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聊城是怎樣一個城市其經濟發展主要靠什麼
基本概況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總人口557.5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2001年末,全市企業單位1219個,事業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325020人。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經濟發展迅速、百業俱興。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9.4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91.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8.66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312元。 工農業總產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55318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84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3.01億元,糧食產量423.87萬噸,棉花產量8.47萬噸,油料產量27.70萬噸,水果產量34.99萬噸,蔬菜產量743.66萬噸,肉類總產量39.20萬噸,禽蛋產量30.10萬噸,大生畜年末存欄150.55萬頭,水產品產量39.08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2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453.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3.40億元。全市工業企業1301個,大中型工業企業102個(國有工業企業53個),小型企業260個。國有工業企業87個、總產值965123萬元,集體工業企業57個、總產值299471萬元,股份合作工業企業12個、總產值114154萬元,股份制工業企業84個、總產值1026504萬元。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16個、總產值130033萬元,中央工業企業1個、總產值9577萬元,省屬工業企業2個、總產值52438萬元。 出口總額126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進口總額4527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實際利用外資額36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公路客運量1779萬人,公路貨運量881萬噸,電信業務總量126862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5218萬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訊快捷,科學教育蓬勃發展,文學藝術異彩紛呈;城市環境整潔清新,是山東省衛生城市;接待條件日漸完善,擁有一批高檔賓館、酒店;陸路口岸、海關、商檢等涉外機構健全。隨著以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和市區集中供暖、供氣、以及東昌湖和古運河、徒駭河等工程項目的相繼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設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隨著4×60萬千瓦山東中華聊城發電廠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產後,聊城將成為中國東部地區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將以她獨特的風韻,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編輯本段神話傳說
聊城也稱「鳳凰城」,因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狀若鳳凰,故素有「鳳凰城」之稱。對此,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聊城一帶原是一片梧桐林,住著一對鳳凰,統率著林中百鳥,過著幸福的生活。有一年發大水,東海一條惡龍來到此地,驅走了鳳凰,使這一帶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叫它東州湖。地方官見湖波盪漾,周圍林茂花繁、景色優美,便想在湖邊建城,但工匠們感到工程艱難,均不敢承擔。這時,來了兩個人,一個叫王東,一個叫王昌,他們自告奮勇,願意承建。原來這兩人就是被惡龍趕走的那對鳳凰所生的兒子。王東、王昌建城,鳳凰率百鳥送來木石用料,不長時間,一座雄偉的湖城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鳳凰在建城中的功績,便將該城起名為鳳凰城。後來,東海惡龍又興風作浪,企圖摧毀新城。此時,王東、王昌即力戰惡龍。惡龍逃往東海,扒出一條水道,引海水來灌城。為救鳳凰城的百姓,王東、王昌兄弟二人鑽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們為感謝兩兄弟獻身保城救眾的高尚品德,便將鳳凰城又改名叫東昌城。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境內地形較為平緩,除東阿縣沿黃河一帶有10座剝蝕的殘山外,皆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莘縣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高唐縣的東北部最低,海拔27.5米。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在聊城改道泛濫,形成了高坡、窪地相間的微地形起伏地貌。
構造
