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京和合肥gdp
南京和合肥的GDP情況相比較而言,南京的GDP更高。根據2018年的數據,南京的GDP為2.9萬億元,而合唯耐肥的GDP為1.7萬億元。南京的GDP比合肥高出1.2萬億元,佔比較大的優勢。南京的GDP增長率也比合肥高,2018年南京的GDP增長率為7.5%!,(MISSING)而合肥的液遲GDP增長率為6.7%!。(MISSING)從這些數據指埋春可以看出,南京的GDP比合肥高出不少,而且增長率也更高,這也是南京比合肥更具發展潛力的原因之一。
❷ 剛破萬億的合肥,能否在下個十年超越隔壁的南京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民經略提供的數據顯示,合肥是全國過去十年GDP增速第二高的城市。在2010年至2020年中激正,合肥的GDP總量從2701.61億元人民幣猛增至10045.72億元人民幣,共增長了271.8%,僅次於貴州的284.3%。反觀合肥隔壁的南京,過去十年的GDP增速僅位列全國第12名,GDP的增幅為188.8%,落後合肥接近100個百分點。那麼在下一個十年中勢頭正盛的合肥真的可以追上臨省的南京嗎?我們今天就從城市定位、經濟規模、產業分布、交通規劃和人文教育等方面進行一下綜合實力的分析。
1.城市定位——南京政治級別更高,合肥明顯處於下風
首先,我們可以從國家對這兩個城市的定位進行比較。
由上圖可以看出,從城市的行政級別上看,合肥僅為普通的地級市,而南京卻為副省級城市,直接比合肥高出半級。眾所周知,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地方行政級別影響的不僅僅是該地區的行政影響力,而是代表資源投入的傾斜程度。因此,除非國家對地方行政區域進行重大調整,否則合肥不論是行政自主權還是在享受國家的政策紅利方面都將永久落後於南京。
此外,從城市人口規模上來看,南京的定位為長三角特大城市,而合肥僅為I型大城市。因為一個城市的人口規模往往代表著該地區的存量勞動力和存量市場規模,所以人口規模的大小決定了該城市是否能在經濟內循環中的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勞動生產能力,以及當產品生產出來後,是否有足夠的市場進行銷售。
不過,合肥也不是全面在城市定位中落後於南京。其中,「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基地」這個頭銜是南京所不具備的。近些年,隨著合肥持續引進外資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新能源 汽車 製造、半導體、高精電子等行業發展迅猛。其中,在新能源 汽車 行業除了引入蔚來 汽車 中國總部以外,還成功將大眾的電動車生產基地落戶合肥。另外,像京東方、長鑫這類企業又成功幫助合肥在高精電子行業形成了為新能源 汽車 所服務的配套產業鏈。此外,合肥又依託中科大的強大科研實力做到了產研結合,孵化出了科大訊飛這一類公司。因此,可以說合肥確實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確實是走在和南京的前面。
2.經濟規模——南京持續領先,合肥差距逐年縮小
從2020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上來看,南京GDP為14817.95 億元,位 列全國第10位 ,而合肥為10045.72億元,位列全國第20位,合肥的GDP體量約為南京的67.79%。數據看到這里,大家可能覺得合肥與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拉長,當我們將時間退回至2010年,當時南京GDP為5130.65億元,而合肥僅為2701.61億元,合肥的GDP體量僅約佔南京的52.66%。因此,我們在這里就可以看出消鉛碰,合肥經過過去10年的努力,成功將與南京的經濟差距縮小了約15.13%。雖然目前合肥依然無法與南京的經濟體量相提並論,但是在未來的10年,這項差距可能依然會逐年縮小。
3.產業分布——南京注重三產,合肥工業立市
從產業分布來看,2020年南京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699.47億元。第三產業占整體GDP的比重為62%。由此可見,南京的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並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此外,南京還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商務中心」,在長三角地區中是僅次於上海的商貿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金融中心。2020年,南京證券交易額30.26萬億元,列中國內地第四,僅次於上海拿談、北京、深圳。會展業也是南京的重要新興產業之一。2018年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中顯示,南京在中國所有城市辦展數量排名第3,中國所有城市展覽面積排名第5。
反觀合肥,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32.3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79.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133.89億元。三大產業的結構佔比分別為3.3:35.6:61.1。從數據上看,合肥目前還處在依靠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階段,並逐步向第三產業進行升級的階段。但是,合肥的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分別比上年增長68.6%和6.4%,太陽能電池增長17.9%,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28.4%,液晶顯示屏增長2.4%,挖掘機增長15.1%,新能源 汽車 增長107.3%。這些行業的均為推高合肥近些年持續推高合肥GDP增長的關鍵。
4.交通規劃——南京地位穩固,合肥高鐵時代騰飛
在交通便捷度上,南京可以說是全面碾壓合肥。合肥無論是從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上,還是鐵路節點和交匯的定位上,亦或是航空航線還是航空客運和貨運流量方面,均落後於南京。
