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幫我介紹一下寶雞
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陝西關中平原的西部,與省會西安分處八百里秦川的東西兩端,遙相呼應,是陝西的第二大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寶雞地形復雜,山原俊朗,河路眾多。境內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石頭河等。渭河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穿行於寶雞市中心。
寶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寶雞的自然風光景色斐然,綠意盎然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飛馬逐鹿的關山牧場、皇家御用的湯峪溫泉、美不勝收的紅河谷風景區等等構成了雄奇壯麗的秀美山河,更顯現了自然的絢麗多姿。
此外,寶雞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寶雞是周秦王朝的發源地,出土了大量的西周青銅器,因此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著名的古跡還有「佛骨聖地」法門寺、姜子牙直鉤垂釣的釣魚台、一代大伏軍事奇才諸葛亮病逝的五丈原以及道教名師張三豐所建的金台觀等等。這些人文古跡存留到了今天,似乎依然還在輕聲訴說著寶雞輝煌的歷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和「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一幕幕英雄畫卷。
「文王穆,武王昭,上承堯舜禹湯,鑄千秋中華道統;周公賢,召公惠,下啟孔孟程朱,熔萬代世界文明」正是對寶雞以及寶雞歷史的一種宣召。
寶雞位於關中平原西部,轄九縣三區,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2萬,其中,市區人口138萬,是陝西省第二大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寶雞先後被國家確定為"綜合經濟體制改革"."機構改革"、"金融改革"和"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和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2000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203.1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2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75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3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西北五省區第四位。
歷史文化悠久
寶雞古稱陳倉,是華夏始姐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境內文物資源豐富,其中以青銅器為最多,現已陸續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萬余件青銅器,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著名文物古跡有:炎帝活動過的天台山,佛教聖地鏈消法門寺,著名道人張三豐主持修道的金台觀、典雅秀麗的五丈塬諸葛亮廟,姜子牙隱居垂釣的釣魚台,雄偉壯觀的周公廟,隋唐帝王皇家溫泉--湯峪溫泉,一代名流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鳳翔東湖等。境內的自然景觀更是獨樹一幟。有景觀奇特的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始風貌鮮明的嘉陵江源頭和具有歐洲風格的關山草原。寶雞的民間藝術更是多姿多彩,獨具一格、皮影戲、木偶、剪紙、刺綉、社火、臉譜、泥塑、草編等都始終散發著周秦文化的遺風古韻,閃爍著中華原始文明的奇光異彩。
陸路交通發達
寶雞位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東接西安,南聯成都,西去蘭州,北達銀川。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匯,南北縱深與各大鐵路網相聯,是亞歐大陸橋--隴海線上第三個大"十字";310國道、川陝路、寶平路、西寶高速公路,以及110條支線公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資源調配十分便利。特殊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棚仿知速發展和區域經濟技術協作的廣泛開展,使其成為陝西西部重要的商貿中心
自然資源豐富