全市地質構造屬華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斷裂帶又將全市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其西部為遼冀台向斜(Ⅱ1),東部為魯西台背斜(Ⅱ2)。遼冀台向斜中有2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臨清坳斷區(Ⅲ1)和內黃隆斷區(Ⅲ2);魯西台背斜中有1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茌平坳斷區(Ⅲ3)。其次,自西向東又分7個四級構造單元:館陶凸起區(Ⅳ1)、臨清凹陷區(Ⅳ2)、新集凸起區(Ⅳ3)、莘縣凹陷區(Ⅳ4)、桑阿凸起區(Ⅳ5)、陽谷凸起區(Ⅳ6)、東阿凹陷區(Ⅳ7)。區內分布許多斷裂,其走向一般呈北東向。較大的斷裂為聊考大斷裂,其次有冠廣斷裂、冠縣斷裂、堂邑斷裂、聊城斷裂、茌平斷裂、東阿斷裂、館陶斷裂、馬陵斷裂,另外還有許多小斷裂。聊考斷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蘭考,全長270公里,市內長度110公里,是市內遼冀台向斜與魯西台背斜的分界線,同時控制著市內第三系的發育及構造形態的發展。冠廣斷裂,西自冠縣,穿過聊考大斷裂,東至廣饒,全長290公里,市內長度約100公里。該斷裂北盤下降,南盤上升。冠縣斷裂,北自臨清石槽,南至冠縣梁堂,與冠廣斷裂相交,全長約60公里,其北端是臨清凹陷與新集凸起的分界線,南端是臨清凹陷與桑阿凸起的分界線。堂邑斷裂,自莘縣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經過堂邑,至博平與聊考大斷裂相交,全長約73公里,其南盤為下降盤。聊城斷裂,其東北在聊城交於聊考大斷裂,西南在莘縣河店交於堂邑斷裂,全長約40公里,是北盤為下降盤的斷裂。茌平斷裂,為東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陽谷七級,全市約55公里。東阿斷裂,位於市內最東部,是西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東阿高集,南至陽谷張秋,全長約50公里。館陶斷裂,位於市內最西部,該斷裂將北館陶構造一分為二,使斷裂帶兩側孔店組地層與奧陶紀灰岩接觸。馬陵斷裂呈北西走向,全長約15公里,北東為下降盤。該斷裂帶是臨清凹陷與河南內黃隆起的分界線。
地層
自晚第三紀以來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積,主要為黃河泛濫沖擊物和洪積物,除東阿沿黃河一帶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奧陶系灰岩出露處,其餘均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蓋。第四系厚度一般為30~270米,以臨清、莘縣、高唐一帶厚度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統和更新統,更新統又分上、中、下更新統。全新統主要為沖積物和洪積物,沉積厚度7~25米,廣泛分布於全市;更新統主要為河湖相沉積,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鎮組、冠陶組;下第三系東營組、沙河街組、孔店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奧陶系、寒武系,還有古生界變質岩等。
聊城「江北水城」是長江以北一座獨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城市建成區43平方公里,湖河水域面積多達13平方公里,占整個城市建成區的1/3。全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條。中華母親河--黃河在聊城市境內蜿蜒130多公里;馬頰河、徒駭河、渭河、趙王河等市內主要河流縱橫交錯,形成了獨特的水系。市區內有我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面總面積近5平方公里;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自南向北穿越而過,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被譽為「江北水城」。
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0--2741.8小時之間,全市平均氣溫12.8--13.4℃,全年降水量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56--68%,無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風和偏南風。
土地資源
據1985年土壤普查統計,全市總面積為1297.0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53.94萬畝,占總面積的73.69%,人均佔有耕地面積高於全省和全國。
土地利用
市內土地可利用面積大,開發利用率高。據1985年土壤普查統計,全市總面積1297.03萬畝,利用土地面積1251.16萬畝,占總面積的96.5%。其中,耕地953.94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76.2%;園林18.02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1.4%;林地27.7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2.1%;居民、工廠、機關用地153.6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11.9%;交通用地35.43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2.7%;水域42.44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4.8%。未利用土地45.87萬畝,占總面積的3.5%,主要是沙荒和鹽鹼荒地。
土地生產力
據1985年土壤普查,按全國土地生產力分級標准,市內沒有一級地;二級地有253.3萬畝,占可利用土地總面積的24.2%;三級地478.2萬畝,佔45.5%四級地234.5l萬畝,佔22.3%;五級地84.19萬畝,佔8%。各縣市之間有較大差異。二級地面積最多的是茌平78.65萬畝,佔全縣面積的57.4%:三級地面積最多的是冠縣102.22萬畝,占總面積的69.3%,四級地面積最多的是陽谷59.47萬畝,占總面積的37.8%;五級地面積最多的是陽谷29.76萬畝,占總面積的18.99%;東阿縣劃出六級地0.88萬畝,佔全縣面積的0.99%。
水資源
市內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東部和東南部沿黃河一帶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區匱乏。
地表水資源
