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低能耗行業有哪些

工業低能耗行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1 22:29:38

1. 輕工業有哪些行業

輕工業有18個大類行業,包括采鹽,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等。

輕工業主要是指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輕工業與重工業相對,也互有交叉。輕工業是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品的主要來源,按其所使用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和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輕工行業共分為18個大類行業,根據行業管理實際,將輕工業劃分為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文化藝術體育休閑用品和輕工機械裝備四大領域,含稿腔團蓋家電、電池、陶瓷、五金、食品、日化、輕工機械、工藝美術、禮儀休閑用品、文教體育用品等31個行業門類。

輕重工業對比

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和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前者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圓碰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後者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鍵橘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2. 低碳經濟具體是哪些行業

石油化工業、低碳經濟是石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石油化工行業讓漏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著力點、我國石油化工業節能減排力度加大、石化產業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成石化工業未來發展重點、鋼鐵工業、鋼鐵工業節能減排潛力較大、鋼鐵業振興規劃調高「落後產能」標准、我國加大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力度、未來鋼鐵工業投資偏向於節能技改、我國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鋼鐵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導則、煤炭工業、我國煤炭工業重視可持續發展、我國大力推進煤炭工業節能減排、我國煤炭企業大力推進煤層氣資源開發、我國進一步加快煤炭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我國煤炭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簡析、電力工業、火電發展過快致硫排放急劇增長、中國多措並舉助推電力工業節能減排、建設綠色電網順應節能環保大勢、我國不斷加快電源結構調整優化、調控火電價格加快低碳經濟發展、汽車製造業、節能與新能源車成為汽車業發展導向、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發展機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混合動力車成中國汽車市場新商機。
(2)工業低能耗行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敏坦、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大進步。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於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坦拿爛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裡,「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3. 綠色低碳產業包括哪些

綠色低碳產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包括電力、交通、建築、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斗猛改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走低碳產業道路,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需要,是保護地球的需要,也是人類持續發展的知純需空判要、更是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低碳經濟」將是世界經濟的一次重要轉型,是一次重要的世界經濟革命,無論是從國內而言,還是從全球而言,低碳產業將成為各國經濟長遠發展的戰略選擇。同時它也有著巨大的經濟、環境、社會效益。

4. 有哪些行業是屬於節能減排 低碳生活

節能減排和低碳是每個行業面臨的挑戰和責任
不過從工信部8月8日公巧慎布知寬磨淘汰落後產能名單涉及的行搭斗業來看
下面的行業因該是重點行業
包括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水泥、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製革、印染、化纖等行業