不過,自合肥從2008年開展大建設和進入高鐵時代以來,已經將曾經普鐵列車時代的盲腸節點升級為了「米」字形的總體布局。合肥高鐵南站也成了多條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匯集的交通樞紐站。其中, 境內有滬漢蓉高鐵、 合福高鐵 、 京九高鐵 、合杭高鐵、合鄭高鐵、 合蚌連高鐵 等多條高速鐵路線穿越。機場也在2013年從曾經的老破小駱崗機場搬遷至了全新的新橋國際機場。總體來說,發展勢頭還是很迅猛的。
5. 人文教育——南京多點開花,合肥中科大一家獨大
南京有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穩居中國第3。其中包括大家最為熟悉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截至2020年,南京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學生75.71萬人,研究生16.10萬人;兩院院士84人、國家重點學科107個、111計劃高校1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12所、雙一流建設學科38個,均僅次於北京上海,居中國第3。
合肥有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此外還包括了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 2018年,合肥市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學生49.89萬人;成人高校4所,在校學生8.98萬人。
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合肥不像南京那樣多點開花,整體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比南京少了近26萬人。人才是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基石,也是幫助城市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的關鍵。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也是未來全行業中可以去培養和利用的管理人才。因此,從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如何利用好本地人才,並留住人才是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長久一段時間以來,合肥僅僅依靠中科大的影響力才能成為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四大科教城市。但是,又有多少中科大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後留在合肥工作呢?
綜上所述,盡管合肥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在經濟建設等諸多方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與基礎雄厚的南京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距。也許,在下個10年中,合肥與南京的差距會逐步縮小,但是如果說想要超越,那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❸ 南京和合肥那個地方發達
無論科教文衛經濟交通還是綜合實力,南京都秒殺合肥,目前兩市還沒可比性。
❹ 合肥整體的經濟水平
縱觀比較近年來合肥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2009年6月份合肥市工業總產值超2006年全年。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30.5億元,同比增長24.6%,環比增長5.5%;實現增加值64.4億元,同比增長25.2%,環比增長6%上半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253.2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增加值351.9億元,同比增長24%。上半年累計完成產值超2006年全年14個百分點。與全省17市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第一,增幅高於全省7.8個百分點。與中部六省省會相比,總量位居第4,增幅位居第一。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合肥市上半年經濟整體逐月向好,運行態勢回暖趨升。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835.15億元,同比增長16.0%,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8.9和4.2個百分點,在全國省會城市繼續位居第一;在省內,總量、增速仍然保持第一;GDP總量佔全省比重為18.5%,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發布會上,,凌明局長具體闡述了合肥市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從產業看,三次產業全面加冊如快,景氣指數大幅回升 上半年,全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5.62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463.40億元,增長20.9%;第三產業增加值336.13億元,增長10.8%。比一季度分別加快0.9、1.2和0.5個百分點。 據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資料顯示,二季度全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18點,環比回升15.8點;企業景氣指數為127點,環比回升14.2點。八大行業景氣指數環比「七升一降」,其中社會服務業、房地產業、住宿餐飲業、工業分別回升26.3、22.5、19.1和15.9點。 第二,從供給看,工業產銷持續回升,農業形勢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合肥市工業企業加大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市場營銷力度,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增速在全國省會城市保持首位。