據全市14個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實測,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6.7毫米,產水總量為48.7億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徑流3.69億立方米,通過各級河溝泄入徒駭河、馬頰河、衛運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閘前,入滲補給地下水9.81億立方米,其餘大部分轉化為土壤水,為自然蒸發所消耗。過境水資源比較豐富,黃河、金堤河、衛運河諸河道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66.22億立方米,其中黃河349.58億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徑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資源很少,徒駭河、馬頰河多年平均徑流量0.32億立方米,僅在汛期入境。
地下水資源
市內淺層地下水的水文地質條件較好。除淡水廣泛分布外,還有微鹹水與淡水相間分布,構成水化學垂直分帶的咸——淡、淡——咸——淡及全淡型結構,淡水分布面積占總面積的93.1%。其中,適宜開發利用的淺層淡水占總面積的81.9%。中層和深層地下水亦有較好的開發利用條件。據全市1990年評估,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21.98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為219.74億立方米,中深和深層地下水為2.24億立方米,分別佔98.9%和1.1%。在淺層地下水資源中,因補給困難,更新緩慢,不得輕易開採的凈儲量為206,40億立方米,參與大自然循環,逐年更新綜合補給量為13.34億立方米。
水資源可利用量
根據市內水利工程設施、調蓄能力及地下水補給條件,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22.97億立方米,其中當地水資源為7.72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0.26億立方米,地下水7.46億立方米),沿境河道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5.25億立方米(國家每年分配引黃水量13.65億立方米,金堤河、衛運河僅1.6億立方米左右),其它徒駭河、馬頰河等入境水,因以攔蓄力低,可利用量很少。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石膏、石灰石、飲用礦泉水和溫泉水等。
煤 炭
陽谷——茌平煤田 沿黃河北呈西南東北展向,分布在莘縣南端、陽谷大部、聊城東部、東阿西部及茌平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15°34』~116°30』,北緯35°54』~36°40』,面積2297.6平方公里,預測儲量(E+F級)217億噸。該礦田—1000米以淺煤層分布范圍廣,煤層層數多、厚度大,儲量豐富,煤質優良,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被評為全國一般礦種重大突破項目之一。
聊城煤礦區 位於聊城市東部和茌平縣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15。31』57」~116。12125」,北緯36。5』38」~36·31`57」。該礦區為典型的華北石炭——二迭系煤田。礦區可採煤層8層,穩定可採煤層4層,大部可採煤層4層,局部可採煤層3層。按—1100米以淺煤層計算儲量,C級3.44億噸,D級9.42億噸。
旦鎮煤礦區 位於東阿縣境北部高集鄉旦鎮一帶。呈西南東北走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4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該礦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系太陽組,表土層厚度300米,總見煤厚度約一500米。共含煤14層,平均厚度6.85米。煤質為氣煤、肥煤、天然焦、無煙煤等。探明此礦儲量1.39億噸。
冠縣——堂邑煤炭預測區 該區沿馬頰河呈西南東北向條帶展布,位於冠縣與莘縣、聊城與冠縣、臨清與高唐交界區域,長92公里,寬5~16公里,面積700平方公里。含煤礦體為石炭二迭系沉積物,含煤7層,總厚度8.7米,見煤深度—1600~—2600米,預測儲量14億噸。
石油和天然氣
據勘察,油、氣儲集地段分布在莘縣、高唐大部,聊城、臨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縣東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區 該區位於東濮凹陷北沿,分布在莘縣西南部古雲、大張兩鄉,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13公里,面積約390平方公里,生油岩體厚度約700~800米。探明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中原油田三廠設於此區,有生產油井330眼、天然氣井2眼,年產原油100萬噸左右,伴生氣1億立方米。
莘縣凹陷生油區 位於徒駭河與馬頰河之間,分布在莘縣北部、聊城中部、茌平西部和高唐大部,呈帶狀展向,南北長約130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面積約2600平方公里,生油岩體約4333億立方米,頂板埋深1118~1439米,生油岩體厚度1389~1771米以上。
冠縣凹陷生油區 位於馬頰河以西,呈帶狀分布在冠縣大部、臨清中部和聊城市北端,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頂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體厚度2000米左右,體積2117億立方米。1989年勝利油田鑽井隊還在聊城市梁水鎮梁閘村附近打出賈2號探井,在此井—2400米處發現7米厚油氣層,在—2674~—2689米處發現15米厚的質地良好的油氣層。
『貳』 全國工業城市主要有哪些分部在哪些地區各自注重什麼產業
我國主要的工業城市有首都北京以及北京附近的天津,大連,唐山以及東三省的沈陽,長春哈爾濱,和東部的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和南方的廣州,深圳,以及中部地區的重慶,成都等城市。