5. 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的行業目標

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行業,大力推進結構節能,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進產業向上下游一體化、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方向集中,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淘汰落後的工藝、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型、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裝備;大力提升行業能源利用水平,繼續加強重大節能技術創新和示範,加大先進適用節能技術推廣力度,加快重大節能標准制定,確保實現「十二五」行業節能目標。 以工序優化和二次能源回收為重點,提高物料、燃料的品質,提高高爐噴煤比和球團礦使用比例,加大廢鋼回收和綜合利用,降低鐵鋼比。大力發展綠色鋼材產品,有效控制鋼鐵產量增長,淘汰90 平方米以下燒結機、4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炭化室高度小於4.3 米(搗固焦爐3.8米)常規機焦爐、6300 千伏安及以下鐵合金礦熱電爐、3000 千伏安以下鐵合金半封閉直流電爐和精煉電爐。加大能源高效回收、轉換和利用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水平。
全面推廣焦爐干熄焦、轉爐煤氣干法除塵、高爐煤氣干法除塵、煤調濕、連鑄坯熱裝熱送、轉爐負能煉鋼等技術;重點推廣燒結球團低溫廢氣余熱利用、鋼材在線熱處理等技術;示範推廣上升管余熱回收利用、脫濕鼓風、利用焦爐消納廢棄塑料和廢輪胎等技術;研發推廣高溫鋼渣鐵渣顯熱回收利用技術、直接還原鐵生產工藝等;加快電機系統節電技術、節能變壓器的應用。到2015 年,轉爐負能煉鋼、脫濕鼓風、燒結余熱發電、煤調濕等技術的應用比例分別達到65%、握中握20%、40%和50%。
專欄1:鋼鐵行業主要工序能耗及能源利用效率目標
焦化:到2015 年,能耗達到國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先進值的企業數量佔比達60%。
燒結:到2015 年,能耗達到國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先進值的企業數量佔比達15%。
電爐:到2015 年,能耗達到國家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先進值的企業數量佔比達65%。
二次能源綜合利用:大中型鋼鐵企業余熱余壓利用率達到50%以上、利用副產二次能源的自發電比例達到全部用電量的50%以上。 大力發展銅、鋁深加工產品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加快發展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和再生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嚴格控制電解鋁新增產能,引導電解鋁生產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轉移,淘汰100 千安及以下電解鋁預焙槽,密閉鼓風爐、電爐、反射爐煉銅工藝及設備和燒結鍋、燒結盤、簡易高爐、燒結—鼓風爐、未配套制酸及尾氣吸收系統的段慶燒結機等煉鉛工藝及設備。
以電解鋁、氧化鋁、銅、鉛、鋅、鎂等產品生產過程節能為重點,全面推廣有色金屬冶煉煙氣余熱發電、銅材料短流程生產、金屬礦山高效選礦等技術和高效節能采礦、選礦設備;重點推廣新型結構鋁電解槽、低溫高效鋁電解、電解鋁液合金化成形加工技術、氧氣底吹熔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新工藝;研發推廣閃速煉鉛工藝等。
專欄2:有色金屬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電解鋁:推廣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新型導流結構鋁電解槽、高陽極電流密度超大型鋁電解槽,到2015 年,新型結構鋁電解槽普及率達到培滾80%以上。
氧化鋁:推廣低品位鋁土礦高效節能生產氧化鋁技術、拜耳法高濃度溶出漿液高效分離技術、串聯法生產氧化鋁工藝技術等。
銅冶煉:研發推廣氧氣底吹爐連續煉銅、閃速爐短流程一步煉銅等技術。
鉛鋅冶煉:加快短流程連續煉鉛節能技術、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工藝與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到2015 年,氧氣底吹(頂吹)先進工藝占鉛冶煉總產能的比重達到80%。
