收入.
問題九:統計報表裡,工業總產值怎麼算? 工業總產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的重要指標。現就現行統計制度中工業總產值的涵義、構成與數據來源以及核算方法進行如下解析。
一、工業總產值的涵義及構成
工業總產值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包括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一)成品價值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已經銷售和准備銷售的全部工業成品(包括半成品)價值合計。成品價值中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但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二)對外加工費收入
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做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生產)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品修理作業所收取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等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
(三)自製半成品
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等於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價值減去期初價值後的余額,如果期末價值小於期初價值,該指標為負值,企業在計算產值時,應按負值計算,不能作為零處理。
工業總產值不包括:
(1)非本企業生產的工業產品價值,如購自廠外而在本企業內未經任何加工又轉售的產品價值;按照合同規定不需要本企業加工和安裝的協作件(如機組、儀表)的價值。
(2)本企業非工業活動單位的非工業產品價值和收入,如農牧場的農、畜產品的價值,基本建設部門的建築安裝價值,運輸部門的運輸收入,住宅、公用事業及福利事業單位(洗衣房、澡堂、理發室等)的收入等。
(3)本企業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如鋸末、切屑、矸石等)的出售價值。
二、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原則
工業總產值的計算遵循以下計算原則:
(一)工業生產的原則。即凡是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均應包括在內。其中的最終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內銷售,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就應包括在內。凡不是工業生產的產品,均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
(二)最終產品的原則。即企業生產的成品價值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企業對外銷售的半成品也應視為最終產品計入工業總產值。而在本企業內各車間轉移的半成品和在製品只能計算其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三)「工廠法」原則。即以法人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總產值,是其報告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價值量。
三、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公式:
工業總產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
(一)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本期生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成品價值=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稅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凡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若一個生產周期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另外,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製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計算。
(二)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
問題十:工業總產值與主營業務收入之間有什麼關系 產品銷售總額-----工業銷售產值 的聯系與區別 產品銷售總額核算的對象、價格、方法與工業銷售產值(現行價)一致。產品銷售總額與工業銷售產值的區別在於核算范圍的不同: (1)產品銷售收入反映的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它一般是以是否完成銷售即收到貨款為依據,它包括上期銷售在本期收到的貨款,不包括本期已銷售但未收到的貨款,因此它遵循的是以產品的實現為計算原則;而工業銷售產值反映的是企業的實物運動,以所有權是否轉移為原則,因此不論是否收到貨款,都按本期實際銷售量計算。 (2)工業銷售產值既包括對外銷售的產品和勞務,也包括向本企業內非物質生產部門提供的產品和勞務;而產品銷售收入不包括向本企業內非物質生產部門提供的產品和勞務。(3)產品銷售收入不包括定貨者來料價值,而工業銷售產值則包括定貨者來料價值。 工業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的聯系與區別 工業銷售產值的計算范圍、計算價格和計算方法與現價工業總產值一致。工業銷售產值與工業總產值在計算上的基本區別在於:工業銷售產值計算的基礎是產品銷售總量,不論是否本期生產,只要是在本期銷售的都應計算工業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基礎是工業產品生產總量,只要是本期生產的,不論是已銷售的還是尚未銷售的都要計算工業總產值。
㈦ 工業總產值是什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點水平的指標,是計算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主要比例關系,計算一此經濟指標的依據。它在企業中不考核,是計算指標。
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總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生產的成果相加。但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允許重復計算。
輕重工業總產值的劃分也是按「工廠法」計算的,即一個工業企業在正常情況下生產的主要產品的性質屬於輕工業,產的主要產品的性質屬於重工業,則該企業的全部總產值作為重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自製半成品、自製設備、在產品期末期初結存差額價值。價格根據不同需要採用可變價格或不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