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看到那種集體的工業發展,其實是對工業資源的一種浪費,而這種多元化齊頭並進的工業發展,才越來越適應當代社會,正如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說的是先富幫帶後富,最先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的那些城市已經富起來了,那麼就要實行自東部到西部深入的發展,以期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所以現在人們提起經濟發展,再也不說是什麼工業基地了,而是說到經濟帶和城市圈。因為經濟發展,最終要追求的還是平衡,我想這才是先富幫帶後富的真諦。
『叄』 山東聊城最大的生產紙廠
山東聊城最大的生產紙廠是聊城永順紙業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2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張廣營,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火紙、低定量塗布紙、文化用紙、印刷用品、包裝用紙及紙箱、紙板的加工銷售;撲克牌紙、不幹膠紙的粘合、紙皮世罩漿、包裝用品、殯葬用品、燃鬧建材、生活用紙、重塗銅版紙、輕塗紙、復合軟包裝材料、文化用品(文物除外)的銷售;農作物秸稈及木材下腳料收購;木材加工; 初級農產品、五金交電、日用百貨、食品、洗化用品、辦公用返穗品、服裝鞋帽的批發零售等。
『肆』 中國北方城市有哪些
北京、天津、石家莊、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邢台、邯鄲、安陽、開封、洛陽、鄭州、南陽、三門峽、登封、信陽、商丘、大同、太原、榆次、忻州、朔州、長治、大連、沈陽、錦州、凌源、鞍山、阜新、吉林、長春、伊春、白城、丹東、哈爾濱、齊齊哈爾、滿洲里、漠河、黑河、七台河、牡丹江、鶴崗、旅順、二連浩特、包頭、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集寧、德州、濟南、泰安、聊城、泰州、徐州、青島、煙台、濰坊、淄博、延安、西安、寶雞、榆林、漢中、咸陽、離石、介休、銀川、石嘴山、蘭州、天水、酒泉、張掖、嘉峪關、玉門、西寧、格爾木、烏魯木齊、喀什、善僐、伊犁、石河子、吐魯番
『伍』 城市新開發的地方有什麼項目
盤點2021年度十大城市有機更新項目
作為空間重組的重要手段,城市更新在提升全球城市競爭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有歷史的城市,有文化的街區,有品質的生活」,在城市更新2.0時代,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2021年度十大城市有機更新項目。
一、 成都新金牛公園
作為「天府文化景觀軸」上的璀璨明珠,新金牛公園像一幅綠色的長卷緩緩鋪開,除了可以在各種主題區漫步、玩耍,六大天府文化膠囊館也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新金牛公園前身是金牛區茶店子「島形」地帶,一度是城市的堵點和痛點,改造後的它成為目前全國最長城市街心公園,因細長「身材」被市民們親切地成為「小蠻腰」。
新金牛公園堅持用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公園項目建設,通過完成片區1600餘畝城中村改造,釋放可利用土地800餘畝,打造呈現「文化珠鏈、公園簇群」的TOD商圈。以六個天府文化代表印記的博物館館群,推動生態價值充分轉化和經濟效益的最大提升,服務於產業社區以及周邊社區居民,堪稱探索營城的範例。
新金牛公園左右兩側現已匯聚了龍湖、競技世界、中電科10所、中電科29所等10餘家高能級總部企業,同時布局居然之家、頂峰水岸、時代中國科技中心等143萬平方米優質空間載體。另外,公園集成了軌道站點、地下泊車、商超購物、生態景觀等功能,創新公共服務場景、豐富文化創意場景、完善生活配套體系、促進產業融合,引入盧米埃旗艦店等200餘個知名品牌,舉辦「JJ手游賽事」「織造新生」毛線藝術展等120餘場主題活動,形成食、購、游、娛都市消費打卡地。
文章圖片5
圍繞新金牛公園規劃建設傳統與未來「一體兩翼」場景,在公園西翼還原老成都生活場景和院所文化場景,打造「尋味天府」市井文化體驗街區;在公園東翼植入智慧城市、AI沉浸體驗等新科技應用示範場景,打造「未來街區」科技體驗街區,形成「市井慢生活」與「科創快節奏」相碰撞、相融合的金牛超級大秀場,已經成為年輕人社交、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景和廣大市民的潮流打卡地。
二、 杭州武林里
武林里項目位於杭州市悄野姿老牌的商業街武林路上的孝豐路口,毗鄰西湖北線,與武林路幾步之遙,鬧中取靜。項目總面積為2800平米,由杭州里仁商業有限公司投資改造並進行商業運營。項目自19年底開始設計改造,20年3月開門營業,至今已有兩年的時間。
文章圖片6武林里主要由兩棟建築圍合成一個小院子,脊滾一棟是兩層的倉庫,位於圍合內部。另一棟是位於孝豐路沿線的六層建築,這棟六層建築粘連著一棟居民樓,在一樓有個甬道,可以進入武林里圍合內部(如上圖)。
武林里的運營走的是一條不同於傳統商業運營的道路,引入了社區營造的概念,通過建立一個社區,積累這個社區的社會資本,來最終實現武林里的運營。
項目聚集了周邊居民、商戶、消費者等人群,建設並運營了仁·社區美術館,組織了系列社區雜志、社區地圖、社區共創沙龍等活動。引入的商家也是社區建設的中堅力量,邀請品牌和我們來共創,玩出一些有趣的值得傳播的內容。比如鹿瑩季的帳篷主題、藍鯨酒吧的寧艾思奇穿越、養生和朋克概念的融合、可莎蜜兒的新型Toast bar等等,這些都是活力四射的啟絕內容,都是年輕人的熱衷。
鹿瑩季的門面
經過兩年的運營,武林里已成為武林路上另一處小而美的網紅社區空間的存在,是天堂里的一縷魔都風。
三、 北京望京街
望京街的前身是一個管理混亂的社區配套商業,運營多年之後不可避免的陷入亂停車、動線混亂、企業不願意入駐、被居民嫌棄太土的臟街困境,被望京SOHO商圈不斷「奪去」人流。萬科接手之後,對附近居民的真實生活需求進行摸底,得出「既熱愛煙火氣,也憧憬文藝范兒」的形象定位,通過更新升級、文化注入逐漸把它打造成了開放性、輕時尚、生活化、交流性的文化共享街區。
目前,萬科和周邊多個高校形成區域內資源聯盟,與駐地企業共同探索藝術基因社區的建設與運營模式,用高校資源助力小街文化發展,聯合打造有影響力的社會藝術文化事件,一方面提升望京小街的整體品質,吸引更多人流,另一方面從多角度開發小街空間的多樣性,為附近居民打造文化生活空間。
望京街道辦事處在朝陽區政府的支持下,將望京小街改造成一條步行街,並引入萬科參與投資與改造。其中,望京街道辦投入1300萬元改造小街的基礎設施硬體,萬科投入3500萬元提升小街環境和智慧化等軟體水平,望京小街也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國際化商業街區項目。
在街道辦的授權下,萬科負責街區的物業管理和經營,擁有經營收益權,並約定要將部分經營收益反哺於街區,保證小街未來品質不下降。
