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寨現代產業園地址在哪裡
金寨現代產業園區位於合肥經濟圈合六葉城鎮發展軸上,六安市西部,東距合肥市約110公里,距六安市約45公里,距武漢市約210公里,地處金寨縣東北部,南接縣含穗粗城新區,西臨我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抵史河總乾渠及縣界,東起滬蓉高速公路。
金寨現代產業園區位於合肥經濟圈,地處金寨縣東北部,北距寧西鐵路葉集站4公里;南接滬漢蓉高速公路金寨下道口,距滬漢蓉高速鐵路金寨站10公里;東距合肥國際機場100公里。2012年8月族賣初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總體規劃於8月15日在合肥通過了專家評審;9月19日,由金寨縣政府辦公室、財政局牽頭引進的安徽國雅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新建的年產15萬方集裝箱板、20萬套汽車內飾板項目正式與金寨現代產業園區管委簽約。10月28日至29日,談鎮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虎深入金寨縣視察現代產業園區項目建設。
Ⅱ 。西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求大神幫助
我家是西安的!西安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市區內鍾樓 鼓樓 清真寺 碑林 陝西歷史博物館 大雁塔 小雁塔 大興善寺 西安古城牆 大雁塔北廣場 大唐芙 蓉園 西安曲江海洋世界 青龍寺 東邊兵馬俑 秦始皇陵 華清池 華山 西安半坡遺址 驪山西邊咸陽博沖鬧物館 昭陵博物館 乾陵 楊貴妃墓 法門寺 北邊黃帝陵 革命聖地 黃河壺口瀑布 南邊藍田猿人遺址 張良廟 武侯祠 其實玩什麼都不重要西安的小吃很多的!多得數不過來!烤肉、臘汁肉夾饃、牛羊肉泡饃、牛羊肉小炒、雜羔湯、孜然炒肉夾饃、臘牛肉夾饃、水盆大肉、葫蘆頭泡饃、蒸碗、煎餅、麻辣粉、蒜蘸面、牛肉麵、臘汁肉揪面片、羊肉面、歧山臊子面、烤肉、鹵汁涼粉、時晨包子、甑糕、肉丸糊辣湯、豆腐腦、金線油塔、粉蒸牛羊肉、煎餅、鍋貼、灌湯包子、蒸餃、生氽丸子、涼皮、涮牛肚、岐山哨子面夾饃、油潑扯麵、玫瑰鏡糕、黃桂柿子餅、洋芋叉叉、梆梆面、炒涼粉、粉湯羊血、蜂蜜涼粽子、鍋盔、煎餅、漿水面、金線油塔、泡泡油糕、千層油酥餅、石子餅、酸湯水餃、蕎面餄餎、薺菜春卷 第一要去回民街,也就是鼓樓,做車坐到鍾樓下,往西走一點就是了~ 第二就去秋林公司的小吃街,那裡的小吃挺全的,價錢也差不多. 還有一些零散的地方,外地人就去那兩個地方就行了,夠你吃了 個人重點推薦大唐不夜城,唐城牆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這些地方都不要門票。好玩兒不貴
陝西華山、兵馬州歲俑博物館、秦始皇皇陵、西安城牆等。 西安是國際旅遊城市。長安自古帝王都,文物古跡遍布地上地下,系統而完整,豐富而多彩,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
麻煩採納,謝謝!