上半年,合肥市工業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9.8 個百分點。 第三,從需求看,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國內市場較為活躍 工業投資比重上升,房地產銷售市場有所回暖。上半年,合肥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5.98億元,增長24%。其中,城鎮投資1094.46億元,增長24.2%;農村投資61.52億元,增長20.3%,呈現城鄉投資同步增長態勢。完成工業投資365.64億元,增長26.4%,高於投資平均增速2.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1.6%,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市政基礎枯薯設州敗啟施完成投資125億元,同比增長28.8%,比去年同期加快6.2個百分點。 第四,從質量看,財稅增長居民增收,企業效益明顯好轉 財政收入繼續回升,民生支出明顯加大。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64.73億元,同比增長5.5%,增幅比前5個月提高4.5個百分點。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9.3億元,增長9.9%,比前5個月回升7.8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74.99億元,同比增長0.2%,扭轉了前5個月下降態勢。財政支出94.3億元,增長37.3%。其中,醫療衛生支出增長66.6%,城鄉社區服務支出增長36.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5.7%。 第五,從活力看,資金支持力度加大,非公及縣域經濟增長較快 貸款漲幅再創新高,外來資金源源湧入。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322.42億元,同比增長40.3%,增幅同比提升18.6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3294.15億元,比年初增加724.5億元,為去年全年增量的1.32倍,同比多增449.4億元。 上半年,全市實際到位市外資金554.92億元,同比增長44.1%。實際利用外資6.11億美元,同比增長6.4%。非公經濟增長明顯較快,縣域經濟增勢良好。上半年,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30.2%,高於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34.3%,高於全市投資增幅10.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55.1%,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二季度私營企業景氣指數達到128.8點,較一季度上漲23.2點,處於「較為景氣」區間。全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6.82億元,佔全市比重為24.7%,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增長25.2%,快於全市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 第六,從環境看,價格指數仍有回落,節能降耗成績斐然 CPI指數繼續回落,PPI跌幅有所擴大。上半年,城鎮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前5個月收窄0.1個百分點。工業能耗大幅下降,節能水平明顯提高。 另外,凌明局長特別指出,上半年,合肥市生產、需求、效益等均出現了較明顯的好轉勢頭,這是一個積極而重要的變化。這既是一系列以擴大內需為主的宏觀調控政策累積效應的綜合顯現,也是合肥市多年大建設、大發展的積極成果,成績來自不易。同時也應當看到,受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影響,經濟全面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一定要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齊心協力,一定能克服和戰勝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與挑戰,實現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❺ 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榜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❻ 安徽集全省之力發展合肥,你認為後幾年會超過南京、蘇州嗎
我認為不會,因為南京和江蘇有地理位置優勢,還有文化底蘊,短時間內想要超過沒有那麼容易。
❼ 合肥,有可能超過南京嗎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經濟方面更是在數年前就成功拿下全球總GDP第二的位置,並且保持至今。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現代化城市被建立並成功走入人們的視野。
如今中國經濟強市已不再僅北上廣深,還有諸多新一線城市驚艷眾人 。而在每個省份的發展進程前檔中,省會城市又是發展最快或者是排名前幾的存在。因此,人們經常會把不同省份的省會城市拿出來對比, 其中尤以江蘇和安徽二省之間的省會城市南京與合肥對比最為頻繁並且倍受關注。
當下,無論是南京還是合肥,都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發展的重點所在,在這個經濟圈中都起著關鍵性作用,尤其對於周圍城市發展而言。而且從地理位置來看,兩者之間距離極近,尤其是近十年來合肥高速的發展態勢更是引起了人們之間將兩者進行對比的興趣。 不過雖然說是對比,但更多地其實是在預測合肥有沒有希望超越南京,有的話又需要多長時間。 那麼 今天我們就從發展速度、經濟地位、文化教育、產業創新等諸多方面和大家一起進行綜合分析。