就這樣,望京小街從面子到里子、從外表到內核,迎來一次徹底煥新。商戶日均營收達230萬,比之前提升了50%以上,日均客流量也達到了2.1萬。作為望京的一處「文化新地標」,小街不僅是人們探覓美食,感受「煙火氣」的好去處,更是休閑娛樂,體驗異域風情與文藝氣息的拍照打卡聖地。
除此之外,校企聯合是望京小街城市更新後的特色運營模式之一。為了提高整體的文化氛圍,萬科和周邊多個高校形成區域內資源聯盟,與駐地企業共同探索藝術基因社區的建設與運營模式,致力於用高校資源助力小街文化發展,聯合打造有影響力的社會藝術文化事件,將望京小街運營成開放性、輕時尚、生活化、交流性的國際化+文化共享街區。
望京小街天幕更新
「有歷史的城市,有文化的街區,有品質的生活」,在城市更新2.0時代,「文藝范兒」的望京小街提供了一個空間,也是一個答案。
四、 上海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位於上海徐匯衡復歷史風貌區內,這里曾是盛家花園,這里曾是美童公學。2021年,錦和商業開始了更新進程,讓這里在現代和歷史、時間和空間、開放和私享、辦公和社區、物理和精神多個維度交相輝映,營造出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可閱讀的衡復新風景。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位於衡山路烏魯木齊南路路口,坐落於上海保護規模最大的衡復歷史風貌區。道路兩旁梧桐搖曳成天際線,歐式風格的人行道隔離欄、仿台格路的紅褐色人行道及行道樹蓋板、沿線花園別墅破牆透綠,美、日、法、德等13國領事館或領事官邸分布街區。在此漫步,飽覽東西匯融的萬國建築群,走進上海百年風情。西側毗鄰上海圖書館,周身圍繞於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眾多文化藝術場所,豐富的音樂、話劇、藝術資源觸手可及。南向與國際禮拜堂隔街相對,西南側與美童公學校舍相鄰,西北側探訪昔日盛宣懷住宅花園秘境。
漫步梧桐街區:衡山路
2021年5月,錦和商業簽約衡山路8號項目,以尊重歷史文脈、新老建築交映、無界開放共生為項目更新理念,通過建築更新和功能重塑,將衡山路8號打造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當代衡復樣本,在這百年光輝歲月之上,再度演繹衡復風貌區的活力與浪漫。
衡山路8號 盛家花園
衡山路8號由盛家花園、美童公學水塔2處優秀歷史建築和2棟鮮明的當代建築組成,形成新舊建築、文化和歷史間的一場對話。盛家花園所在建築最早由德國商人始建於1900年,後由近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盛宣懷購得,成為盛宣懷住宅的一部分。現佔地面積約4500平方米,內有太湖湖石、黃楊與憶女噴泉散落其中,庭院深深,百年如故。矚意盛家花園的私密與復古調性,多個全球奢侈品牌於此舉辦晚宴及慶典活動,與盛家花園一同奏響時尚又復古的詠嘆調。
衡山路8號 #5號樓
衡山路8號項目的改造靈感還可以從亨利·墨菲所代表的傳統復興風格建築流派中尋到蹤跡。以美童公學為源頭,參照衡復風貌區的沿街現狀建築與街道尺度關系,延續了街區的建築色彩——磚紅、沙色和水泥質感的灰色。在臨街樓宇上,以石材為「實」,拼接現代感的材質元素,上部建築外立面則選擇現代風格較輕快的玻璃材質,以降低建築感官上的體量,注入現代特徵。
室內設計充分理解與尊重項目文化,重新塑造當地經典的社交與休閑場所。設計借鑒了舊時法式建築中普遍使用的設計元素,弧形設計、牆面線條、馬賽克拼花等,融合法式優雅及中式特色,創造一個國際現代化的、溫和的及有趣的室內空間。景觀部分的設計則以「花園·夢境」為主題,採用紅磚元素重現上海情調,花草種植烘托不同的花園空間氛圍,漫步其中,沉浸在花園夢境之中,感受時間、歷史和文化的流轉與碰撞。
衡山路8號 室內設計
衡山路8號項目的改造,是錦和商業在上海傳統核心區域打造的又一標桿項目。依據《徐匯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沿街商業業態發展導則》,經過更新改造後的衡山路8號定位為具有文化時尚功能和現代化辦公功能為主的社區精神地標場所。衡山路8號項目現已吸引了包含享有行業盛譽的資深廣告公司、高端廚具設計、建築設計工作室等設計類企業以及相應的精品生活方式配套入駐。於2022年1月份,榮獲「2021年度中國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優秀案例」。
衡山路8號臨街立面
漫步衡復街區,你可以為網紅店打卡停駐,在轉角發現欣喜之意,探索美好之物,盡情享受落葉不掃的爽朗秋日。通過對衡山路8號的改造,實現人與建築,與街區,與城市的連接,完成與社區,與文化的邂逅與熟識。跨越日與夜的時間,接力盛家花園的建築地標,也接力美童公學的精神象徵。激發衡復活力,實現美好生活,塑造國際一流水準的歷史風貌保護區商業形態,打造高端品牌、精英人士聚集的時尚街區,讓老建築煥發新光彩,彰顯空間的無限魅力。未來將成為連接人與文化最高效的物質載體,將建築、街區這種凝固的文化藝術注入時代的活力。
五、 熊貓地球村特色文旅街
熊貓地球村,緊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成華區重點打造的文創型社區。總更新面積約100000㎡,通過熊貓生活場景、主題商業場景、文創場景的營造,優化遊客體驗度,提升周邊片區的經濟價值。並為以「成都大運會」為首的世界級賽事、熊貓基地及周邊社區提供休閑配套、商業服務,整體盤活片區,打造了成都又—個受人喜愛的旅遊熱點。
力方集團針對過去老、破、舊的點位進行重點更新打造,以標志性的昭示構建片區核心IP形象,使片區新形象煥發新容光。互動點位、文化展示、公共設施的植入,讓市民生活更有樂趣、更有文化、更有溫度。
六、 西安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
西安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作為融合西安地方精髓和當代文化精華的大型市井文化創意特色創新街區,在改造中更新,更新中發展
依託街巷內日常市井生活氣息,項目拒絕大拆大建,以最低的限度進行空間改造,不斷與當地環境融合。老菜場融入了當代藝術並集合多種元素,以豐富的配套設施與服務,將自身塑造成為新型文化街區。同時,老菜場在發掘老西安文化和接受新文化的沖突和融合中,讓新舊生活文化方式融入市井,讓市井人文生活在16000平米的街區里實現了創意新生。街區內核心區「建國門老菜場」經過20年的打造發展菜市場經濟及街區延伸段信義巷、順城巷,目前總體經營商戶近300家、年總經營上億。
經歷了3年的微更新與輕改造,如今,這片曾經破舊的菜市場及周邊,已成為了兼具市井生活、時尚與藝術氣息的西安文化地標,用嶄新的面貌迎接著來往的每一位路人。
新的一年裡,老菜場將繼續向光而行,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城市更新的事業中來,共同復興西安老城區,讓城市更新的腳步走遍城市中的每一條街道。在人間煙火中,為城市開啟更多未來。