去爬泰山吧,去泰安如果不爬泰山就等於沒去泰安。
六安特產:六安瓜片,霍山黃芽.八公山豆腐.皖西大白鵝.臘肉. 六安風景:佛子嶺水庫.梅山水庫.毛坦廠古鎮.大華山和小華山.皖西大裂谷. 萬佛湖風景名勝區 舒城山川秀麗,旅遊資源豐富,有"皖中花園"之美譽。萬佛湖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湖中60多個島嶼,大多開發利用,幾十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墨如畫,巧奪天工。湖水清澈如鏡,水質清新,經國家環保部門抽樣監測,屬地表二級水質,可直接飲用。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壩鑲嵌於湖邊。各種旅遊設施配套齊全,旅遊專案豐富多彩,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順利通過了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驗收。2002年5月6日,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萬佛湖旅遊文化節暨「龍津杯」國際龍舟邀請賽。萬佛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最高峰老佛頂海拔1539米,以山高、峰險、松奇、石怪、瀑多、洞幽、林深、佛真而著稱於世。文化積淀深厚,人文景觀眾多,還是避暑療養勝地。 萬佛溫泉,位於萬佛湖畔,舒城湯池鎮,素有「人間福地」之稱。清代文學家戴名世作有《溫泉記》。溫泉面積1.5萬平方米,出水面積2500平方米,是典型的高熱氡泉,常年水溫65攝氏度,富含人體需要的16種微量元素,對面板病、關節炎、傷風感冒、腰腿疼痛等有顯著療效。現建有散跡罩全省規模最大的溫泉游泳池,集沐浴、療養、旅遊於一體。 皋陶墓 位於六安城東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側15米處,東北35米處為皋陶祠舊址。皋陶被孔子列為上古「四聖」之一,《史記·索隱》載:「六安國六安,咎後偃姓所封國」,故六安有皋城之稱。皋陶墓為圓形土冢,周長97米,高6.2米,墓頂平面直徑4米,上有黃連木一棵,形同華蓋,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古皋陶墓」碑刻一塊,碑高1.82米,寬0.92米。1981年公布為六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上海辭書出版社收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響洪甸風景區 響洪甸水庫:響洪甸水庫坐落在響洪甸鎮駐駕灣村的西淠河上,壩型為半徑同心圓混凝土重力壩,壩高875米,弧長304米,橫臣於蒼山雲海之間,庫區通航里程多20公里,煙波浩渺、碧水千里、兩岸山峰峙,重巒迭翠被譽為皖西的「小桂林」。齊山:在庫區的響齊辦事處、響洪甸鎮之間,一面依山,三面環水。《六安州志稱》:齊山因「頂峰而平,故名」。齊山擁霧,舊為六安州八景之一。蓮花山:在油坊店鄉蓮花河畔,因山有石似蓮花而得名,包括東蓮、西蓮,兩座相距約5公里。山上有令碑石、龍潭石、棋盤石、燕子石等景點,石壁上有多處名人題刻。 梅山水庫 梅山水庫坐落在史河上游梅山城區,是淮河流域重點工程,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壩高88.24米,全長443.5米。大壩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長虹卧波橫跨在高峽平湖之中。 由梅山水庫興建而形成的人工湖,湖水碧透,微波盪漾,庫區沿岸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天鵝島、九王寨、青蛙石、水上兵馬俑、梳妝台等景點,形象各異,栩栩如生,讓遊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登壩遠眺:連綿青山、無際鮮花、碧綠茶園、如茵綠毯、盡收眼底。 梅山水庫於1954年6月開始動工,1956年4月建成,和它同期建成了五座大中型水庫,他們都位於淮河的上游,大別山腹地,這就是五十年代聞名全國的大別山五大水庫體系。為什麼要修建這五大水庫呢?