在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單中, 南京依然位列新一線城市,並且利用十年的時間成功提速近190%GDP,其增長速率處於全國城市GDP增速中靠前的位置 。要知道,南京本身的經濟實力就不錯,早在數年前就突破了萬億, 2020年更是達到了14817.95億元的成績 ,保持著較高發展速度的南京依 然給合肥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但合肥近十年的GDP增速卻更為迅猛,以271.8%恐怖速度拿下全國城市增速第二, 並且在新一輪的評估中順利突破萬億, 取得了10045.72億元的成績 ,將自己與南京之間的差距成功縮小了15%左右。
這樣看起來雖然合肥與南京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縮短多少,但至少是在不斷縮小的。萬事開頭難,有了當下的縮小,在未來不斷加快縮小步伐的可能性將更大。而且萬億作為一個門檻,合肥在成功突破後無疑會獲得更好地成長。 就此來看的話,未來十年即使合肥無法成功超越南京的話,但兩者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乃至不相上下。
無論是南京還是合肥,都屬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重點發展城市,「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 ,在戰略發展方面都給予了重要支撐。都位於東部的他們也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發展資源。但相對而言,南京的地理位置無疑更占優勢,這一點從我國早期建設的鐵路線就不難看出,幾乎所有重要的交通路線都會經過南京,南京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了,而合肥近幾年才發展起來。
其次南京位於的江蘇省屬於沿海省份,發展航運有著天然的優勢,而安徽則身處內陸,無法發展航運,而河運也與南京有著一定的差距。 因此從地理位置方面來看的話,南京具有較大的天然優勢。
如果單從當下的經濟發展戰略來看的話,兩者似乎不相上下。雖然南京更早被確定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重點城市,但之後合肥也緊跟其上,而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兩者也都被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是在定位上,南京顯然要高出合肥不少。這裡面有 歷史 原因,南京作為多朝首都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當下南京也是副省級特大城市,而合肥僅為地級Ⅰ線大城市,所以南京明顯獲勝。 當然了,在城市定位上合肥也並非一敗塗地,以現代製造業來看,合肥就後來居上,成為我國現代製造業基地,京東方等一批製造業就坐落在這里,保證其進一步發展。
南京方面無論是從高校數量還是從質量方面,都顯然要高出合肥不少,絕對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大市。 在大學數量方面,南京佔有2所985、8所211,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更是聞名全國,更不要說還有河海大學、南京航空大學緊隨其後為他們保駕護航了 。並且在近幾年備受矚目的雙一流劃分中,南京整體有12所一流建設高校和38個一流建設學科。
而合肥雖然教育質量也不錯,但與南京相比卻有著不小的差距, 985僅1所,211高校2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撐起了幾乎所有的教育。 未來的發展主要看人才,尤其是 科技 飛速發展的今天,坐擁眾多高校的南京在人才獲得方面無疑更加具有優勢。
未來的諸多產慧返亂業都會轉變為環境友好型產業,環境對世核於未來的發展將至關重要。在日益注重 健康 的今天,大家都更樂意在優美的環境中定居發展。 合肥森林覆蓋率雖然也很高,但與南京卻存在這一定的差距,畢竟南京有著「綠都」之稱。
旅遊 業作為當下及未來大放光彩的產業,南京除了在自然環境方面,豐厚的 歷史 底蘊也為其創造了不少優勢。單是中國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就不知道讓多少人嚮往,而 旅遊 帶動的消費又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就未來產業發展而言,南京相對而言也更具優勢。
從省份整體發展來看的話,江蘇省的整體經濟實力顯然要高出安徽不少。 可以說目前安徽能夠拿得出手的只有合肥一個,而江蘇卻除了南京以外還有蘇州、無錫,江蘇顯然能夠為南京提供更好地發展資源。
當然了,有人也可能表示這樣會存在被分配的情況,而合肥卻是集一省之力。這樣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有一點就是已經發展起來多年的南京在其周圍已經順利形成了城市圈,別的城市對其產生依賴的同時也在不斷幫助其發展。
所以綜合來看的話,南京周圍發展為其提供了巨大的支撐,而合肥有著一省的全部底氣。
如上可知,當下依然是南京有著更大的優勢,但未來誰又能說得准呢? 不過大概率情況下合肥想要僅用一個十年就超過南京還是有極大難度的。
但不論是誰超過誰,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會不斷進步,而雙方的進步也都會為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本質上而言大家都屬於中國城市群體的一員。
因此未來的發展雖有對比,但南京和合肥這兩個相距極近的省會城市,也更容易互補,更容易產生合作,互相幫助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發展速度。
❽ 合肥產業布局比南京快嗎
整體來看合肥確實不如南京,但擾吵是瞎李粗這些年發展速度真挺快的,放在磨鎮10多年之前絕對不敢拿合肥跟南京做對比,因為差得太多了,但現如今看看其實差距並沒有那麼大,畢竟合肥的GDP總量也突破萬億了。
❾ 合肥和南京的軟體行業
南京的軟體產值全國第四,去年一年是700多億,大連的態鍵凳軟體產值差不多亮租就是南京的一半,僅次於北京、深圳、上海,而且距離上海的差距很小帆旅,按目前這種發展速度,很快就可能超過。。
軟體開發在南京還是很好找的,工資待遇也都還不錯。偶幾個同學都不是什麼好學校畢業的,一個人口學院、一個南京工業大學三本、還有個根本不是學計算機的,所在企業也都不是什麼多大的公司,但工資待遇基本都4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