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狀態」和「保持菜市場的市井風貌」的前提下,依託菜市場自身獨有的日常生活氣息,建國門菜市場這個片區持續進行「微更新」與「輕改造」。在現在的菜市場及周邊區域,已融入美食、民宿、咖啡、雜貨、閱讀、展覽、酒吧等元素,在城門里,打造「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營造與展現「市井西安」的獨特魅力。
七、山東聊城古城活化
聊城古城是由清華建築設計院主持設計的1平方公里仿古建築群,過去因為沒有很好的業態策劃和運營思維,導致建成後人氣低靡,難以為繼。2009年,山東聊城市啟動新一輪古城復建,累計耗資達38億元。聊城古城在復建完成之初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繁榮,但由於古城較平遙古城、麗江古城、青州古城等相比歷史底蘊較淺,加之原有的歷史文化積淀被破壞,古城在日後的發展中後勁不足,缺乏可參與、可感知、可互動、可觀演、可消費的新興業態,問題重重。
力方集團以運營前置的總體思路,對項目進行深度的文化挖掘、業態植入、科技賦能,使古城既有內容又有表達,既好看好玩又有內涵有深度,構建了一大批具有極強吸引力的產業業態,盤活了整個片區的資產。
聊城古城更新面積1平方公里,以聊城歷史為脈絡,再現老百姓的文化記憶;以新經濟業態注入古城,盤活古城資產,改善城市旅遊結構。既保護了聊城的老街、老樹,又推動了產業的升級更新;既打造了文旅爆款項目,又展示出世界文化現象和中國繁華舊夢。項目包含聊城縣暑、文廟、博物館群、實景演藝、東昌湖水舞秀、文廟夜秀、西大街網紅美食街等產業業態,盤活20多萬方閑置資產,每年吸引300萬人流量,帶來近億元的稅收增量。
力方集團以「新世界、新時代、新媒體、新科技、新演藝、新文旅」為理念,復原、提亮、壯麗展現聊城作為世界文化現象和中國近古重鎮的繁華舊夢。聊城東昌府水上古城旅遊項目總投資10億元,分期打造,包含了聊城縣署、聊城文廟、東昌湖水幕秀、文廟夜秀、西大街網紅美食街等,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新型景區。力方集團通過科技賦能、文化賦魂,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斗目標,打造古城復興標桿,為人民生活添彩
八、 棗子巷中醫葯文化特色街區
棗子巷位於金牛區西安路街道,東連寬窄巷,南臨琴台路和青羊宮,北接永陵博物館,西望金沙遺址。街道全長約880米,常住人口2.5萬餘人。民國時期,戴季陶與其母住於此,並親手在此栽種棗樹兩行,故名棗子巷。
金牛區委、區政府按照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恢復棗子巷「民國風貌」。力方集團依託成都中醫葯大學及其附屬醫院,以中醫文化為載體,以民國風的建築為布局,將棗子巷打造成「醫·養·游」一體的中醫葯文化特色街區以中醫中葯、健康養生為產業支撐,採用全新的科技文旅+運營模式,營造獨具文化內涵、生活韻味的中醫葯康養主題街區。
棗子巷經過全面的升級改造之後,華麗蛻變,成為集老成都生活方式與中醫葯文化體驗於一體,兼具復古文藝、國潮時尚、網紅熱點IP打卡功能的新式街區,成為成都市中醫葯特色旅遊文化新名片、網紅打卡地,遊客絡繹不絕。
九、 安徽合肥和柴1972文創園
合柴1972文創園,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安徽合肥,是國內首座從監獄舊址涅槃蛻變而生的城市文化空間。在近70年的時光歲月中,它依託監獄基地,先後經歷了合肥磚瓦廠、合肥柴油機廠、合肥輕工業製造廠的身份。這三次截然不同但又相互依存的生命軌跡,讓世人見證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合肥工業歷史的耀眼榮光。作為物理空間,合柴1972也成為了合肥城市記憶活化的載體。
而現在,在合肥濱投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的改造及運營下,合柴1972被注入了獨特的創意產業和現代設計,正在盛放屬於它的第四次嶄新生命周期。全新的合柴1972,以工業遺產沉澱保護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為宗旨,以打造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對話相融的文創園區為目標,基於原有建築肌理和結構特徵,避免了大拆大建,讓工業遺產與城市人文記憶從沉寂中悅動鮮活起來。
這片曾經的囹圄之地,位於合肥市包河區、政務區、蜀山區三區交界處,隱匿於現代化城區的高層建築群和車水馬龍的高架橋叢中,是目前合肥體量最大的藝術文創園。
在合柴1972,自由的氣息和厚重的歷史感是可以並存的,工業建築文化和為之震撼的時光感是相互融合的。其首期改造重建區域包括:合肥家電故事館、合柴時光展廳、合肥當代藝術館、安徽名家藝術館、平民劇場以及星空草坪。它昭示著合肥文創地標的成立,安徽文化藝術愛好者「理想國」的締造。
告別舊工業時代的舞台,時代的發展帶走了它曾經的輝煌,卻也留下了無限的可能。如今,合柴1972修舊如新,舊在新中,轉身成為安徽最具工業特色的創意文創園區,從工業生產到創意產業的嬗變,歷史和今天在這里相擁,文化與藝術在這里綻放,屬於合柴1972全新周期的運轉充滿無數美好可能。
未來,合柴1972文創園將被賦予城市更新的使命,從尊重城市自身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軌跡出發,帶領大眾探求生活與人文美學,探索商業創新模式,探究城市公共空間。園區的進化路徑還將涉及辦公、產業創新、體驗式商業、文旅綜合體等板塊,這也將是全國范圍內,最具中心化區位,最具規模化、風貌化、系統化的城市開發項目。
十、 上海 力波1987
上海•力波是上海市首個零星工業用地全面轉型成功的項目,由一代工業記憶的老牌啤酒廠轉型成閔行區標志性的產城融合綜合體。深圳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投)作為項目轉型發展的主體,將「留改拆」充分融合,追求高品質的整體定位,實現了區域轉型發展的蝶變新生。
項目位於梅隴鎮虹梅南路379弄,東臨虹梅南路高架及中環路高架,北靠滬閔高架路,毗鄰地鐵1號線的錦江樂園站和蓮花路站,地理位置優越。項目前身最早為1982年成立的益民啤酒廠,1987年投產下線的力波啤酒是滬上最早的合資啤酒品牌。2001年,憑借廣告歌《喜歡上海的理由》,力波連續多年穩居上海啤酒業的龍頭,一度成為上海市民最喜愛的啤酒品牌。隨著外資品牌的逐步擴張,競爭加劇,同時受上海環保生產要求的影響,力波啤酒的生產規模逐年下滑,處於轉折節點上的力波經歷了時代的陣痛,股權幾番變動,2014年深城投全資收購,整體地塊轉型全面啟動,打造成涵蓋辦公、商業、租賃住宅相關業態的30萬方產城融合綜合體。