寶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在7--13攝氏度之間,降水量在600到700毫米之間,平均無霜期214天。適宜的氣候,為動植物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這里是陝西重要的糧油和副食品生產基地,林副土特產品也是豐富多樣,有蘋果、辣椒、核桃、花椒、生漆等。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更是一座神奇的動植物寶庫,有植物2000多種,葯材500餘種,野生動物560種,其中,獼猴桃、五味子、板栗、沙棘果、天麻、黃芪、黨參、柴胡等聞名全國,金絲猴、大熊貓、秦嶺虎、大鯢(娃娃魚)屬稀世珍寶。境內的秦嶺山脈是陝西重要木材產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鉛、鋅、銅、鋁、金、銀、煤等30餘種,其中鉛鋅礦品位高,儲量達500萬噸。太白縣、鳳縣還是金礦富集區,年產3萬兩的太白金礦,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之一。
工業基礎雄厚
"一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寶雞布設了一批技術設備先進的大中型國防企業,奠定了寶雞工業經濟的雄厚基礎,經多年發展,現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全市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有色金屬加工四大優勢產業和以68戶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鈦產量居全國第一,鋼橋梁、鐵路道岔居全國第二,燈泡居全國第三;通訊及導航設備、精密機床在國內也佔有重要地位。陝西的許多全國名牌多數在寶雞,如西鳳酒、猴王香煙、寶雞啤酒、長嶺冰箱等。工業增加值在西北五省區大中城市排名第三,僅次於西安、蘭州。
優越的投資環境
寶雞市政務大廳,為區域外投資商提供「一廳式」辦公服務。有基礎設施完善,服務機構健全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區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安良好,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市政府制訂了一系列鼓勵投資的優惠政策,在企業稅收、土地使用,投資方式及投資方向等方面,都提供了十分寬松和優惠的政策。日本住友集團公司、法國威望迪水務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已投資寶雞發展。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強對外開放和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以資源、市場、政策優勢,吸引海內外和東部生產要素向我市流動,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已經涌動,奮進的寶雞正在騰飛,三百七十萬勤勞朴實的寶雞人民,熱誠歡迎海內外朋友到寶雞觀光旅遊,考察合作,共同發展。
Ⅱ 寶雞工合城
1938年8月,申新紗廠沿隴海鐵路內遷至寶雞,彼時的寶雞只是一座僅有六七千人的農業小縣,幾乎沒有近代工業,只有百數十家手工業作坊,經濟十分落後。鄰著隴海鐵路的斗雞台火車站,便於裝卸貨物,遂決定選址於此。
抗戰期間,日軍曾出動334架次飛機轟炸寶雞32次,位於十里鋪的內遷工廠是重點攻擊對象。
為抵禦空襲,1940年1月,章劍慧提出利用陳倉峪的地形特點修築「窯洞工廠」,以保存生產和人員力量。
「修建『窯洞工廠』時非常困難,寶雞當地磚頭供應不足,廠方就從咸陽、西安等地購買磚頭,沿鐵路運到斗雞台。沒有水泥,只能用石灰和黃沙和成沙漿,石灰還要到數百公里之外的耀縣拉運。
先輩們用鐵軌代替鋼筋,在屋面上鋪黃沙,偽裝成土丘迷惑敵機,再用防空偽裝網遮蓋煙囪與廠房。」研究抗戰工業內遷史的寶雞日報社退休記者袁智強說。
1941年6月,申新重慶分廠在全國首倡八小時工作制,1942年2月2日,寶雞申新紗廠在窯洞車間正式推行「三八工作制」,即每天八小時工作、八小時學習、八小時休息的制度。當日20時,「三八工作制」第一班工人上班的汽笛聲,在十里鋪上空響起
隨著工廠在寶雞落地生根,職工人數不斷增加。1941年起,申新紗廠對工人免費開展文化補習,設立閱覽室、組織評劇團,發展出籃球、排球等多支運動隊。青年工友創作歌曲、編演舞劇,定期演出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在「窯洞工廠」內的一張老照片里,工人學習文化的課堂上,「抗戰救國」的標語清晰可見。
受到戰時艱苦奮斗精神的感染,李國偉將陳倉峪更名為「長樂園」,寄託了長久安樂的美好願望。由於恰好處在渭北台塬地區,長樂園被後人誤稱為長樂塬,如今反而廣為流傳
可歌可泣的抗戰工業內遷,塑造了寶雞作為現代工業城市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後,經過70多年發展,如今的寶雞已是陝西省第二大城市和西部地區的工業重鎮,一大批「大國重器」誕生於此
寶雞,一座因戰而起,因工而立的城市,在抗舉沒告日戰爭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里,這片熱土供應了大量的軍需民用,也因此成為名揚全國的「工合城」。
寶雞市金台區,區委書記寧懷彬在一篇日記中如此感懷:「在那烽察汪火連天的歲月,這里曾是最熱烈、最有激情、最有活力的地方。置身於此,我強烈感受到神經的震顫。長樂塬見證了中國人自強不息、勇敢智慧的歷史,也孕育了寶雞這座美麗的城市。」
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寶雞十里鋪保存並壯大了民族工業的火種。據統計,抗戰時期內遷到寶雞的工廠有隴海鐵路管理局寶雞機廠、申新紗廠、福新麵粉廠、大新麵粉廠、泰華毛紡廠、秦昌火柴廠等15家。加上陸續發展起的民族工業,到1941年,寶雞形成了沿隴海鐵路,西到縣城、東到岐山蔡家坡,匯聚有工合合作社和工廠達200多家的「秦寶十里鋪工業區」。《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顯示,到1942年時,西北建立的工廠已達到546家,佔全國工廠總數的20.56%。