解放初期淮河是一條有名的害河,有名話叫:「走千走萬,不走淮河兩岸」,不難聽出淮河兩岸人民生活是多麼的艱辛!1951年5月15日 *** 同志提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周恩來親自主持工作會議,下令水得部在淮河上游興修水庫,於是就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建成了金寨縣響洪甸水庫和梅山水庫、霍山的磨子潭水庫和佛子嶺水庫、舒城縣的龍河口水庫,這五顆璀璨的明珠。 梅山水庫在50年代,是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型大壩。50年代 *** 同志曾到這里來視察,70年代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托蘭和列寧勒水電設計院院長都曾到過這里,他們稱贊道:「連拱壩好,中國人民了不起!」這座連拱型的大壩由15個連拱和16個垛組成,大壩全長443.5米,連拱壩全長311.5米。 站在連拱壩壩頂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庫區的水清澈見底,眾多小島點綴其中,好象一幅風景秀麗的中國山水畫。如果盪舟湖上,您一定會看到連拱聳雲,重巒疊嶂,魚躍人歡的萬千氣象。水庫北岸的山和湖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北宋年間,民間有九個強盜,他們居住在湖中間的一個山頭上自封為東王、南王、西王、北王、天王、地王、水王、火王、和寨王,並在四周圍建了很高的圍牆。他們召集附近的一些土匪、強盜聚會起來,經常下山搶劫、殺人、放火,鬧得民不聊生。當時宋朝的朝廷多次派兵鎮壓他們,但是終因九王寨山高牆固,久攻不破,就在官兵們陷入困境時,突然來了九位非常美麗的女子,自告奮勇,願意施美人計來迷惑這九位大王。他們每天在美山湖下的深潭中洗澡、嬉笑打鬧,來引起九位大王的注意。九位大王終因過不了美人關,而鬆懈了防禦,朝廷就趁此機會一舉攻上山寨,把上面的土匪強盜一網打盡。正在朝廷 *** 和農民要感謝這九位美女的時候,卻不知她們的去向了,於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九位美女,就把這一帶群山叫作美山,湖就叫美山湖了,後來因為諧音的緣故,把美山叫成了梅山,與此同時,就把九個強盜聚會過的地方叫做九王寨,一直沿用至今。 站在連拱壩上,可以鳥瞰到縣城——梅山的全貌。梅山地名由來的傳說有很多種,一是梅山瀕臨在史河的峭壁上,岩石裂墳如朵朵梅花,幫稱梅山;又說黃巢與王仙芝相約聯軍攻河南,行軍到梅山,為唐軍圍困,久不得脫,黃巢令軍隊撒米糧於山坡、道路,唐軍疑黃巢軍糧充足,解圍而去,後人稱這里為米山,後諧音為梅山。金寨縣城梅山,一條史河把山城分成東西兩半,河東是工業區和學校所在地,原有多家絲綢工業企業,省重點高中——金寨一中坐落在河東,2000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就是金寨一中的學生,全國聞名的希望之星—「大眼睛」蘇明娟也曾在金寨一中的高中部就讀;河西是冊城的政治中心和商貿區,整個山城的建築依山傍水,別有一番情趣。 大壩的東端,這柵欄式的建築就是大壩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溢洪道,共由7個孔組成,每孔寬11.2米,當庫區水位超過一定高度時,溢洪道閘門便會開啟泄洪。在溢洪道下方有一個凹槽,叫緩沖槽,是為減緩水流對山體的沖擊力而設計的,大壩下方那棟白色建築就是發電廠,梅山水庫在初期時主要功能為蓄水、防洪、灌溉,發電廠是1954年建成投產的,共有4台機組,年最大發電量為1.2億千瓦時,在北京中國家業博物館里陳列有梅山水庫發電機組的模型。 記得法國著名畫家拉庫瓦說過:「好的風景,應該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書」,梅山水庫也應該是一部字典,它的自然風光,它豐富的文化內涵,應該讓大家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銅鑼寨 銅鑼寨位於縣城西南68公里,今為上土市鎮龍門村,海拔1096米。此寨始建於明代末年。據光緒《霍山縣志》記載:「銅鑼寨自白雲尖蜿蜒而來,一峰聳峙,下有松尖謁駕崖。明末張獻忠入寇,居人避其上,賊至鳴鑼號召,去,秉耒出耕,故以銅鑼名。」清咸豐年間,居民仍避兵亂於其上。