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史上發生的三次工業革命成就了哪些大國的崛起
第一次英國,法國。第二次美國,德國,第三次美國仍然領先,中國抓住機遇,迎頭趕上。
Ⅱ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起源於何國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燃顫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工業革命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皮段並命。
總之,三次科技革命主 要 標 志: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燃跡,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Ⅲ 第一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地點主要國家等...
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對比
1、開始時間及條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60年代)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海外貿易、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資本 圈地運動的進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僱傭勞動力 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生產技術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外市場急劇擴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70年代)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資本積累和對殖民的肆意掠奪積累了大量資金,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進展 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進一步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 二戰後,資本主義推行福利制度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局穩定,20世紀初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 (直接推動力是二戰及戰後各國對高科技迫切的需要--這與前兩次有別)
2、 主要成就和特點
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紡織:一系列紡織機器的發明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 )交通運輸:富爾頓-輪船(美、1807年);史蒂芬孫-蒸汽機車(英、1814年) 1、首先發生在英國,並以英國為主體;2、以輕工業為主導;3、 以蒸汽動力為主要標志;4、技術發明主要源於工人和技師的實踐經驗
第二次科技革命 1、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3、新通訊手段的發明(貝爾-電話、馬可尼-無線電報) 1、科學同技術開始密切結合2、新技術發明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國家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 1.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相互滲透。
Ⅳ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哪個國家
在近現代人類歷史上,由農業轉入工業社會,共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
分別是:
第一次工業革命
1776年
英國
著名發明家
瓦特
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後來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這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第一工業革命標記:
主要改變傳統的手工製作,改用蒸汽機機器替代。
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當時中國還處於清朝乾隆年間,也是中國封建集權發展的最頂峰,當時中國國力還非常強大,即便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仍然視中國為天朝上國。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也開始於英國。
標記就是: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受益:歐美。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清,末期,開始沒落。第一次鴉片後,列國侵略。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美國開始,受益全球。
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中國建國初期。
Ⅳ 歷史上的三次工業改革都是那個那幾個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源於美國和德國,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以美國和蘇聯為主導同時在歐洲展開。
Ⅵ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
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相關信息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
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Ⅶ 四次工業革命分別在哪個國家
四次工業革命大致從英、美、德、日、蘇、法國家先開始,分別按每次革命分類描述: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
從英國開始,向法、美等國擴展。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以蒸汽機、汽船、火車為代表,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業革命:
在英、美、德等國同時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七八十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電力、內燃機、飛機、汽車為代表,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3、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美、蘇、英國。第三次工業革命(二戰後-20世紀70年代),以計算機、原子能、航空航天、遺傳工程為代表,標志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4、第四次工業革命:
在英、美、日等國。第四次工業革命(21世紀初至今),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標志著人類進入綠色能源時代。這是一場全新的綠色工業革命,它的實質和特徵,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面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以歷史視角觀察,用工業化的角度觀察,使人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綠色革命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