深城投將「留改拆」充分融合,採取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改造、一部分拆除的原則,使項目既保留了歷史文化,塑造了IP,又提升了功能空間,達到經濟社會效益平衡。其中項目保留了大煙囪等標志物,塑造了商業IP「力波1987精釀館」;改造了西地塊,打造成「力波REEB1987創意園」;拆除重建了東地塊,打造成集商住辦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上海•力波作為具有影響力的城市更新項目,抓住了上海工業用地盤活的政策窗口期,成為全市首個零星工業用地轉型成功的項目。在更新策略上,採取保留改造和拆除重建的方式,既留存了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又形成了「新」與「舊」的碰撞;在業態規劃上,主動增加租賃住房配套,打造大面積的綠地公園,實現整個區域功能的品質提升;在產品打造上,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產品追求高品質與多性能。
隨著力波1987的正式運營,曾經的老廠房已經以新的角色重新融入人們的生活。煙囪廣場成為周邊居民散步孩子玩耍的新場所,精釀啤酒館則憑借濃郁懷舊工業風和現代簡潔的設計,成為滬上又一熱門目的地,喚醒了人們對於力波的情懷和記憶。
『陸』 聊城莘縣有哪些大企業
莘縣的骨幹企業有: 山東雁賓酒廠於1992年被評為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和全國白酒製造業百強企業,主導產品「雁賓特釀」被評為輕工業部優質產品。大型企業國棉廠,轄紡部、織部、服裝廠、車修廠、飛泰養殖有限公司、不綉鋼復合板廠、 三輪車廠等8個分廠,年產值超億元。綠原公司轄大豆分離蛋白、植物油、果蔬脆片3個分廠, 主導產品大豆分離蛋白年產1200噸,供不應求。東方特種鋼鑄造廠產品獲第36屆布魯寨爾尤里卡世界發明金獎,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莘縣莘星紡織印染是總資產過億元的國家中型企業,目前擁有3200名員工,4萬枚紗錠,900台織機。
『柒』 聊城嘉明最繁華的地方
嘉明經臘豎濟開發區。
根據查詢聊城嘉明政府政務公示,聊鬧拿城嘉明最繁華的地方是嘉明經濟開發區,這里包含了食品,化工,建材,機械,輕工,電子等。
嘉明經濟開發區轄8個村,現有常住輪彎大人口8000餘人,其中農村居民6200人,2000餘戶。
『捌』 山東省各個城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山東是多元經濟大省,農業、工業、 旅遊 業都比較發達。不過區分到各個城市,各地支柱產業還是有所區別的。除了青島、濟南、煙台屬於純多元經濟城市以外,其他城市的支柱產業還是相對比較單一。
青島: 貿易、金融、裝備製造、電子、 旅遊 ;
煙台: 裝備 製造 、 冶金、電子、食品、 旅遊 ;
濟南: 裝備製造、化工、金融、 旅遊 ;
威海: 漁業、食品、 旅遊 業;
淄博: 化工、深加工、冶金;
濰坊: 農業、裝備製造、紡織;
泰安: 旅遊 、輕加工、食品;
臨沂: 農業、輕加工、食品;
濟寧: 農業、輕加工、煤炭;
聊城: 農業、化工、深加工;
濱州: 裝辯桐派備製造、冶金、化工;
德州: 裝備製造、化工、紡織;
日照: 農業、 旅遊 業、港口;
菏澤: 農業、化工;
棗庄: 采礦、化工;
東營: 采礦、化工
總結來看,農業、化工、 旅遊 為支柱產業的覆攜賀蓋率還是最大的。從多元結構來說,東強西弱還是比較明顯,尤其魯西一帶,基本是以農業和化工為主。不過近幾年山東也在多元經濟方面打出組合拳,很多單一經濟型城市也在向多元化發展。未來經濟支柱的格局或有更多變化。
山東既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一個工業大省,農業、工業產值長期處在國內前列,且山東城市發展相對均衡,各城市都有自身的支柱產業。 雖說當前網路上經常有人表達山東的產業模式相對傳統,急需產業升級,且很多城市的產業模式確實以重工業、化工行業為主,但是各個城市的支柱產業還是略有不同的,下面主要探討幾個經濟強市。
青島市首先是青島市,青島的支柱產業主要包含有電子電器、石油化工、食品飲料、機械製造等,我們從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也能看出支柱產業的大概情況,家電行業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雖輪者有下滑,但是所佔比重仍然很高,另外啤酒、橡膠輪胎、水泥、玻璃、鋼鐵等建材、材料的佔比也很大。其實我們從青島的知名品牌也能大概分析出結論。不過青島的第三產業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
煙台市煙台市是傳統的工業強市,單純講工業產值,在山東省內排名首位,支柱產業主要有機械裝備、 汽車 、電子信息製造、食品、黃金等行業,這里著重講一下食品加工行業,食品加工雖然在工業產值的佔比不算高,但是煙台的食品加工行業誕生了很多知名企業,龍大、魯花、喜旺、欣和、福祖等企業實力雄厚,另外煙台的海洋食品加工也很有優勢。
濟南市濟南的經濟總量當前雖然已經超過煙台,但是在支柱產業的表現上,一直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各項都有涉及,但是各項分屬大類又不同,曾經的小鴨、輕騎、纖維紡織廠都出現過倒閉,非要說下支柱產業,機械裝備、鋼鐵、電力、建築建材可能算是吧,當前濟南趕上山東改革,在支柱產業打造上更加偏向於高端裝備、生物制葯、金融等行業。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其他城市就不過多探討,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斧正。
作為泰安人,就說說泰安的主要支柱產業,大家都知道,泰安是 旅遊 城市,因為泰山而聞名,所以泰安最大的支柱就是 旅遊 業。那除了 旅遊 業的其他行業怎麼樣呢?根據資料顯示:一是能源工業 : 以新礦集團、肥礦集團、山東石橫發電廠、泰豐集團為龍頭的企業迅速崛起。
二是機電工業: 以青年 汽車 、泰開電氣、泰山集團、東岳重工、華泰輪轂、泰安航天特種車輛等主體企業全面擴張。
三是建材工業: 以泰山玻纖、泰山石膏、山東兆宇石油管、九州鋼業等支柱企業形成強勢。
四是化學工業: 以華陽 科技 、肥城阿斯德、山東瑞星化工、九鑫日化等骨幹企業高歌猛進。
五是紡織工業: 以山東岱銀、山東傲飾、山東泰鵬、華興紡織等支撐企業異軍突起。
六是冶金工業: 以石橫特鋼、山鋼集團為代表的企業蓬勃發展。
山東發展後勁,那是剛剛的!山東既是工業大省,又是農業大省,又是資源大省。面積也非常大,它南接江蘇,北接華北。地理,氣候條件獨居一格,特別是氣候條件非常好。而且沿海有大片土地,利用開發。青島,威海,煙台三座沿海城市,海產品十分豐富。而且不冷不熱,氣候宜人。總之山東大省發展前景看好,後勁將暴發!
工業也很強,濟南機床,機械工業。青島,電子,輕工,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
青島,煙台,威海的 旅遊 業極具發達。加上孔家富地!
煙台蘋果也名揚四海,不論是海產品,水果產品也很多彩!