寨為孤峰聳起,怪石重迭,周圍皆險徑,攀登艱難。今寨址已無存,僅在寨頂發現石臼3個,形模甚古,其中一個是在岩石中開鑿的,上口直徑40厘米,底徑28厘米,深24厘米。在巖腰處發現有炮子,大如碗,另有鐵刀一把,半露在外,半插石縫中,欲拔不出。寨頂端面積約3平方公里,今建有電視轉播台。 南嶽山 位於霍山縣境內,相傳山名為漢武帝登禮時所封。今廟宇西門尚有「漢帝勒封」四個大字。 南嶽山四面眾山拱衛,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晚唐詩人皮日休漫遊皖西時,曾寫下著名的《南獄賦》,稱「北與地角,勢與天就」,「有水如脈,有石如骨,空洞如腹,有峪如節」,對山水洞石作了細致的描繪。山頂原岳祠、萬卷堂等古建築。萬卷堂;相傳是宋代狀元焦氏.兄弟中考前的讀書處,至今遺址尚存,現有16間磚木結構的小瓦廟,系1937年重修。正殿是國民黨著名書法家干信任先生題寫的「小南嶽」匾額。飼旁有一水池,口方丈許,池水清冽,俗稱「南嶽天池」,舊為「霍山八景」之首。相傳池下有一泉眼,與東海相通,有一龍卧於池中,後不翼而飛。曾有古詩描述:「南嶽峰頂水接天,、芙蓉倒插浸塞蓮,不知漢武賜封後,能潤山前幾畝田」。山南峭壁處,有大小兩個風洞,扶石躡足而上,可至洞口,大洞可容數千人坐卧其間,小洞外狹內寬,中如曲房復室,借光深入,可達數重。 洞的西北上方,有旗桿夾、白虎巖、試心巖等怪石林立。其中試心巖伸出約三米,下臨深淵,十分險峻。傳說心懷邪念者,畏懼登臨。有詩日:「風洞浮嵐萬壑低,誠心巖上色猶迷,蒼松綠翠埋唐褐,野草荒丘失漢泥」。山北夾谷中有一石洞,有降如富,舊稱「石窗洞」。傳說漢末左元放隱居於此。洞旁有深潭,名日龍漱。古詩雲:「封禪猶存臨岳題,前山排急浪,一徑懾力梯。龍去池方靜,風高古洞迷,忽疑左元放,尚在此中樓」。生動地描繪了南嶽山的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山之東坡有百步階,拾階而上,登上峰頂。只見東、南、西三面群山連綿,無邊無際;向北眺望,清水如綠,曲折東流;霍山古城、新城盡收眼底。身臨其境,耳聽山泉叮冬,眼望西邊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天堂寨原始森林 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天堂寨位六安地區金寨縣西南角,與湖北省羅田、英山接壤,是華東地區最後一片原始森林,面積120平方公里,古稱多雲山,因「晴日飛空,雲亦不斷」而得名,自元以後義軍聚寨屯兵,改名為天堂寨。天堂寨景觀集山水風光之大全,有水景、山景、石景、雲景 和洞景等,享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雲霧的海洋」、「清涼的仙庄」等美譽。 天堂寨乃秦嶺皺褶帶的延伸,為江淮分水嶺,「峰崖石寨插雲間,吳楚東南第一點」。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為大別山第二高峰,景區內峰、石、樹、花、雲海相映成趣景色怡人。天堂寨水資源十分豐富,泉、溪、湖、潭、瀑,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來到天堂寨,你不可不去觀賞天池、尾平湖、九影瀑布,龍潭瀑等著名景點,置身其中,嘩嘩的流水聲,伴著悅耳的鳥鳴聲,猶如進入了一個清涼世界。 天堂寨的雲,變幻多姿,既有「平林漠漠煙如織」的輕紗帳,又有一碧萬頃,煙波浩渺的雲海,古人曾作詩形容:「峰高雲罩地仙美,山色朦朧誰往還」、「白露蒼煙,彌漫霧靄,人海煙嵐直如蜃樓海市中」。「踏遍黃峨岱與廬,唯有天堂水最佳」。陽光明媚的春夏,去天堂寨正相宜。 ....天堂寨奇松、怪石、雲海、溪泉、飛瀑巧奪天工,變幻無窮。一位旅遊專家在游覽天堂寨後,稱之謂:「游遍黃峨廬岱,唯有天堂之水」贊譽天堂寨集黃山、峨眉山、廬山、泰(岱)山等全國名山大川之精華。 目前,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已 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旅遊配套服務體系,還修有一條長達1500米的高空索道纜車。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並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寺 ...