鎂冶煉:以焦爐煤氣、半焦煤氣、發生爐煤氣、天然氣或水煤漿等清潔能源為燃料,全面改造落後的鎂冶煉生產工藝,支持內電阻加熱硅熱法還原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推廣蓄熱高溫空氣燃燒技術。 以提高石化產品附加值為重點,大力發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等高端或專用石化產品,加強可再生樹脂的研發和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節能環保型丁苯橡膠、丁二烯橡膠、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的新產品、新牌號,積極推進節能型溶聚丁苯橡膠的應用。
全面推廣大型乙烯裂解爐等技術;重點推廣裂解爐空氣預熱、優化換熱流程、優化中段迴流取熱比、中低溫余熱利用、滲透汽化膜分離、氣分裝置深度熱聯合、高效加熱爐、高效換熱器等技術和裝備;示範推廣透平壓縮機組優化控制技術、燃氣輪機和裂解爐集成技術等;研發推廣乙烯裂解爐溫度與負荷先進控制技術、C2 加氫反應過程優化運行技術等。
專欄3:石化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
乙烯:優化原料結構,推動原料的輕質化,支持乙烯生產企業進行節能改造,實現生產系統能量的優化利用,到2015 年,乙烯綜合能耗降至857 千克標准煤/噸。
芳烴:優化操作流程,實現蒸汽能級的合理利用。通過降低加熱爐有效負荷、提高加熱爐熱效率等措施,降低加熱爐燃料消耗量。推廣新型高效催化劑(吸附劑),提高裝置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合成材料及單體:對聚乙烯、聚丙烯、己內醯胺、丙烯腈、乙二醇等生產裝置,開展針對性的節能技術改造,降低蒸汽、水、原料的消耗量,提高裝置能效水平。研發和生產節能環保型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的新產品、新牌號。 以合成氨、燒鹼、純鹼、電石和傳統煤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合理控制其新增產能。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裝置,汞法燒鹼、石墨陽極隔膜法燒鹼、未採用節能措施(擴張陽極、改性隔膜等)的普通金屬陽極隔膜法燒鹼生產裝置,不符合準入條件的電石爐和10 萬噸以下的硫鐵礦制酸和硫磺制酸裝置(邊遠地區除外)。大力發展功能膜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環保及節能型塗料等高端化學品和電子級含氟精細化學品、新型催化材料、高性能環保型水處理劑等專用化學品。推進化肥、甲醇、電石等資源型產品生產向原料產地集中。組織實施好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示範工程,全面評價並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的新途徑。提高新材料國內保障能力和化工行業精細化率,到2015 年精細和專用化學品率達到50%。
全面推廣先進煤氣化、先進整流、液體燒鹼蒸發、蒸氨廢液閃法回收蒸汽等技術以及新型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槽、滑式高壓氯氣壓縮機、新型電石爐等裝備;重點推廣氯化氫合成余熱副產中高壓蒸汽、真空蒸餾、干法加灰、黃磷煙氣回收利用、電石爐尾氣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發推廣氧陰極低槽電壓離子膜電解、節能型干銨爐、無機化工生產過程中低溫余熱回收利用等。
專欄4:化工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合成氨:優化原料結構,實現制氨原料的多元化,支持氮肥企業進行節能改造,加快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到2015 年,合成氨綜合能耗降至1350 千克標准煤/噸。
純鹼:加大產品結構調整,提高重質純鹼和乾燥氯化銨的產能比例,鼓勵大中型企業採用熱電結合、蒸汽多級利用措施,提高熱能的利用效率,到2015 年,純鹼綜合能耗降至320 千克標准煤/噸。
電石:推動電石行業兼並重組,鼓勵企業向資源和能源產地集中,促進產業布局結構合理化發展,加快內燃爐改造,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到2015 年,電石綜合能耗降至1050 千克標准煤/噸。
黃磷:加強尾氣回收利用,推廣深度凈化、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碳一化學品、干法除塵替代濕法除塵技術,加強熔融磷渣熱能及渣綜合利用研究和示範工程建設。 以水泥、平板玻璃和新型牆體材料為重點,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製品等水泥基材料製品和中空玻璃、夾層玻璃等節能型建材產品以及高性能防火保溫材料、燒結空心製品和粉煤灰蒸壓加氣混凝土等輕質隔熱牆體材料。淘汰直徑3.0 米及以下的水泥機械化立窯和直徑3.0 米以下球磨機(西部省份的邊遠地區除外)、平拉工藝平板玻璃生產線(含格法)等落後工藝設備,對綜合能耗不達標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水泥粉磨站以及普通浮法玻璃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對技術改造仍不能達標的,限期關停。