山東省各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支柱產業,舉兩個例子吧。
濟南——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
濟南市特色產業
1、以濟南一機床、濟南二機床、齊魯電機、法因數控、濟南變壓器集團為代表的高端裝備產業全國知名;
2、以中國重型 汽車 、中國輕騎集團為龍頭,包括吉利 汽車 、沃德 汽車 零部件公司、魯得貝車燈等企業的 汽車 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較好;
3、以浪潮集團、中創軟體、華芯半導體為龍頭的軟體產業、半導體產業、伺服器產業也有一定知名度;
4、其他知名企業:濟南鋼鐵、齊魯化纖、山東魯能。
青島——山東省城市、國家計劃單列市
青島市特色產業
1、以海爾電器、海信電器、澳柯瑪為代表的家電產業全國知名,是全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之一;
2、以青島四方機車、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武船重工、揚帆造船為代表的船舶與高端裝備產業全國知名,是全國四大造船基地之一;
3、以青島科瑞特機電集團、青島捷能汽輪機、青島軟控為代表的機械產業發展較好;
4、以青島煉化、青島石化、麗東化工、高合化纖、青島雙星、黃海橡膠為代表的石化與橡膠產業發展較好;
5、其他知名企業:青島啤酒。
山東省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人口大省,工業種類也是全國最為齊全的,山東十六市所形成的產業有很大的互補性。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我了解每個城市的產業。
濟南作為山東省會,經濟絕對會讓山東人自己淚目和羞愧。但畢竟是大省省會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支柱企業眾多但都大而不強。在國內行業位於前列的有中國重汽、浪潮、山鋼幾家,形成產業支柱的有機械重工、能源、食品、鋼鐵、 體育 、教育、衛生基本都是傳統行業。代表型企業和機構有中國重汽集團、浪潮集團、濟南鋼鐵、濟南二機床、山東電力、山東魯能、省立醫院、山東大學等。
青島作為山東人大城市的夢想,現在是越來越讓人失望。但作為山東經濟大市的支柱產業卻是我們魯人的驕傲,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其中港口、石油化工、高鐵、家電都處、食品在國內外前列。代表型企業有青島港集團、青島化工有限公司、海爾、海信、青島啤酒、中車四方集團、利群集團、山東六合、青島鋼鐵、雙星集團等等。
淄博作為中國首批大城市的一員,現在的發展確實不盡人意,但畢竟是中國前列的工業城市,支柱產業方面在全國都占據一席之地。其中能源、礦業、制葯、機械這些傳統行業占據重要地位,代表型企業齊魯石油、新華制葯、淄礦集團、東岳集團等等。
棗庄作為山東為數不多的幾個組團式城市,計劃經濟時期的經濟大市現在已經隨著資源枯竭已經落寞,經濟轉型我認為已經失敗。支柱型產業基本等於沒有,都在能源、房地產其他的真談不上產業。當年堪比兗礦的棗礦集團現在估計連臨沂礦業都比不上了。
打字太累了,有空我再接上,以上都是個人簡介,有缺失的大家給予補正。
其實都錯了!最大的產業都是房地產!
青島: 旅遊 業 啤酒飲料 電子工業 機械重工 外貿產業
濟南: 旅遊 機床機械 鋼鐵 水泥
東營 石油化工 鹽化工 石油機械
棗庄 煤炭機械
臨沂 輕工 物流業
日照 鋼鐵
煙台 重工
濱州 紡織工業 鹽化工
淄博 機電陶瓷傢具紡織橡膠
濰坊 機械設備 電子 鋁材 蔬菜貿易
德州 電梯機床零部件 傢具 德州扒雞 太陽能
泰安 機電 建材
菏澤 彩禮
山東省寧津縣支柱產業,實木傢具,健身器材,電梯,還有蟋蟀當然還有房地產
其他不了解,談談家鄉臨沂
一,化肥產業。
代表企業:史丹利,金正大,施可豐,中化,艷陽天(處於破產狀態)
二,制葯產業
代表企業:魯南制葯,翔宇制葯,羅欣制葯廠
三,食品產業
代表企業:秋香月餅,回頭客銅鑼燒,盼盼,輕援食品廠,金鑼火腿腸
四,機械行業
臨工
五,建材行業
羅庄地板磚
六,物流行業(支柱)
『玖』 山東交通學院、臨沂大學、聊城大學、山東輕工業比較,在機械方面,先謝謝啊,我想學車輛工程
汽車、機械肯定是山東交通學院了!山東交通學院的汽車、機械升洞、土木等是比較好的,還有就是交通的畢液專業也不錯啊!而且分數都不低的。相手笑物比你說的另外那些學校,在這幾個專業方面要強不少的。其他專業不敢說,但是這些專業沒得說。尤其是汽車。畢竟是搞交通的啊!!!你可以上網上查下。
『拾』 都昌蔡嶺工業集中區有多少個企業
都昌蔡嶺工業集中區有企業共二十家左右,潤田水廠、菊三七牙膏廠、歐博輕工業製造(生產打火機)等。
蔡嶺鎮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都昌縣北部,距縣城39公里,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2萬。轄東平、呂嶺、華山、鳳凰、寶山、蔡嶺、太平、虎山8個村委會。由於駐地有一崗埂,當地稱為嶺。蔡嶺,原先是一個村委,因地理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遂發展成鎮。先前所屬的「張家嶺」鄉列入鎮中。
2002年,經省、市同意,江西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辦公室與都昌縣委、縣政府在蔡嶺集鎮共同創建了江西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蔡嶺)示範基地。2006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贛府字(2006)11號文件批准,該示範基地設立為省級開發區,並更名為江西都昌工業園區,成為我縣唯一一個省級開發區,在項目用地、土地審批和供電等方面均享受省級開發區的優惠政策。
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總體規劃8平方公里,首期開發2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000餘萬元,平整土地1500多畝,「兩縱三橫」主幹道範圍內的「七通一平」基本完成,硬化路面102000多平方米,埋設供水、排水、供電、電信、有線電視等管涵11000多米,改水改涵1000多米,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的硬體保障。到目前為止,共有入園企業26家,其中投產13家、在建3家、待建10家。