問題1 `` 西安去那才知道有多好玩`` 問提2``` 五台山
採納哦
我就在西安··就去看看水幕電影·兵馬俑·清華池就是咯·
安陽的紅旗渠最佳,太行山、殷墟、羑里城、岳飛廟。 考慮你的實際情況,去太行山大峽谷比較合適。
江西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現擁有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三百山(2002年5月被國務院(國函[2002]40號)批准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等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中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有南昌、景德鎮、贛州3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還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及鄱陽湖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國家重點保護寺觀;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各類風景名勝區(點)多達2400餘處。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 滕王閣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七仙女下凡——仙女湖 1600多年前東晉文學家干寶所著《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美麗傳說: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飛去,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這里的豫章新喻縣便是指現在江西省新余市,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布,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秘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朴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型別。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峰對峙的鍾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著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里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星的科技鉅著《天工開物》為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廬山天下悠 廬山 中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雄峙於江西省北部。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詩人蘇軾的名句已成為一種哲理;然而,要領略廬山之美,還須親臨其境。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在襟江帶湖的峰巒中,懸崖峭壁、雲海趣霧、飛瀑銀泉、幽林疊谷,催多少墨客名人,吟千古絕唱;古跡名勝、山巔平湖、綠色植被、別墅建築,令天下觀光遊客,留戀情獨鍾。在三百多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內,12個景區、37處景點、230多個景物景觀,像數百顆寶石、翡翠散落在峰峰嶺嶺,鑲嵌在峽間谷中。登山俯瞰,南觀鄱湖,淼淼如銀鏡,水天一色,北望長江,飄飄似玉帶,逶迤東去。仰看峰巒,雲繞霧繚,佛光彩虹,氣象萬千。橫觀四嶺,魁偉險峻,異峰怪石,蔥蘢蒼翠。 歲月鉅變,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又為這靈山秀水描繪出美輪美奐的色彩。「天上有街市,高山出平湖」,千餘棟具有二十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造型別致的山間別墅,掩映在3400餘種林木花卉點綴的雲山錦谷之中。牯嶺蘆林湖碧波粼粼,如琴湖水光瀲灩。新建的石門澗懸索橋,猶如架起的一道彩虹, *** 詩碑園是一座藝術的殿堂,瞻仰偉人的聖地。廬山,集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評選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三清天下秀 三清山 坐落於江西省上饒東北部。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黃山姐妹山」、「華東明珠」等殊譽,1997年8月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保羅等訪華團慕名來三清山考察後驚嘆道:「三清山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罕見的精神世界----天國」。他認為三清山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類的瑰寶。代表團成員無不為之陶醉,一致稱贊三清山的自然資源是世界級的(即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以自然山嶽風光為主,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已開發的奇峰有48座,怪石52處,景物景觀400餘處,有植物1088種。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220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山南為自然風光:司春女神、巨蟒出山、老道拜月、觀音賞曲、神龍戲松堪稱世絕。