推廣玻璃窯余熱綜合利用、全氧燃燒、配合料高溫預分解等技術,以及陶瓷干法制粉、一次燒成等工藝;重點推廣水泥燒鹼:推動離子膜法燒鹼用膜國產化,支持採用新型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槽進行燒鹼裝置節能改造,到2015 年,燒鹼(離子膜法30%)綜合能耗降至330 千克標准煤/噸。純低溫余熱發電、立磨、輥壓機、變頻調速及可燃廢棄物利用等技術和設備;示範推廣高固氣比水泥懸浮煅燒工藝以及燒結磚隧道窯余熱利用、窯爐風機節能變頻等技術。
專欄5:建材行業重點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水泥:大力發展生態水泥及水泥深加工產品,繼續推廣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開展以粉磨節電為重點的設備節能改造。到2015 年,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比例提高到65%以上。
平板玻璃:加快發展玻璃深加工,提高玻璃深加工率,推廣原料優化、玻璃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等技術,到2015 年,玻璃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應用比例達到30%以上。
建築衛生陶瓷:推廣瓷磚薄型化和潔具輕型化技術,提升大型化、智能化、節能化生產裝備的使用率。
牆體材料:推廣煤矸石燒結磚隧道窯余熱發電技術和燒結磚內燃工藝,提升牆體材料能效水平,大力發展承重類新型牆體材料,替代粘土實心磚,到2015年,新型牆體材料產量比重達到65%以上。 以生產過程節能節材和提高終端用能產品能效為重點,加強綠色設計,選用新材料,推廣綠色製造工藝,大力推進鑄造、鍛壓、熱處理、軸承等生產過程的節能,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斷提高電機、風機、水泵、變壓器等產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後的燃煤鍛造加熱爐、無磁軛(≥0.25)鋁殼無芯中頻感應電爐、中頻發電機感應加熱電源等生產設備。
重點推廣余熱利用熱處理、真空與可控氣氛加熱和全纖維爐襯等技術以及大噸位外熱風長爐齡沖天爐、高效電機、節能型內燃機等設備;示範推廣諧波振動消除應力、冷溫熱精密鑄造、熱處理過程計算機精密控制、高壓共軌、渦輪增壓等技術,以及軸承套圈毛坯三聯套件鍛造、大型軸承鍛件整徑等工藝;加快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示範應用;研發推廣低毒樹脂和環保無機樹脂材料、耐沖擊高淬透性軸承鋼、非調制鋼以及低阻零部件、高效動力總成、汽車輕量化等技術。
專欄6:機械行業重點工藝和產品節能措施與目標
鑄造:推廣中頻爐雙聯溶化技術,示範應用高精密近凈成型、鋁鎂合金擠壓鑄造等技術及裝備。
鍛壓:發展直驅式(離合器)螺旋壓力機及鍛造與沖壓數字化伺服壓機技術,加快非調制鋼的應用,推廣冷鍛設備、近凈成型鍛造等工藝。
熱處理:合理選擇熱處理電加熱設備,加強採用氣體燃料的熱化學重整技術對傳統設備改造,推進陶瓷纖維代替耐火磚材料的應用。
軸承:優化軸承製造工藝,採用節能型熱處理技術,加強軸承生產過程中的節材,到2015 年,鋼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內燃機:加強電控高壓燃油系統、排氣後處理、替代燃料、點燃式內燃機缸內直噴等節能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高效增壓技術的應用,到2015 年,內燃機燃油消耗降低10%。
電機:提高節能機電產品設計、製造水平和加工能力,重點發展變頻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到2015 年,2 級以上能效電機應用比例達到80%。
風機、泵和壓縮機:以重點用能行業為依託,加強風機、泵和壓縮機的節能優化改造,推廣變頻調速、自動化控制技術。
變壓器:加強變壓器結構設計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損耗,大力推廣非晶合金變壓器等新一代節能型變壓器。
汽車:大力推廣節能汽車,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因地制宜發展替代燃料汽車,促進汽車能源使用多元化發展。逐步降低我國汽車燃油消耗率,到2015 年,節能型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達到5.9 升/百公里。 以造紙、陶瓷、日用玻璃、發酵、塑料加工和制鹽行業為重點,大力發展超薄陶瓷、輕量化玻璃瓶罐等節能型產品;淘汰單條年產3.4 萬噸以下非木漿生產線和年產5.1 萬噸以下化學木漿造紙生產線、單條年產1 萬噸及以下廢紙為原料的制漿生產線、年產3 萬噸以下酒精和味精生產線(廢糖蜜制酒精除外)、年加工藍濕皮能力3 萬標張牛皮以下和年加工生皮能力5萬標張牛皮以下的製革生產線,淘汰北方海鹽年產30 萬噸、湖鹽年產20 萬噸以下的生產設施和真空制鹽單套生產能力年產10 萬噸及以下的生產設備;加強造紙、日用玻璃、制鹽等行業的余熱回收利用,鼓勵造紙、發酵等領域發展熱電聯產。