第一個合作社成立不到半個月時間,在寶雞就有了10多個合作社,在寶雞附近地區也建立了40多個合作社。在隴海鐵路沿線的絳帳、正明蔡家坡、虢鎮、十里鋪以及秦嶺山中的雙石鋪等地,合作社遍地開花。兩個月後全國的合作社已經發展到200多個,星星之火竟成燎原之勢。於是,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著作中稱寶雞為「工合城」。
中國第一個工業合作社之所以出現在寶雞,寶雞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工合城」,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寶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寶雞南靠秦嶺這道天然屏障,便於隱蔽。同時,寶雞交通也很發達,隴海鐵路、川陝公路、寶平公路等都以寶雞為中心。寶雞連接了陝、甘、青、新、川、康、雲、貴等省。第二,抗戰全面爆發後,寶雞作為當時隴海鐵路的終點站,潼關以外的工廠紛紛內遷,失業工人、難民和傷兵蜂擁而來,使這里各種商品非常短缺。因而也就使得寶雞的人力資源非常豐富,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第三,寶雞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是古絲綢之路上富有魅力的地方,自古以來民風淳樸,崇德尚禮。中國工合運動的創始人海倫·斯諾曾說:「我們選擇寶雞作為開創工合運動的第一個地方,是考慮到寶雞是古絲綢之路上較為安全的地方,寶雞人善於接受新思想,比其他地方更有魅力。」[1]
轟轟烈烈的工合運動不但安置了難民、支援了抗戰,穩定了大後方,而且為戰後寶雞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解放後,寶雞之所以能迅速發展為工業城市,與工合運動在寶雞奠定的工業基礎有很大的關系。
1938年8月,工合創始人之一盧廣綿同工合指導員、上海技工孫夏威來到寶雞,很快成立了中國工合第一個地區性派出機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區辦事處」(簡稱西北區工合),盧廣綿任辦事處主任。隨後,總會顧問路易·艾黎和總工程師吳去非也來到寶雞,協助盧廣綿工作。辦事處下設秘書科、視察室、總務科、軍毯製造管理處、運輸處、實驗製造廠以及工合各種培訓班、紡毛管理站、工合金庫、工合消費合作社、工合醫院、工合食堂、工合招待所、工合子弟小學等附屬機構。領導著西安、蘭州、天水、寶雞、鳳翔、雙石鋪、隴縣等16個事務所。是全國工合辦事處中規模最大、機構最健全的一個。
工合西北辦事處在整個抗戰期間,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堅毅的革命精神,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將沿海淪陷區遷移到內地的大批技術工人、失業人員和難民組織起來,建立工業生產合作社,救濟於生產,抗戰於生產,支援軍需和民用,解決了軍事後勤供應和民用物資極端匱乏的燃眉之急。百姓生產、生活井然有序,社會經濟蓬勃向上,極大地穩定了大後方的社會秩序。為支援中國人民持久抗戰取得最終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寶雞成為名揚全國的「工合城」。這段獨特厚重的歷史,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1938年日本侵略者對上海及各大城市狂轟濫炸,當時,中國微弱的民族工業,幾乎全被全部摧毀,東北、華東、華北、華南等大部分地區淪陷。由於隴海鐵路修通到寶雞,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淪陷區的工廠紛紛遷入內地,大批失業工人和親屬子女流離失所,成群結隊的難民逃往內地和寶雞。當時遷入寶雞較大的工廠有申新紗廠、福新麵粉廠、大新麵粉廠、雍興鐵工廠、雍興紡紗廠、31兵工廠等等。
茅盾先生路過寶雞時,也留下了「水一樣流轉的山貨、山一樣堆集的商品和原料」的慨嘆,稱贊寶雞為「戰時『景氣』的寵兒」。
寶雞是工合運動的重要發源地,被埃德加·斯諾稱為中國的「工合城」。以鳳縣雙石鋪工合西北辦事處、寶雞長樂塬申新紗廠為代表的寶雞工合運動,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為抗戰勝利提供了大量物質支援,同時對近代中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婦女解放、醫療衛生產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寶雞將繼續傳承和發展工合先驅強烈的時代擔當和國際主義精神,踐行「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深化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海外「朋友圈」,講好中國故事、寶雞故事,推動共同繁榮與發展。
Ⅲ 眉縣金渠鎮霸王河工業園區秦豐路1號的具體位置
陝西省寶雞市眉縣金渠鎮大橋口。根據查詢網路地圖顯示:該工業園的具體位置為陝西省寶雞市眉縣金渠鎮大橋口,在該城鎮的管轄范圍之內。霸王河工業園是眉縣科技工業園的東區,位於眉縣金渠、湯峪、槐芽三鎮交界的大橋口,距縣城7公里。
Ⅳ 寶雞市渭濱區郭家村工業園地址
陝西省寶雞市高新開發區馬營鎮寶鈦路郭家村工業園。
寶雞歐順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高新開發區馬營鎮寶鈦路郭家村工業園,成立於2022年3月1日。
公司的地理位置較偏,地處郊區,地價便宜,成本較低,人口密集度較低,不會造成太大污染,不會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