山西以「唐僧西征」為主題的自然風光叫人嘆為觀止。6月份可觀賞高山杜鵑,猴頭、雲錦花開一月三變色,遍布山野。風姿各異的龍潭、玉簾、石澗、三疊泉、冰玉洞等瀑布,具有畫龍點睛之功。奇峰虯松、娃娃魚、熊、獐、鹿、猴、山羊、野豬、火紅石雞使三清山更具有原始風味。 我國著名散文家秦牧贊之為「雲霧的家鄉,松石的畫廊」,著名風景名勝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朱暢中高度贊頌三清山「看了三清和黃岳,三清將更勝黃岳」。歷代名臣名家王安石、朱熹、蘇東坡等都在這里留下足跡。 龍虎天下絕 龍虎山 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來到這里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之後,張道陵精誠修道,創立了道教,先後獲「黃帝九鼎丹書」和「太清丹經」,撰寫《老子想爾注》進行解說,並攜帶底子入蜀佈道,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祛災,深得人民愛戴。 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景區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巖、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明凈秀美、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由南向北從景區貫穿而過。她宛若一條銀色的飄帶,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巖這兒穎寶珠串為一體,形成龍虎山旅遊觀光的最佳線路。從上清千年古鎮乘竹筏順瀘溪河而下,二十里山水二十里畫屏,兩岸奇峰怪石,竹林青翠欲滴,移步即景,宛若仙境。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游覽於此,吟詩作畫,流芳千古。 歷時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戰國崖墓,是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的又一「絕」景,崖墓分布廣、數量多、位置險、造型奇特、文物豐富,為中國之最。
恆山 懸空寺 五嶽我們山西好歹也攤到一岳了,全國不到六分之一的概率哦 雲岡石窟 九龍壁 除了北京的就數他了, 往南就是享譽海內外的清涼勝地五台山了 小心著涼啊 這里估計最少是1天半 不過也看你門要去多少廟了,四大佛教勝地之一嗎,除了廟多還能說什麼 再往下就是太原了 晉祠 一天 小時候學的難老泉到了那裡看能想起來嗎,明天先溫習一下吧,不過去了可能沒有水啊,難老泉已經老了,嗚嗚 喬家大院 大院好多,去一個就可以了,這個全國有名的人多,你門也就湊熱鬧了,呵呵 平遙古城 不要忘了吃牛肉啊,呵呵 這兩個地方好像跟團的話應該一天能行 自己跑估計的兩天 轉到這里估計你們也得打道回府了 時間可不多了 回去還得休整呢 其他還有好多呢 綿山風景不錯的 去了可以緬懷一下介子推啊 這可是他犧牲的地方啊 皇城相府嗎在晉東南了 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就在這里拍的 這里還有太行山大峽谷了 晉南也不少了 霍州署衙 全國唯一啊,不過也就是縣太爺辦公的地方,不過如此 洪洞大槐樹 看看你的小腳拇趾頭是不是分開的,要是,恭喜你,回到家了,呵呵 蘇三監獄 唱洪洞城裡沒好人的那位當年被錯誤打擊就住這里了 廣勝寺 飛虹塔 以前趙城經藏可是在這里藏了好多年呢,差點被小鬼子搶走,多虧廟里的一堆光頭呢,呵呵,沒有不敬的,都是英雄呢 堯廟 華夏文明始祖之一呢,沒有他,估計我們也不一定能在這里交流了 壺口 小黑違反交通規則飛過去的就是這里了,估計咱們去交警會吊銷駕照的 解州關帝廟 關二爺的故居啊,現在香港想發財的供的可都是他 永濟普救寺 西廂記喲 讓紅娘也給你們兩個牽個繩子? 黃金周 人也太多了 最主要的還是注意安全 每個地方都有坑蒙拐騙偷的 多多注意 發生了及時向假日辦投訴 也許偶然一下就起作用了
Ⅲ 為何很少提及八路軍留守兵團抗戰中有何功績走出過多少將軍
在有關八路軍的電影或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在抗日戰場上英勇抗敵的畫面,但三個主力師只是八路軍的一部分,出三個主力師外,八路軍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八路軍留守兵團。
其實,在抗戰期間,八路軍留守兵團的功績是很大的,從中也走出了很多開國將軍。
本篇文章我們就系統地講述一下八路軍留守兵團形成過程,兵力部署,功績貢獻等問題。
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戰爆發。同年8月,國民黨當局開始同中共中央達成合作抗日的協議。
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森悔叢11日,按全國統一戰斗序列,改稱第18集團軍,但仍沿用第八路軍番號,八路軍下轄第115、第120、第129三個師。
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西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在這次會議上還決定,在主力開赴抗日前線後,黨中央仍留在陝北,同時留少數部隊保衛黨中央和鞏固發展陝甘寧根據地。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八路軍第115師炮兵營、輻重營;第120師第359旅第718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輔重營;第129師第358旅旅部和第770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輻重營, 一共9000餘人留守陝甘寧邊前讓區為統一指揮,成立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蕭勁光任主任。
11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留守部隊進行整編,除第358旅旅部和第770團外,共改編成8個團一個營,分別為:
第120師輔重營、炮兵營改編為警備第1團;
第129師特務營,炮兵營分別改編為警備第2、第3團;
第115師輻重營、炮兵營改編為警備第4團;
第120師特務營、工兵營分別改編為警備第5、第6團;
第129師工兵營改編為警備第7團;
第718團改編為警備第8團;
第129師輔重營改編為廊(現富縣)甘(泉)獨立營。
12月,中央軍委將留守處改稱留守兵團,蕭勁光任司令員,曹里懷任參謀長,莫文驛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4月,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及所轄關中、慶環、三邊、神府軍分區統歸留守兵團指揮。
1939年7月,軍委炮兵團撥歸留守兵團建制,後改編為特務團。
8月,成立關中警備司令部,10月,第359旅率第717、第718團(平山獨立團改稱)由晉察冀邊區返回陝甘寧邊區,接替綏德警備區防務。
以綏德警備司令部為基礎成立警備第1旅,下轄警備第3、第8團,駐防關中地區。
1940年2月,警備第6團撥歸晉綏軍區指揮。
4月,第359旅第719團、雁北支隊、第4支隊先後由晉西北到達陝甘寧邊區。
至1941年底,留守兵團所屬部隊共計3個旅、20個團及若干獨立營,總兵力達3.1萬餘人。
1942年5月此櫻13日,中央軍委決定在延安設立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賀龍任司令員,下轄八路軍第120師、留守兵團、晉西北新軍和陝甘寧邊區保安部隊以及炮兵團等部。
9月15日,留守兵團司令部與聯防軍司令部合並,對外仍保留留守兵團司令部的名義。
八路軍留守兵團作為一支勁旅在肅清匪患,保衛衛河防,粉粹日頑進攻和破壞,改善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保衛黨中央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於八軍留守兵團的功績貢獻,我們一一分析。
八路軍主力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以後,陝甘寧邊區境內的土匪破壞活動更加猖狂,嚴重威脅著邊區黨政軍及人民群眾的安全。
當時除零星的散匪外,還有40多股匪群,這些股匪在國民黨的羽翼之下,接受國民黨的指示,或受國民黨的支持,殺害中共工作人員,破壞地方行政機關,搶劫群眾財物,姦淫婦女,無惡不作。
他們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邊區抗日救國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為此,毛主席、朱總司令電示各部隊及地方機關:「今後肅匪任務,仍然嚴重的放在我們的面前……過去清匪雖有成績,但收繳者佔少數,被打散者佔多數,計人槍各千餘之眾,依然藏歸民間,未被收繳。必須深入一切地方工作,發動群眾,才能徹底肅清匪患,否則仍有再行集合為匪之可能。特此通令各部隊各機關,凡與清匪有關者,一律依此方針,徹底完成任務,不達目的不止。」
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留守兵團很快集中力量,窮追猛打與堵截合擊的戰術,同在政治上爭取瓦解的政策相結合、充分發動群眾,對漢奸土匪展開堅決斗爭。
經過數十次大小戰斗,消滅土匪36股,擊潰10餘股,總共繳獲60迫擊炮兩門,輕機槍10挺,各種槍1700餘支,子彈7萬余發,俘匪900餘人,繳獲戰馬百餘匹,從而使邊區的政治秩序得到安定。
陝甘寧邊區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神經中樞,是中國共產黨組織指揮全國各個根據地軍民抗日救國的中心和戰略總後方,因此,它也成為日軍進攻和破壞的重要目標。
從1938年至1940年,日軍先後向留守兵團河防陣地發起的進攻達數十次,每次投入的兵力,最少2000餘人,最多時達萬餘人,每次使用重炮皆在20門以上。
在邊區人民的支援下,留守兵團各河防部隊及增援邊區的第120師第359旅廣大指戰員,不畏強敵,依靠堅固的河防工事,英勇戰斗,多次粉碎了日軍的武裝進攻。
從抗戰開始到武漢失守的這一段時間內,蔣介石為維護其統治,曾允諾將陝甘寧蘇維埃區改為陝甘寧邊區,然而遲遲不予公布陝甘寧邊區的合法地位。
他利用各種手段,派遣特務,布置反共據點,進行反共宣傳;指示地主強收舊租舊債;組織暗殺隊殺害中共工作人員;挑撥八路軍與群眾、友軍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以觀察團、考察團、參觀團的名義,深入邊區暗中進行政治破壞活動;收買中共工作人員,訓練反共幹部,進行反共宣傳;在軍事上則調兵遣將,包圍邊區,並增強地方反動武裝,配合正規軍進行武裝挑釁,從1937年到1938年10月,國民黨頑固派共製造各種磨擦事件151起,其中28起是軍事進攻。
在同國民黨頑固派的斗爭中,留守兵團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統一戰線政策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對邊區內的國民黨政權也區別對待,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斗爭形式,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造成人、地兩損,在勝利的情況下不失去原則,不沖昏頭腦,因而既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又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八路軍留守兵團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保衛黨中央的安全。 雖然留守兵團的絕大部分指戰員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具有豐富的戰斗經驗和高度的政治覺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紀律比較鬆散,不團結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還有游擊習氣等。
如果不把這支「御林軍」打造成一支鋼鐵軍隊,怎能保衛好黨中央的安全?