全面推廣低能耗蒸煮、高效廢紙碎解等節能技術以及高效蒸發濃縮、新型發酵等設備;重點推廣快速乾燥、大型噴塔和泥漿減水、膜分離濃縮、菌種選育及發酵過程式控制制等技術以及富氧、全燃燒等節能環保型玻璃熔窯;示範推廣機械式蒸汽再壓縮、二次能源綜合利用及靴型壓榨等節能技術;研發推廣新型發酵技術、連續化大噸位球磨機、新型無螺桿塑料加工等裝備。到2015 年,膜分離濃縮技術使用比例達到30%以上,新型色譜分離技術推廣比例達到60%以上。
專欄7:輕工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措施
造紙:採用低能耗蒸煮、封閉篩選、中濃洗選漂技術與設備進行化學制漿工藝優化;加快蒸汽回收技術與設備在化機漿生產中的應用;採用干法篩選、高效廢紙碎解技術與設備提升廢紙制漿工藝和技術;紙機網部採用新型脫水元件和高效洗網裝置,壓榨部加強寬壓區壓榨、復合壓榨、靴型壓榨等技術的示範推廣,乾燥部採用密閉式烘缸罩、袋式通風及余熱回收裝置等。調整造紙纖維原料結構,到2015 年,廢紙漿比重達到65%。
陶瓷: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超薄陶瓷;鼓勵使用以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主的清潔燃料;提升關鍵設備自動化、連續化運行能力和工藝創新,促進陶瓷加工、成型、乾燥、燒成等重點工序能效水平提升。
日用玻璃:加大輕量化玻璃技術的研發投入,大力發展輕量化玻璃瓶罐;優化玻璃爐窯結構設計,加大節能環保型玻璃熔窯的應用,提高碎玻璃加工處理能力,增加碎玻璃的摻入量。
發酵:在發酵和提取過程中推廣高效新型蒸發設備,在末端強化廢汽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的應用,支持沼氣發電、蒸汽階梯綜合利用、階梯式水循環利用等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的示範應用。
塑料加工:開展注射機、擠出機、輔助設備等塑料加工關鍵設備的節能技術研發,推廣全閉環伺服驅動、動態成型加工、電磁感應加熱廢舊塑料的合理綜合利用等技術,提升塑料加工行業能效水平。
制鹽:加快鹽硝聯產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推廣三相流分效預熱防結垢、熱電聯產等節能技術,開展制鹽系統綜合節能技術改造。
家用電器:加強生態設計,採用變頻等節能技術,開展綠色製造,大力推廣能效在2 級以上的節能型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 重點推進棉紡織、服裝、印染和化纖等領域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印染、化纖落後生產工藝設備;推進企業向園區聚集,優化工藝路線,加強紡織、漿料和印染企業間在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銜接,推進產業鏈協調發展;推行生態設計,提高紡織行業的能效水平。
全面推廣太陽能集熱器、綠色照明、蒸汽節能器、空壓系統能源優化等產品及技術;重點推廣空調和空壓機節電、高中溫廢水廢氣熱能回收利用、高效節能復洗等技術以及高效節能紡絲冷卻、紡絲熱媒循環供熱等設備。「十二五」期間,建成太陽能集熱裝置500 萬平米,蒸汽節能器5000 台(套)。
專欄8:紡織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措施
棉紡織業:加強棉紡設備的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應用信息通信技術提高紡紗效率,推廣緊密紡、中高支轉杯紡紗工藝和高智能型寬幅無梭織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加強紡織設備、紡織器材的再製造和再利用。
服裝業:推進服裝行業智能管理系統的應用,重點推廣「工業縫紉機電子調速電機」,實現生產節電30%的目標。
印染業:推廣數碼印花和小浴比染色等少水印染加工、生物酶(菌)處理、在線自動檢測和控制等技術。
化纖業:重點推廣聚酯聚合節能組合、高效節能的熱媒系統、低耗低污染著色纖維、液相增粘熔體直紡工業絲以及功能化、差別化直紡等技術。 以電子元器件、材料生產過程和典型電子整機產品為重點,大力推進單晶硅、多晶硅、電極箔、磁性材料、陶瓷燒結、電子玻璃、光纖及光纖預制棒等生產工藝的改進,降低生產過程的能耗;加強綠色設計,推行能效標識,不斷降低平板電視、計算機、移動信息終端等量大面廣的整機產品的使用能耗和待機功耗;推進半導體、電力電子、物聯網等一批先進適用信息
通信技術在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改造中的應用。
重點應用波治理及無功補償技術改造單晶爐、多晶硅生產流水線,增加余熱回收裝置;示範推廣石墨輻射隔絕器、綜合回收四氯化硅和導熱油循環冷卻、納米分散劑等產品和工藝;研發推廣先進半導體照明、低功耗中央處理器和存儲、低能耗集中式空調等技術和產品;選擇合理的爐型及爐膛結構,採用先進的燃燒技術和輔助裝置,加強爐窯的熱工檢測與控制,提升電子工業爐窯的熱效率。
專欄9:電子信息行業主要耗能設備和整機產品節能目標
電子工業窯爐:熱效率達到60%以上。
平板液晶電視:待機功耗小於0.5 瓦/小時,能效指數達到2 級。
筆記本電腦:待機功耗小於0.5 瓦/小時,使用功耗達到筆記本電腦能效限定值標准。
台式機電腦:待機功耗小於1 瓦/小時,使用功耗達到台式機電腦能效限定值標准。

6. 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面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減碳經濟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築節能、工業節能和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和節能材料等。

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包含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內容。它通過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大范圍研發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建設低碳社會,維護生態平衡。發展低碳經濟既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國家權益和人類命運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經濟不得不從高碳能源轉向低碳能源的一個必然選擇。

一是我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不高,探明量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51%。這種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的粗放利用,客觀上要求我們發展低碳經濟。

二是碳排放總量突出。按照聯合國通用的公式計算,碳排放總量實際上是4個因素的乘積:人口數量、人均GDP、單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強度)、單位能耗產生的碳排放(碳強度)。我國滾兄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總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還包含著出口產品的大量"內涵能源"。我們靠高碳路徑生產廉價產品出口,卻背上了碳排放總量大的"黑鍋"。在一些慎橋發達國家將氣候變化當作一個政治問題之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意義尤為重大。

三是"鎖定效應"的影響。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初始路徑和規則的選擇具有依賴性,一旦作出選擇,就很難改弦易轍,以至在演進過程中進入一種類似於"鎖定"的狀態,這種現象簡稱"鎖定效應"。工業革命以來,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對化石能源技術的嚴重依賴,其程度也隨各國的能源消費政策而異。發達國家在後工業化時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產業和技術不斷通過國際投資貿易渠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倘若繼續沿用傳統技術,發展高碳產業,未來需要承諾溫室氣體定量減排或限排義務時,就可能被這些高碳產業設施所"鎖定"。因此,我國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認清形勢,及早籌劃,把握好碳預算,避免高碳產業和消費的鎖定,努力使整個社會的生產消費系統擺脫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

四是生產的邊際成本不斷提高。碳減排客觀上存在著邊際成本與減排難度隨減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趨勢。1980-1999年的19年間,我國能源強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間,能源強度年均降低率為3.9%。兩者之差,隱含著邊際成本日趨提高的事實。另外,單純節能減排也有一定的范圍所限。因此,必須從全球低碳經濟發展大趨勢著眼,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把寶貴的資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來有競爭力的低碳經濟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間不大。發達國家歷史上人均千餘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擠壓了發展中國家當今的排放空間。我們完全有理由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履行公約規定的義務,率先減排。2006年,我國的大孝襲人均用電量為2060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經合組織國家的1/4左右,不到美國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佔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這表明,我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碳排放強度偏高,而能源用量還將繼續增長,碳排放空間不會很大,應該積極發展低碳經濟。

7. 低碳產業有哪些

低碳產業主要核心是兩部分,一個是清潔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嘩漏生物能,水電潮汐地熱等等。也包括延伸出來的清潔煤炭技術等等。
一個就是節能減排技術,主要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各種技術,涉及工業,帶能力,交通,建築扮悔等等。
除了兩個核心部分,還有衍生出來的低碳金融,包括碳排放交易,投資低碳的基金,信貸等等衍生品。

你可以看看這個《低碳投資亂缺爛路線圖》

閱讀全文

與工業低能耗行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20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5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60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8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5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9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7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9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4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9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9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9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5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20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7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5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8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3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8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