有一次,蕭勁光向毛主席匯報工作時就提到這個問題。
毛主席對他說: 「我看要把這支來自各方面的、比較鬆散的隊伍建設成一支打不爛、拖不垮、具有很強戰鬥力的正規兵團,關鍵就在於要按照古田會議決議的精神去做。」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1937年12月,他們召開第一次留守兵團首長會議,作出關於「加緊戰斗准備,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進行統一戰線教育,增強部隊紀律性,緊密團結人民群眾」的決定。
1938年12月,又召開留守兵團及保安部隊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提出:
隨後,留守兵團在軍事訓練方面開始著重加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從1937年兵團成立至1939年底為第一階段。
經過這兩年的訓練,部隊熟練了戰術基本動作和對地形地物的利用,掌握了四大技術,特別是射擊命中率大大提高,每個班都培養了特等射手。
1940年即進入訓練的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近戰、夜戰訓練,繼續提高四大技術水平。
在戰術方面,著重訓練近戰中的射擊與運動,突破前沿,縱深戰斗,反沖擊、追擊和遷回包圍,以及射擊、刺殺、投彈和近迫作業動作。
通過訓練,使部隊更加明確步兵在戰斗中的地位和作用,統一了戰術思想,提高了戰術技術水平,鍛煉了勇猛無畏、敢於白刃格鬥及以少勝多的戰斗作風。
從1941年12月起,進入第三階段。
重點是近戰訓練的繼續和深入,以營、連為單位進行實兵對抗演習,在邊境防區內連續四個月日夜進行。
兵團首長親自指導,分段演習與連貫演習相結合,戰術與技術相結合,想定與實際敵情相結合,既反映出敵人的作戰特點,又發揮了人民軍隊的特長。
經過學習與訓練,留守兵團廣大官兵的軍政素質在短期內有了很大提高。
特別是明顯地加強了幹部管理教育、訓練部隊以及組織指揮部隊作戰的能力。
同時,還培養了大批幹部,先後向前方輸送幹部2000多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陝甘寧邊區地處高原,土地貧府,再加上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政策,因而造成留守兵團物資供應上的嚴重困難。
開始,每個戰士平均每天只有5分錢菜金,衣著更困難,冬天有的還穿著短褲,或不得不赤腳履冰踏雪。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指示部隊要克服經濟困難,改善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
要學會搞生產,把生產、學習與戰斗結合起來。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1938年7月,在第二次兵團首長會議上,他們提出了「生產、學習」的口號,12月,在兵團黨代表大會上,他們又提出「以戰斗的姿態加緊生產」的口號,要求各級領導把生產作為部隊的一項經常性任務來抓。
為改善部隊生活,幹部戰士積極創造條件種菜、養豬、養羊、打草鞋、紡毛線、打毛衣毛襪毛手套、做針線、織布、開磨坊等。
經過兵團全體指戰員的共同努力,1938年7月至12月僅半年的時間,部隊生活得到初步改善,保證了蔬菜自給,每周可以吃上兩次肉;部分單位解決了毛衣、毛襪、手套、鞋子的問題;補充了部分的掛包、子彈袋、裹腿等軍需用品。
第385旅每人自製汗衣一套,個別團還每人自製軍服一套,解決了戰士部分生活和軍需用品。
1939年以後,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對邊區的進攻和經濟封鎖,使邊區財政供給發生了極大的困難,邊區軍民穿衣吃飯更成了大問題,有些群眾產生了負擔過重的埋怨情緒。
1940年2月10日,黨中央向全軍發出號召,要求各部隊依照不同的環境條件,開展生產運動,做到一面戰斗、一面生產、一面學習。
留守兵團立即做出「把部隊變成戰斗的學校與集體生產的場所」的決定,規定兵團部隊全年的生產任務是自給一個半月的糧食,開荒2萬畝地,收獲糧食2400石,共72萬斤。
兵團各部隊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不僅開墾荒地,種糧種菜,還開辦了11處毛紡廠,以及被服廠、鞋襪廠、皮革廠、木工廠、大車廠、煤窯、磚瓦窯、瓷器窯和各種作坊等共52處;有的部隊還搞起了畜牧業,運輸業、商業和打鹽、挖甘草等各種生產經營項目。
這一年全兵團共獲利223.65餘萬元,除完成一個半月的糧食自給外,還解決了部隊的被服問題。
1942年7月,朱德總司令到南泥灣視察,還興奮賦詩,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八路軍留守兵團,在陝甘寧邊區人民自衛軍和晉西北、晉西南八路軍的配合下,對日軍作戰78次,消滅邊區內土匪40餘股,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99次。
在戰斗中,他們不斷提高軍事素質,使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得到很大發展。
同時,他們積極開展生產運動,改善部隊生活,減輕人民負擔,勝利完成了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中共中央的任務,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作為「御林軍」的留守兵團,在建國後的授銜時,也走出了多位將軍,其中:
大將1名: 蕭勁光
上將2名: 李志民、閻紅彥
中將8名: 莫文驊、鍾漢華、周球保、甘渭漢、杜平、陳先瑞、張達志、文年生
少將9名: 賀晉年、白志文、李宗貴、王兆相、周芝光、孫文采、帥榮、賀慶積、歐陽家祥
可謂戰將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